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產業加速轉型升級創新職業培訓“路在何方”?

2022-10-18 06:09焦改麗楊永光李道勝
中國商界 2022年10期
關鍵詞:路在何方職業培訓科技成果

◎文 焦改麗 楊永光 李道勝

隨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進,鄉村產業加速轉型升級。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返鄉創業大學生及新型職業農民等對培訓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傳統知識與技能,他們對新技術與新管理模式的學習愿望更為強烈。新動向與新需求為傳統職業培訓帶來了挑戰。近幾年,我國很多高校建立了協同創新中心,為推進鄉村職業培訓提供了新路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是關鍵。協同創新中心是以高校為主體,政、行、企、校合作建立的創新研發機構:該機構能有效整合社會創新資源,實施重大科研項目與科技攻關,實現優勢互補,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近年來,作為新型校企合作機構,協同創新中心被賦予了人才隊伍培養、職業培訓、技術服務、管理咨詢等職能,在科技下鄉、科技助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力推進產學研與社會服務的深度融合,從而推動鄉村振興事業取得更好更大成效。

鄉村職業培訓面臨的主要困境

隨著大學生返鄉創業、農民“回流”以及在土地流轉后出現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增多,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受教育水平提升,從業人員的培訓需求也不局限于傳統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他們對智慧農業、智能農機、農產品深加工、農村電商、直播電商、冷鏈物流、食品保鮮、供應鏈管理等新技術新管理模式等方面的知識技能需求更為迫切,對培訓內容與方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現階段,無論從供給規模抑或結構等方面都與從業隊伍的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亟需進行深層次的變革。

農業經營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時間性特點,農民很難有集中時間參與培訓,參培時間呈碎片化特征。當前,很多鄉村職業培訓仍然采用課堂講授、集中培訓等形式,時間安排靈活性不足,方式陳舊造成培訓存在“拉人頭、湊人數”,培訓浮于表面等現象,導致“培訓人員不從業、從業人員無培訓”。

鄉村產業升級拉動職業培訓需求向科技服務方向轉型,接受職業培訓后并不意味著培訓結束,后續種植、養殖、加工等經營活動仍需培訓人員長期跟進。然而很多鄉村職業培訓缺乏系統性的規劃設計,培訓大多是短期、集中、專項或單次形式,沒有后續保障式服務,這也影響了培訓的效果。

很多鄉村職業培訓項目由社會化培訓機構承擔,重教學、輕科研,培訓師缺乏產業一線調研經歷,培訓和實踐相脫離。隨著產業創新發展,從業人員對前沿技術及資訊的需求日益提升,將科技服務、科技下鄉與職業培訓有機結合是職業培訓的新需求。然而,掌握現代農業技術,懂管理、會經營的新型師資力量明顯匱乏。

現階段,高校與鄉村產業融合普遍存在差距,高校與鄉村企業在合作方面不夠深入,高校教學資源、科技成果還沒有充分進入農村,面向鄉村振興的高校教科研資源共享程度整體偏低,高校最新研究成果在鄉村實現轉化和產業化方面依然不足。

引入信息化教學是提升鄉村職業培訓效率與效果的有效手段。目前,鄉村職業培訓較少引入短視頻、微課、資源共享課程等信息化教學手段,只有將線上教學指導線下農產品經營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才能充分利用農民的碎片化時間,幫助農民在種植、養殖與加工過程中進行臨時性的學習。

依托協同創新中心開展鄉村職業培訓意義何在

近些年,高校創新科技成果日益豐碩,依托協同創新中心將科技成果與培訓有機融合,能加快高??萍汲晒D化應用。通過校企合作,集合農技專家、農業大戶等,促進優質資源在高校與鄉村間高效流動,建立產學研一體化合作機制,能準確掌握產業研發需求,通過高??萍佳邪l力量加快解決農村種植、養殖、深加工、保鮮、營銷與物流等各領域技術難題,帶動鄉村產業升級,以科技力量賦予鄉村振興動能。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人才。新一代農村勞動力要有文化、技能強、善經營、會管理,具備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這對職業培訓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托高校協同創新中心開展職業培訓,將有力促進高校、鄉村與社會優質資源高效整合,提升人才、技術資源的使用效率,釋放其潛力,加快提升新型勞動力的新技術應用能力,激發創新活力,打造出高素質的勞動隊伍。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我國各地鄉村特色產業快速發展。特色種養、家庭農場、休閑農業、觀光農業、設施農業等新業態興起,智慧農業、農業機器人、大數據等高新技術推動農業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發展,鄉村從業隊伍的新技術培訓需求日益旺盛。協同創新中心集中了科研、教學骨干力量,在高新技術培訓方面具備明顯優勢。因此,依托該中心開展職業培訓能拓寬培訓路徑,搭建高校與鄉村產業對接的新渠道,可滿足鄉村產業發展的技術攻關、合作研發、成果獲取、人才培訓等多方面需求,打造創新型、職業化的鄉村產業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不竭動力。

依托協同創新中心開展鄉村職業培訓如何創新模式

首先,開展鄉村職業培訓要堅持需求導向。協同創新中心要建立校企技術需求信息共享機制,暢通信息供需通道。該中心教師要經常深入一線進行調研,搜集、掌握市場信息,通過對技術與培訓需求的分析,找到技術研發、推廣與產業需求的對接點,提升職業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其次,掌握從業人員的多元化需求。隨著鄉村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類型逐步多樣化,協同創新中心的教師要及時準確地了解不斷涌現的新職業新崗位,針對不同群體,結合協同創新中心優勢學科領域與科研力量,建立系統化培訓體系,分專業、分步驟、分層次推進特色農業、智慧農業、新媒體營銷等系列化創新科目培訓。

依托協同創新中心開展鄉村職業培訓與傳統培訓在培訓內容、資源及方向上都有較大區別,需要建立健全體制機制。首先要加大院校對協同創新中心的支持力度,加強科技成果下鄉與職業培訓的投入,鼓勵科研型教師深入農村推廣創新成果,以職業培訓推動科技幫扶。

其次,要重視協同創新中心在產學研與職業培訓方面的功能,確立其主體地位,賦予該中心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更多權利。依托該中心建設鄉村產業職業培訓基地,進一步完善教科研設施,搭建高校創新成果向鄉村轉移轉化的新載體,提升職業培訓層次,將高??萍汲晒D化與職業培訓同步推進,建立起鄉村產業職業培訓新模式,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建設資源庫是推進鄉村職業培訓的基礎性工作。協同創新中心要將高校教學資源、科技成果資源向產業延伸,對接新產業新職業,研發設計適合區域產業特點的培訓教程以及標準。根據農業經營者不同身份,按照管理型、技術型、操作型等不同類別,將職業標準引入產業培訓,提高培訓的適應性、規范性。

協同創新中心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實現培訓資源的可視化。鄉村產業技術的培訓無法在短時間內掌握,可將培訓內容錄制成微課、短視頻,對于不易理解的科技創新成果,可采用動畫等形式展示,增強培訓的直觀性。應鼓勵教師依托信息化技術開展遠程授課、指導,提高農民參加職業培訓的便利性。

首先,協同創新中心的教師要將科技成果與教學資源轉化為職業培訓內容,開發適合地方特色產業的培訓項目,將技術推廣、服務、指導與教學資源相融合,開展技術、經營管理、創業等多種形式的培訓,以職業培訓為載體推進科技成果應用推廣與產業化。提升協同創新中心教學資源的使用效率,開展校內短期培訓、創客培訓,構建教學、科研、創業一體化培訓模式。

其次,開展線上直播培訓。依托協同創新中心資源庫,將線上培訓與線下實踐指導相融合,將理論講解與技術指導相融合,錄制培訓微課、短視頻。將培訓從教室延伸至田間、工廠,打破時空界限,以現場指導取代課堂講授,提升培訓的沉浸感和體驗感,將技術指導、技術咨詢轉化為職業培訓項目,增強技術服務的系統性、適應性。

隨著產業升級,對師資隊伍的要求正在逐漸從以教學為主向教學研并重轉變。教師除了要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外,還要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把握行業前沿動態、傳遞行業最新資訊,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前瞻性咨詢。同時,教師還要有個人研究成果,能緊密對接鄉村產業需求研究開發農業生產技術與裝備,為區域特色優勢農業提供技術支持。依托協同創新中心開展職業培訓,要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重點,建立健全師資流動機制,鼓勵教師深入田間地頭、生產一線進行實地調研,筑牢教學科研生產實踐基礎,重視科研成果的應用與轉化。

智能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普及應用以及新品種新技術的快速推廣,對農業生產經營者的設備操作能力與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鄉村產業隊伍普遍受教育水平較低,要因材施教,注重培訓內容的前沿性、創新性與應用性。培訓內容要由課堂講解向現場指導轉變。在培訓教學設計方面,要引入項目化、模塊化教學模式,將協同創新中心的科研項目、科研成果與農業生產經營相融合,改變課堂授課習慣,深入種植養殖與生產加工一線,形成現場授課與現場指導的培訓模式。

相比培訓機構的短期集中式培訓,協同創新中心開展的職業培訓更注重技術性、創新性,具有實踐性、長期性等特征。為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要建立長期培訓指導與服務機制,加強技術應用與后續跟進服務,引入“一對一”“訂單式”“菜單式”等培訓模式,提升培訓的個性化水平,建立培訓長效機制。

職業培訓要充分考慮農業經營的季節性、時間性特點,兼顧農民日常勞作與培訓,發揮政策引導與扶持作用,為農民參加培訓提供物質、精神支持。大力宣傳科技助農、技術下鄉的作用,鼓勵農民積極參加職業培訓,并完善農民參加種植、養殖、生產、物流與流通各類培訓的保障措施,切實助力于我國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

猜你喜歡
路在何方職業培訓科技成果
敢問路在何方
路在何方
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九成白領認為職業培訓重要
線上平臺解決“轉化難”
高職院校應如何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模式選擇的博弈分析
國家食藥監總局:促進監管科技成果轉化
苦普洱
路在何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