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箬竹林下栽培試驗初報

2022-09-30 01:51吳和星楊再芬吳方興
廣東蠶業 2022年8期
關鍵詞:闊葉差值成活率

吳和星 楊再芬 吳方興

(麻江縣林業局 貴州黔東南 557600)

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Munro) Keng f.),禾本科箬竹屬植物,別名遼葉、遼竹、簝竹、簝葉竹、眉竹、楣竹、粽巴葉、若竹,該屬植物呈灌木狀或小灌木狀,一般和其他竹種混生。箬竹葉可用作食品包裝物、茶葉、斗笠、船篷襯墊等,還可用來加工制造箬竹酒、飼料、造紙及提取多糖等;箬竹葉、筍及其產品藥用價值高,對癌癥特有的惡液質具有防治功效[1-3]。近年來,箬竹產業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一些森林資源豐富的縣(市)已將箬竹產業作為山區農村脫貧致富以及財政增收的主打產業。麻江縣全境野生箬竹呈零星分布,西部地區谷硐鎮境內有純林分布,品種有青背闊葉箬竹和白背闊葉箬竹。其中,青背闊葉箬竹在海拔500 m~1 500 m皆有野生資源,主要生長在山間、林緣、田邊地坎、房前屋后等生境;白背闊葉箬竹主要生長在海拔1 000 m以上白云巖發育且土層極薄的灌木林地和雜竹林地上,呈純林生長或與其他雜竹共生。箬竹主要作為食品包裝材料和斗笠材料來利用。當地政府想利用麻江縣豐富的森林資源,利用野生箬竹苗通過林下種植的方式發展箬竹產業。為了避免在沒有成功試驗樣板的情況下盲目上項目,通過在不同生境下進行箬竹種植試驗,對箬竹造林成活率、生長量及產量等因子進行監測,摸索、總結適合麻江縣及貴州省內林下箬竹種植的高產栽培技術,以推動麻江縣箬竹產業發展,加快山區鄉村振興步伐。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麻江縣國有林場谷硐護林站和白沙田護林站,距縣城20 km。谷硐護林站位于東經107°27′39″~107°28′53″,北緯26°28′49″~26°30′18″之間,白沙田護林站位 于 東 經 107°29′58″~107°29′30″,北 緯 26°30′52″~26°32′16″之間。地貌類型以山地為主,多屬低中山和低山。土壤為石灰巖發育的石灰土和中厚層黃壤,土層厚10 cm~100 cm。腐殖層5 cm左右,pH值在5.5~6.5之間,呈微酸性,土壤石礫含量40%左右。平均氣溫10 ℃~15 ℃,無霜期280 d~301 d,年均降雨量1 200 mm~1 400 mm,年均日照時數1 077.5 h,相對濕度80%。森林資源主要是杉木和馬尾松為主的人工純林,間有楓香、光皮樺等野生闊葉樹種,林齡有中幼林、近熟林、成熟林和過熟林,成熟林占比較大,森林覆蓋率達92%。試驗地區域有野生箬竹林分布。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地選取

在麻江縣國有林場白沙田護林站、谷硐護林站,以林相和郁閉度作為主要條件,分取闊葉樹種與雜竹混生的疏林地、郁閉度大于0.5的闊葉林地、郁閉度大于0.5的杉木純林地、郁閉度小于0.5的杉木純林地、郁閉度大于0.5的馬尾松純林地、郁閉度小于0.5的馬尾松純林地共6個類別的林地,布設試驗小班,每個小班植苗面積為2.0畝,即每個箬竹品種各1.0畝。

2.2 材料

造林苗木選取麻江縣境內天然生長1年~2年生健壯的野生箬竹苗,品種為白背闊葉和青背闊葉。為了避免因海拔差異和土壤性狀等因子影響造成試驗相關數據無從比較,盡量選用條件相近地塊上的箬竹苗進行栽植[1]。

肥料選用N∶P∶K=15∶15∶15的高效復合肥作為底肥,追肥選用尿素。

2.3 造林設計

2.3.1 整地

為了不破壞現有林地和林木,避免造成水土流失,采取帶狀壕溝、人工整地。整地前清除種植帶上的雜灌藤,疏林地內未植苗的林帶不需要全面清除雜灌藤,以方便操作即可。林帶規格為寬1.0 m,深30 cm~40 cm,長度根據地形而定,帶與帶間距2 m。整地時,為利于竹鞭繁殖,要清除林中較大的石塊、柴根。

2.3.2 肥料施用

整地完成后,每畝施用高效復合肥50 kg作為底肥,施肥方法為撒施,植苗前,肥料必須與土壤拌勻。后期管理中追肥,結合中耕除草進行,每畝施用尿素10 kg,每次4 kg~5 kg,第一年2次,施肥時間為6月、8月各一次。

2.3.3 植苗要求

選苗及處理:選帶有鮮黃竹鞭,且鞭芽飽滿的母竹鞭萌發的1年~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箬竹苗。挖苗時要注意看竹鞭走向,然后在距母竹30 cm~80 cm處截斷竹鞭,留來鞭15 cm~25 cm,去鞭20 cm~30 cm。苗木起好后,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片~5片箬竹葉。因野生箬竹苗帶土少,不耐貯藏,影響造林成活率,因此采取當天起苗,當天栽完,最遲不能超過48 h。

植苗:植苗時間為春季,栽植時,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 cm~5 cm,壓實,栽后及時澆水、覆草,開好排水溝。栽植株行距0.5 m×2.0 m。

2.3.4 中耕除草

5月—6月為竹鞭生長期,也稱行鞭期。因此,5月—6月進行松土除草,利于箬竹苗快速繁殖。松土時遵循“近蔸叢淺,遠蔸叢深”原則,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叢生的地方要淺,距離竹蔸(叢)較遠的地方稍深。松土時,注意不要損傷幼壯竹鞭、根和芽,并撿除石塊和地上的雜物。

2.4 因子監測

每個試驗地塊分別設置固定樣地2個,每個種植品種1個。根據試驗設計,每個試驗小班各個種植品種栽植必須集中連片,不能混種,為此,在栽植品種區域內布設監測固定樣地,每個樣地面積10 m×10 m。測定當年新萌發的箬竹苗苗高、地徑、發筍數、葉片數(包括長、寬)、葉重以及成活率。以上因子測定在當年苗木地上部分停止生長期間進行[2]。

3 結果與分析

3.1 林相對箬竹生長的影響

由表1可知,馬尾松純林青背闊葉箬竹年平均苗高達56.6 cm,與杉木純林青背闊葉箬竹苗高生長差值31.9 cm,地徑差值0.3 cm,筍條數差值3.1條,葉長無顯著差異,葉寬差值1.4 cm,葉片數差值3.5片,平均葉重差值200 g。馬尾松純林白背闊葉箬竹年平均苗高達78.0 cm,與杉木純林苗高生長差值37.1 cm,地徑、葉長、葉寬差異不大,筍條數差值1.4條,葉片數差值11.8片,平均葉重差值17 g。由此看出,不同林相中,箬竹在馬尾松純林下長勢好、產量高。

表1 不同林相箬竹生長相關因子對比

3.2 郁閉度對箬竹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試驗小班喬木郁閉度小于0.5相比郁閉度大于0.5,青背闊葉箬竹年均苗高生長差值為8.1 cm,年均地徑差值0.1 cm,葉片數差值1.1片,平均葉重差值250 g,葉長、葉寬、發筍數無顯著差異;白背闊葉箬竹年均苗高生長差值為38.7 cm,葉片數差值4.7片,平均葉重差值17 g,年均地徑、葉長、葉寬、發筍數無顯著差異。這說明箬竹在郁閉度低的林下長勢相對較好,符合其半陰半陽特性。喬木郁閉度過高,箬竹高生長受到抑制,產量將受影響,則箬竹不宜在喬木郁閉度過高的林下種植。

表2 不同喬木郁閉度箬竹生長相關因子對比

3.3 不同箬竹品種,生長因子有顯著差異

如表3所示,在同一生境下,白背闊葉箬年平均苗高、葉片數高于青背闊箬竹,青背闊葉箬竹年平均地徑、分枝數、葉長、葉寬、葉重優于白背闊葉箬竹。這說明,林下種植箬竹,青背闊葉品種要優于白背闊葉品種。

表3 不同箬竹品種生長因子對比

3.4 野生箬竹苗造林成活率調查數據分析

由圖1可知,采用野生箬竹苗造林,青背闊葉品種成活率最高只有35%,而白背闊葉品種最高只有9.7%,都達不到10%。2020年10月,對縣內采取“先建后補”政策,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群眾利用野生青背闊葉箬竹苗營造箬竹林。對退耕還林的苗木成活率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龍山鎮復興村種植點成活率為22%,宣威鎮巖鶯村、甕袍村種植點成活率分別為18%、39%,離當年造林成活率85%以上的國家標準相差甚遠,說明野生箬竹苗造林成活率過低,不宜作為工程造林用苗。其原因主要是野生苗木沒有經過馴化培育,并且帶土量少,當脫離原生境后,在新的生境條件下生長適應性差。

圖1 試驗小班成活率數據折線圖

由于2種闊葉林下布設的試驗點在管理過程中遭人畜破壞嚴重,監測數據失真,本文不對這2個闊葉林相試驗點進行比較分析。

4 結論

林相對箬竹苗生長有影響,馬尾松林下種植優于杉木林下?;诖?,在林下種植箬竹,最好選用馬尾松林。

喬木郁閉度對箬竹苗生長有影響,箬竹苗在郁閉度小于0.5條件下,長勢良好;而喬木郁閉度過高,箬竹苗生長受抑制。因此,不宜在郁閉度過高的林下種植箬竹苗。在利用林地資源發展箬竹產業時,如果喬木郁閉度過高,應先進行適當間伐,使郁閉度降低后,再進行種植。

青背闊葉箬竹品種的生長量優于白背箬竹品種。在發展箬竹產業時,一要對市場上箬竹的行情進行調查分析;二是要結合當地土壤、氣候等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箬竹品種[3]。

野生箬竹苗木造林成活率過低,達不到造林要求,不宜選用野生箬竹苗木進行工程造林用苗。野生植物沒有經過人工馴化培育過程,難以適應新的生境,不宜大面積普及種植。應遵循自然規律,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資源浪費,工程造林用苗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杜絕野生苗、非規格人工培植苗上山造林。

猜你喜歡
闊葉差值成活率
高料價下草魚“傷不起”!30年養魚人竟做到魚種成活率100%,1畝賺5200元
熱帶地區園林植物景觀設計淺析與實踐應用
不同栽植模式對花椒成活率的影響
關于美國闊葉木外銷委員會(AHEC)
關注
清豐縣新舊氣象觀測站氣溫資料對比分析
晚荷
陽泉站站址遷移對觀測資料的影響分析
TCP植物蒸騰抑制劑
不同扦插處理對爬地柏成活率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