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說老君眉

2022-09-02 03:04陳永彤任曉輝
紅樓夢學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君山縣志銀針

陳永彤 任曉輝

內容提要:《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提到了兩款茶——六安茶和老君眉,讀者對六安茶的看法比較一致,至于老君眉,到底是一款什么茶,產在哪里,歷來注釋,或說是湖南的君山銀針,或說是安徽的六安銀針,或說是福建的武夷巖茶,近又有說是福建的鐵山白毫,莫衷一是。本文試著結合近年出版的茶葉茶史資料,實地調查走訪主要茶產區的史地狀況,重新研讀涉及到的現有古籍文獻,認真檢查前輩專家學者的結論意見,對這款紅樓名茶提出一點綜合性的看法,供關注者參考。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寫道:

當下賈母等吃過茶,又帶了劉姥姥至櫳翠庵來。妙玉忙接了進去?!Z母道:“我們才都吃了酒肉,你這里頭有菩薩,沖了罪過。我們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來,我們吃一杯就去了?!泵钣衤犃?,忙去烹了茶來?!跖c賈母。賈母道:“我不吃六安茶?!泵钣裥φf:“知道。這是老君眉?!薄Z母便吃了半盞,便笑著遞與劉姥姥說:“你嘗嘗這個茶?!眲⒗牙驯阋豢诔员M,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濃些更好了?!?/p>

第四十一回出現的這兩款茶,各種版本均無異文。

六安茶,清朝乃貢茶,是宮中標配。據乾隆六年(1741)五月《內務府白本檔案》:

皇太后每月用六安茶一斤,妃每月每位用六安茶十二兩,嬪每月每位用六安茶十二兩,貴人每月每位用六安茶六兩,常在每月每位用六安茶六兩,答應每月每位用六安茶三兩,果親王、阿哥、公主每月每位用六安茶四兩、二兩不等。

可知宮中各嬪妃等處六安茶每月都是定量配給的。

清初以康熙三十七年(1698)為基準,六安州霍山縣每年例解進貢六安芽茶三百袋(按古衡制,一斤十六兩計,一袋為二十八兩)??滴跷迨拍暝黾右话俅?。雍正十年(1732)再添二百袋。乾隆元年達到七百二十袋。因霍山地方茶供負擔過重,百姓難以承受,乾隆六年經內務府大臣奏議,以康熙五十九年時的四百袋為準,不復增派,此標準一直延續到清末。

《內務府藍冊》:

查得茶庫依雍正元年并二年自正月初一日起至四年五月三十日止,按出入檔案查算,除用以外庫內:……六安茶,應有二百五十四袋一斤二兩二錢(查得每袋重一斤十二兩),查得比應有數目多一百七十七袋九兩。

實際存茶四百三十一袋一斤十一兩二錢,約合宮中一年之用。

六安茶,我國傳統歷史名茶,產自安徽霍山縣大蜀山,霍山舊屬六安,故名。唐稱“廬州六安茶”,明始稱“六安瓜片”,清為貢品。六安瓜片為綠茶特種茶類,無芽無梗,由單片生葉制成,屬于較嫩的茶,逢谷雨前后十天之內采摘,取二三葉。性微寒,不太適合體弱及老年人飲用。

老君眉,不見宮中記載,自《紅樓夢》成書后,注釋多歧義。

以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為例:

老君眉,湖南洞庭湖君山所產的白毫銀針茶,精選嫩芽制成,滿布毫毛,香氣高爽,其味甘醇,形如長眉,故名“老君眉”。歷代沿作貢品。一說六安銀針即老君眉。(初版、二版)

老君眉,福建武夷山所產的巖茶,精選嫩芽制成,香氣高爽,其味甘醇,形如長眉,名“老君眉”。見郭柏蒼《閩產錄異》。一說六安銀針即老君眉。(三版)

兩次注釋有較大差別,除保留“一說六安銀針即老君眉”外,前兩次注稱產在洞庭湖君山,因白毫銀針茶,形如長眉,“故名”老君眉,似并沒有什么文獻依據;后一次明確說是武夷山產的巖茶,或許找到了憑據,但顯見憑據不夠充分,否則“六安銀針”就不必作為“一說”保留。孰是孰非,遽難定論。

君山銀針,產于湖南岳陽洞庭湖中的君山,形細如針,故名君山銀針,為清代湖南三個貢茶品種之一(安化茶、君山茶、界亭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包裹堅實,茶芽外形很像一根根銀針,屬黃茶類。清代入貢,數量不多,由地方官派專人監造,實際制作是當地僧人。

清代學者吳敏樹(1805—1873,岳陽人,道光壬辰舉人,曾作《君山月夜泛舟記》,同治版《巴陵縣志》主編纂):

君山貢茶,自國朝乾隆四十六年始,每歲十八斤,谷雨前知縣遣人監山僧采制,一旗一槍,白毛茸然,洵珍品也。俗呼白毛尖,即白鶴翎之遺意?!讲锜o他葉,其味粗細若一,粗者但陳,收而濃煎之,可消食利氣,而無克損之害。

資料顯示,清代君山茶成為貢茶是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其時《紅樓夢》已寫作完成,正當抄本流傳之際,曹雪芹辭世也已近二十年,且此茶當時供呈量很少,每年只十八斤,所以,不大可能以“老君眉”的名字出現在二三十年前已成書的《紅樓夢》中。

關于武夷山出產“老君眉”,稽核文獻,記載有二:

一、茶以老君眉名(烏君山前山后皆有)。

——《光澤縣志》

二、老君眉(光澤烏君山前亦產老君眉)。

——《閩產錄異》

這兩處都準確提到“老君眉”。

記錄在《光澤縣志》輿地略物產類的“老君眉”,是《紅樓夢》成書以后,在已知古籍中首次出現。光澤縣,隸屬福建南平,古屬邵武,位于福建西北部,武夷山脈北段。這版《光澤縣志》刊成于同治九年(1870),是在道光二十年(1840)版的基礎上補版而成,部分書頁版心左半中間空白處有“同治庚午補板”字樣。物產部分屬于庚午補版,刊成于1870年,距曹雪芹辭世剛過百年。對這款茶的記載,只有簡單的“茶以老君眉名”六字,其下雙行注“烏君山前山后皆有”八字?!袄暇肌边@款紅樓名茶,在其他古籍中的首度出現竟如此惜墨如金,正文注釋總共只有十四字!而“老君眉”茶應也已經歷了滄桑變化,細讀《光澤縣志》,我們發現,編纂者在“輿地略”下實際臚列了八類地方物產,每類項下數個單品,摘錄如下:

其物產舊志蕪雜,不合體例,又所列諸縣同有,可掇而來,可移而去,志猶不志也。今別為八:

一專有者,……曰芒稻,……

一間有者,……玉面貍,……

一昔無今有者,……西府海棠,……

一昔有今無者,……家蓄猥錦雞,近今六十年不惟不見,亦無道之者,……

一名遠播者,茶以老君眉名(烏君山前山后皆有),紙以益山白名(出北路),魚鉤以崇仁名,石耳以諸母岡名,……至他佳品,僅名本邑,故不列。

一名久著者,縣署之樟,文筆峰之松,松坪之楓,栗坪之栗,皆數百年物也。

一因物撰名者,山實極賾,可實則名,得十有一,曰禾稔子、曰烏生子、曰冬樹子、曰南豐子,……

一隨種別名者,谷之別,其早者曰六十早,……晚者曰八月白,……

故此,我們知道,在補編這本《光澤縣志》時,產在烏君山前后的“老君眉”,作為光澤縣的地方名優產品已經聲名遠播,非“僅名本邑,故不列”者。按物產分類,名遠播者的“老君眉”,既非如“西府海棠”昔無今有,也非名久著者如“縣署之樟……皆數百年物也”,而是本邑地方特產,聲名遠邁鄉里,散播邑外。從所列昔有今無之“家蓄猥錦雞,近今六十年不惟不見,亦無道之者”的表述推測,這款“老君眉”茶應視作昔有今有者,至少應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成名史,才可排除在昔無今有和昔有今無者之外,譽享名遠播者之列。只是我們不知道,成就“老君眉”的聲名用了多長時間。查上一版《光澤縣志》,是康熙三十三年版,乾隆二十四年重修,其物產類非常簡略,茶類僅著一單字“茶”,無從知曉其他信息。

再看《閩產錄異》:

閩諸郡皆產茶,以武夷為最。蒼居芝城(福建建甌別稱)十年,以所見者錄之,……別有“松際”,色淺香淡;“老君眉”(光澤烏君山前亦產老君眉),葉長味郁,然多偽為;“鐵羅漢”、“墜柳條”,皆宋樹,又僅只一株,年產少許,無可價值。凡茶他郡產者性微寒,武夷九十九巖產者性獨溫。

《閩產錄異》,著者郭柏蒼(1815~1890),博物學家,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道光二十年舉人,曾任縣學訓導,捐資為內閣中書??釔鄄貢?,對天文、地理、河運,特別是福建的山川、風土、物產、人文、史跡等都有研究,主編《烏石山志》,著有《閩產錄異》等書。

《閩產錄異》成書于光緒十二年(1886),閩人記閩事,資料頗詳實。該書記錄了數款武夷名茶,“老君眉”位列其中。在“老君眉”下,也有雙行小注“光澤烏君山前亦產老君眉”?!耙喈a”,說明著者知道“老君眉”茶不只出產在烏君山前。描述此茶“葉長味郁”,信息過于簡單,很難藉此判斷茶性?!叭欢鄠螢椤?,則告訴我們光澤縣烏君山前的“老君眉”多是仿品,或許緣于“老君眉”茶其時其地名聲響、品質優,廣受追捧,致有仿品出現,同時也說明至少到清同光時期,“老君眉”茶在此前聲名遠播的基礎上已經成長為一款地方名品。雖然文獻記錄仍是草草,但客觀上證明這款茶產在福建武夷山。紅研所本《紅樓夢》第三版注釋將“老君眉”歸類于武夷巖茶,這條材料是主要憑據。

武夷產茶,由來已久。清陸廷燦《續茶經》:

《隨見錄》:凡茶見日則味奪,惟武夷茶喜日曬。武夷造茶,其巖茶以僧家所制者最為得法,至洲茶中,采回時,逐片擇其背上有白毛者,另炒另焙,謂之白毫,又名壽星眉。

陸廷燦,嘉定人,生卒年不詳,康熙五十六年(1717)授崇安知縣,自詡陸羽后人?!坝嘈允炔?,承乏崇安,適系武夷產茶之地。值制府滿公,鄭重進獻,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詢,查閱諸書,于武夷之外,每多見聞,因思采集為《續茶經》之舉?!背绨部h(今武夷山市)自宋始產茶,清代以后,不斷改進采制茶工藝,制出了以武夷巖茶為代表的烏龍茶。陸廷燦從政之余,得以深入茶園茶農中間,掌握采、蒸、湯、火等制茶之法,深得其精義??滴跷迨拍?1720)任滿,即稱病居家,整理舊稿,十余年后,雍正十二年(1734)《續茶經》刊行。檢核該書,并沒有提到“老君眉”,但卻提到了武夷洲茶中的一款“白毫”,又名“壽星眉”,是否就是俗呼的“老君眉”,無法確證,存疑待考。

清代廣東進貢的“國寶烏龍茶”,至少有一種原產地在武夷山,北京故宮存有一件烏龍茶盒,盒上有茶行廣告:

綠華軒,本號自到武夷選辦名巖、奇種、水仙、烏龍、小焙、大焙、君眉、白毫名款,名茶發售,貴客賜顧,請認召牌為記,鋪在粵東省城太平門外十三行北向開張。

臺北里仁版《紅樓夢》注釋:“老君眉應產自福建武夷山一帶”,除引《閩產錄異》和《光澤縣志》外,也援引了上述這則茶盒上的文字,認為文中武夷選辦的“君眉”可以為此證明。

實際上,誠如《紅樓夢》中描寫,六安茶和武夷茶在清朝都是名茶,不但宮中,上層士大夫也有機會品賞這類名茶,比曹寅略早在康熙朝官拜宰相的張英(1637—1708)就提到:

余少年嗜六安茶,中年飲武夷而甘,后乃知岕茶之妙。此三種可以終老,其他不必問矣。岕茶如名士,武夷如高士,六安如野士,皆可為歲寒之交。

張英平生只中意岕茶(宜興陽羨茶)、武夷茶、六安茶這三種茶,妙喻其為茶中“歲寒”。足見清初,六安茶、武夷茶已為朝堂和權臣屬意。

關于武夷茶的茶性,趙學敏(1719—1805)《本草綱目拾遺》:

武夷茶,出福建崇安,其茶色黑而味酸,最消食下氣,醒脾解酒。單杜可云:諸茶皆性寒,胃弱者食之皆停飲,惟武夷茶性溫不傷胃,凡茶澼(癖)停飲者宜之。

這款最“消食下氣不傷胃”的武夷茶,是不是正適合剛剛吃了酒肉且有年紀的兩位紅樓老人服飲呢?如是,則妙玉的奉茶功夫堪稱極致。

現代茶界專家的認知:

老君眉

無性系。灌木型,小葉類,中生種。

原產九龍窠,相傳源自清初。原系天心永樂禪寺一寺僧所選育,并單獨管理采制。

“老君眉”茶現代屬于“擴大示范品種”。與之相類的如雀舌、玉麒麟、向天梅、金羅漢、金桂、白瑞香、白牡丹等許多名叢,因種性優良廣為栽培,共同構成現當代福建武夷山傳統巖茶的優質茶種。

那么,“老君眉”茶有沒有可能是老白茶呢?天津《今晚報》:

天津有一家老字號茶店,店堂里掛著一個文物,是上世紀30年代茶葉的價目表,其中有一個類目,叫做“鐵山白毫類”:金貢銀毫每斤六元四角,金貢壽毫每斤四元八角,老君眉每斤三元二角,君眉每斤二元四角,大壽眉每斤一元六角,壽眉每斤八角。

“老君眉”的名字赫然在列?!?/p>

“老君眉”是一種老白茶。

老白茶,一般指福鼎白茶,俗謂“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者。賈母賞茶,恐怕得是“七年寶”品級,夠年頭的老白茶。然而陳年老白茶其味并不淡,甚至還味厚純濃,不大像劉姥姥“就是淡些”的口感。

清初的太姥山茶,確實可能是淡茶,周亮工《閩小記》:

太姥聲高綠雪芽,洞山新泛海天槎,

茗禪過嶺全平等,義酒應教伴義茶。

(……綠雪芽,大姥山茶名)

周亮工(1612—1672),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明末清初文人,入清任江南鹽法道,順治四年(1647)為福建按察使,在閩生活前后十四年,吟誦的綠雪芽更像是一款淡茶。

天津出現的“鐵山白毫”,應產自福建政和鐵山鎮,即政和白茶。政和以茶名可溯至北宋,政和五年(1115),閩北關隸縣因茶貢奉旨改為政和縣?!拌F山白毫”茶隨時代更迭起落,見證了太姥山的近代茶史。嘉慶初年,福鼎開始用菜茶壯芽為原料,創制銀針白毫,咸豐七年(1857)福鼎大白茶品種茶樹繁殖成功。光緒六年(1880)政和縣才開始選育繁殖大白茶品種茶樹,光緒十五年(1889)開始產制銀針。民初天津在售的“鐵山白毫類”茶概源于此。銀針白毫茶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湯色淺黃,性寒涼,有退熱祛暑之效。然可能是《紅樓夢》風靡百年后的產出品。

綜合以上,我們傾向于所討論的“老君眉”茶屬于武夷巖茶,產地是福建武夷山。

①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合編《清宮內務府奏銷檔》第二十四冊,故宮出版社2014年版,第366頁。

②⑩ 萬秀鋒等著《清代貢茶研究》,故宮出版社2014年版,第16、49頁。

③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故宮博物院合編《清宮內務府奏銷檔》第二冊,故宮出版社2014年版,第85頁(本條資訊為黃一農院士查得并惠允移用,謹致謝忱)。

④ 吳敏樹《湖上客談》,原書佚。轉引自《巴陵縣志》卷之十一·風土,同治十一年刊本,第17/18頁。

⑤ 《重纂光澤縣志》卷之五·輿地略·物產,同治九年補刊本,第15、16、17頁。

⑥ 郭柏蒼《閩產錄異》卷一·貨屬·茶,光緒十二年刊本,第13頁。

⑦⑨ 陸廷燦《續茶經》,雍正十二年刊本,第22、1頁。

⑧ 《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九,陸廷燦《續茶經》卷上之三,乾隆四十六年序刊本,第27頁。

[11] 張英《篤素堂文集·聰訓齋語》卷十五,康熙四十年序刊本,第17頁。

[12]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卷六·木部·武夷茶,乾隆三十年刊本,第35頁。

[13] 蕭天喜《武夷茶經》,海峽出版社2014年版,第56頁。

[14] 周嶺《“老君眉”是什么茶》,《今晚報》今晚副刊,2020年9月25日,第9版。

[15] 周亮工《閩小記》卷之一·閩茶曲之八,康熙六年賴古堂藏板刊本,第27頁。

猜你喜歡
君山縣志銀針
“君山”別名知多少
心馭銀針彩線,手下萬千風華
桐君山
縣志里的鄉賢
雨(一)
斑竹叢中君山茶
運動場上奪金牌
纏訪者入縣志
縣志
縣級志書總纂瑣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