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園城市”理念下的大型城市公園規劃探索

2022-10-11 08:43
山西建筑 2022年20期
關鍵詞:中央公園合肥機場

蔣 偉

(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41)

1 “公園城市”的提出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城市生態與人居環境也面臨著新的形勢與挑戰。2018 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市天府新區視察時作出了“突出公園城市特點,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的重要指示[1],“公園城市”的理念首次被提出。這一理念是在當前我國城市快速發展中累積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的背景下提出的,它深刻反映了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于“公園城市”理念提出的時間尚短,相關的研究與實踐尚處于起步當中,已有的相關研究主要還集中在宏觀層面的理論構建上,如吳志強、李曉江等人關于“公園城市,城市建設的新模式”的學術對話探討[2],吳巖、王忠杰等人對于公園城市理念內涵與實踐路徑的研究[3],劉濱誼對于公園城市建設方法論的探討等[4]。在實踐方面,目前國內各城市當中,成都率先系統性地開展了公園城市建設的探索工作[5]。

2 “公園城市”的解讀

“公園城市”理念是在新時代下我國由外延擴張粗放式發展轉為內涵集約高效發展、城市建設開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城市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新要求?!肮珗@城市”理念最大的特點,便是以“公園”的形象,將城市建設的目標具象化,讓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能夠看得見、摸得著?!肮珗@城市”理念的核心內涵,便是以人民為中心,構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體,形成人、城、境、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態。

筆者認為,公園城市的建設是體系性的構建過程,其核心內涵應貫穿從宏觀層面下的城市整體生態格局,到中觀層面下的城市公園綠地系統,再到微觀層面下的具體公園設計。在宏觀層面,公園城市理念強調“生命共同體”“大美城市形態”;在中觀層面,公園城市理念強調公平共享,生態福利的均等化與可獲得性;在微觀層面,公園城市理念強調公園與城市的有機融合,園城一體。

目前國內對于公園城市的研究,還大多集中在宏觀層面或者中觀層面,對于公園城市理念如何指導某個具體公園的建設研究甚少,因此,本文擬從微觀層面入手,探討“公園城市”理念如何指導具體的公園規劃設計,從而幫助“公園城市”理念構建一套完整的理論與實踐體系。

3 合肥中央公園的規劃實踐探索

3.1 規劃范圍

合肥是全國第二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巢湖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合肥中央公園位于合肥老城區和濱湖新區之間的駱崗機場片區,規劃面積約15.3 km2。該片區北接高鐵南站,南鄰濱湖國際會展中心,交通資源豐富,軌道交通1號線已建成,5號線正在建設,規劃中有8號線、S1號線、城際站等。該片區為原4D級民航機場合肥駱崗國際機場所在地,2013年駱崗機場順利轉場至新橋,駱崗機場正式關閉,片區發展面臨重新謀劃。

3.2 建設條件

地形條件:駱崗機場片區場地高程主要在10 m~35 m之間,整體平坦開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

生態條件:場地內水系發達,十五里河、許小河、周西大塘、高王塘等水體資源豐富;植被茂盛,擁有林地約為2.4 km2,原生性特征較高,但多樣化不足,不利于生態的穩定性。

交通條件:場地交通條件優越,北側緊鄰合肥高鐵南站及規劃中的合肥城際站,現狀合肥軌道交通1號線從場地內部西側南北向穿越場地并設有3個站點,未來合肥軌道交通5號線、8號線均規劃從場地內部穿過并設置相應的站點;在城市道路交通方面,構成場地邊界的錦繡大道、包河大道、徽州大道、繞城高速等,均為合肥重要的城市交通干道。

3.3 場地特色

駱崗機場片區范圍內河湖水系、耕地林園等生態資源豐富,生態用地總面積高達690 hm2,生態穩定性與原生特征較高,但品種較少,尤其是林地,以楊樹為主;生態廊道趨于斑塊化,破碎缺少聯系,生態多樣性與服務能效不高。

從區域角度來看,片區南側為十五里河生態廊道,北側為繞城高速生態廊道,是城市主導風向上的重要節點,對于提升主城區景觀風貌、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該片區位于正在建設的合肥濱湖科學城范圍內,地理、交通、生態區位突出,是未來城市生態建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之一。

駱崗機場片區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原有的駱崗機場。該機場于1977年11月啟用,歷經1997年、2002年和2009的三次改擴建,系4D級機場。駱崗機場于2006年正式升為國家一級對外開放航空口岸,至2013年轉場共服役36載。曾經的駱崗機場是全國距離市中心最近的機場,如今這座機場的變遷也見證了合肥從小城市到大都市的發展歷程,駱崗機場也成為了合肥市民心中難以忘記的情愫。駱崗機場包括一條長3 km的跑道,其中主跑道寬度為60 m,輔跑道寬度為30 m,主輔跑道之間還有120 m寬的隔離綠化帶。除跑道之外,機場原有的航站樓、機庫等記憶建筑也是場地內不可多得的文化記憶元素(見圖1)。

3.4 規劃愿景

規劃重點凸顯面向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躍升的核心功能安排、倡導自然和諧理念的公園設計、彰顯國際化氣質的軸線空間設計、傳遞活力創新友善精神的場所營造、服從長遠戰略安排的精明實施策略等五大特點。生態公園以“穿透共融、自然綠苑”為設計理念,突出生態、科技、人文三個主題,架構起中心城區生態新格局,建設成為“合肥結構性生態綠肺、享譽全國大都會公園”(見圖2)。

3.5 規劃理念

合肥駱崗中央公園具有三大主要特征:一是大尺度,大尺度的生態空間規劃對改善城市空間結構有著積極的影響,要求強調生態空間與生活空間、生產空間的有機融合;二是位于城市中心區域,合肥駱崗中央公園位于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綜合服務核當中,對于促進科創服務功能的提升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要求強調公園與科技創新服務的融合;三是機場跑道,原有的駱崗機場跑道是駱崗中央公園最大的文化特色,對于彰顯城市人文特色具有積極的影響,要求強調公園與歷史人文的融合?;诖?,規劃以建設一個“高品質現代化的城市生態公園、合肥面向全球的新舞臺”為目標,以“公園城市”理念為指導思想,以尊重自然、尊重歷史為前提,以“五大融合”為抓手,從公園骨架搭建、生態肌理塑造、科創功能植入、活力項目策劃、文化記憶傳承等五個方面開展合肥中央公園總體規劃設計。

3.5.1 公園與城市融合

“公園城市”理念最核心的內涵就是要引領城市與自然相互關系的變革,將過去城市與自然割裂的狀態轉變為融合的狀態,打破公園與城市之間的界線,在公園中營建城市,讓城市放眼望去處處見綠,讓自然與生態“唾手可得”。

規劃首先強調尊重自然,利用現狀生態資源、特色文化資源構成中央公園的基本框架;其次,通過識別生態密集區,作為打造中央公園的生態本底。規劃充分利用現狀水塘、水系打造公園湖體、水系等水環境系統,利用現狀林地打造公園生態涵養區,利用現狀村莊所在崗地作為公園內的開發建設區域;最后,通過GIS綜合分析,從生態系統穩定性、原生特征、廊道特征、多樣性、服務功能、人居功能等六大分析因子入手,得到中央公園生態建設適宜性評價結果,進一步明確公園生態邊界。

為實現合肥中央公園同城市整體格局的融合,規劃以大尺度生態廊道為本底,強化場地內部的十五里河生態廊道與繞城高速生態廊道,并結合原有駱崗機場跑道的走向,塑造了一條西北-東南向的生態廊道,將過去駱崗機場對城市格局的人工阻隔狀態轉變為生態融合狀態,打造了合肥新老城區之間的生態高地,延展了區域生態格局。這條西北-東南向的生態廊道同時也是合肥主城區內一條重要的生態風道,將為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改善城市環境質量起到積極的調節作用。

在處理公園與城市界面關系上,鑒于公園超大的規模和尺度,規劃改變了過去傳統公園與城市界面嚴格分割的對立關系,將城市建設滲入到公園之中,通過增加公園界面長度,形成全新的相互滲透、有機融合的公園-城市界面(見圖3),體現了“園在城中、城在園中”的“公園城市”理念。

3.5.2 公園與自然融合

“公園城市”理念強調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就是要引領公園營建方式的變革,以自然的、生態的要素營造代替過去人工化的公園建設模式。

規劃以尊重自然為前提,在最大程度利用和保留現狀生態資源的基礎上開展公園總體規劃設計:1)利用現狀水塘打造公園中央湖面;2)利用現狀水塘、林地打造公園水森林區;3)利用現狀大面積林地打造公園的生態涵養區;4)公園范圍內的開發建設用地盡量結合場地現狀村莊用地。

由于過去航空管制要求、航空油料污染等特殊情況,駱崗機場片區一直是城市生態格局當中的一個“負面區域”。規劃以恢復生態為導向,從植被恢復、鳥類回歸、水系治理三個角度開展公園總體規劃設計:1)在公園生態涵養區內保留現狀樹種,補植杉樹混交林,并于涵養區內水塘、湖面內補種耐水濕植物,形成完整的水森林體系。2)考慮到鳥類的出現及其物種豐富度的增加是城市生態系統穩定的重要標志,規劃將植被恢復和鳥類棲息地營造結合在一起,首先在現狀林地的基礎上,根據合肥具有代表性的本地林鳥——三寶鳥的生活習性,選擇其喜歡集聚、筑巢、覓食的香樟、大葉女貞、黑松等樹種,形成針闊混交林植物群落;其次在十五里河水系沿線,根據合肥具有代表性的本地水鳥——白琵鷺的生活習性,選擇其喜歡生活與覓食的蘆葦、苔草等植物,營造濕地、草甸等棲息環境,吸引鳥類回歸。3)十五里河是合肥市入巢湖的重要水系,其水質好壞對巢湖水環境治理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規劃在十五里河沿線利用崗沖相間的地形進行水系整理,溝通串聯形成梯級潛流濕地和表流濕地,配置鄉土濕地物種,利用濕地生態系統、水生植物的凈化功能來改善水質,讓十五里河河水流經濕地再凈化、再過濾,從而提升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見圖4)。

3.5.3 公園與科創融合

“公園城市”理念就是要引領城市經濟發展動力的變革,把創新與文化作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大力發展創新經濟,培育文化發展新動能,通過打造創新生態鏈與文化生態鏈,構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經濟體系。

規劃針對合肥缺乏“國際化”“品牌化”“協同化”的產業發展問題,充分依托中央公園良好的生態條件,植入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總部經濟、國際合作、文化藝術等產業功能,開啟合肥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時代。

在構建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科技創新空間方面,規劃在中央公園西側,依托城市交通干道徽州大道,構建了一處約2 km2的國際化商務辦公、科技和成果轉化平臺,吸引高端人才和高端企業總部入駐,打造掩映在大公園中的、獨具魅力的高端科創總部基地,成為合肥科技創新產業帶的重要一環,以激發合肥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區域領導力和世界影響力。規劃在中央公園東側,利用機場原有產業基礎,構建了集航空文創、研發辦公、會議酒店于一體的航空文創產業基地。

3.5.4 公園與人融合

“公園城市”理念就是要引領人們生活方式的變革,統籌“生態、生產、生活”三大要素,引導城市發展從經濟模式轉向人本模式,引導人們從繁雜的物質生活轉向簡約的綠色生活,讓人們靜下來、慢下來,親近自然,享受美好生活。

規劃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圍繞不同人群的特征與需求,策劃一系列與生態綠色相關的功能活動,讓人們的休閑空間、學習空間、運動空間、交往空間、消費空間等等,都映襯在自然綠色空間之中:

1)針對本地家庭游客,公園設置了可供露營的樹屋、風箏草坪、都市農場等一系列親子游玩空間。

2)長達3 km的機場跑道和規劃的萬米綠道為運動愛好者提供了獨具魅力的運動休閑空間。

3)針對附近社區居住人群,公園沿生態河流提供了一連串可以開展各類休閑游憩活動的空間,全面推廣綠色出行與簡約生活。

4)在公園南側,規劃設置了生態濕地科普區與鳥類研究保護中心,為科普愛好者提供了生態化的學習與探索空間。

5)4 km長的沿湖生態岸線以及生態化的會議中心為商務人士提供了多樣化的開放交流空間。通過上述一系列充分且多樣化的活動空間打造,合肥中央公園將把生態效益最大化發揮,讓人們可以共享公園城市建設帶來的福利,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3.5.5 公園與文化融合

規劃以尊重歷史文化為前提,為公園賦予了文脈延續、承載時代記憶的功能。規劃尊重場地現狀特色,將駱崗機場原有長達3 km的跑道進行完整保留,作為公園中一處獨特的大型記憶場地,并將該跑道劃分為城市客廳區、展覽節慶活動區、體育公園區、熱氣球觀光區四大功能區段,豐富跑道的活動內涵。其中,體育公園區段通過在主、輔跑道之間的綠化帶中加入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等運動場地,形成了獨具特色化與趣味性的體育休閑場所。此外,規劃還通過對機場老舊建筑的更新與功能置換,豐富了公園的記憶文化體驗:

1)原有的航站樓被改造成為航空博物館,植入航空科普、觀光娛樂、場所記憶等功能。

2)原有的機庫被改造為文化演藝中心,成為可供展覽,藝術節、音樂節等多種活動開展的活力場所。

3)機場內部原有的廠房、辦公室、水塔等建筑空間,被打造成為飛行創客區,植入飛行研發、飛行模擬體驗、飛行主題休閑娛樂等功能,以科創文化展示合肥的城市精神,同時這些文化元素將突出合肥中央公園所在地的特色,與國內外其他公園形成鮮明的差異。

4 結語

“公園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園建設,應面向現代化,突出自然生態、以人為本和歷史文化,要通過公園體系的構建,改善原有的空間格局,構筑起全新的城市生態空間格局。

合肥中央公園要面向現代化、突出生態、突出科技、突出人文,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努力把中央公園打造成對標世界一流城市公園的生態工程,打造成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的示范工程,打造成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工程。

猜你喜歡
中央公園合肥機場
合肥的春節
馬達加斯加
展開大興機場的雙翅
風起科學城
“最大機場”
留宿機場
機場快線
小小書畫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