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盞的工藝研究

2022-09-16 03:28吳志強
陶瓷科學與藝術 2022年8期
關鍵詞:龍窯坯體釉面

吳志強

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御堂盞建盞陶瓷研究所 福建南平 354200

建盞是一種陶瓷制品,主要用于與茶文化相關的應用,例如飲茶、品茶、泡茶等,建盞誕生于唐代時期的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該地的礦土中含有大量的金屬元素,其中以鐵元素最盛,而這些金屬元素在高溫炙燒下,會還原形成著色劑,從而也導致建盞表面呈深色,而彼時社會主流的陶瓷制品以青白瓷為主,為此工匠花費了很大心血,想去除建盞中的深色,但怎奈彼時的科學技術十分有限,后來工匠們索性變換思路,著重于建盞的深色,打造獨特的藝術特征,也使建盞文化得以推廣流傳,成為我國陶瓷藝術史上的文化瑰寶,建盞的精妙絕倫之美,同它的加工工藝密不可分,當代建盞匠人不斷地探尋和摸索建盞文化,本文將詳細分析建盞的制作工藝,旨在交流學習,共同進步。

一、建盞概述

建盞是茶盞的一種,為陶瓷制品,主要用于與茶文化相關內容,伴隨著我國深厚的茶文化傳播開來,宋時由于民眾的喜愛,在藝術和工藝的突破上,也取得了空前絕后的成就,特別是從建盞文化延伸出的黑釉瓷,因為受到大眾追捧,自為一個品類,又發展了許多陶瓷形態,例如杯、盤、碟、洗、壺、罐、爐、缽、盒、水注等,而建盞也發展成為了以黑為盛的審美標準,這也體現了華夏文明早期的“尚黑”文化。建盞無需太多的修飾,釉色渾然天成、自為一體,這也是建盞藝術的最大魅力,正所謂天人合一、包羅萬象,正是建盞文化的內涵所在[1]。

二、建盞的發展歷史

建盞誕生于唐代,但于宋時被發揚光大,且借助宋代發達的海運遠銷海外,深深地影響了周邊國家,甚至遠銷歐洲,推動了世界陶瓷文化的發展,建盞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發揚光大,建盞是一座橋梁,連接著華夏大地和世界的文化交替,但隨著朝代更替,“尚黑”審美逐步發生了變化,“黑”也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大眾不再喜愛黑色的陶瓷制品,而建盞文化也逐步走向了衰敗,例如南平市民營窯廠茶洋窯就于明末關閉,雖然在清末重新開窯,但聲勢已大不如前。后因歷史動蕩,建盞藝術被徹底掩埋在歲月之下,于上個世紀80年代,在我國重新被重視,發展至今。2011年5月,“建窯建盞燒制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作為傳統制作工藝而入選,這為建盞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建盞的制作工藝流程

建盞的釉面斑紋豐富多彩,有兔毫斑、油滴斑、曜變、異毫等等,這千變萬化的斑斑是通過燒制而成。建盞燒制工藝歷史悠久,傳承有序,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其燒制流程主要經過選土、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修坯、上釉、裝窯、焙燒、出窯十三道工序。

建盞選用瓷土作為坯體原料,所以選土是最先步驟,瓷土一般選用含鐵量高的水吉當地紅土(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高達7%—10%)和高嶺土按一定比例粉碎、淘洗配制而成。配料完成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陳腐,再進行煉泥、揉泥,以利于后續拉坯成型。坯體中因為含鐵量高,因此建盞的整體重量也比別處所產的茶盞厚重,坯體經過高溫融燒,色澤深沉,大多為黑褐色或紅褐色。同時在燒制建盞的過程中,釉料中的鐵元素和坯體中的鐵元素在1300℃的高溫窯爐中相聚融合,發生復雜的氧化還原反應,形成絢麗多彩的釉面斑紋。

圖1 拉坯

泥料揉泥后,再進行拉坯。拉坯是有著悠久歷史的制瓷技術。從最早的腳踩手推到電機助力,都離不開人手的推擠提拉等動作。拉坯是人手與坯泥的交融塑造,拉坯時,匠人胸有溝壑,拉出心中所想的造型。拉坯完采用小尖刀等小工具進行局部修坯,就得到了造型美觀規整的生坯。將生坯自然晾干或素燒后得到坯體。

建盞的釉,一般采用最原始的釉料配方,即建陽當地的紅褐色釉礦石配以天然草木灰。建盞上釉為施厚釉且施半釉(底足不施釉),一般采用浸釉方式。上釉的厚度是一個關鍵要素。上釉輕薄,釉薄處會呈現醬紫色,整體釉面斑紋難以顯現,均勻性和美觀度差;上釉太厚,在高溫窯爐中焙燒,釉料流動性強,容易下流粘底,而建盞一旦流釉粘底,就需要強行掰開,這樣釉底有瑕,成為報廢品。

等施釉后的坯體晾干后,就可以裝入匣缽進行裝窯。為了結合窯性、火燃燒的大小、落灰的方向等因素,需要精心布置裝窯位置。裝窯完成后,就可以點火進行焙燒。龍窯燒制溫度至關重要,燒成溫度一般需要達到1300℃左右,并且建盞燒制溫度區間較窄,燒成溫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溫度過高,會導致建盞的龜裂或流釉粘底,溫度不夠,釉面斑紋無法顯現,所以對于溫度的控制至關重要。

燒窯的木材選用最適合龍窯的松木。松木油脂較多,燃燒充分,火力旺盛。燒窯時需要匠人根據龍窯內所需溫度,及時增添柴火。要燒制出兔毫、油滴等豐富多彩的釉面斑紋,需要適合的還原氣氛,窯爐內需要盡量密閉。

因此,燒制出一件造型優美完整、釉面古樸富有韻味的建盞需要經過繁瑣的工序和匠人的高超制作技藝。

圖2 柴燒建盞添柴控溫

四、當代建盞工藝的發展趨勢

(一)柴燒

現代建盞柴燒依舊秉持傳統的工藝之法,遵循古法炮制工序,來生產制造建盞。建盞柴燒采用龍窯進行燒制。龍窯,歷史悠久,其雛形可追溯至殷商時代,是最古老的柴燒窯爐。龍窯利用山體自然坡度,依山而建,用泥磚砌筑而成。整個窯身猶如一條蓄勢待發的火龍盤踞山間,故名龍窯?,F代龍窯也會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熱電偶去檢測窯爐內的溫度等相關要素,共同推動當代建盞文化的發展,但即便這樣,柴燒建盞的良品率也是極低的,這也是當代建盞工藝發展的關鍵。柴燒建盞的制作成本和藝術價值遠高于電燒建盞,因此具有更強的收藏價值,也流通于建盞的高端市場。

(二)電燒

建盞電燒采用電窯爐進行燒制,電燒工藝能更好地對窯爐內部的加工情況進行監視和調整,極大地提升了產出率與良品率,也降低了建盞的價格,讓建盞文化能夠更好地傳播開來,而融入了現代化的技術輔助后,建盞文化得以高速發展,電燒與柴燒完美地平衡了當前社會對精神文化的需求。

五、當代建盞工藝發展上所遇到的困難

(一)缺乏文化體系

我國的柴燒建盞致力于對建盞傳統藝術魅力的發覺,但藝術不利于時代是無法進行長久發展的,當前的發展也是藝術體系的拓展,只有源源不斷地讓生命力與活力入駐,才能讓文化更加持久。因此,我國當前建盞工藝在文化發展上,要注重對文化的選擇和推動。

(二)缺乏柴燒原料

柴燒建盞使用松木進行燃燒,但在國家大力推動環保的當代,松木價格昂貴的同時也受到深林環保的限制,缺乏燃料也限制了柴燒建盞工藝和文化的發展。因此,可以尋找新的燃燒料代替傳統松木,在符合環保要求的同時也推動我國傳統藝術的發展與進步。

六、結語

我國傳統建盞在制作工藝上,更注重對原材料的選擇和對燒制時影響因素的把控,對于毛坯人為干涉較少,但窯爐內的還原氣氛、溫度、空氣流通程度等對建盞最終成型的影響較大,也是傳統工藝的難點所在,但即便現代工藝能夠借助更先進的科技探測窯爐內的燒制狀況,柴燒建盞的成品率也是極低的,在建盞工藝未來的發展上,要更好地提高建盞的成品率,讓建盞文化能夠吸引更多大眾青睞。

猜你喜歡
龍窯坯體釉面
一種超疏水陶瓷磚及其制備方法
稀土尾礦在無光釉中的應用研究
龍窯古法燒制建盞之美*
羅詩彬龍窯作品欣賞
凝膠注模成型制備TiB2-C復合多孔坯體的研究
一種陶瓷板的制造方法及陶瓷板
提高全拋釉瓷磚釉面硬度的研究
淺析超厚仿古磚在輥道窯干燥過程控制的注意事項
“活著”的龍窯
龍窯柴燒:一盞一匠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