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狹窄程度與頸動脈易損斑塊MRI特征關系研究

2022-09-14 00:54高亞軍高曉嶸LUGMAR哈薩克斯坦
陜西醫學雜志 2022年9期
關鍵詞:頸動脈斑塊重度

高亞軍,張 歡,師 強,高曉嶸,LUGMAR(哈薩克斯坦)

(1.延安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陜西 延安 716000;2.西安市人民醫院 西安市第四醫院重癥醫學科,陜西 西安 710004;3.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

近些年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趨勢的顯現以及居民飲食結構的改變,冠心病、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呈現遞增趨勢[1-2]。腦梗死是一類以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導致腦組織因缺血缺氧出現局限性缺血壞死或軟化的病癥,常見類型包括腦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等[3-4]。研究[5-6]指出,腦梗死是腦卒中主要類型,約占全部發病例數的80%,且腦梗死是一種發病急、病情危、進展快的疾患,可發于任何年齡段,患者多因頸內動脈或大腦中動脈大面積梗死出現腦水腫、顱內壓升高、昏迷甚至腦疝等,如得不到及時救治,往往預后較差。研究[7]發現,約70%以上的腦梗死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約20%~30%腦梗死與頸動脈狹窄有關。頸動脈狹窄程度能夠對腦血管病事件起到一定預測作用[8]。但研究[9-10]發現,頸動脈的狹窄程度與同側腦梗死發生率以及嚴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而腦血管事件的主要誘因之一可能為不穩定性斑塊,而非斑塊所致的管腔狹窄,因此對斑塊性質的分析也成為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以急性腦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就其頸動脈狹窄程度與頸動脈斑塊性質的相關性開展研究,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確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3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44例,女性39例;年齡37~84歲,平均(62.10±3.40)歲。病例納入標準:經MRI評估顯示為腦梗死;符合頸動脈狹窄診斷標準;資料齊全。排除標準:合并精神疾患;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全身急性或慢性炎癥;合并腦腫瘤等影響研究結果的疾患;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患;合并血液系統疾患;心源性栓子脫落所致腦梗死;既往接受頸動脈狹窄支架置入;預計生存期<1年。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醫學會批準?;颊呔鶎Ρ狙芯恐椴⒑炇鹬橥鈺?。

1.2 MRI檢查與分組 所有入組對象均開展MRI檢查,采用8通道標準頭部接收線圈,開展橫軸位T1WI、T2WI、T2加權液體衰減反轉恢復(T2WI-FLAIR)、彌散加權成像(DWI)檢查?;颊哐雠P位,頭先進,線圈雙側對稱放置于頸部,中點與觀察野中點一致,囑患者頭頸部保持相對靜止。將采集的MRI相關圖像使用MRI頸動脈斑塊分析軟件進行處理,由2位經驗豐富的放射科醫師對圖像進行分析評價,按照頸動脈狹窄程度將患者分為輕度狹窄組(狹窄<50%)、中度狹窄組(狹窄50%~70%)和重度狹窄組(狹窄≥70%)。

1.3 觀察指標 ①對三組不同頸動脈狹窄程度患者的斑塊性質和穩定性進行比較。參照頸動脈粥樣斑塊彩色編碼技術,使用半自動分析軟件對斑塊內成分進行區分。斑塊內脂質成分不低于50%為軟斑;斑塊內纖維成分不低于50%為纖維斑;斑塊內鈣化成分不低于50%為鈣化斑;各成分均<50%為混合斑。另外,穩定斑塊為纖維斑+鈣化斑,不穩定斑塊為軟斑+混合斑。②對檢出斑塊鈣化體積、富含脂質的壞死核(LRNC)體積以及斑塊內出血(IPH)體積進行計算,并對上述指標與頸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開展分析。

2 結 果

2.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見表1。經MRI檢查,輕度狹窄組34例(98個斑塊),中度狹窄組26例(103個斑塊),重度狹窄組23例(93個斑塊)。三組性別、年齡、體重、基礎疾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1 三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2.2 三組患者頸動脈斑塊性質比較 見表2。輕度狹窄組鈣化斑占比最高,軟斑占比最低,而重度狹窄組鈣化斑占比最低,軟斑占比最高。三組斑塊性質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三組患者頸動脈斑塊性質比較[例(%)]

2.3 三組患者頸動脈斑塊穩定性比較 見表3。三組頸動脈斑塊穩定性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3.537,P<0.001)。其中,重度狹窄組不穩定斑塊占比達到74.19%,高于輕度狹窄組的15.31%(P<0.05)。

表3 三組患者頸動脈斑塊穩定性比較[例(%)]

2.4 三組患者頸動脈斑塊鈣化體積、LRNC體積及IPH體積比較 見表4。隨著頸動脈狹窄程度的增加,三組頸動脈斑塊鈣化體積、LRNC體積及IPH體積隨之增加(均P<0.05)。

表4 三組患者頸動脈斑塊鈣化體積、LRNC體積及IPH體積比較(mm3)

2.5 頸動脈狹窄程度與斑塊鈣化體積、LRNC體積及IPH體積相關性分析 見圖1。Pearson相關性分析顯示,頸動脈狹窄程度與斑塊鈣化體積、LRNC體積及IPH體積呈正相關(r=0.9754、0.9205、0.9868,均P<0.05)。

圖1 頸動脈狹窄程度與斑塊鈣化體積(A)、LRNC體積(B)及IPH體積(C)的相關性

3 討 論

腦梗死是一類因腦部血液供應相對不足導致缺血缺氧而使局限性腦組織發生壞死或軟化的病癥,高發年齡為40歲以上人群,且男性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11-12]。流行病學調查[13]顯示,全球腦梗死發病率約2.03%,已成為常見病和多發病,是導致居民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研究[14-15]顯示,我國腦卒中發生率上升速率較快,每年約8.7%,約30%患者死亡,約70%患者多存在功能障礙。頸動脈狹窄是腦梗死的重要原因和危險因素,與腦梗死的發生及梗死部位密切相關,但頸動脈狹窄程度與同側腦梗死的發生率及嚴重程度并非完全一致[16]。研究[17-18]指出,可能不穩定性斑塊在腦梗死的發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而對斑塊穩定性的評估與頸動脈狹窄檢測一樣,都對腦梗死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

本研究通過設立對照的方式,將急性腦梗死患者按照頸動脈MRI檢查結果分為三組,即輕度狹窄組、中度狹窄組和重度狹窄組。將三組頸動脈斑塊性質加以比較可以發現,三組間斑塊性質存在顯著的差異,具體體現在輕度狹窄組患者軟斑和混合斑占比最低,纖維斑與鈣化斑占比最高,而重度狹窄組軟斑與混合斑占比最高,纖維斑與鈣化斑占比最低,三組間斑塊穩定性的進一步比較也印證了該觀點。韓佳穎等[19]通過對100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和65例非腦卒中患者開展比較發現,腦卒中患者易損斑塊率明顯高于非腦卒中患者。羅湘凡等[20]研究顯示,輕度狹窄組患者的頸動脈斑塊檢出率、軟斑塊檢出率、混合斑塊檢出率均明顯低于中度狹窄患者和重度狹窄患者。Cui等[21]研究指出,顱內血管病變所致的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約71.8%存在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或頸動脈內膜厚度增加,而斑塊脫落會誘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栓塞性腦卒中。Lu等[22]通過研究也有類似結果。這些都提示頸動脈粥樣斑塊性質可能對急性腦梗死事件產生了重要影響。

為進一步驗證上述猜想,本研究通過定量分析的方式對頸動脈粥樣斑塊體積指標與頸動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患者斑塊體積隨著頸動脈狹窄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現明顯的正相關。賴穗翩等[23]通過對30例頸動脈狹窄患者開展研究發現,將患者按照頸動脈狹窄程度進行分組后,隨著狹窄程度的增加,患者斑塊面積及斑塊負荷越來越重,重度狹窄組相較于輕度狹窄組具有更大的纖維組織面積和更低的鈣化組織、核心比例。Zhang等[24]研究指出,可以考慮將Von Mises應力峰值作為頸動脈斑塊易損性及腦梗死潛在的臨床風險標志物,因Von Mises應力峰值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等密切相關,而它們被證實對急性腦梗死具有較好的預測價值。上述研究均提示,頸動脈粥樣斑塊性質與頸動脈狹窄程度密切相關,可作為急性腦梗死的診斷預測指標,而MRI可對頸動脈粥樣斑塊性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綜上所述,MRI對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狹窄程度及斑塊性質均具有較好的判斷價值,同時急性腦梗死患者的頸動脈狹窄程度與頸動脈易損斑塊MRI特征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猜你喜歡
頸動脈斑塊重度
重度牙周炎牙齒的牙髓治療時機及牙周牙髓聯合治療對重度牙周炎的療效觀察
軟斑危險,硬斑安全?不一定
MTHFR C677T基因多態性與頸動脈狹窄及其側支循環形成的關系
頸動脈的斑塊逆轉看“軟硬”
一篇文章了解頸動脈斑塊
基于深度學習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成分識別
超聲評價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后支架貼壁不良的價值
有頸動脈斑塊未必要吃降脂藥
宮斗劇重度中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