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肢聯動康復訓練治療中青年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研究

2022-08-10 05:32張偉王媛博徐洪娟常美玲劉陽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2年1期
關鍵詞:四肢功能障礙康復訓練

張偉,王媛博,徐洪娟,常美玲,劉陽

(1.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康復醫學科一病房,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2.齊齊哈爾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神經內科四病房,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腦梗死是臨床常見的一種神經系統疾病。目前該病已成為成年人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腦梗死遺留的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心理健康[1]。平衡功能障礙即為腦梗死患者遺留的一項重要功能障礙。有研究指出,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對于腦梗死后肢體運動功能改善具有一定療效[2]。但臨床關于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療效的相關研究較少,尤其關于該訓練方法對中青年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是否有療效的相關報道甚少[3]?;诖?,本研究選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本院診治的70例中青年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患者為對象,深入探討四肢聯動康復訓練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本院診治的70例中青年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齡25~59歲,平均(38.46±3.63)歲;偏癱病程12~19個月,平均(16.52±2.45)個月。觀察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26~58歲,平均(37.50±4.85)歲;偏癱病程13~20個月,平均(17.03±5.37)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并獲得批準。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腦梗死的診斷標準[4];首次發??;單側肢體癱瘓;病程大于12個月;存在平衡功能障礙;能獨立或在輔助下行走至少12 m;無認知障礙,能夠配合治療;年齡在25~59歲之間;患者本人及家屬均知曉研究方法及目的,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生命體征不平穩;有骨折手術史;存在各種原因所致的劇烈疼痛;肢體嚴重攣縮畸形;合并肌梗死、嚴重肝腎功能障礙、重癥感染、嚴重高血壓及糖尿病、前庭功能或小腦功能障礙;其他原因導致的肢體嚴重損傷;昏迷及不配合治療。

1.3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康復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神經肌肉電刺激、平衡功能訓練、軀干訓練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訓練等。上述物理治療及康復訓練時間為30 min/次,1次/d,6次/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四肢聯動康復訓練。采用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儀(河南翔宇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型號:XY-SZLD-IA,豫械注準20192190648)對患者進行訓練?;颊咦谟柧毱魃?,由健側上下肢運動帶動患側肢體運動,當患側肌力達到能推動扶手時,更換患側肢體為主動運動;四肢運動時帶動上身左右搖擺以增強軀干控制能力。訓練過程為熱身、鍛煉、恢復3個節段。訓練開始前,教會患者調整座位,并選擇低阻力進行上下肢的運動訓練,保持5~10 min;熱身后根據患者的情況改為中等訓練強度,此階段為鍛煉節段,維持20~30 min;治療結束保持低強度訓練5~10 min。1次/d,6次/周。訓練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心率,訓練強度以患者心率維持在(220-年齡)的70%~80%區間為宜,嚴密觀察患者的主觀疲勞程度,若其有不適,則需及時降低運動強度。

兩組均治療8周。

1.4 觀察指標

(1)于治療前后由同一名不知分組情況的醫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對兩組患者的平衡功能進行評定,包括14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法,得分由低到高依次為0、1、2、3、4分,總分5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平衡功能越好。同時,采用臨床痙攣指數量表(CSI)評估患者的肢體痙攣程度,總分16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肢體痙攣程度越嚴重[5]。

(2)于治療前后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定量表(FMA)評估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包含下肢運動功能34分和上肢運動功能66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越好[6]。同時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量表(MBI)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7]。

(3)于治療前后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及環境4個維度,共計26個問題,每個問題賦分1~5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8]。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比較行χ2檢驗;以(±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平衡功能及肢體痙攣程度改善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的BBS評分、CSI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S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BB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觀察組CSI評分低于對照組,BBS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平衡功能及肢體痙攣程度改善效果對比[(±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平衡功能及肢體痙攣程度改善效果對比[(±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CSI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BB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值P值12.42±2.63 12.38±1.52 0.078 0.938 10.63±2.16*8.30±1.33*5.434 0.000 25.50±4.74 25.48±3.79 0.019 0.985 34.06±3.74*39.67±5.41*5.046 0.000

2.2 兩組治療前后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上肢、下肢FMA評分及MBI評分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各項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對比[(±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肢體運動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情況對比[(±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上肢FMA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下肢FMA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MBI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值P值26.36±2.38 25.38±3.55 1.357 0.179 40.63±4.84*45.88±5.66*4.171 0.000 10.60±3.13 10.55±4.48 0.054 0.957 21.03±3.64*26.73±4.54*5.795 0.000 41.32±5.86 42.06±7.59 0.457 0.649 65.38±5.85*88.95±8.99*13.001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項WHOQOL-BREF評分對比,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各項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WHOQOL-BREF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WHOQOL-BREF評分對比[(±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時間生理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 環境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值P值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66.37±1.63 66.46±1.27 0.258 0.797 74.37±2.25*83.20±2.14*16.823 0.000 50.46±2.40 50.40±2.38 0.105 0.917 70.25±2.04*81.51±2.06*22.977 0.000 56.03±3.12 56.07±3.22 0.053 0.958 69.14±2.20*84.05±2.18*28.481 0.000 51.45±2.10 51.37±2.20 0.156 0.877 63.34±3.15*76.52±3.11*17.615 0.000

3 討 論

腦梗死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腦血管疾病。該病患者因神經功能受到損傷,部分腦功能出現障礙,嚴重影響其高級智能活動[9]。多數腦梗死患者經救治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語功能障礙、偏癱等嚴重后遺癥,顯著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加重了其家庭負擔。平衡功能障礙是腦梗死后患者常見的一種肢體功能障礙,同時也是導致腦梗死護理負擔加重及患者長期殘疾的重要因素[10]。平衡功能的改善是患者回歸家庭及社會的前提?,F階段,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中青年患腦梗死的風險越來越高,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中青年腦梗死后患者殘留的功能障礙會給其家庭及社會帶來很大的負擔,故其康復日益受到社會重視[9]。

早期康復訓練是改善中青年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患者運動功能的重要及有效途徑,四肢聯動康復訓練是目前臨床上普遍應用于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的一種新型運動訓練方法。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可用上肢帶動下肢、健側帶動患側、一肢帶動三肢,與傳統康復運動訓練相比,能夠使患者肢體協調性得到更好的提升,同時四肢聯動康復還可以通過身體搖擺、阻力訓練有效促進患者核心力量、平衡功能的改善[11]。因此,臨床將四肢聯動康復訓練應用于存在平衡功能障礙的腦梗死患者治療中時,起效時間更快,可在更短時間內獲得顯著的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經四肢聯動康復訓練治療,其CSI評分明顯較治療前降低,且顯著低于對照組,BBS評分、上肢、下肢FMA評分及MBI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上述結果可知,在中青年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治療中加用四肢聯動康復訓練,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障礙,減輕肢體痙攣程度,提升肢體運動功能,進而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李巖等[12]的研究在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治療中運用四肢聯動訓練后,該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僅接受常規康復治療的對照組,與本次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為,四肢聯動康復訓練主要是利用患者健側肢體運動帶動功能障礙側肢體運動,使上、下肢體能夠實現同時聯動運動[13]。該種鍛煉方式實現了主動運動訓練與被動運動訓練的相互結合,同時通過對步行動作、日?;顒舆M行模擬,可有效提高患者上肢、下肢運動的協調性,進而改善其肢體運動功能。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早期,患者功能障礙側肢體肌力較差,指導其進行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功能障礙側肢體可借力于健側肢體,從而實現早期有氧運動,患者能夠在零肌力早期做相應的主動康復訓練,且能保證其較好地完成正確模式的功能性主動運動鍛煉。在患者康復運動訓練過程中,隨著肢體肌力的改善及肢體運動能力的提高,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儀系統還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預設定相應的運動速度及阻力,保證患者能夠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擴大肢體活動范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進而保證康復訓練獲得理想效果。夏小鳳等[14]研究發現,四肢聯動訓練可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機體運動機能更好、更快恢復,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各項WHOQOL-BREF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紤]其原因為,在四肢聯動康復訓練中,患者可直接感受到其機體功能和肢體肌力逐漸改善,故其康復鍛煉積極性會明顯提高,進而促進其運動控制能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更快改善,生活質量也隨之獲得提升。

綜上所述,中青年腦梗死后平衡功能障礙患者在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采用四肢聯動康復訓練,可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肢體運動功能,減輕其肢體痙攣程度,促進其日?;顒由钅芰吧钯|量獲得更好改善。

猜你喜歡
四肢功能障礙康復訓練
漫談令中老年女性難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礙
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機制研究進展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
中醫針灸療法治療脊髓損傷后膀胱功能障礙優勢探
獼猴脊髓損傷康復訓練裝置的研制
腦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礙繼發吸入性肺炎的危險因素
聽覺腦干植入兒童康復訓練個案研究
氣壓差減重步行康復訓練系統設計
跟蹤導練(四)
跟蹤導練(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