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宮頸殘端癌的致病因素及預防分析

2022-10-17 08:24任偉趙素芬史慧星錢雅麗崔小娟張永存
河北醫藥 2022年18期
關鍵詞:避孕套宮頸性生活

任偉 趙素芬 史慧星 錢雅麗 崔小娟 張永存

宮頸殘端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宮頸癌,根據診斷宮頸殘端癌距離子宮次全切除術的時間間隔,將宮頸殘端癌分為隱性宮頸殘端癌、真性宮頸殘端癌。隱性宮頸殘端癌(或稱并存殘端癌)是指子宮次全切除術后2年內診斷的宮頸殘端癌,不能排除子宮切除時存在宮頸癌的可能;子宮次全切除術2年后診斷的宮頸殘端癌稱為真性殘端癌[1]。宮頸殘端癌臨床較少見,國外報道的發病率為2.0%~6.6%[2],國內報道的發病率為0.44%~0.7%[3]。不同研究中真性殘端癌、隱性殘端癌所占比例相差較大,陳魯等[4]研究中60例宮頸殘端癌中隱性殘端癌所占比例為13.33%,真性殘端癌所占比例為86.67%。趙婷婷等[5]研究的53例宮頸殘端癌患者中隱性殘端癌、真性殘端癌所占比例分別為35.85%、64.15%。比例的差異考慮與不同地區醫療水平、經濟水平及文化水平等因素有關。宮頸殘端癌的發病率雖然低,但其治療難度大、并發癥多、預后較差。近年來,由于女性對健康及生活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要求保留宮頸者增多,以致宮頸殘端癌發生的潛在風險也會增加[6]。因此,預防尤為重要。本研究回顧性分析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為本病的預防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就診的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的為研究對象。

1.2 調查方法 收集宮頸殘端癌患者的發病年齡、子宮次全切除術至發現宮頸殘端癌間隔時間、子宮次全切除術前及術后宮頸癌篩查情況,患者的HPV感染情況、孕產史、文化程度及經濟收入、性伴侶數及術后性防護等,對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2 結果

2.1 臨床特點 56例患者發病年齡45~63歲,平均(52.14±5.28)歲。行子宮次全切除術的年齡33~50歲,平均(40.14±3.11)歲。從子宮次全切除術至發現宮頸殘端癌的間隔時間4~20年,平均(13.8±3.13)年,均為真性殘端癌。行子宮次全切除術的原因中,子宮肌瘤為主要原因。56例患者的癥狀:陰道不規則出血者23例(41.07%)、接觸性出血者18例(32.15%)、陰道不規則出血伴陰道排液者9例(16.07%)、以盆腔包塊為表現者6例(10.7%)。56例患者中有5例無法確定分期(臨床資料未提示),余51例患者的FIGO 2009分期:ⅠA期3例,ⅠB1期11例,ⅠB2期9例,ⅡA期8例,ⅡB期7例,ⅢA期7例,Ⅳ期6例。病理類型:鱗癌44例(78.57%),腺癌8例(14.29%),腺鱗癌4例(7.14%)。見表1~3。

表1 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臨床特點

表2 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臨床分期(FIGO 2009)

表3 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病理類型

2.2 入院后宮頸HPV檢測情況 56例患者49例(87.5%)行宮頸HPV檢測,7例(12.5%)未檢測,45例(80.36%)陽性,HPV16型陽性15例(26.79%),HPV18型陽性13例(23.21%),HPV16/18均陽性7例(12.50%)。見表4。

表4 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術前HPV感染情況 例(%)

2.3 孕產次 56例患者孕次2~6次,平均(3.8±0.5)次。產次1~4次,平均(3.5±0.6)次。流產次數1~4次,平均(2.7 ±0.2)次。流產次數+陰道分娩例數均≥3次者42例(75.00%)。見表5。

表5 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孕產次情況 例

2.4 文化程度、經濟收入 文化程度:56例患者中文盲者9例(16.07%),小學文化者23例(41.07%),初中文化者12例(21.43%), 高中文化者7例(12.50%)大學及以上學歷者12例(8.93%)。月收入:所有患者中月收入<2 000元者32例(57.14%),月收入在2 000~3 000元者14例(25.00%),月收入在3 001~4 000元者10例(17.86%)。見表6、7。

表6 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文化程度情況

表7 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月收入情況

2.5 首次性生活年齡、性伴侶數量、術后性生活防護情況 56例患者首次性生活年齡均較早,<20歲17例(30.36%),20~25 歲22例(39.29%),平均首次性生活年齡(21.8±0.7)歲。性伴侶數:1個23例(41.07%),2個22例(39.29%),>2個11例(19.64%)。子宮次全切術后性生活均未使用避孕套。見表8。

表8 56例宮頸殘端癌患者首次性生活年齡情況

3 討論

3.1 宮頸殘端癌的致病因素分析

3.1.1 HPV感染: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是一種“嗜上皮性DNA病毒”,它同宮頸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是目前公認的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7]。研究表明,90%的宮頸癌病例同HPV的感染有關[8],目前發現了170種HPV病毒,與宮頸癌的發生密切有關的有16、18、31、33、45、52、53、56、58,其中HPV16和HPV18的感染率高達約70%[9],最常見者為HPV16[10]。另外,當同時存在多種類型的HPV感染時,特別是當HPV16和HPV18同時為陽性時,患宮頸癌的風險更高。本研究56例患者HPV16陽性、HPV18陽性者共35例,占62.50%。大量研究表明,HPV疫苗是有效預防宮頸癌的方法[11],推廣HPV疫苗接種,可以顯著降低宮頸癌和宮頸殘端癌的發病率。

3.1.2 發病高危因素

3.1.2.1 首次性生活年齡及性伴侶數量:李桂[12]的研究表明,多個性伴侶和首次性生活<18歲均是患宮頸癌的高危因素。瘐永基等[13]在研究中指出,初始性生活年齡越小,發生HPV感染的風險越高。本研究的數據顯示,56例患者的性伴侶≥2個者33例,占58.93%。首次性生活年齡均較早,<25歲者39例,占69.64%。

3.1.2.2 流產及分娩次數:Vercellino 等[14]報道中指出,人流次數≥2次比人流次數<2次的危險高3.38倍,提示人流次數越多,宮頸癌的發病危險性越大。溫燕麗等[15]報道,陰道分娩≥4次的女性較≤1次的女性,患宮頸癌的危險性高2倍。目前,大多數研究認為,人工流產次數及陰道分娩次數會增加宮頸殘端癌的發生率,考慮可能是因為宮頸受到創傷后,對HPV的抵抗作用減弱,更易受HPV感染[16]。本研究中的56例患者孕次均≥3次者30例,占53.57%。流產次數+陰道分娩次數在3次及以上者42例,占75.00%。

3.1.2.3 經濟狀況和文化水平:流行病學調查表明,我國的宮頸癌患者的發病率農村往往高于城市,這可能同農村女性的經濟狀況較差及文化水平較低有關,致使患者在子宮次全切除術后的重視度及依從性較差[12]。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癥狀出現后診治,術后均未行定期復查。本組患者總體經濟收入及文化水平較低,小學及以下文化水平居多,由于經濟條件較差、文化水平較低,致使患者對健康普查的認識不到位,對宮頸殘端癌的高危因素及預防醫學方面的知識相對缺乏,缺少篩查和及時就醫的主動性,以致延誤病變的早診早治。

3.1.2.4 術后性生活防護情況:避孕套的使用可以有效減少性病的傳播及HPV的感染。雖然子宮次全切除術后女性無需考慮避孕,但使用避孕套可以明顯降低HPV感染的概率,從而減少宮頸殘端癌的發生。楊莉等[17]研究表明,使用避孕套避孕的女性 HPV的感染率為23.8%,使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女性HPV感染率為 55.2%,前者感染率明顯低于后者。故應提倡在子宮次全切除術后使用避孕套進行防護。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術后性生活均未使用避孕套防護。

3.2 宮頸殘端癌的預防

3.2.1 避免HPV感染:HPV是宮頸癌和宮頸殘端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HPV16、HPV18型。為避免HPV 感染,總結如下措施:① HPV疫苗可阻止HPV感染,是直接并有效預防宮頸癌的方法,推廣HPV疫苗接種,可以顯著降低宮頸癌和宮頸殘端癌的發病率。② 擴大社會宣傳和教育,如“HPV感染的途徑和預防措施”、“性衛生及性傳播疾病”、“宮頸癌的預防”等方面,提高子宮次全切術后患者對宮頸殘端癌的防范意識,提高其隨訪依從性。③ 干預HPV感染后疾病的進展,做好子宮次全切術后性生活建議使用避孕套,并嚴密隨訪,尤其進行高危HPV檢測,發現異常及早治療。

3.2.2 慎重選擇子宮次全切術:近年來,隨著宮頸癌篩查技術的進步及廣泛開展,明顯彌補了子宮次全切除術的不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重視生活質量,對性生活質量也更重視,由于子宮次全切除術較全子宮切除術對術后性功能影響小,再次給予了子宮次全切除術新的評價。但是,同時存在患宮頸殘端癌等疾病的可能,因此,子宮次全切除術需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①> 40歲的患者需要切除子宮,建議宮頸一并切除。② 年輕女性,如35~40歲,子宮良性疾病需切除子宮,并要求保留宮頸,需對宮頸做全面檢查,包括婦科檢查、宮頸TCT及 HPV檢測,必要時行電子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頸管搔刮等,除外隱性癌的存在。經篩查宮頸正常,可考慮保留宮頸。另需注意,行子宮次全切除術前,應詳盡的詢問患者的病史,有陰道不規則出血的患者應行分段診刮術,術前除外子宮內膜癌、宮頸管腺癌等;對于患有子宮腺肌病、多發子宮肌瘤等患者,病變極可能已經累及宮頸,應謹慎選擇子宮次全切除術。③子宮良性疾病,宮頸篩查后無病變,常在以下情況可選擇子宮次全切除術:a.患者年輕;b.患者一般情況不佳或伴有全身嚴重并發癥,需盡快結束手術;c.盆腔粘連嚴重致手術困難;d.一些急診手術如產后大出血、胎盤早剝等。④隨訪依從性差者應盡量避免行子宮次全切除術。

3.2.3 子宮次全切術后嚴密隨訪:宮頸殘端癌的發生發展過程較長,從癌前病變發展到浸潤癌,可能持續數年,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尤為重要。子宮次全切除術后,須嚴密隨訪,應當定期檢查宮頸、行宮頸TCT及高危HPV檢測。如檢測結果異常,需及時處理。如有宮頸糜爛,需及時治療;術后如發生陰道排液、接觸性出血等需警惕,及早就診,早期發現宮頸殘端癌。

綜上所述,宮頸殘端癌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宮頸癌,是一種多因素協同作用所致的疾病,HPV感染(尤其是HPV16)是主要致病因素,流產及分娩次數多、經濟狀況較差及文化水平較低、初始性生活早、術后性生活防護不到位等也是宮頸殘端癌發生的高危因素。宮頸殘端癌重點在預防,在臨床工作中,正確選擇子宮次全切除術,對宮頸殘端癌的各種致病危險因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尋求更多的預防措施,以期減少宮頸殘端癌的發生。

猜你喜歡
避孕套宮頸性生活
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效果分析
扒一扒“戴套”的尷尬事
聯合國:避孕套告急
性愛和諧有秘訣
說說宮頸環形電切除術
幾個月沒有夫妻生活正常嗎
改良宮頸錐切術治療宮頸疾病60例臨床觀察
宮頸糜爛真的不是病
性生活10大禁令
怎樣正確使用避孕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