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典型地區沉積物地球化學特征與礦物組成的粒度效應

2022-09-15 06:14伍永秋王立輝杜世松李靜蕓申玉龍
冰川凍土 2022年4期
關鍵詞:柴達木盆地粒級青藏高原

伍永秋,王立輝,杜世松,李靜蕓,申玉龍

(1.浙江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浙江金華 321004;2.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防沙治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0 引言

地表松散沉積物的地球化學與礦物組成與物質來源、沉積后的風化作用有關,受到搬運和沉積分選作用的影響,沉積物不同粒級的地球化學與礦物組成存在差異,這種差異被稱為“粒度效應”。Chen等[1]對北方10個主要沙漠和沙地的細粒級的Nd-Sr同位素進行了系統研究,觀察到不同沙漠具有不同的Nd-Sr同位素特征。Biscaye等[2]將沉積物的Sr-Nd等同位素進行對比,來確定沉積物的來源地。Ding等[3]利用地球化學元素來進行物源示蹤。Ferrat等[4]將柴達木盆地與騰格里沙漠的沉積物的地球化學元素進行對比,發現其地球化學元素特征相似,推測其物源區可能為同一個。因此,可以根據沉積物的地球化學特征對沉積物的源區進行示蹤研究。

Dong等[5]運用Sr-Nd同位素示蹤的方法,對青藏高原沉積物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在青藏高原的粉塵物質主要來源于高原上的干旱和半干旱沙漠及表層土壤,在當前的氣候條件下中亞的風塵不容易傳輸到青藏高原腹地。Dong等[6]還將青藏高原、塔克拉瑪干和柴達木三個地區的沉積物的Sr-Nd同位素組成和沉積物進行比較,結果顯示這三個地區的沉積物同位素特征不一致,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和積雪中的粉塵與附近流域沉積物的同位素特征相似,對研究青藏高原地區大范圍的粉塵輸送和氣候研究具有重要意義。Wei等[7]將北半球不同區域沉積物的Sr-Nd同位素特征進行分析,發現青藏高原是高原東部冰川、黃土高原、中國南海、日本、格陵蘭島這些地區的重要塵埃來源,并可能對全球風塵循環產生重要影響。

但不同粒級的成分所包含的信息不盡相同,在進行過去環境重建或物源示蹤時,往往需要區別對待。研究表明,沉積物不同粒級組分的地球化學特征不同,可能反映了它們的物質來源不同[8-10]。塔克拉瑪干沙漠粗顆粒(≥250 μm)與細顆粒(<53 μm)的微量元素與稀土元素(REE)含量存在顯著差異[8]。鄂爾多斯高原不同粒級風成沙的稀土元素與微量元素分布模式不同,粗顆粒(≥75 μm)主要來源于區域內部砂巖的風化,而細顆粒(<75 μm)的REE及其他一些穩定微量元素的分布與黃河河沙中的細顆粒組分(<75 μm)中的元素分布相似[10]。新疆伊犁河谷風成沙-古土壤沉積剖面中的常量元素明顯受粒度的影響,表征剖面化學風化程度的指標化學蝕變指數CIA、Rb/Sr隨粒級增大數值逐漸變小,Na2O/K2O、K2O/Al2O3、Na2O/Al2O3隨 粒 級 增 加 逐 漸 升高[11]。哈爾濱城市道路表土不同粒級微量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細顆粒中REE含量略有增加[12]。

一般來說,87Sr/86Sr比值隨著粒級的變化而變化,而Nd同位素隨粒級的變化波動很小或幾乎與粒度無關[13-16]。Sun[17-18]選用<20 μm的顆粒來探討黃土的物質來源,但Chen等[1]選用了<75 μm作為粒度上限對黃土與潛在物源的Sr-Nd同位素組成進行對比研究,將中國的主要戈壁和沙漠分為3個大的區域,認為黃土高原的典型黃土可能最終來源于青藏高原北部[1,19-20]。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地球第三極之稱,其地表過程以侵蝕為主,可能是其周邊地區,比如黃土高原沉積物的源區;但同時青藏高原內部也有多種類型的沉積物[21],其沉積物也具有粒度效應。作者曾對雅魯藏布江流域、柴達木盆地的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粒度效應進行過一些討論[22-23]。本文將在此基礎上結合沉積物輕礦物和Sr-Nd同位素進行更全面的探討,以期對利用不同粒級顆粒所包含的信息探討風沙物質來源提供依據。

1 研究區與方法

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在國境內的面積約2.58×106km2,平均海拔超過4 500 m[24]。高原上縱橫延展著很多高聳的山脈,除了東南部的橫斷山脈近似南北走向外,其余山脈都是近東西走向。這些巨大的山脈之間鑲嵌分布著地勢較為平坦寬闊的寬谷和盆地。高原具有與同緯度其他地區不同的氣候特征,其東南部相對暖濕,西北部相對冷干。高原東南部墨脫縣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超過4 000 mm,而在高原北部柴達木盆地內的冷湖地區年平均降水不足20 mm[25]。在西風環流和高原地勢共同影響下,高原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風速超過3.0 m·s-1,大風日數(瞬時風速≥17.0 m·s-1)在50天以上,主要出現在冬春季節,為風沙活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1.1 研究區概況

青藏高原松散沉積物分布面積占高原總面積的近一半[21],主要包括殘坡積物、洪積物、湖積物、沖積物和風沙沉積物等,由此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面積約39.3×104km2,占高原總面積的15.1%[26]。本文選取高原南部雅魯藏布江寬谷、高原東北部柴達木盆地和高原中部錯那湖東岸作為典型區,對其不同沉積物的粗、細顆粒分別進行地球化學與礦物分析。選擇這三個典型區主要基于以下考慮:①其分別位于青藏高原的三種氣候模態,即季風區、西風區和過渡區,在氣候方面具有代表意義;②這三個典型區代表了青藏高原有豐富松散沉積物的三種典型的地貌類型(圖1),即大江大河寬谷、盆地和湖泊。

圖1 青藏高原沉積典型區景觀Fig.1 Landscape of typical sedimentary area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sand dunes on the wide valley and river bank of the Maquan River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a),flood fan on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s in the Qaidam Basin(b)and Co Nag Lake,east coast sands and Qinghai-Tibet Railway(c)

1.1.1 雅魯藏布江流域

雅魯藏布江(以下簡稱雅江)是西藏自治區最長的河流,在中國境內全長2 057 km,流域面積約24×104km2,整個流域的平均海拔超過4 000 m。雅江自西向東橫貫西藏南部,從上游至下游分為高原溫帶半干旱氣候—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高原溫帶濕潤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27]。雅江河谷寬窄相間分布呈串珠狀,自上而下主要包括馬泉河寬谷、日喀則寬谷、山南寬谷和米林寬谷。流域內沖積物和風成沉積物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寬谷段及支流匯入主流處[28]。流域上游至下游氣溫和降水量總體呈逐漸上升和增加的趨勢,而風速則呈下降的趨勢。

1.1.2 柴達木盆地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面積約為12×104km2,內流區的面積約為27.5×104km2。盆地內的平均海拔約為2 800 m,四周被高達4 000 m以上的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及昆侖山等山系環繞。柴達木盆地具有明顯的環狀特征,從盆地中心的鹽湖-沼澤,到沙丘,再到山前洪積扇上的戈壁,以及盆地邊緣的丘陵,最后上升到盆地周邊的山地。盆地常年受西風環流控制,冬春季節盛行強烈的西風和西北風,其引發的沙塵暴等沙塵天氣主要出現在每年的3—5月[29]。柴達木盆地西部分布著約3.88×104km2的雅丹地貌,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雅丹群[30]。

1.1.3 錯那湖流域

錯那湖位于高原腹地,屬于高原亞寒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冬季受西風環流的影響降水量少;夏季受印度季風控制帶來較多降水[31]。該區多年平均風速為4.1 m·s-1,每年的大風日數(≥17.2 m·s-1)超過150天,錯那湖東岸風沙活動強烈,冬春季節大面積的湖灘和河床裸露,在大風作用下,湖泊東岸形成大面積的沙質沙漠化土地。錯那湖東岸是青藏鐵路沿線風沙災害最嚴重的路段之一。

1.2 研究方法

1.2.1 野外調查與樣品采集

在上述三個典型區進行了野外調查和采樣,樣品的分布位置具體見圖2。在雅江流域共采集42個地表松散沉積物樣品,包括沙丘沙20個、砂黃土3個、沖積物10個、洪積物7個、殘坡積物2個。在柴達木盆地內共采集48個地表松散沉積物樣品進行分析,包括沙丘沙15個、沖積物10個、洪積物15個、湖積物7個、殘積物1個。在錯那湖周邊共采集53個地表松散沉積物樣品,包括沙丘沙21個、沖積物11個、湖積物3個、洪積物6個、殘積物8個、坡積物4個,主要分布在錯那湖的東岸和北岸。

圖2 研究區采樣點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sites in the study area

1.2.2 室內樣品分析測試

用干篩法將沉積物樣品分為<75 μm和≥75~500 μm兩個部分,前者稱為細顆粒,后者稱為粗顆粒,在實驗室分別進行稀土與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輕礦物組成的實驗室分析測試。并對獲得的數據運用多元統計分析方法之多維尺度分析,探討沉積物樣品之間的元素組成和礦物組成的相似度。本文選擇75 μm作為粗、細顆粒劃分的界線主要基于以下考慮:①<75 μm的顆粒在大風條件下趨向于懸移,其中<20 μm的顆粒甚至能夠進入到高層大氣,從而被遠距離搬運;②前人的研究表明Nd同位素不受粒度的影響,但87Sr/86Sr在<75 μm的粒級中的變率要遠小于其在<20 μm顆粒中的變率;③前人在黃土以及現代降塵等粉塵物質的物源示蹤研究中大量選用<75 μm的沉積物顆粒作為潛在物質來源的示蹤對象[22]。

(1)稀土和微量元素測試

沉積物樣品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含量測定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完成,測試儀器為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Rh作為分析過程的內標元素,樣品的消解是用HNO3(1∶1,指HNO3與水的體積比,下同)和HF在高溫高壓條件下進行的,具體步驟參照Yang等[8]的前處理過程。主要包括以下4個步驟:①將1 mL的HF和0.5 mL的HNO3(1∶1)加入到密閉的聚四氟乙烯的溶樣器的內罐中,密封,在(185±5)℃的條件下加熱24 h,并在加熱過程中不斷進行超聲震蕩以分解硅酸鹽以及其他鹽類;②加入1 mL的HF和0.5 mL的HNO3(1∶1)以及1滴H2MnO4到溶樣器中,密封,并在加熱板上繼續加熱7天從而進一步溶解硅酸鹽、氟化物以及鋯石;③冷卻后再加入2 mL的HNO3(1∶1)并加熱蒸至近干來進一步溶解氟化物;④最后再次加入2 mL的HNO3(1∶1)以確保沒有殘渣剩余,并將溶液轉移至潔凈的燒瓶中,并加入1%的HNO3定容至50 mL,搖勻后的溶液直接用于ICP-MS測定。每50個樣品為一個批次,分別加入5個平行樣和2個標準土樣進行質量控制。稀土元素分析的不確定性(相對標準偏差)低于±1%,其他微量元素低于±5%。

(2)釹鍶同位素測試

沉積物樣品先用0.5 mol·L-1的醋酸溶液淋濾掉碳酸鹽成分,主要包括方解石和白云石[32],碾磨至200目以下以備Nd-Sr同位素分析。Nd-Sr同位素的測試是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完成的,測試儀器為表面熱電離固體質譜儀(TIMS)。樣品具體的消解和測試步驟是按照Chen等[1]的實驗過程。首先準確稱取100 mg粉末樣品置于低壓密閉溶樣罐中,加入適量的87Rb-84Sr和149Sm-150Nd混合稀釋劑并用混合酸(HF+HNO3+HClO4)在高溫條件下完全溶解[33]。待樣品完全溶解后,蒸干,加入6 mol·L-1的鹽酸轉為氯化物蒸干,用0.5 mol·L-1的鹽酸溶液溶解,離心分離,清液保留待用[34]。Rb-Sr和REE的分離和純化是在裝有2 mL AG 50W-X12交換樹脂(200~400目)的石英交換柱內進行的,而Sm和Nd的分離和純化是在石英交換柱內用1 mL P507型萃淋樹脂為交換介質完成的[33]。Sr同位素比值測定采用Ta金屬帶和Ta-HF作為發射劑,而Nd同位素比值測定采用雙Re金屬帶形式[33]。質量分餾87Sr/86Sr的結果用86Sr/88Sr=0.119400校正,標準樣品NBS987的87Sr/86Sr測量結果為0.710250±7(2σ)。143Nd/144Nd的比值結果用144Nd/146Nd=0.721900進行校正,標準樣品JMC的143Nd/144Nd測量結果為0.512109±3(2σ)。整個實驗流程空白樣的Sr小于1 ng,而Nd則小于50 pg。

(3)輕礦物含量測試

輕礦物組成是在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質研究所測試完成的,測試儀器為日本理學D/MAX-2400型X射線衍射儀。具體的分析條件為Cu靶,掃描范圍3°~65°,采樣步長0.02°(2θ)掃描速度4°(2θ)·min-1,電壓為40 kV,電流為60 mA。實驗步驟:①樣品制備。取適量樣品在磨樣機上研磨至300目以下的粉末。將標準樣品座放在平板玻璃板上,將粉末樣品放入樣品座中間的方孔中,填滿,將方孔中的粉末樣品壓實。該制樣法一般情況下,偏心誤差較小、擇優取向性較輕。②在前述提到的實驗條件下對粉晶樣品進行X射線衍射分析。③數據分析。本研究中的沉積物樣品的輕礦物組成是半定量的結果,但足以反映沉積物的基本特征。

2 結果與分析

2.1 稀土及微量元素組成的粒度效應

測試結果表明,柴達木盆地和雅魯藏布江流域沉積物的細顆粒富集稀土元素以及測試的大多數的微量元素。圖3所示的是基于歐式距離構建的柴達木盆地48個地表沉積物粗顆粒和細顆粒,以43個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作為指標的距離矩陣,采用古典多維尺度分析方法,對柴達木盆地松散沉積物的相似性進行分析,其擬合度指標是Stress和RSQ。其中,Stress值越小越好,一般在0.2以內為最佳,RSQ值越接近于1越好,一般在0.6以上可以接受[35-36]。本研究模型在二維空間上的Kruskal應力Stress和決定系數RSQ分別為0.168和0.932,其擬合效果較好。從圖3中可知,粗顆粒與細顆粒之間具有非常明顯的界線,反映了粗細顆粒之間稀土和微量元素組成的顯著差異。其粗、細顆粒的元素分布模式圖顯示,細顆粒中富集了稀土和微量元素[22]。雅魯藏布江流域元素組成的多維尺度分析,以及稀土元素特征參數分析,顯示了類似的結果[23]。綜上所述,兩個典型區的沉積物的粗顆粒與細顆粒都具有顯著的稀土及微量元素組成差異,研究結果能夠相互佐證。

圖3 柴達木盆地沉積物粗細顆粒的元素組成多維尺度分析結果散點圖Fig.3 Scatter plot of the results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of coarse and fine particles of sediments in the Qaidam Basin

2.2 輕礦物組成的粒度效應

本文對雅江流域沉積物上述兩個粗、細顆粒組分的輕礦物組成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主要礦物石英和鈉長石在粗顆粒和細顆粒中的含量差異不大(圖4)。鉀長石則主要在粗顆粒中富集,在總共42個沉積物樣品中有32個樣品其粗顆粒的鉀長石含量高于細顆粒。而沉積物的細顆粒則顯著富集方解石和云母,這是因為這兩種礦物的硬度較小,在搬運過程中極易因為機械磨損變小從而在細顆粒中富集。此外,綠泥石和高嶺石等黏土礦物也在細顆粒中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特別是高嶺石只在部分細顆粒中出現,反映了化學風化對沉積物的細顆粒組分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圖4 雅魯藏布江流域沉積物不同粒級的輕礦物含量對比散點圖Fig.4 Comparative scatter plot of light mineral content of different grain classes in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sediments(The numbers on the dotted line in the figure indicate the number of samples with equal percentages of coarse and fine particles of minerals,the numbers on the left of the dotted line indicate the number of samples where the percentage of coarse particles is greater than the percentage of fine particles,and the numbers on the right of the dotted line represent the number of samples where the percentage of fine particles is greater than the percentage of coarse particles)

圖5所示的是基于歐式距離構建的雅江流域42個地表沉積物粗顆粒和細顆粒,以7個輕礦物含量作為指標的距離矩陣,采用古典多維尺度分析方法對雅江流域松散沉積物的相似性進行分析,模型在二維空間上的Kruskal應力Stress和決定系數RSQ分別為0.169和0.923,這表明本模型的擬合效果較好。從圖5中可知,粗顆粒與細顆粒之間具有非常明顯的界線,表明粗細顆粒之間輕礦物組成的顯著差異,這與上面根據沉積物不同粒級的輕礦物組成進行對比得到的結論是一致的(圖4)。沉積物不同粒級組分的輕礦物組成明顯不同。

圖5 雅魯藏布江流域沉積物不同粒級的輕礦物含量組成多維尺度分析結果散點圖Fig.5 Scatter plot of the results of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light mineral content of different grain sizes in the sediment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basin

錯那湖流域沉積物不同粒級的輕礦物組成對比結果表明(圖6),主要礦物石英明顯在粗顆粒中富集。鉀長石和云母則在粗顆粒和細顆粒中的含量差異不大,其中鉀長石在粗顆粒中的平均含量略高于細顆粒,而云母在細顆粒中的平均含量略高一些。而細顆粒則顯著富集鈉長石、方解石、白云石和綠泥石,這是因為方解石和白云石礦物的硬度較小,在搬運過程中極易因為機械磨蝕從而在細顆粒中富集。此外,斜長石和綠泥石等礦物在細顆粒中的富集反映了化學風化對沉積物的細顆粒組分有非常明顯的影響。

圖6 錯那湖流域沉積物不同粒級的輕礦物含量對比散點圖Fig.6 Comparative scatter plot of light mineral content of different grain classes in Co Nag Lake basin(The numbers on the dotted line in the figure indicate the number of samples with equal percentages of coarse and fine particles of minerals,the numbers on the left of the dotted line indicate the number of samples where the percentage of coarse particles is greater than the percentage of fine particles,and the numbers on the right of the dotted line represent the number of samples where the percentage of fine particles is greater than the percentage of coarse particles)

2.3 Sr-Nd同位素組成的粒度效應

選擇柴達木盆地27個樣品的粗顆粒組分,13個樣品的細顆粒組分進行了Sr-Nd同位素組成分析,結果如圖7所示,細顆粒的87Sr/86Sr范圍為0.712112~0.718495,均值為0. 715270;而粗顆粒的87Sr/86Sr范 圍 為0.711764~0.723899,均 值 為0.717354[22],由 圖7可 知 同 一 樣 品 的 粗 顆 粒的87Sr/86Sr高于細顆粒。細顆粒的εNd(0)范圍為-12.97~-8.54,均值為-10.57,而粗顆粒的εNd(0)范圍為-12.50~-4.99,均值為-8.84,同一樣品的粗顆粒的εNd(0)值也同樣高于細顆粒。

圖7 柴達木盆地沉積物粗細粒級Sr-Nd同位素分布Fig.7 Sr-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for the coarse-and finegrained fractions of the sediments in the Qaidam Basin

3 討論

3.1 粗、細顆粒的地球化學特征與礦物組成差異明顯

柴達木盆地48個沉積物樣品兩個粒級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多維尺度分析結果(圖3)表明,粗、細顆粒具有顯著的差異,雅魯藏布江流域具有類似的特點[23],兩個典型區的研究結果能夠相互驗證,本質是它們的礦物組成存在差異。

雅江流域和錯那湖沉積物兩個粒級的輕礦物組成情況也證實了這一點(圖4、圖6),細顆粒相比于粗顆粒更富集綠泥石和高嶺石等黏土礦物,特別是高嶺石只在部分樣品的細顆粒中出現。綜合對比雅江流域和錯那湖流域沉積物不同粒級的輕礦物組成,可以發現,這兩個典型區的研究結果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相同點是二者的細顆粒都富集硬度較小的礦物(方解石、云母等)和黏土礦物(綠泥石、高嶺石等),而不同之處則是雅江流域沉積物的粗顆粒富集鉀長石,而錯那湖流域沉積物的粗顆粒則富集石英,這兩者的差異可能是由于為沉積物提供物質來源的山脈剝蝕區的地質背景不同。

柴達木盆地Sr-Nd同位素組成分析表明(圖7),同一沙丘沙的粗、細顆粒的87Sr/86Sr有差異,其比值粗顆粒高于細顆粒。中國北方沙丘沙7個粒級Sr-Nd同位素的研究表明鄂爾多斯沙漠沙丘沙87Sr/86Sr比值隨著粒徑減小而增加,而騰格里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沙丘的87Sr/86Sr比值的變化則隨粒徑減小而減?。?7]。也就是說,沉積物的Sr同位素組成受粒度控制,但沒有一致性的變化規律。本文研究沙丘沙的87Sr/86Sr比值與騰格里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沙丘的變化具有相似的規律。

Nd同位素組成在騰格里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不同粒級沙丘沙中沒有明顯區別,各粒級組分有相同的物質源區,Nd同位素組成在鄂爾多斯沙漠≥100 μm和<100 μm的沙丘沙顆粒中明顯不同,這兩個粒級的沙丘沙顆粒被認為具有不同的源區或物源組合[37]。對中國北方沙漠-黃土過渡帶晚第四紀滴哨溝灣剖面風成和河湖相沉積的研究表明沉積物εNd(0)在兩個粒級中的變化沒有明顯的規律,有些樣品的粗細粒級之間具有相似的εNd(0),而另一些樣品的粗細顆粒則存在明顯的Nd同位素特征的差異,認為原因是這些樣品的粗細顆粒具有不同的源區[38]。對河流和海洋沉積物不同粒級Sr-Nd同位素的研究表明εNd(0)在不同粒級中沒有明顯變化[39-41]。

綜上所述,沉積物的Sr同位素組成受粒度控制,但沒有一致性的變化規律,而Nd同位素組成基本只與物源有關,因此在進行沉積物物源示蹤分析時,應用Nd同位素數據獲得的信息較為可信,選取相同粒級進行對比研究時Sr同位素數據可以充當輔助角色。

3.2 細顆粒的環境意義

如前所述,沉積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組成以及輕礦物組成與粒度關系密切,雅江流域沉積物細顆粒的稀土元素分布曲線以及特征參數比對應的粗顆粒更分散[23]。由于高原獨特的地貌格局,雅江流域從上游至中游下段的氣候條件變化很大,上游是以冷干為主要特征的高原溫帶草原氣候,而中游則為高原溫帶半濕潤氣候[27],降水量從流域下游至上游方向逐漸減少。在4個寬谷段中,年平均氣溫從上游至下游逐漸上升。由于氣候條件的差異,流域不同寬谷區地表沉積物受到的化學風化程度具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影響對細顆粒的作用相比于粗顆粒更大一些,使得不同氣候區的細顆粒更分散,地球化學特征差異更大,這反映了細顆??赡芴N含有更多的環境信息。

錯那湖流域沉積物細顆粒相比于粗顆粒更富集綠泥石和高嶺石等黏土礦物,特別是高嶺石只在部分樣品的細顆粒中出現(圖6)。柴達木盆地沉積物細顆粒的稀土元素分布曲線以及特征參數同樣比對應的粗顆粒更分散一些[22],也是對上述討論的一種佐證,表明沉積物的細顆粒組分相比于粗顆粒蘊含著更多的環境信息??偟膩砜?,沉積物的細顆粒富含容易受化學風化影響的黏土礦物以及硬度較小容易被磨蝕的方解石等礦物,這表明沉積物的細顆粒組分相比于粗顆粒蘊含著更多的環境信息。

4 結論

綜上所述,沉積物的細顆粒部分蘊含了更多的環境信息,容易受到化學風化的影響,在物源示蹤中不同氣候區的沉積物細顆粒不宜進行直接比較,應根據樣品的粒度分布情況優先選擇合適的粗顆粒組分進行物源示蹤??紤]到沙質沙漠化土地的主要粒級,結合不同粒級顆粒的運動方式,沙質沙漠化土地的物源示蹤分析可主要基于粗顆粒(≥75~500 μm)進行。

致謝:崔之久先生是本文第一作者走上科研道路的引路人,30年前在崔先生指導下從昆侖山埡口盆地走上了青藏高原,此后科研工作基本沒有離開高原。作者感觸最深的就是先生是一位純粹的科學家,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并持之以恒地不斷探索,絕少功利之心。先生在耄耋之年仍幾乎每年上青藏高原進行野外工作。2019年先生86歲高齡之際,感覺體力已不如前,但尚有科學問題縈繞在心,因此邀約幾位學生共赴青藏高原東部岷江源地區,將自己所思和學生進行了交流,希望相關工作能持續不斷開展下去。本人有幸參加了這次野外,當時相約兩年后再上高原,可惜受新冠疫情影響,2021年的高原野外沒能成行,希望以后還有機會。先生對科學的執著追求是我們后輩學習的榜樣!

猜你喜歡
柴達木盆地粒級青藏高原
國外某大型銅礦選礦廠流程考查與分析①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給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體溫
青海省柴達木盆地大氣電場隨高度的變化特征
山地暗棕壤不同剖面深度的團聚體分布
不規則燒結礦余熱回收豎罐內氣體阻力特性
柴達木盆地北緣鋰多金屬礦成礦條件及找礦潛力
粗骨料最佳級配的試驗研究
青藏高原首次發現人面巖畫
柴達木盆地:山水聚寶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