?

兒童復發性腸套疊的臨床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單中心回顧性研究

2022-08-08 05:22周宇翔劉登輝文佳冰唐湘蓮李勇黎明肖雅玲
臨床小兒外科雜志 2022年7期
關鍵詞:果醬腸套疊繼發性

周宇翔 劉登輝 文佳冰 唐湘蓮 李勇 黎明 肖雅玲

湖南省兒童醫院普外二科,長沙 410007

腸套疊是嬰幼兒常見的急腹癥,多見于4~10月齡嬰兒[1-2]??諝夤嗄c復位是腸套疊的首選治療方法,復位成功率達90%以上,但仍有13%~20%的腸套疊患兒治愈后復發[3-5]。腸套疊復發的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可能與繼發性病理因素(pathological lead points,PLPs)相關,臨床對于復發性腸套疊的治療仍存在爭議[5]。本研究旨在總結復發性腸套疊的病因與臨床特點,分析腸套疊復發的相關因素,為指導臨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

材料與方法

一、臨床資料

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兒童醫院診斷為腸套疊的6 874例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 354例,女2 52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經超聲檢查診斷為腸套疊; ②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外院診斷腸套疊而本院超聲未診斷腸套疊、或診斷腸痙攣; ②臨床資料不完整。診斷方法及標準:以腹部超聲為首選檢查方法,如橫斷面顯示“同心圓”或“靶環”征,縱切面呈“套筒”征,則診斷為腸套疊(圖1)。本研究經湖南省兒童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KS2022-47)。

圖1 腸套疊B超表現 A:橫斷面:同心圓征; B:縱切面:套筒征Fig.1 Type B ultrasonic performance of intussusception

根據治愈后有無腸套疊復發分為復發組和無

復發組,其中復發組1 376例,無復發組5 498例。根據首次腸套疊發生年齡又分為≤1歲組、1~2歲組(含2歲)、2~3歲組(含3歲)、3~4歲組(含4歲)、4~5歲組(含5歲)、>5歲組。

二、治療方法及隨訪

非手術治療:空氣灌腸為首選非手術方法。采用自動控制壓力的結腸注氣機,于肛門插入Foley管,注入氣體后即見套頭部,隨壓力增加逐漸向盲腸退縮,直至套頭完全消失、小腸進氣,提示空氣灌腸復位成功。適應證:病程不超過48 h,全身情況良好,無明顯脫水及電解質紊亂,無明顯腹脹和腹膜炎表現者。禁忌證: ①病程超過2 d,全身情況不佳(如嚴重脫水、精神萎靡、高熱或休克等癥狀); ②嚴重腹脹,腹部有明顯壓痛,肌緊張,懷疑腹膜炎; ③反復套疊,高度懷疑或已確診為繼發性腸套疊; ④小腸型腸套疊; ⑤3月齡以下嬰兒腸套疊。

手術治療:包括腹腔鏡下脫套術和開腹脫套術。適應證: ①具有非手術療法禁忌證; ②非手術療法復位失??; ③小腸套疊; ④繼發性腸套疊。

本研究6 874例患兒中,經空氣灌腸復位成功6 181例,經手術治療成功693例。均采取門診隨訪,隨訪時間為1年。

三、觀察指標及定義

收集患兒入院時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溫。詢問病史并記錄臨床癥狀(嘔吐、腹痛、血便/果醬樣便)及癥狀持續時間。入組患兒均行腹部超聲檢查,確診腸套疊并明確套頭位置,體格檢查明確腹部是否可捫及包塊。手術患兒根據術中情況,確定是否合并PLPs。

四、統計學處理

結 果

一、腸套疊復發的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兩組間年齡、臨床癥狀(嘔吐、腹痛、血便/果醬樣便)、套頭位置、腹部包塊及合并PLPs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間性別、發熱、癥狀持續時間等因素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復發組和無復發組腸套疊患兒復發的單因素分析結果Table 1 Single factor comparisons of recurrent with non-recurrent intussusceptions因素例數男性[例(%)]年齡(x±s,歲)癥狀持續時間(x±s,h)發熱[例(%)]嘔吐[例(%)]血便/果醬樣便[例(%)]腹痛[例(%)]腹部包塊[例(%)]套頭位置(右下腹)[例(%)]PLPs[例(%)]復發組1 376893(64.9)1.67±1.0428.3±8.7170(14.2)493(35.8)271(19.7)1 336(97.1)383(27.8)1 293(94.0)71(5.2)無復發組5 4983 734(67.9)2.94±1.8327.0±11.5764(13.9)4 458(81.1)2 952(53.7)4 898(89.1)2 754(50.1)4 568(83.1)32(0.6)χ2/t值0.2022.1840.3350.00442.24824.884.98110.4575.859156.23P值0.7650.0210.6171.000<0.001<0.0010.0490.0020.025<0.001 注 PLPs:繼發性病理因素

二、腸套疊復發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年齡、嘔吐、腹痛、血便/果醬樣便、套頭位置、腹部包塊及合并PLPs等納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年齡(OR=4.431,95%CI:1.549~5.167,P<0.001)、嘔吐(OR=0.259,95%CI:0.278~0.691,P<0.001)、血便/果醬樣便(OR=0.498,95%CI:0.325~0.802,P=0.003)、合并PLPs(OR=3.378,95%CI:2.851~12.071,P<0.001)是腸套疊復發的相關因素(表2)。

表2 腸套疊復發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analyses of intussusception recurrence因素β值SE值Wald χ2值OR值OR值95%CIP值年齡 1.5180.24630.4394.4311.549~5.167<0.001嘔吐-1.3400.23133.7250.2590.278~0.691<0.001血便/果醬樣便-0.7110.2479.1020.4980.325~0.802 0.003合并PLPs 1.2210.30115.7623.3782.851~12.071<0.001 注 PLPs:繼發性病理因素

三、不同年齡組腸套疊患兒的復發率、手術率、PLPs比較分析

由于在多因素Logistic分析中,嘔吐、腹痛、血便/果醬樣便、套頭位置、腹部包塊及合并PLPs等屬于分類變量資料,而年齡屬于連續變量資料,為了具體分析每個年齡段患兒腸套疊的復發率、手術率、合并PLPs是否存在差異,我們根據首次腸套疊發生年齡,將患兒分為≤1歲組、1~2歲組(含2歲)、2~3歲組(含3歲)、3~4歲組(含4歲)、4~5歲組(含5歲)、>5歲組。不同年齡組腸套疊患兒的復發率、手術率、PLPs人數比例的比較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組腸套疊患兒中復發、手術、合并PLPs人數比較[例(%)]Table 3 Number of cases,recurrence cases,operations and PLPs by age [n(%)]年齡腸套疊例數復發例數手術例數合并PLPs例數≤1歲1 896290(15.3)394(20.7)35(1.8)1~2歲(含2歲)2 019440(21.8)143(7.1)17(0.8)2~3歲(含3歲)1 325303(22.9)57(4.3)7(0.5)3~4歲(含4歲)807194(24.0)34(4.2)7(0.9)4~5歲(含5歲)49798(19.7)28(5.6)6(1.2)>5歲33051(15.5)37(11.2)31(9.4)總計6 8741 376(20.0)693(10.1)103(1.5) 注 PLPs:繼發性病理因素

討 論

復發性腸套疊在臨床中并不少見,早期診斷和治療對兒外科醫生、放射科醫生具有挑戰,延誤診斷和復位可導致嚴重并發癥,因此準確識別腸套疊復發的相關因素對改善患兒預后至關重要。本研究通過分析復發性腸套疊的臨床特點以及復發相關因素,總結臨床診治經驗。

陣發性腹痛、腹部臘腸樣包塊及血便/果醬樣便是腸套疊的主要臨床特征,但并不具特異性,有報道同時具有上述三個癥狀的患兒人數不到所有腸套疊的25%[6]。不同年齡腸套疊患兒的臨床癥狀也不相同,3歲以上患兒以陣發性腹痛和嘔吐為主要臨床特征,而小于3歲患兒則更多表現為哭吵、

嘔吐和拒食等[2,7]。超聲是腸套疊的首選影像學檢查項目[8-9]。本研究中所有腸套疊患兒均由超聲檢查確診,準確率達100%。

年齡、嘔吐、血便/果醬樣便、PLPs是腸套疊復發的相關因素。有學者指出,年齡較大的腸套疊患兒合并PLPs概率更高,而合并PLPs因素的腸套疊復發率在5.7%~18.6%[7,10]。同樣,Niramis等[11]指出反復發生腸套疊的患兒合并PLPs的風險明顯增加。文獻指出,復發性腸套疊PLPs包括梅克爾憩室、Peutz-Jeghers綜合征、良性息肉、腸重復畸形、淋巴瘤、腸系膜囊腫、腸道血管畸形、過敏性紫癜等,PLPs與腸套疊反復發作顯著相關,同時會增加腸套疊患兒手術的可能性[9-10,12-13]。B超檢查可發現大部分合并PLPs的腸套疊,而不能經B超檢查確定的患兒需進一步行CT或腸鏡檢查。無復發組的病理繼發性腸套疊同樣行上述影像學檢查,在復位成功后建議行腸鏡診治。經術前確定或高度懷疑PLPs的患兒接受腸鏡及手術探查治療,不僅能解決繼發性腸套疊的問題,還能進一步確定病因。因此,反復腸套疊患兒是否合并PLPs,我們可以依據B超、CT、腸鏡檢查或術后病理進一步判斷。

目前對于復發性腸套疊的治療方式仍存在爭議。普遍觀點是首次手術治療后復發首選非手術治療。雖然文獻報道腸套疊手術治療較空氣灌腸治療復發率更低,但因手術創傷大,家屬更愿意選擇空氣灌腸治療[14-15]。本研究發現,首次手術無PLPs以及在首次手術中已經去除PLPs因素后再發腸套疊的患兒,首選非手術治療的效果良好。文獻報道,隨著年齡增長,腸套疊復發率逐漸降低,但在合并PLPs的腸套疊患兒中,隨年齡增長,腸套疊的復發率有上升趨勢,大多接受手術治療,對于年齡>2歲、復發次數≥4次、初發時采用非手術處理、懷疑合并PLPs的復發性腸套疊患兒,建議手術處理[16-17]。目前我們多采用腹腔鏡手術,如術中發現腸壞死、穿孔或并發腹膜炎等,需轉行開腹手術。我們認為多次復發并非手術指征,更應該關注是否合并PLPs,無PLPs的復發性腸套疊患兒或首次治療已排除PLPs因素再發腸套疊的患兒應首選非手術治療,而對于合并PLPs(Peutz-Jeghers綜合征、多發腸息肉)的患兒,一旦發現仍需再次手術治療。

對于腸套疊復發時機,臨床并無統一的判定標準[3,12]。Talabi等[18]研究發現約50%的腸套疊復發出現在患兒接受治療后的48 h以內;Xie等[19]研究發現70%的腸套疊復發發生在治療后6個月以內。我們的研究發現,53.2%的患兒在治療后72 h內復發,88.4%的患兒在治療后1年內復發。有文獻指出,年齡>1歲是腸套疊復發的顯著危險因素之一[10,20]。另有文獻報道1~3歲是腸套疊治療后復發的高發年齡段[1]。本研究發現,復發組1 376例患兒中,年齡>1歲的有1 086例,復發率為21.8%(1 086/4 978),年齡≤1歲的有290例,復發率為15.3%(290/1 896)。因此,對于年齡>1歲腸套疊患兒應觀察疾病的轉歸情況,警惕腸套疊復發風險。本研究總體復發率為20%,明顯高于文獻報道的8%~15%,可能與腸套疊治療方式、患兒腸套疊復位后首次進食時間、樣本量有一定關系[9]。5歲以上患兒PLPs比例最高(9.4%),提示5歲以上腸套疊反復復發患兒需警惕PLPs存在,這也與文獻報道一致[7,10-11]。

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是單中心的回顧性研究,雖然樣本量大,但仍存在一定的選擇偏倚;其次,部分家屬在腸套疊癥狀緩解后未進一步檢查,在外院就診患兒臨床資料、病理結果等難以獲取,復發性腸套疊的病因與臨床特征的關系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文獻檢索為周宇翔、劉登輝,論文調査設計為周宇翔、劉登輝、文佳冰、唐湘蓮,數據收集與分析周宇翔、劉登輝、文佳冰、唐湘蓮,論文結果撰寫為周宇翔、劉登輝、黎明、李勇,論文討論分析為黎明、李勇、肖雅玲

猜你喜歡
果醬腸套疊繼發性
果醬
愛的果醬
愛的果醬
前列腺癌治療與繼發性糖代謝紊亂的相關性
基于“肝脾理論”探討腸源性內毒素血癥致繼發性肝損傷
ICU繼發性肺結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一例空氣灌腸法治療犬腸套疊
繼發性青光眼應用玻璃體切除術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
全內臟反位合并直腸癌腸套疊1例
P物質測定在小兒原發性腸套疊中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