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咬合重建固定義齒修復對牙齒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損患者咀嚼效果的影響

2022-10-11 11:39宋海聘劉長磊
醫學理論與實踐 2022年19期
關鍵詞:彈響肌電圖壓痛

宋海聘 劉長磊 李 旭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口腔科 473000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醫學倫理會批準,前瞻性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8例牙齒重度磨耗伴DD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FPD組(n=49)、RPD組(n=49)。其中FPD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33~51歲,平均年齡(41.12±3.13)歲;體質量指數17.9~26.8,平均體質量指數22.38±1.62;RPD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32~52歲,平均年齡(42.04±3.27)歲;體質量指數18.1~27.2,平均體質量指數22.61±1.63。2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3 方法

1.3.1 修復前:均行口腔全面檢查,拍攝關節薛氏位片、曲面斷層片,調磨尖銳牙尖、伸長牙,針對牙槽嵴吸收于根長1/3內,且無明顯松動殘根殘冠者,行常規根管治療;針對牙體缺損者,行常規充填處理,評估牙周組織支持不足牙,依照患者具體情況,記錄頜位關系,制取研究模型。

1.3.2 明確垂直高度:測量息止頜間隙(所測距離—常規息止頜間隙),結合面部形態、牙形態明確頜間垂直距離。

1.4 觀察指標 (1)2組術前、術后1個月咀嚼效率、咬合力,咀嚼效率評估方法[5]:以過篩法計算,取花生(干熟)3g,讓患者進行20次咀嚼,漱口吐出后進行過篩,針對未過濾殘渣,實施干燥處理,針對干燥殘渣,實施稱重,并計算咀嚼前后比值;咬合力:以咬合力測定檢測儀實施咬合力測試。(2)2組術前、術后1個月咀嚼肌肌電圖指標變化,行肌電圖檢查,檢測患者下頜姿勢位雙側顳肌前束(TA)、咬肌(MM)均值電位、牙尖交錯位咬緊牙最大時平均峰值電位。(3)2組術前、術后1個月關節癥狀發生情況,包括關節彈響、肌肉壓痛、關節區壓痛等。(4)以我院自制《美觀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2組美觀效果,包括側位、正位美觀、微笑美觀等,共15項,共45分,非常滿意分值>40分;滿意:30~40分,不滿意:<30分。非常滿意+滿意=總滿意度。

2 結果

2.1 咀嚼效率、咬合力 FPD組術后1個月咀嚼效率、咬合力較RPD組高(P<0.05),見表1。

表1 2組術前、術后1個月咀嚼效率、咬合力對比

2.2 咀嚼肌功能肌電圖指標 FPD組術后1個月咀嚼肌功能肌電圖各項指標較RPD組優(P<0.05),見表2。

表2 2組術前、術后1個月咀嚼肌功能肌電圖指標對比

2.3 關節癥狀發生情況 2組術前、術后1個月關節區壓痛、關節彈響、肌肉壓痛發生情況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但術后1個月關節區壓痛、關節彈響、肌肉壓痛發生情況較術前低(P<0.05),見表3。

表3 2組關節癥狀發生情況對比[n(%)]

2.4 美觀滿意度 FPD組美觀總滿意度為97.96%,較RPD組的81.63%高(χ2=7.127,P=0.008<0.05),見表4。

表4 2組美觀滿意度對比[n(%)]

3 討論

綜上所述,咬合重建FPD修復治療牙齒重度磨耗伴DD患者效果明顯,可有效提高患者咀嚼效率及咀嚼肌功能,減少關節癥狀發生,提高美觀效果,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彈響肌電圖壓痛
兩種全口義齒修復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比較
來氟米特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探究
內熱針治療第三腰椎橫突綜合癥近期及遠期臨床療效觀察
膝關節有彈響 該如何治療?
膝蓋有彈響該如何治療?
膝關節彈響如何治療
龍龍問:平時關節總是“咔咔”作響是什么原因?是關節不好嗎?
327例腕管綜合征患者的肌電圖分析
甲鈷胺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的臨床研究
關于腰骶神經根病變與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肌電圖檢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