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于是”和“因此”

2022-10-12 13:15張恒君
華中學術 2022年2期
關鍵詞:于是復句連貫

張恒君

(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南新鄉,453007)

一、前人對“于是”“因此”的研究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將“于是”“因此”這兩個連詞明確地分在兩個不同類型的復句中:“于是”為表順序性的承接句,“因此”屬于表因果性的原因句;前者為等立句,后者為主從句[1]。這種早期的分法基本奠定了傳統漢語語法的分類格局,并深刻影響了《中學漢語教學語法系統提要(試行)》。張靜(1981)的分類是具代表性的:首先將復句分為聯合復句和偏正復句,然后于這兩種類型中進行再分類。前者有下位關系的承接:“兩個以上分句按時間先后或事情發生的順序依次相承”,各分句之間常用或可能用上“于是”等連詞;后者有下位關系的因果:“兩個分句有的表示原因,是偏句,常用或可能加上‘因為’‘由于’‘既然’等原因連詞;有的表示結果,是正句”,常用或可能加上“因此”等結果連詞[2]。這種分類帶有明顯的教學語法特征:強調其對立,規定性比較強。

劉世儒(1963)對黎先生的分類有繼承又有所突破,他將承接復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順承的——“依時間而魚貫”,“時間的先后,就是構成這種復句的重要因素”,分句間常用“跟著、接著、然后、于是”等連詞;二是推探的——“按事理而蟬聯”,“下句對上句或推論效果,或探索原因”,分句間常用“那么、只好、因此、所以、以便、免得、可見、原來”等連詞;三是解斷的——“下句對上句加以解析或推斷”,分句間常用“就是說、這就是說、例如、總之、總而言之”等詞組或句子來臨時充當關聯成分[3]。這一分類將“于是”“因此”兩個關聯詞劃歸到一個大類,即都歸入了承接復句,似乎與通常人們的觀念有較大的距離。不管這種分類的初衷如何,但其客觀上也確實能夠反映“于是”和“因此”相互接近的一面。

邢福義(2001)認為,復句關系詞語“沒有十分明確的標準,因而沒有十分明確的范圍”,這種判斷本身就不是用理想化的明確標準去規定客觀事實,而是著眼于對象的實際運用情況試圖給予真實的揭示。他在其著作中對“于是”特征的描寫便給予相當堅實的證明:“于是”句可表示因果和連貫兩種關系。有時前一分句使用“因為”或“既然”,構成“因為……于是……”或“既然……于是……”,既具有述說或推論因果的作用,又具有較強的連貫性。表示單純連貫關系的“于是”也比較著重說明后一件事是前一件事的結果[4]。不難看到,邢先生是從研究的角度對似乎成定論的觀點進行再探討,為認識的深化提供了可貴的啟示。

正是承繼了邢先生的思想,后來的探索取得了相當的進展。比較引人注目的有郭繼懋(2006)和劉麗慧(2012)的研究,其中又以前者的認識最富探索性。郭文認為,要想將“于是”與“所以”的特征厘析清楚,需要借助篇章語法的觀念:如果將表達的方式歸納為敘事、描寫、說明和論證四種類型的話,兩詞的側重分別處在這個連續統的兩極;這種總的特點在具體的話語及句法組合中還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印證,像反問句、祈使句等適合接納“所以”而排拒“于是”等。主要的結論是:“連貫關系有兩種,一種是因果情境里的連貫關系,一種是不含因果聯系的連貫關系。顯然,‘于是’只能表示前一種連貫關系。由于這種連貫關系與因果關系是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現象與本質),并不是兩個不同的關系,所以我們不說‘于是’表示連貫和因果兩種關系,而說它只表示因果情境里的連貫這一種關系?!盵5]最后諸多結論中還響應了開始時的另一個問題:連貫和因果之間是什么關系?說:“連貫關系與因果關系都是因果情境的一部分,前者是其外部表現,后者是其內在本質?!本C觀郭文,其理論的推導還是非常嚴密并具有新意的,然而最終的表述似乎讓人們又進入了另一難堪的境地:因果情境怎樣理解?此情境里的“連貫關系”到底應該怎樣歸屬?劉文雖然從前者的論述中獲益很多,但還是將“于是”分為“時間順承連詞”和“因果順承連詞”兩類[6]。

郭文結論中有一段話非常值得肯定的:“為什么有些‘于是’句表示的敘事比較單純,而有些卻兼有一些闡釋原因的意義呢?這個問題還需要研究?!蔽覀冎?,語言是一個宏觀系統,對語言現象單純的斷代分析,往往側重說明該現象的有無和多寡;認知的分析若能結合歷時的考察,或許從中會給人們提供民族先期整體思索的信息,生命的脈動體現得會更真實。很自然,緣由之追溯會反映得更充分。本文之所以沒有像過去學者所做的那樣,直接選取“于是”與“所以”進行對比,而是選擇了“因此”,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二、先秦時期的“于是”“因此”及其他

(一) “于是”作為詞組的用法

1.“于是”“于時”的糾葛

在早期漢語中,“于是”是一個相當活躍的詞組形式。最早的“于”為動詞,其意義及其用法一直沿用至宋代。請看例子:

(1) 丁未卜,爭貞;王往,去刺于敦。(合5127)

(2)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春秋·僖公十六年》)

武丁時期的“于”做動詞,隨后虛化得較為明顯,也就是做介詞,與時間名詞組合。在這之后的漢語中,這種用法相當普遍。例如:

(4) 貞,于庚申燎。(合40504)

(5) 先王有服,恪謹天命,茲猶不常寧;不常厥邑,于今五邦。(《尚書·盤庚上》)

“于”與“是”是何時開始結合在一起的,確切的時間難以界定。但是,《詩經》中“于時”的用法能夠為我們提供較多的思考。例如:

(6) 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詩·大雅·公劉》)

(7)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詩·周頌·我將》)

鄭玄箋:“于,於;時,是也?!盵7]對例(6)的解釋是:“京地乃眾民所宜居之野也,于是處其所當處者,廬舍其賓旅,言其所當言,語其所當語,謂安民館客,施教令也?!盵8]對例(7)的解釋是:“早夜敬天,于是得安文王之道?!盵9]很明顯,《詩經》中的“于時”通“于是”,表現很自然的順承義。

考察還發現,《左傳》中有相當多的“于是”相當于“于時”,即“在這個時間”。例如:

(8) 在晉先君悼公九年,我寡君于是即位。(《襄公二十二年》)

(9)于是衛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僖公十九年》)

(10) 晉人歸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于是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成公三年》)

王慧蘭(2007)[10]、范江蘭(2009)[11]、李萌、馬貝加(2017)[12]等學者都認為,“于是”表時間與表事件因果關系有時很難分得清楚,于是兩者之間便實現了很好的過渡。例如:

(11)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于崤,獲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以歸,遂墨以葬文公。晉于是始墨。(《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12) 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無以待戎,不能濟河。夫賞,國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廢也,子其受之!”魏絳于是乎始有金石之樂,禮也。(《左傳·襄公十一年》)

例(12)中的“于是乎”,李萌、馬貝加(2017)就解釋為“從此”,然后再憑此勾畫,說這類意義的“于是”還可以理解成“在這件事上”,那么該詞表結果就順理成章了。其實,強行按照一定的意愿,或按照固定的模式去解釋語言現象的做法是不合適的。從已有研究來看,學者多認定《左傳》和《國語》這兩部書中“于是”的語義如何如何,而對于語義之間演變的過程卻展示得不夠清晰。

2.“因此”“所以”“是以”的使用狀貌

統觀先秦時期“于是”的種種用法,除了上述它與“于時”的音義糾葛之外,主要還在于它最基本的介賓結構的屬性,即最初的動賓語義特征。如:

(13) 民之有口,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于是乎出,猶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谥砸?,善敗于是乎興,行善而備敗,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國語·周語上》)

該例中,“于是”顯然是“借此、靠它”一類的意思。其實,很多所謂中間狀態或曰過渡狀態的“于是”,都可以做類似的解釋。如:

(14) 夫合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觀存亡。(《國語·周語下》)

(15) 及景王多寵人,亂于是乎始生。(《國語·周語下》)

(16) 公說,故使魏絳撫諸戎,于是乎遂伯。(《國語·晉語》)

這一時段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語,如“因此”“所以”“是以”等,在它們運用的最早時段,也都是以動賓結構或變體結構的方式進入句法組合的。如:

(17) 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法也。(《中庸》)

(18) 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禮記·射義》)

(19)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道德經》)

(20) 說而麗乎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是以小事吉。(《周易·睽卦》)

(21) 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勢,亟敗楚人。(《墨子·魯問》)

(22) 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其植物宜皂鱗。其民毛而方。二曰川澤,其動物宜鱗物,其植物宜膏物,其民黑而津。三曰丘陵,其動物宜羽物,其植物宜核物,其民專而長。四曰墳衍,其動物宜介物,其植物宜莢物,其民皙而瘠。五曰原隰,其動物宜羸物,其植物宜叢物,其民豐肉而庳。因此五物者民之常。(《周禮·地官司徒第二》)

也就是說,上述這些雙音節的復合詞,一開始自身也都經歷過句法組合的階段,也都有“憑借著某種原因、基于某種條件”等可以解讀的語義,參與到句法結構的關系之中。它們之間的差別就在于意義上的虛實程度以及形式上的鮮明與否?!八浴焙汀笆且浴痹谛问缴献顬橄嗨?,但后者在隨后的競爭中招致淘汰?!八浴迸c“因此”相比,前者較早實現了詞匯化,在表因果職能上也表現得最強大,特別是多被先秦階段諸子百家所使用,使其使用頻率異常高漲;但漢語傳統文化中邏輯思維并不呈主流狀態,嗣后一直到晚清,后者數千年都主要在狀語位置上表條件,它并沒有充分地發揮表因果關聯的功能。

(二) “于是(乎)”的因果功能及其擴展

總的來說,“于是”在詞匯化的形式上似乎最為明確,因為先秦時期只有它的后面可以帶一個標記性的“乎”,從上述諸多例證即可看到,當它確實表時間的時候,即做狀語表“在這個時候”時,是不帶“乎”的;但一旦意義上發生了變化,可以做多種理解的時候,不一定說它已經真正實現了詞匯化,如上例(12)(13)(14),它就帶上了“乎”。當然,帶與不帶,并非強制性的,有相當的自由度,對比例(11)、例(12)就可以看得清楚。然而又不能不說,“于是”表結果的用法還是有的,如例(13)接下來的記述是:

(23) 王弗聽,于是國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國語·周語上》)

該例中“于是”顯然與例(13)的“于是”不一樣,因果關系表現得較為明顯。但由于古人行文簡練,且又是對具體事實現象進行說明,故又使得這種關系變得不是那么顯豁。下面的例子亦如此:

(24) 宋襄公即位,以公子目夷為仁,使為左師以聽政,于是宋治。故魚氏世為左師。(《左傳·僖公九年》)

(25) 襄王十六年立晉文公,二十一年以諸侯朝王于衡雍,且獻楚捷,遂為踐土之盟,于是乎始霸。(《國語·周語上》)

(26) 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國語·魯語上》)

也正如休謨(1748/1999)對因果關系所產生的懷疑一樣[13],中國古人對這種關系處理得也并不理想。請看如下兩例:

(27) 若視聽不和,而有震眩,則味入不精,不精則氣佚,氣佚則不和。于是乎有狂悖之言,有?;笾?,有轉易之名,有過慝之度。(《國語·周語下》)

(28) 如是,而鑄之金,磨之石,系之絲木,越之匏竹,節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風。于是乎氣無滯陰,亦無散陽,陰陽序次,風雨時至,嘉生繁祉,人民和利,物備而樂成,上下不罷,故曰樂正。(《國語·周語下》)

上述兩例中,“于是乎”所連接的前后言辭,就其內容來講正好是相對相反:例(27)前面是相對抽象的精神狀態,后面的則是具體表現;例(28)前面是具體表現,后面的則是抽象的自然及社會情狀。難道互為因果?這肯定是說不通的。

正因為如此,“于是”在先秦的文字表述中更多起到的是語義、語氣進遞、關聯作用。例如:

(29)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周易·系辭》)

(30)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司民協孤終,司商協民姓,司徒協旅,司寇協奸,牧協職,工協革,場協入,廩協出,是則少多、死生、出入、往來者皆可知也。于是乎又審之以事,王治農于籍,蒐于農隙,耨獲亦于籍,狝于既烝,狩于畢時,是皆習民數者也,又何料焉?(《國語·周語上》)

(31) 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國語·周語上》)

三、現代漢語中的“于是”“因此”及其他

(一) “于是”在現代漢語中的新發展

先秦時期,“于是”“因此”的用法基本上奠定了它們在其后兩千余年文言文中的大致格局,也為現代漢語的用法奠定了基礎。拿“于是”的用法來說,整體上沒有大的變化:主要是表句子間的承接關聯,適當體現事理間的相承相繼,緊密聯系,時有進遞,似乎前后事件之間具有必然性的推進關系。當然,“于是”也是有一定發展變化的,具體表現如下:

其一,正像邢福義(2001)已經注意到的那樣,現代漢語中該詞與前邊表原因的連詞相呼應,相應地也就將原有的兼帶表結果的這種邏輯語義給突顯出來了。例如:

(32) 據舊小說《捉鬼傳》:鐘馗是唐代秀才,后來考取狀元,因為皇帝嫌他相貌丑陋,打算另選,于是“鐘馗氣得暴跳如雷”,自刎而死。(魯迅《彷徨》)

(33) 在合資企業中,由于注重強調產品外銷,于是出現了一些企業創匯不少,盈利甚微的現象。(《報刊精選》1994)

(34)既然人已經死了,再往里搭錢就不上算了,于是太平間能湊合就湊合了。(《報刊精選》1994)

其二,隨著人們思維方式的復雜化和嚴密化,“于是”可以參與到與其他因果關系緊密相連的邏輯關系中,如假設、條件等邏輯語義之中。張新明(2008)首先注意到這種現象,不過他在劃分句子之間層次與包涵關系上似乎顛倒了,他指出:“‘所以’的語義轄域比‘于是’寬,其限制是‘所以’可以套‘于是’(因果套連貫),而‘于是’一般不能套‘所以’?!盵14]如:

(35)因為他病得很厲害,所以不能起床,于是整整一天沒吃到飯。

(36)因為路途比較遠,所以得早一點出發,于是我們早上六點就上車了。

我們認為,上述兩例句間的層次關系切分不應該是“因為……/所以……//于是……”,而應該是“因為……//所以……/于是……”。何以見得?下面的例子可以說明問題:

(37) 敵人在我們這個大國中占地甚廣,但他們的國家是小國,兵力不足,在占領區留了很多空虛的地方,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主要地不是在內線配合正規軍的戰役作戰,而是在外線單獨作戰;并且由于中國的進步,就是說有共產黨領導的堅強的軍隊和廣大人民群眾存在,因此抗日游擊戰爭就不是小規模的,而是大規模的;于是戰略防御和戰略進攻等等的一全套的東西都發生了。(毛澤東《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

例(37)是一個相當典型的多層復句,邏輯關系比較復雜,“于是”和“因此”得以共現。推究其語意,前邊的兩個“(由于)……因此……”,顯然都是末了一句的條件或原因,這里的“于是”才是結論性的認定。由此可見,順承性的關聯要寬于因果關系的關聯,當然,順承的形式“于是”,并不排拒事物之間的密切聯系與隱性的邏輯關系。上述語句看似平易評述,實則體現著舉重若輕的意味效果。

(二) 現代漢語“于是”“因此”“所以”的使用差異

前人諸多研究表明,承接和因果的區別還是比較清楚的。如郭繼懋(2006)對“于是”“所以”的具體分辨,那些逐條的匹配情況,如果做一些歸納的話,即可知道:“于是”側重敘事,往往是對已有事實的記述,客觀性自然體現于其中;而所謂論證,則多側重言語主體邏輯思維的演進,主觀的因素變得突出鮮明。為何“于是”不能出現在反問句、祈使句中?這是因為,在陳述、疑問、祈使、感嘆這四種句類序列中,正好體現著客觀與主觀兩極連續統的逐漸過渡,那么“接著”“于是”“因此”“所以”這些關聯詞語即處在不同的節點上,盡管說對應得不一定非常整齊,但這種基本位置分布還是存在的。請看下面兩例:

(38) (孔乙己)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庇谑沁@一群孩子都在笑聲里走散了。(魯迅《孔乙己》)

(39) 他的話引得大家都笑了,室內的空氣因此輕松了很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比較而言,例(38)似乎更自然,例(39)好像有點兒詰屈?!冬F代漢語詞典》(第7版)[15]對“于是”的釋義是“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上述兩例中的關聯詞前后之間的邏輯承繼關系應該是相似的,即與“于是”所體現的邏輯語義較為吻合,例(39)若改作“于是”則顯得更為自然。之所以這樣,跟該詞典的定位有直接關系。因為《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因此”的釋義是“因為這個”,據此舉出兩個例句,除例(39)外,另一個是:“我和他認識多年,因此很了解他的性格?!痹摾械摹耙虼恕比舾臑椤八浴眲t更為合適,實際上《現漢》對“因此”的理解并不到位。我們有必要對上述序列做出解釋:“所以”與“因此”的差異在于:前者已徹底詞匯化,它出現在主語后邊的時候都是因果倒序的用法,即相當于“(之)所以……其原因……”;“因此”表因果稍弱于“所以”,主要表現在:它出現在主語之后狀語位置上的用例才真正體現的是“因為這個”,但這種用法極少。如:

(40) 我的講話可能觸犯一些人,我個人可能慘遭不幸,但是,如果我因此不敢講自己的意見,我這個共產黨員就一錢不值!(《人民日報》1979年1月6日)

出現在主語前邊的“因此”,有的也可以理解為“因為這個”。如:

(41) 墓在南暘岐西北四里,1958年大興水利的時候,靠近墓地新開了一條河道,因此我們可以溯流而上,直到離墓地不遠的地方,這才舍舟登陸,徑奔墓地而來。(侯仁之《訪黎霞客故鄉》)

但絕大多數主語之前的“因此”,都只能理解為典型的表因果關系的連詞。例如:

(42) 但這一類格式都能有限度地擴展,即插入“得”或“不”(看得見,看不見),因此我們把它們作為詞組看待。(朱德熙《語法講義》)

(43) 在舞蹈藝術里有著強烈的感情,因此我們說:舞蹈是藝術領域中的一種形式。(孫景琛《舞蹈講座》)

(44) 恒星離我們很遠,它的光要經過許多年才能到達地球,因此我們看到的恒星爆炸的光一定是在很多年以前發出的,從那個時候以來,光一直在向地球傳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物理》)

有時,“因此”所表示的因果關系,也確實像郭繼懋(2006)所認定“于是”所表達的邏輯關系那樣,是形式上的。如:

(45) 金字塔是埃及國王的巨大陵墓,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狹窄,直到塔頂,從四面看,都像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國稱它為金字塔。(人民教育出版社歷史室《世界歷史》)

還有就是,“因此”往往在認定性的文字中出現頻率高。如:

(46) 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達的林業,是國家富足、民族繁榮、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在相當長期的歷史上,我國林業基礎極為薄弱,森林破壞卻非常嚴重。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保護林木,發展林業,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必須引起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問題的決定》)

(47) 由于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森林很少,我們對林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工作指導上又有“左”的錯誤和影響,因此盡管做了大量工作,林業的落后面貌仍然沒有改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問題的決定》)

而在典型性的或者省略形式的三段論推證性文辭中,則最宜于用“所以”。例如:

(48)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49) 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誰向我們指出都行。只要你說得對,我們就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毛澤東《為人民服務》)

例(48)是個比較典型的三段論格式,結論語句“張思德同志……”之前如若添加關聯詞語的話,以“所以”為妥,此時若用“因此”,論證的語氣稍弱;例(49)是例(48)接下來的論述,少了一個不言自明的大前提,“因為”本來該用在大前提上,由于省略,故移用到了小前提上,這里的“所以”使用得非常合適。

再以形式上的參照進行比較:“于是乎”的用法是古漢語的孑遺,更多的是不帶“乎”,且其語氣順承的意味愈發鮮明。如:

(50) 清朝雖然尊崇朱子,但止于“尊崇”,卻不許“學樣”,因為一學樣,就要講學,于是而有學說,于是而有門徒,于是而有門戶,于是而有門戶之爭,這就足為“太平盛世”之累。(魯迅《買〈小學大全〉記》)

(51)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朱自清《背影》)

(52) “我們找個地方去!”他們嚼著沙子和雨雪,含混不清地互相說。于是他們奔跑起來了。(王蒙《風箏飄帶》)

(53) 小白回來了。一層層打開布包。于是,我在北中國湛藍的天空下,看到一件雪白的T恤衫。(畢淑敏《預約死亡》)

而“因此”和“所以”卻增添了過去所沒有的綴加形式“嘛/呀/說”等,至于添加的情況是:前者沒有后者添加得自由,但多了一個比較獨特的綴加形式“上”。

四、結語

以上我們對“于是”“因此”及相關詞語進行了歷時與共時的考察,從中可以看出,在古代漢語中,“于是”詞匯化后可以表因果,而“因此”數千年來主要在狀語位置上表條件。在現代漢語中,“于是”“因此”“所以”三個連詞正好可以構成一個連續統:“于是”往往側重于事物發展之間的自然進遞,客觀性強;“所以”則多強調邏輯關系緊密相承、必然結局,主觀性強;處于中間的“因此”,主觀性強于“于是”,客觀性強于“所以”。

注釋:

[1]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233~234、245~247頁。

[2] 張靜:《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建議方案》,《鄭州大學學報》1981年第3期,第1~18頁。

[3] 劉世儒:《現代漢語語法講義》,北京:商務印書館,1963年,第164~167頁。

[4] 邢福義:《漢語復句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第28、526~529頁。

[5] 郭繼懋:《“于是”和“所以”的異同》,《漢語學報》2006年第4期,第27~34+95頁。

[6] 劉麗慧:《復音順承連詞演化考察》,江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7] 阮元:《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542、588頁。

[8] 阮元:《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542、588頁。

[9] 阮元:《毛詩正義》,《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542、588頁。

[10] 王慧蘭:《“于是”的詞匯化——兼談連詞詞匯化過程中的代詞并入現象》,沈家煊、吳福祥、李宗江編:《語法化與語法研究(三)》,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第231~245頁。

[11] 范江蘭:《“于是”的語法化探析》,《民族論壇》2009年第2期,第56~57頁。

[12] 李萌、馬貝加:《再議連詞“于是”的產生》,《唐山師范學院》2017年第4期,第16~20頁。

[13] [英]休謨:《人類理智研究》,呂大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第21~24頁。

[14] 張新明:《連詞“所以”和“于是”的差異》,齊滬揚編:《現代漢語虛詞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第2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75~186頁。

[1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584頁。

[1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548頁。

猜你喜歡
于是復句連貫
連動結構“VP1來VP2”的復句化及新興小句連接詞“來”的形成
《脈絡與連貫:話語理解的語言哲學研究》簡介
中日目的關系復句在句法層面的對比研究
哈漢復合句對比
第七只鳥
一個人的力量
“于是”的語法化新探
淺析英語語法教學中的銜接與連貫
09手機總動員之雙面奇兵
釋“于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