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觀察:中國軟件是如何走向全球的?

2022-09-03 03:07鈦媒體作者秦聰慧
電腦游戲新干線 2022年8期
關鍵詞:金蝶人力華為

文/鈦媒體 作者:秦聰慧

一體化是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可稱為“按需即用軟件”)發展的必經之路嗎?

一直以來,我們試圖探討一體化對于軟件發展的重要性。但當我們反過來去看IBM轉型案例的時候發現,是否要“一體化”這個問題,其實早在30多年前郭士納(Louis V. Gerstner)就思考過,并且這是郭士納擔任IBM CEO后思考的第一個棘手問題,做出何種回答直接決定了IBM走向分裂還是繼續保持整體運營。最終郭士納選擇了保持IBM業務的整體性,拒絕拆分。多年過去,許多軟件供應商正在做出同郭士納相同的選擇,他們面臨的倒不是拆分問題,而是作為SaaS創業者,如何管理軟件的發展邊界。這個過程中,中國軟件這30年為什么沒有突破性發展的老生常談的問題也被逐步解答。

我們找到的一個答案是,對于中國軟件來說,一體化是軟件發展的必經之路,但僅僅具有一體化能力卻又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軟件缺的從來不是一體化的能力,而是敲開大客戶的門。

IBM向拆分說不

據20世紀90年代,郭士納挽救IBM于水火的一個重要決定,就是頂住外界要求拆分IBM的重壓,堅持將IBM帶向了“大一統”。彼時,微軟等個人計算機業務的興起對IBM主機業務形成了極大挑戰,在分布式計算的趨勢下,IBM是否應該將主流業務拆分以適應新趨勢,是郭士納接任IBM CEO要回答的一個關鍵問題。但郭士納最終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否定的回答:如果IBM有什么獨特的位置或獨特的行為能力的話,那么它就應該是坐在生產線最后的那個角色。言外之意,具有悠久歷史的IBM應該是一個大集成的角色,而不應該是某一賽道的垂直供應商。

郭士納認為,那種認為“所有組件都可通用”“所有復雜的、難以整合的和具有選擇性的技術,將會被那些愿意成為自己總承包商的客戶所購買”的想法是毫無根據的,甚至可以理解為是“空頭許諾”。因此,郭士納也做了一個大膽的賭注,即在未來十年中,客戶將逐漸看重那些能夠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以及(也是更重要的)能將技術整合到一個企業流程中的公司。并且他們還打賭,芯片速度、軟件版本、專有系統以及其他類似的東西都會衰亡,而且過一段時間信息技術產業也將變成以服務為主導的產業,而不是以技術為主導的產業。

郭士納做出上述賭注的一個基礎在于,IBM的大客戶、那些CIO(首席信息官)們都在告訴IBM,他們不希望用多個“操作系統”來管理公司。保持完整性、卓越的集成能力,是那個時代IBM瀕臨分裂時的最大優勢。

■華為重構的人力資源系統

時至今日,30年過去了,這些大客戶、公司數字化最高決策者的需求仍然沒變。下面要提到的華為,也正是這類大客戶中的典型代表。

華為拿掉國外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頭部客戶、超大型企業,他們對于軟件方案的要求首要有兩點,第一是一體化解決方案,第二是穩定安全可靠?!苯鸬袊鳫R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蔡雪談到。讓蔡雪發出如此感慨的一個重要客戶,是兩年前開始準備讓全球員工使用國產HR SaaS(人力資源管理SaaS)的華為。

受國際局勢影響,華為越來越關注內部軟件系統的自主可控,于是2020年華為開始著手拿掉ERP中的關鍵部件——由國外軟件供應商提供的、用了較長時間的HCM(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讓中國軟件公司補位。后來的實踐證明,這種拿掉或者說替換,不是一次簡單的遷移,趁此機會,華為實際上早就做好了重構人力資源IT的準備。

華為董事、質量流程IT總裁陶景文在后來的分享中也印證了這一說法?!鞍讶肆Y源和業務分開這是一個錯誤的事,我認為業務第一件事就是抓人?!碧站拔恼f。秉持這一“人力要與業務高度融合”的理念,在后續方案的落地中,新的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不僅納入了項目性組織、大中臺架構(Supersell)、全網營銷(T5)等業界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也把華為過去30多年的全球化和業務多元化的發展經驗融入了“產品”中。

之所以用“產品”,是因為華為與中國軟件服務廠商金蝶的合作采取了非傳統的交付形式,即華為將以租戶的角色參與產品/平臺“共建”——華為只是星瀚人力云的一個租戶,它并不是把所有的定制化都交給金蝶來做,而是把所用共性的東西,包括數據模型等能力以產品的形式沉淀到星瀚人力云的公共服務(金蝶云·蒼穹PaaS平臺)上,便于有同類需求的客戶對模板稍加改動,便可快速復制。為此,他們還專門引入了大量的低代碼或零代碼開發技術。

“比如說發薪這件事,在全球稅務合規上,華為有全球170多個國家的模板,可以把這個模板歸納總結出來,把它形成不同的模板和表,這樣就可以讓這個產品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碧站拔恼f。他希望,未來,華為基于全球業務沉淀出這些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數字化經驗能夠服務于更多的國內乃至全球的企業。

不久前,金蝶正式發布了針對大型、超大型企業,并且融合華為全球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新一代HR SaaS——星瀚人力云。

中國軟件苛求機會

整體來看,星瀚人力云這款產品,一方面從功能上覆蓋了組織管理、員工管理、薪酬管理、招聘管理、培訓學習、績效管理等模塊,另一方面從業務上也能夠在上下鏈路上同企業的OA系統、主數據系統以及財務系統等集成。

這其實側面表達了華為與金蝶對一體化軟件兩個方面的理解。而反過來講,如果沒有早年積累的一體化的能力,金蝶很難完成與華為的這次共建。不過在蔡雪看來,一體化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在于華為這樣的全球員工幾十萬人的大型企業能夠拿掉國外HCM,選擇與國產廠商進行合作?!皩芏嘌雵蟮却笃髽I來說,現階段國外軟件已經不是首要的最佳選項,在國外軟件陸續退場之后,大型、超大型企業的軟件使用就變成了一個空白地帶,對中國本土軟件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間窗口期?!?/p>

面對這樣一個機遇期,中國軟件已經摩拳擦掌。正所謂,中國SaaS苦國外軟件巨頭久矣!回望過去中國軟件發展的30年,大型央國企在ERP等軟件采購上的首要選擇是SAP、Oracle等老牌軟件,在很長一段時間根本不會考慮使用中國本土軟件。以至于雖然一些中國頭部軟件公司喊了十多年的去“IOE”(IBM的小型機、Oracle數據庫、EMC存儲設備),成效并不顯著。

由于大型、超大型企業普遍不采用中國本土軟件,這使得中國一些發展較好的獨角獸公司很難觸碰業務較為復雜的客戶使用場景。但這類場景往往又是SaaS向更大規模發展需要突破的瓶頸。這可能也是為什么“中國很難產生SaaS巨頭”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但這一情況正在改變。隨著這兩年,中國本土軟件的逐步蓄力,一些有魄力的大型央國企開始在數據庫、軟件層面給予中國軟件企業以嘗試的機會,這也是為什么“國產數據庫在核心業務落地”的消息越來越多。而真正把“國產替代”“自主可控”推向高潮的,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在蔡雪看來,現在這種趨勢已經不再是大型、超大型企業的“魄力”問題,而是一種必然選擇。這種“必然”讓中國軟件敲開大客戶的門,變得沒有早年那么困難。

銷售易CEO史彥澤曾對筆者談到過最早爭取大客戶的經歷:“這些中大型的企業,出于對服務質量等綜合因素的考慮,一般會首選國際大廠的產品,他們對價格并不敏感,嘗試很多次溝通,他們才會下決心,愿意松口給你一個小范圍試點的機會?!倍髞?,一些有魄力的愿意在重點項目上嘗試使用本土軟件的企業決策者,可能要把以一種“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心態,冒著風險為本土軟件背書。

這兩年,客戶對本土軟件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個典型的案例發生在2020年,由于國際環境影響,Salesforce停止對??低曁峁┓?。在全球擁有19個大區、4萬員工的??低曇呀浭敲逼鋵嵉目鐕髽I。為了在Salesforce停服后業務的正常運行,??低曉?020年采用了銷售易的CRM。有了??低曔@樣一個跨國客戶,銷售易迅速加大了國際化布局和投資。

金蝶云·星瀚人力云也是如此。蔡雪坦言,正是與華為這類優秀公司的合作,讓金蝶獲得了非常寶貴的全球人力資源實踐的經驗和場景,例如全球用工、全球薪酬框架、全球部署框架等等。這在之前是金蝶很難觸碰到的復雜場景?!拔蚁嘈烹S著中國軟件越來越多地有機會參與復雜場景以及國際化訴求,再加上一些時間,中國本土產品會越來越強?!辈萄┱f。

中國軟件是如何走向全球的?大概就是在土壤足夠肥沃了之后,逐漸健壯,走出國門。這一過程中,除了軟件供應商本身要朝著一體化的方向夯實內功,另一方面大型、超大型企業的復雜場景和國際化訴求,是土壤肥沃的關鍵。

不過,此處需要強調的是,雖然一體化是軟件發展的必經之路,但這并不代表垂直軟件沒有機會。綜合性軟件供應商在進行一體化布局的過程中,也無法做得面面俱到,“出奇制勝”或許是垂直軟件供應商的應對之法。

猜你喜歡
金蝶人力華為
國企改革中政工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的融合推進
現在的余華為誰寫作?
賽力斯華為智選SF5
金蝶發布企業智慧成長計劃
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有趣的動物
華為:暢享8系列
人力旅行
企業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策略
金蝶北上 北京金蝶軟件園奠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