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傳統中藥炮制技術的中藥器具設計研究

2022-10-13 11:46武漢華夏理工學院焦潔
工業設計 2022年9期
關鍵詞:器皿器具炮制

1 傳統中藥炮制技術

1.1 中藥炮制技術的起源與發展

中藥的炮制技術可以溯源到原始社會,其發展離不開中藥的發現及火、酒、陶器的發明應用

?,F代中藥炮制技術繼續發展,并且在現今的一些政策中也提出要發展中醫藥。中藥炮制技術廣義上是指從凈選加工到飲片切制再到炮炙一整套工序。早期《五十二病方》一書中記載了一些炮制術語和簡單的工藝?!独坠谥苏摗贰杜谥舜蠓ā贰缎奘轮改稀芬矊儆跉v史上著名的炮制專著,詳細記錄了炮制的方法、作用,以及藥物的儲藏和保管的方法。由于中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域藥材的資源、食用習慣、傳統文化、方言音調、日常習俗各有不同,所以在中藥熬制的技術方面,各區域對于中藥的加工方法也各有特色,因此演變出了不同的技術幫派

。根據區域位置的不同,全國主要流派可分為四個:江西的樟幫、建昌幫、京幫,以及四川的川幫。樟幫始于東漢時期,明代最為興盛,風格特色在于切制飲片厚薄一致,斷面整齊并且容易出汁,飲片具有“薄如紙、吹得起、斷面齊、造型美”的特點

,切藥刀設計薄、小且鋒利,也被稱為“樟刀”;建昌幫始于晉唐,擅長飲片加工炮制,常用的炮制工具包括建刀、攔藥木界尺、小條幫刀石等,工具輔料獨特,講究形色味,毒性低,療效高;京幫采用姜煮制、姜炒制,炮制工藝復雜,傳統京幫有別于南方的切藥刀也稱“高案刀”,刀身大并且刀背厚;川幫發源于四川省,以“九制大黃”“九轉南星”等特色炮制品聞名,在技術方面采用蒸制法與復制法較多。

納入標準[6]:按Denis分型[7]均為爆裂性骨折,上終板損傷型;椎管占位率>30%,椎體前緣高度丟失>30%;受傷至手術時間≤2周;骨折合并脊髓神經損傷。排除標準:胸腰椎多段骨折;需行椎板減壓;合并病理性骨折者或嚴重骨質疏松癥。2014年5月—2016年1月,按以上標準共納入患者73例,其中前期35例采用椎弓根釘內固定系統進行治療(A組),后期38例采用經傷椎椎弓根植骨聯合椎弓根釘內固定系統治療(B組)。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受傷至手術時間、骨折位置以及術前美國脊髓損傷協會(AISA)分級[8]等一般資料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傳統中藥的加工工序

在歷代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中國勞動人民發明了豐富的炮制技術體系和理論知識。中藥材加工、熬制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例如,出現在先秦時代的《五十二病方》一書中記載了大量有關如何炮制中藥的內容。中藥的加工環節主要有凈制、切制、炮炙,其中炮炙的方法包括炒藥、炙藥、煅藥、蒸煮焯法等

。炮炙是藥材在成劑前必須要進行的加工步驟,大部分的中藥材需要通過炮制工序達到降低藥材毒性、不變質、增強療效等目的。

炒法是指將藥物在連續的火力加熱下,不斷翻攪到一定程度,有利于加強藥效,減少刺激作用,便于儲存和制劑。炙法是指添加定量的液體輔料拌炒,使輔料逐漸深入藥物組織內部的一種炮制方法,包括酒炙法、醋炙法、鹽炙法等等。煅法是指將藥物放進合適的耐火容器內煅燒。蒸煮法是水火共制的方法。復制法則是將藥物按照規定程序反復炮制。

1.3 傳統中藥的熬制器具

中藥炮制的整個過程涉及許多工具。從藥碾、杵臼,到藥鍋,每種器具都各有特點,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幫助人們炮制中藥。中醫的碾藥器具,由鐵制的碾槽與車輪形狀的碾盤組成。消除病痛的中藥飲片,如白芍片、姜黃連、干姜等,就是通過來回滾動銅磙在銅碾子槽中壓碾研磨,讓飲片分解、脫殼,用這種方式配制的中藥飲片依舊保有良好的藥性功用。歷代制作了許多各有特色的藥碾,唐代有乳白色白瓷材質的碾子,清代有圖案豐富具有特色的青花瓷藥碾。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項器具中藥碾子依舊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藥鍋是一種專門煎熬中藥的器皿,制做工藝比較簡單,并且高科技含量較低。煤灰、水是制作原料,首先在模子里把藥鍋刨制出來,然后風干晾曬,涂上油以防漏水,最后裝進土窖燒制而成。傳統藥鍋多為粗陶或砂器,大部分具有直手把及壺嘴。戰國時期的藥鍋經常采用穩定性能較好的陶器,用它煎藥不易和藥物本身發生反應,不損害藥性、藥味。清代熬藥鍋延續了戰國藥鍋大口圓腹的造型特點,手柄筆直,有壺嘴的設計,材質為砂器,粗陶材質較多,優點在于化學性質穩定,不易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并有保暖的特點。

人們在家中使用中藥器具熬制中藥的過程,經過調查可以分為六個步驟:步驟一,大部分使用砂鍋,先把藥放置在鍋里,根據藥量加水,水必須漫過中藥,水若加少了,熬中藥就容易干掉。浸泡20 分鐘左右,浸泡的過程中利用攪拌棒不斷攪拌,這樣可以使得藥物浸泡得更加均勻。天熱時可以使用涼水浸泡,或者溫水浸泡,效果會更好。步驟二,開始熬制。將浸泡好的藥材放入砂鍋內加熱,使用大火熬制,水沸騰后,調整為小火熬制并攪拌,熬制20 分鐘后蓋上鍋蓋,熬制過程中約5~10 分鐘攪拌一次。步驟三,當砂鍋中的中藥水還剩一小碗左右時,結束熬制,將藥水倒入一個瓷碗內,放置于陰涼處。步驟四,進行第二遍熬制,加入溫水,熬制20 分鐘左右。步驟五,將第二次熬制的藥水倒入瓷碗內。通過以上步驟熬制出兩次劑量的中藥,通常早上服用一碗,晚上服用一碗。

首先,根據傳統熬制中藥的過程,藥鍋是必不可少的器皿,并且藥鍋的材質需要通過對比分析選擇不影響藥效的材質。其次,目前很多人有外出出差或者無法及時熬制中藥的情況,需要將已經密封準備好的中藥水進行加熱服用,所以器皿需要具備溫藥功能,并且需要滿足可以外出攜帶的需要。對于在家服用中藥的用戶就需要設計分藥器皿,便于藥水的儲存。器皿的基本功能是用于熬制和服用中藥,功能性始終是這套器皿設計的核心。所以整套產品設計包括藥鍋、分藥器皿、溫藥器,以及便攜的溫藥包。

2 現代中藥器具的使用現狀調查分析

2.1 使用習慣分析

用“巨大”來形容這輛阿斯頓·馬丁的儲物空間一點也不為過:350升儲物空間足以滿足一個標準家庭外出享受周末的行李需求了。然而,車門才是阿斯頓·馬丁Vantage的亮點所在—得益于出色的液壓系統和重量平衡的原理,Vantage提供了無以倫比的開關門體驗,猶如一位站在車外的管家貼心地照料著車門的開啟與關閉一般。

針對服用中藥者發布調查問卷,收集到473 份有效問卷。根據調查統計73%的被調查者希望具有報時功能,20%的被調查者希望材質可以防燙,7%的被調查者認為需要有保溫功能。大多數被調查者希望熬藥產品具有報時功能,提醒藥熬制的時間,以免錯過最佳時間,耽誤了藥性。在被調查者中對平時有熬制中藥習慣的人進行訪談,并深入進行了人物角色研究,發現部分住院患者需要家屬在家中熬制中藥并帶到醫院服用,但湯藥不易攜帶和加熱。目前可以購買到的成品中藥也大多為密封塑料袋封裝,不易加熱和飲用。

通過數值模擬可以發現, 當氣液兩相沖壓發動機航行速度大于等于32 m/s 時, 若不考慮氣蝕影響, 如圖 4中Case 6 所示, 在發動機壁面入口附近將會出現負壓, 這是不符合物理規律的, 因為在出現負壓之前液態水會發生氣蝕效應, 流場的壓強應不小于該溫度下水蒸氣的飽和壓力, 所以當速度較高時必須考慮氣蝕的影響, 而當速度小于32 m/s 時, 由于發動機內流場壓力均大于水的飽和蒸氣壓, 無需考慮氣蝕.

2.2 問題分析

訪談中收集的相關建議包括,大多數人認為中藥的味道有些刺鼻,在熬制過程中,房間里都是中藥的味道,結束后需要通風很久。普通的砂鍋在開鍋蓋時容易燙手。而且市面上的砂鍋樣式都千篇一律,在裝飾上很沉悶,缺少新意,希望在滿足功能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美觀性,這樣在熬制時能激發人們的興趣。此外,一般人對熬藥中藥的方法和流程較為生疏,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不同的制作步驟需要采用不同材質的器皿,單獨采購每個步驟所需的器皿也較為不便。

星雨將“石壓蛤蟆”“死蚯蚓”“大道曰返”講給李離聽,李離也笑得前仰后合,一邊又正色對星雨講:“顏老師的字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兼收漢魏晉宋以來風流,我朝書法名家,沒有誰超過他的。字如其人,他格力天縱,神乎其神,難以預測!練百花拂穴手中的‘快雪時晴’‘鐘林毓秀’,都應體會書圣的筆意!”星雨聽得半懂不懂,只是覺得顏師父的課雖然沒什么意思,但這些促狹師兄太有意思了……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室主任韋莎博士的演講話題是:智能制造標準化工業進展。她指出,“大家對標準有需求,但是大家對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對已經發布和正在制定的標準本身的內容,和能在企業扮演的角色不太清楚。我們希望后面跟大家近距離接觸,也希望大家參與到標準制定過程中,真正讓智能制造的基礎設施為大家的轉型升級發揮重要的作用?!?/p>

通過訪談和問卷法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數人認為市面上的熬藥工具不夠系統,也缺乏美觀性,功能創新十分必要,需要幫助更多的人更專業的熬制中藥,并且在制作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樂趣。

3 基于傳統中藥炮制技術的中藥器具設計實踐

3.1 產品設計定位

3.1.1 產品使用人群定位

3.2.1 外觀設計

分藥器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儲存藥水,所以設計為圓柱形造型更為合適,加上壺嘴設計可以方便傾倒藥水,器皿的上半截加上木質的材質包裹陶器可以防止人們握著器皿時燙手。整體效果以簡潔大方為主,符合大多數人的喜好。

杵臼是一種重要的藥物和食物加工工具,也是最早使用,沿用時間最長,迄今仍在中藥房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加工器物造型中間下凹,似臉盆,杵和臼相伴為杵臼。從堯舜時期起,人們就懂得用杵和臼來粉碎谷物,以及搗藥了。杵臼兩漢時期廣泛用于藥物加工。清代光緒十九年制鐵杵臼,鐵杵臼的重量較重,并有在杵臼上端放置木架的設計,使藥杵可以垂直下搗,通常礦物藥或種子類藥物需要通過杵臼研碎。杵臼材質有瓷、金、銀、銅、鐵、玉、石、木、犀角、瑪瑙等,在古代不同的材質還代表了使用人群的不同階級,在漢代平民使用陶制、石制較多,諸侯王使用銅質的較多。

3.2 設計思路

基于前期研究分析,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體是有服用中藥需要的人群,主要年齡層大約在20—60 歲之間,這類人群的消費需求較高,并且有服用中藥的需求。尤其是女士群體,因為購買烹煮類器皿的用戶女性居多,而且會在服用中藥的同時對于熬制中藥方面更為關注。但大多數用戶缺少專業的醫學知識,需要逐步地熟悉了解中藥文化,產品需要通過趣味性的使用過程引導用戶掌握正確的熬制方法。

產品色彩方面,深色的顏色會更適合中藥產品,給人穩重沉穩的感覺,所以更適合選擇灰褐色和深色的木頭進行搭配設計。

造型方面,根據現代人熬制中藥的習慣和中藥器具的實際需求,器型設計分為:碗、分藥器、藥鍋、溫藥器、便攜包。盛放藥水的碗造型設計偏向古時雞心碗的形狀。碗的底足高度較高,足徑和口徑的尺寸有著較大差異。調查顯示東方人的手掌長大后約為16—19 厘米,為設計適合于人手把握的碗具,在系列中藥器具設計中,將碗的造型設計為雞心碗更適合傾倒藥水,碗口直徑設定為10.5 厘米,高度為6 厘米。

3.2.2 材質設計

材質方面,經過對陶器、砂器、鐵質器皿的對比,發現鐵質器皿會與中藥水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滎經砂器不會和中藥產生化學反應,耐酸堿,采用粘土和煤灰燒制而成,但是整體較為粗糙,不夠美觀;宜興優質的紫砂泥器皿材質細膩,器皿表面光滑平整,但價格過高。陶器的穩定性能很好,用它煎藥不易和藥物本身發生反應,不損害藥性、藥味,價格適中,效果美觀。

所以中藥器皿材質選擇以粗陶為主,運用陶泥捏制而成。粗陶是用含沙量和含鐵量比較多的陶泥燒制而成的陶器

。粗陶的窯燒溫度一般在950℃~1165℃,粗陶的美麗是一種滄桑感,是一種自然的審美,不同于瓷器的精美華貴,粗陶的美是返璞歸真。很多人們喜歡其簡單古樸的造型、粗糙自然的質感。它就像是從遠古直接流傳下來的一樣,陳舊的外表、粗樸的手感,十分適合傳統中藥的主題。制作粗陶器皿,可供選擇的泥料多種多樣,對不同泥料的顏色、燒制所需溫度和泥質特點進行對比分析(如表1)。高紫金土相對于其他泥料紫金土,顏色更加典雅,價格合理,泥質的可塑性更加符合設計中藥器皿的造型需要,因此選擇紫金土為原料更為合適。

3.2.3 功能設計

2.4 幫助搜集就業信息,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平臺。高校輔導員應該做好就業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力求將最新最全的就業和招聘信息傳達給學生,使其了解國家的就業政策和用單位的需求特點,使其有針對性地學習職業知識,不斷提升其專業素質能力,增加就業機會。同時,輔導員還應該積極與用人單位進行合作與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及時有效的招聘信息,提高其就業成功幾率。

4.1 產地選擇 臨沭地瓜生產區域共涉及臨沭縣境內9個鎮(街道辦事處)的地瓜生產村。選擇旱能澆、澇能排,土壤條件良好、灌溉水無污染,遠離廠礦企業的地塊種植地瓜,產地環境質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3.1.2 產品功能定位

溫藥器和便攜包是結合在一起的設計,為了方便外出攜帶熱藥。溫藥器的造型設計為圓柱形更為合適,在保證能容納藥水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小體積。在器皿兩側貼有蝴蝶結形的木材幫助隔熱。溫藥器的使用原理如圖1 所示,通過熱水加熱放置藥水的小桶,并同時使用蠟燭加熱。這樣的加熱方法簡單有趣,不用重新用鍋再次熬制,也避免了微波爐加熱破壞藥效。用小盒子把容器收納好,方便攜帶收納,外出時也可以熱藥服用。即使有些人選擇的是購買熬好的中藥袋,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加熱中藥。

根據以上設計構思,利用Rhino3D NURBS 軟件進行建模實驗,完成碗、分藥器、藥鍋、溫藥器、便攜包的模型效果圖,為模型制作提供參考,如圖2 所示。

3.2.4 品牌logo 設計

[15]HUGONIS GROTII De jure belli ac pacis libri tres, Amstelodami, 1701, p. 354 (lib. 2, cap. 11, § 18, n. 1-2);卡佩里尼:《代理(中世紀法)》,載《法學百科全書》1987年(第38卷),米蘭:Giuffrè出版社,第451頁及以下;柯珀拉·比薩扎:《從 iussum domini到contemplatio domini:代理史研究》,米蘭:Giuffrè出版社,2008年,第359頁及以下。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設計器皿的同時,也要站在市場戰略的角度,策劃一個中藥器具的品牌。傳統中藥文化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延續至今,利用不同草藥、不同的特性,幫助人們排除疾病的困擾。為突出傳統中藥文化的特色,以“飲草”作為設計的系列中藥器具的品牌名稱,言簡意賅,直切主題。品牌logo的設計主要以一個充滿藥香的碗和繁體篆字書寫的品牌名稱構成(如圖3)。

3.3 設計模型制作

整套器具的制作首先選擇適合的泥土進行試燒,檢查顏色是否正確,預估整套作品燒制需要的溫度。然后根據設計的效果圖和尺寸圖進行拉坯等待泥坯晾干。經過三天時間后泥坯完全晾干后,將作品放入窯中進行第一次素燒,素燒結束后等待風干。兩天后,最后放入窯中進行最后一次燒制。整套設計的陶器部分完成后,進行木材的加工,選用櫸木進行打磨,將木質裝飾利用膠水粘到陶器上,完成作品(如圖4)。

4 總結

在當代中醫學大發展的過程中,中藥器具的設計對于弘揚傳統中藥文化,迎合現代的服用中藥者的實際需求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首先對傳統中藥器具進行了探究,具體從功能、材質、工藝等方面展開。發現這些器物在功能性和審美性上都具有一定的傳承性。將粗陶和木質材料相結合,融入傳統中藥器皿的器型,可以在熬制中藥時減少對中藥功效的破壞。其次,調查探究了古代人們熬制中藥的習慣和現代人們熬制中藥的習慣,發現目前市面上器具還存在種類不全、使用方式不能切合使用者實際需求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基于傳統中藥文化的現代器具設計策略,制作了品牌的初步策劃。

[1]鐘振華.流失的技術,缺失的標準化[J].中國處方藥,2008(05):26-29.

[2]劉丹.探討中藥傳統炮制技術傳承與創新[J].健康大視野,2018(09):120-121.

[3]張超,陳智,張永清.在中藥炮制實驗教學中融入中醫藥傳統文化[J].中醫教育,2018(06):27-29.

[4]丁安偉.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2005.

[5]國家新課程教學策略研究組.漫話陶瓷[M].北京:遠方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器皿器具炮制
基于竹材料在當下日用器皿中的應用研究
彝族器皿
炮制專家王琦論現代中藥炮制研究的“2個時期3個階段”
3種姜汁炮制后厚樸對大鼠胃黏膜損傷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藝的優化
古代器具灌農田
探討常用藏藥材的炮制方法
玉雕器皿價值低估受關注
計量器具產品商情
計量器具產品商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