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農業技術種植結構優化要點

2022-09-15 06:21邵麗娟
世界熱帶農業信息 2022年9期
關鍵詞:生態農業農作物農產品

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需求,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概念應運而生。生態農業是結合傳統農業優勢,借助現代農業生產技術,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經濟、自然生態、農村社會同步發展的生產技術。生態農業能夠促進生態保護,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1 生態農業概念和特征

1.1 生態農業概念

1942年,生態農業概念被首次提出,在20世紀70年代,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影響了人類生存,生態農業引起各國重點關注。在中國,生態農業推動了農業經濟模式的變革。生態農業是在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基礎上,按照生態化經濟發展理念及要求,借助先進的現代化技術,構建新型管理模式,實現農業規?;图s化發展,提升農業生態化發展水平。生態農業內涵是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融合傳統農業有效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完善,建立現代化農業體系,提高廣大農戶專業素質及農業技術利用率,確保糧食安全,為農戶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緩解農村農業生態污染問題,促進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1.2 生態農業的特點

1.2.1 生態性

生態農業宗旨是推動農業生態化發展,依靠農業生態系統進行支撐,在生態農業建設中,主要合理利用現有農業資源進行農業生產,保持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動態平衡。

1.2.2 發展性

生態農業強調在不改變周圍環境的前提下,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發展農業經濟,使生態農業發揮出最大的生產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2.3 循環性

生態農業要求最大限度減少能源、化肥、農藥及其他物質的使用,實現生產過程有機化,利用農村家禽牲畜產生糞便作為肥料,為農作物提供養分;也可以將其投入沼氣池中,用于生活燃料的生產和發電,實現物質循環利用。

1.2.4 經濟性

生態農業能夠為市場提供更多高品質的農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和人民對農產品高質量追求,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進一步促進生態農業系統的發展。

1.2.5 規模性

與傳統農業自給自足、自產自銷相比,生態農業更具規模性,生態農業一般規模較大,投入更高,涵蓋范圍更廣泛,除了大規模承包土地種植農產品外,還包括家禽養殖、漁業、垂釣、農業觀光旅游等多個項目,具有高投入、大規模、高產出的特點。

2 生態農業技術種植結構優化要點

2.1 加大農業技術創新的創新力度

優化農業種植結構,必須依靠先進的現代農業技術,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對于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生態農業種植結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政府必須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優秀人才,提升生態農業技術創新性和適用性,推動生態農業快速發展。近幾年,生態農業采用了很多先進的農業技術新成果,例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優質小麥高產攻關技術、噸糧田栽培技術等,很多生態農業種植者在政府和科技人員的扶持幫助下,學習先進的農業技術,并將其應用在農業實踐中,有效提高了糧食產量,增加了經濟收入。

2.2 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和人民消費需求的提高,傳統的農業結構弊端凸顯,首先,農產品結構與人民消費需求不適應,消費者需要更多優質農產品,但是市場上高品質農產品供不應求,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因此,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產品種植結構,加大優質農產品的種植比重,滿足市場供應需求。其次,農產品附加價值低,農產品加工業落后,必須重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通過農產品精加工和精包裝,提升農產品增值空間和經濟利潤。

2.3 采用多種種植模式,優化種植結構

單一的種植結構對生態和社會危害較大,農作物種植結構單一,土地長期種植同一種農作物,會降低土壤肥力,影響生物多樣性,加重農作物病蟲害發生程度,影響生態平衡。因此,必須采用多種種植模式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

農作物輪作播種模式,指的是根據農作物種植時間、收獲時間,按照相應順序對農作物實施播種。采用輪作播種模式,有助于實現對土地資源養分、水分的最大化利用,優化土壤結構,在提高土地使用率的同時,減少土地閑置時間,避免田間雜草對土地的危害。例如水稻和蔬菜進行輪作時,能夠顯著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此外,當一種農作物收獲后,對其秸稈無需進行焚燒處理,將其秸稈和莖葉填埋在土壤中,秸稈充分分解后會轉化成為植株生長所需要的水分、無機鹽及二氧化碳,減少有機化肥使用量,降低施肥成本,并且避免焚燒對大氣環境造成污染。采用間作套種的方式,能夠增加種植空間和資源利用率,使農作物健康生長。例如玉米和青椒(辣椒)間作套種模式下,玉米生長對光照需求大,但過度光照會使青椒發生日灼病和病毒病。將兩者進行間作套種,能夠利用玉米高大的莖葉為辣椒遮陰,有效減少日灼病和病毒病發病概率。大蒜在生長中散發出一種特有氣味能夠驅避害蟲,將桑樹和其他農作物如玉米、棉花、油菜等搭配種植,從而增強對其他農作物的保護作用,對預防病蟲害有重要作用。通過套種能夠減少對農藥的使用,既節省了種植成本,還能保護生態環境,為市場提供高質環保的農產品。因此,采用多種種植模式,有助于實現對土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優化農作物種植模式,達到農業增產增效的目的,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2.4 加快育種技術研發,推廣優良品種

近年來,隨著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農作物育種技術得到了極大創新,產生了更多的農作物優良品種。為滿足生態農業的發展,需優化農作物種植結構,對主要農作物和特色農作物育種工作開展科研攻關,加大農業試驗田試驗推廣工作,建立建設展示基地,組織專家進行專業評價,并將農作物種植數據和評價結果公布于眾,便于種植戶進行選種。提升農作物成活率,達到更高產量,帶動農民增收。

2.5 推動農、林、牧、副、漁綜合性產業發展

生態農業利用生態學原理,將農業和林業、牧業、漁業等其他產業相結合,吸收傳統農業的經驗,利用好現代農業技術,合理利用資源,維持經濟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協調發展。利用生物多樣性,以多種生態模式和工程,采用先進的科技成果,實現農業和其他產業的物質循環,對于降低農業成本、改善生態環境、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將農產品和副產品用于制造畜牧業和漁業的飼料,畜牧業產生的糞便用于改善土壤肥力,為農作物生長提供養分,漁業產生的廢水進行農田灌溉等,實現農業系統的物質循環,增強資源利用率,實現能量轉化,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

猜你喜歡
生態農業農作物農產品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征稿簡則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上半年我國農產品出口3031億元,同比增長21.7%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華南地區最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成
長沙市生態農業發展水平評價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對生態農業旅游創新模式的探討
我國生態農業法律保障的現狀及完善
趣味象聲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