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網絡洗錢犯罪研究

2022-10-14 02:01洪敏華
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 2022年9期
關鍵詞:犯罪

◆洪敏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北京 100038)

互聯網時代,利用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消費結算高效便捷,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選擇。然而在網絡賭博、網絡色情、網絡詐騙等網絡犯罪案件上升趨勢十分明顯的背景下,由于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嚴格的監管機制,非法網站無法直接接入,不法分子將目光轉向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本文主要介紹執法部門在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這一新型網絡洗錢犯罪的困境,探索相關對策。

1 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的出現及運作模式

1.1 非法第四方支付的出現及定義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支付方式不斷變化。從第一方支付拓展到第三方支付的衍生—第四方支付平臺服務,支付方式日趨靈活。第四方支付又稱聚合支付,是指通過聚合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銀行、合作電信運營商及其他服務商接口等多種支付工具進行的綜合支付服務[1]。合法的第四方支付平臺從系統搭建、公司的注冊到開展工作,都是在正規合法的前提下進行的。根據銀支付〔2017〕14 號《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開展違規“聚合支付”服務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將聚合支付定位于收單外包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經手或變相從事特約商戶資金結算核心業務。然而,高效便捷的支付特性也促使了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的滋生并自愿充當網絡犯罪的“金融結算中心”。從執法實踐看,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實質是不法分子通過技術支撐團伙自行建設虛擬賬戶和資金結算的系統。每一個客戶一個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的虛擬賬號,資金只在虛擬賬戶內流轉,只有在需要提取資金時才從資金池中轉移到客戶實體的賬戶上。

1.2 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的運作模式

(1)傳統運作模式

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在最開始時的運作流程相對簡單(如圖1),支付平臺利用私下注冊的商戶二維碼收款,在整個充值的過程中,既提供了通道也承擔了結算的作用,利用偽造虛假流水來掩蓋非法網站的充值。

圖1 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傳統運作模式

(2)“跑分平臺”+虛擬貨幣運作模式

隨著國家法規的完善以及人民銀行、第三方平臺管控力度的加強,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為了讓資金更難追溯,降低被監測的風險,在傳統模式基礎上增加跑分、虛擬貨幣等環節,并大量招收平臺代理,形成了非法支付服務產業。

跑分平臺屬于非法第四方支付網絡洗錢的一種新型運作模式,如圖2。平臺招攬大量私人用戶入駐平臺,個人在支付平臺繳納一定的保證金后,即可在后臺自動接單。大量個人賬戶正常支付的活動與跑分行為相混淆,分散了非法平臺支付洗錢的風險。隨著虛擬貨幣的出現,部分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在與網絡犯罪平臺結算前,會再次通過數字貨幣平臺進行資金流轉,最后以虛擬貨幣的形式向網絡犯罪提供的賬戶轉發資金。部分第四方支付平臺招募大量的代理直接對接賭博、色情等非法網站,通過收款賬戶一方收款后,資金流入第四方支付平臺的賬戶中,故意增加資金流轉環節。

圖2 “跑分平臺”+虛擬貨幣運作模式

由此可見,利用非法第四方支付網絡洗錢的過程紛繁復雜且不斷變化,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網絡洗錢行為的難度正在不斷增加。

2 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網絡洗錢犯罪的特點

從近年來國內破獲的利用第四方支付平臺協助新型網絡犯罪的案件分析,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網絡洗錢犯罪呈現出以下主要特征。

2.1 洗錢隱蔽性強,風險低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為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進行偽造資金流水、結算等業務創造了條件。

(1)通過正常的商業交易做掩護,利用不同的第三方支付通道,小額多次流轉,讓具有洗錢犯罪性質的交易行為隱藏在海量的數據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運營中往往不能直接獲取到交易對方的相關信息,進而導致反洗錢監管部門難以掌握、識別與追蹤可疑交易和資金流向[2],降低了資金“漂白”被監管的風險。

(2)第四方支付平臺收購、竊取他人個人身份信息,使用虛假的身份信息進行資金支付流轉,即使被追蹤也無法溯源其真實身份,極大助推了犯罪活動的蔓延。因此,第四方支付洗錢隱蔽性強風險低的特點,使該平臺備受犯罪分子青睞。

2.2 服務對象范圍廣,主體關系交叉復雜

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在服務過程中,與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之間形成了一對多、多對多的交叉關系,即一個平臺同時為網絡賭博、電信詐騙、網絡傳銷、非法期貨等多個違法犯罪活動提供非法支付服務,違法主體也可能使用多個非法支付通道。主體關系交叉復雜,給案件偵破進一步增加了難度。

2.3 違法犯罪全鏈條長,涉案流水金額高

搭建第四方平臺開始到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提取轉移贓款,整條“產業鏈”的上下游各種犯罪團伙交織,案件涉案人數多且涉案金額高。例如2020 年6 月,廈門執法部門成功打掉47 個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共抓獲146 名犯罪嫌疑人,打掉35 個犯罪團伙、搗毀65 個窩點,涉案金額高達62.3 億元[3]。

2.4 跨國(跨境)犯罪特征明顯,取證困難

各國的互聯網技術水平以及監管能力不同,在反網絡賭博、網絡洗錢領域,不同國家的立案標準、刑罰標準有所差異[4],因此為非法第四方支付從事跨國跨境洗錢提供了逃避法律制裁的便利。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的跨國、跨境洗錢犯罪一旦被發現,犯罪分子可以通過國外服務器立即將平臺上犯罪記錄刪除,阻斷執法部門的取證過程,增加辦案難度。

3 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網絡洗錢犯罪困境

在應對非法第四方支付洗錢犯罪時,傳統反洗錢手段已捉襟見肘。從傳統的地下錢莊洗錢發展至今,伴隨著支付場景不斷豐富、網絡支付業務爆發式增長,出現了利用互聯網第四方支付平臺洗錢甚至是網絡直播洗錢,洗錢的方式層出不窮。傳統打擊洗錢的手段已經無法應對新型的網絡洗錢犯罪。

3.1 犯罪分工“精細化”,全鏈條打擊困難

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為賭博、詐騙、色情等違法犯罪提供資金結算和通道服務的犯罪鏈條長。以網絡賭博犯罪服務的第四方支付平臺為例,其違法犯罪環節包括賭博平臺、賭博平臺代理(商戶代理)、第四方支付平臺、技術支撐團隊、“碼商”“碼農”等,各個角色業務相互交錯,十分復雜。其中每個環節,則分屬于治安、刑偵、網安、經偵等不同職能的執法部門管轄,要實現全鏈條打擊需要各相關職能的執法部門高度密切配合。各個部門單獨作戰,往往無法實現比較完整的犯罪鏈條打擊,僅能對其中的某個環節進行有限打擊。每一個環節都有專門的組織運營且每個環節都是閉合的,一旦某個環節被偵查機關發現打擊,則其他環節的犯罪組織可以馬上與其切斷聯系、刪除記錄并迅速在圈內找到替補者。

3.2 犯罪賬戶“普遍化”,偵查研判和追贓困難

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洗錢的過程中,公司、商戶或者個人賬戶通過運用交易匹配、支付指令、記賬結算等功能,在商品交易、話費充值等表面活動下將違法資金接入支付通道內,規避監管。其中個人銀行卡及企業賬戶大多來源于“碼商”或“跑分”平臺?!按a商”或“跑分”平臺一般都設置多級“代理”,由代理人通過網絡社交工具、貼吧、網站兼職群等進行推廣,誘導用戶參與洗錢活動[5]?;蚴峭ㄟ^“X 多多”、某某寶等平臺商戶進行刷單交易活動而為洗錢進行掩護[6]。犯罪賬戶普遍化,再加非法資金與個人正常消費難以區分,致使偵查機關在辦案時無法精確地進行精確研判。執法機關在取證追贓時,需要銀行卡、手機卡開戶人配合銀行機構、第三方平臺,以采取相應措施;在溝通過程和相關手續辦理也需要一定時間。這一過程,可能導致贓款流向中斷或者上游犯罪組織覺察潛逃,致使案件無法繼續開展。

3.3 犯罪核心“境外化”,取證和抓捕困難

非法第四方支付的結算業務都是通過犯罪分子自己搭建的網絡鏈接進行交易,服務器一般都在國外。電子數據證據難追蹤痕,即使通過技術偵查手段獲得部分數據信息,也面臨著證據轉化難,無法作為支撐犯罪指控的訴訟證據。有的平臺犯罪嫌疑人還定期或不定期清理平臺數據,執法機關即使合法獲得平臺數據,還常常面臨獲取的證據無法反映全部犯罪事實、證據鏈難以形成的困境,嚴重影響對第四方支付洗錢犯罪的打擊效果。

4 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網絡洗錢犯罪對策建議

4.1 加強大數據應用,提高偵查研判打擊能力

隨著國家“數字政府”的大力建設以及相關部門大數據系統的建立,大數據在執法部門打擊違法犯罪的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

(1)通過多維度的大數據驗證,完善止付凍結工作機制。執法機關應充分應用大數據風控技術,挖掘犯罪分子的精準畫像,聯合人民銀行、網信等部門加強對非法第四方支付各個環節的全流程風險監測。并通過采集銀行內部信息、移動通訊信息、銀行征信信息、其他外部信息交叉驗證,建立快速協查止付凍結機制。

(2)通過大數據建模研判。執法機關可以利用相關數據資源,建立起關于非法第四方支付洗錢犯罪案件的模型,對資金流圍繞交易規模、主體特征、交易金額、交易時段、交易IP 等維度進行研判分析,并結合相關網絡犯罪資金交易特征按關聯性將交易賬號進行分類,進行具體分析研判。

(3)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全鏈條相關執法職能部門高度密切合作、數據共享。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網絡犯罪鏈條長、分工精細,需要整合經偵、治安、刑偵、技偵、網安等各部門力量協同作戰,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實現數據互通互聯,借助數據共享的優勢,進行統一的線索研判,提高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洗錢犯罪效率。

4.2 重視民眾反網絡洗錢犯罪法治宣傳教育

網絡詐騙等網絡犯罪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使人們很容易無意識中加入到網絡犯罪活動中。執法部門在日常工作中應當:

(1)充分運用各類宣傳媒介或載體報道典型案例以強化法治教育[7]。這是因為很多在校大學生、城市務工人員以及城鄉結合部群眾極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誘,輕易出租出借個人身份證、銀行賬戶等信息,應教育引導這類群體了解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資金流轉的不正當性和違法性,盡快建立民眾對網絡詐騙的防范意識與心理防線。

(2)引導群眾不要輕信平臺的虛假宣傳,不隨意掃描來源不明的支付二維碼、不隨意點擊網絡、短信上的鏈接,避免個人資金轉入非法支付平臺。

4.3 厘清相關部門監管責任,明確行政監管義務

(1)銀行支付服務機構應當履行網絡支付業務監測與管控職責,配合執法部門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犯罪工作。對非法第四方支付交易的監管可以借助銀行網聯系統追蹤每筆交易的信息流和資金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實現穿透式監管[8],與人民銀行反洗錢中心以及執法機關建立聯合預警機制。同時認真落實監管銀行開戶實名認證,加強賬戶交易監測力度,對交易量與實名身份不符或者交易高額高頻等交易行為異常的賬戶及時采取調查、監管措施,精準鎖定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

(2)市場監管部門應當督促辦理相關業務的工作人員認真核實注冊公司的相關證明材料,依據辦理人的職業、年齡、經濟水平等相關信息進行預判、對于注冊地址不真實、經營場所不真實、通聯方式不正常的,不予辦理,并建立黑名單懲戒機制,以示懲戒。

4.4 加強國際反洗錢打擊合作機制建設

隨著世界經濟的日益融合,洗錢犯罪的國際性也不斷加強,并更多更復雜地在世界范圍內泛濫。對此,執法部門在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平臺犯罪問題上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反洗錢打擊合作機制建設,學習國外的先進打擊經驗,指導國內反洗錢犯罪。深化與周邊國家的司法協助機制,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相關犯罪團伙聚集在東南亞,有十幾萬人在緬北等地區從事電信詐騙活動,而該地區政府為促進經濟發展,將詐騙、賭博行為合法化。我國政府應積極與東南亞國家進行交涉合作,建立信息共通、司法協助機制,打擊網絡犯罪。

5 結束語

黑灰產業利用互聯網平臺實施網絡犯罪,不僅嚴重擾亂市場正常經營秩序,更嚴重威脅到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網絡支付結算業務作為網絡犯罪生態的最后一個關鍵環節,在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中起到了基礎性作用,是一種“服務型”、“基礎性”犯罪。執法部門在打擊非法第四方支付網絡洗錢犯罪時,需要從提高大數據技術應用、民眾反洗錢意識、國際反洗錢合作機制建設以及行政部門配合監管等方面進行防范打擊,才能遏制新型網絡洗錢犯罪的迭代蔓延。

猜你喜歡
犯罪
公園里的犯罪
Televisions
犯罪功能論再議——從犯罪的哲學根基談起
我國食品安全犯罪立法模式的選擇
環境犯罪的崛起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及預防
恐怖犯罪刑事訴訟程序的完善
打擊涉醫犯罪切忌“息事寧人”
“犯罪”種種
積極開展創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區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