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江方言“下” 的用法與語法化進程

2022-10-19 08:36◎吳
今古文創 2022年39期
關鍵詞:助詞量詞副詞

◎吳 慧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 200234)

一、引言

望江縣是安徽省安慶市所屬的一個縣,處于安徽省西南部皖鄂贛三省交界地帶,望江方言與周邊方言被稱為皖西南方言,這一地區的方言主要有贛語和江淮官話兩種方言。根據《望江縣志》記載,望江方言屬于皖西南贛語。但由于地處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不斷地受到強勢方言——江淮官話的影響,這里的方言一般被認為是具有贛語的某些特征,但隨著普通話的推廣以及周邊方言的影響,逐漸趨向于江淮官話。

望江方言中的“下”構式比較簡單,用法多樣,其用法和意義與漢語普通話相比較更加復雜多樣。在望江方言中,“下”除了可以做趨向動詞,還可以作方位詞,量詞、助詞和語氣詞以及副詞性語素,其用法雖然與漢語普通話有相同之處,但也存在一些特殊之處。本文將從望江方言中的“下”在日常交際使用中的一些不同用法進行分類敘述,并重點敘述其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特殊之處。

望江方言中的“下”的發音為[xa],當放在動詞后面作助詞使用以及放在句末當語氣詞使用時,念作輕聲。本文的語料皆來自筆者的實地調查。

二、望江方言中“下”的用法

(一)趨向動詞

望江方言中的“下”作趨向動詞使用時,與漢語普通話的用法一致?!跋隆笨梢宰鲋^語中心,比如“下樓、下山、下車”等。

“下”在望江方言中還可以用作補語,作補語時有兩種用法,一種是趨向補語,這種用法與漢語普通話的用法一樣,但在望江方言中“下”不單獨使用,一般與“來”“去”連用,“來”一般用于近指,“去”一般用于遠指。(1)你趕緊坐下來/你趕緊坐下去(你趕緊坐下)。(2)躺下來就可以看到了/躺下去就可以看到了(躺下就可以看到了)。(3)放下來/放下去(放下)。

另一種是結果補語,表達某件事情的完成、某種結果以及容納一定數量的含義。在表達某件事情的完成和某種結果時,“下”一般不單獨使用,與“來”連用,構成“V+下來”結構。(4)這個工程我談下來哆(這個工程我談成功了)。(5)這三年我也熬下來哆(這三年我熬過來了)。(6)教師證我考下來了(教師證我考到了)。

在表達容納一定數量的含義時,“下”一般與“去”連用,構成“V+下去”結構。(7)這個碗裝得下去(這個碗裝得下)。(8)這個車坐得下去那么多人不(這個車坐得了那么多人嗎)?(9)這個屋小,那些東西都放不下去(這個房間小,那些東西都放不進去)。

(二)方位詞

望江方言中的“下”作方位詞使用時,其用法與漢語普通話的用法一致,用“下”組成合成方位詞,放在名詞的后面表達方位。但在望江方言中,“下”所組成的“地下”這一詞與普通話所表達的含義截然不同,普通話中的“地下”指的是“地面之下,地層內部”,同時也不作為方位詞使用。而在望江方言中,“地下”所代表的含義是“地面之上”,一般作為方位詞來使用,與漢語普通話中的“地上”一詞含義相同。

1.表方位“下面”

“下”在望江方言中做方位詞時,一般構成“下頭”“下哆”“底下”的形式來表達“下面”的意思:(10)那個磚下頭有蚯蚓(那個磚下面有蚯蚓)。(11)手機在枕頭下哆(手機在枕頭下面)。(12)本子不是在你的書底下嗎(本子不是在你的書下面嗎)?

在望江方言的使用中,“下頭”“下哆”“底下”是可以通用的,但在表達方位“下面”的意思時,“下”是不能單獨使用的。

2.表方位“上面”

在望江方言中的“下”在表達方位時有一個特殊的用法,那就是與“地”連用,構成“地下”來表達普通話的“地上”這一含義:(13)我的包子落到地下了(我的包子掉到地上了)。(14)地下都是樹葉子(地上都是樹葉)。(15)落到地下的就不要了(掉到地上的就不要了)。

“地下”這一詞所表達的是與漢語普通話截然相反的含義,在望江方言中,用“下”來表達“上”這一含義,也并不普遍,只有“地下”這一特例,表達“地面上”的意思,而這一特例的出現,還有待進一步的考究。

(三)量詞

在望江方言中,“下”做量詞使用的頻率相比于其他的用法更高。做量詞使用時,其構式簡單,主要就是“一下”“下下”和“數詞+下”,用這幾個構式表達比較復雜的含義,幾乎涵蓋所有用“下”做量詞使用的范圍。望江方言中的“下”所構成的構式不僅用來表達短暫的時間、還可以用來表達次數、每次、嘗試以及全部等含義。普通話中的“下”在做量詞使用時有很大的限制,幾乎是局限于用“一下”“兩下”的“數詞+下”來表達次數。望江方言中作量詞使用的“下”與漢語普通話中的“下”所表達的含義有相同之處,但是又可以用來表達一些漢語普通話中所沒有的含義,以下就重點敘述望江方言中“下”作量詞使用與普通話的“下”做量詞使用的區別。

1.表次數

望江方言中的“下”可以放在動詞的后面,構成“動詞+數詞+下”用來表達次數。這個類型的“下”跟其他量詞一樣,可以與“一”以及“一”以外的數詞組合,如:一下、兩下、三下、幾下、幾十下等,這與漢語普通話中用法一致,表示“次”“回”。(16)你打他一下,你們就扯平了(你打他一次,你們就扯平了)。(17)我喊哆三下,都沒人回答(我喊了三次,都沒人回答)。(18)他都來幾下了,都沒人在家(他都來幾次了,都沒人在家)。

2.表短暫的時間

在望江方言中用“等下”“一下”來表示短暫的時間,并用“一下”的重疊形式“一下下”來表達更短的時間。在漢語普通話中的一般用“等一下”來表示短暫的時間,中間的數詞“一”不能省略,并且更多地會使用“等會”來表達這一含義。

(19)等下就走(等會就走)。(20)一下就好了(一會就好了)。(21)等我一下下(等我一會會)。

在望江方言中還會用“兩下”“幾下”來表達短暫的時間,但“兩下”“幾下”不能像“一下”一樣重疊成為“一下下”表達更短的時間。這類用法與漢語普通話中的“三下五除二”的含義相同,都是可以用來形容時間之短,動作之快。

(22)你搞那么多時間都沒搞好,他兩下就搞好了(你弄那么長時間都沒弄好,他一會就弄好了)。(23)底個兩下就修的好(這個一會就能修好)。(24)一滴滴作業,幾下就能做光(一點點作業,一會就能做完)。

3.表頻繁

望江方言中的“下”也可以跟其他的量詞一樣重疊,組成“下下”,用來表示“每次、次次”的意思,并引申為“經常,每時每刻”的含義。

(25)你下下都能講到點上(你每次都能說到點上)。(26)你下下都這樣(你每次都這樣)。(27)下下講原的(次次講一樣的話)。

4.表嘗試

望江方言中的“下”還可以構成數量短語”一下”,放在動詞的后面,表達“短暫”“嘗試”的意思,與漢語普通話中的動詞重疊意義相當。但是這里的“一下”與上文中表達次數的“一下”是不同的,雖然他們有著相同的構式,但表達的并不是同一種含義。

(28)大家商量一下(大家商量商量)。(29)你試一下(你試試)。(30)這個真好吃,你吃一下(這個真好吃,你試一下)。

5.其他用法

望江方言中的“下”放在“兩”“幾”的后面并加上后綴“子”,用來表示在某些方面有點本領。這與漢語普通話中的用法一致,都是用“兩/幾+下+子”來表達在某些方面有點本領。

(31)莫講,他得有兩下子(你別說,他還真有兩下子)。(32)他要是沒幾下子,做得來這個事(他要是沒幾下子,怎么會做這個事)?

這類用法不管是在漢語普通話還是望江方言中,都是較為特殊的一種用法,只能在特定的場合使用,并且這類構式的含義是不會隨著語境的變化而發生任何的變化,表達的是固定的含義即在某些方面有點本領。

(四)助詞

望江方言中的“下”附著在動詞后面構成“V下”,其用法和意義相當于漢語普通話中的動詞AA式和ABAB式,用于表達隨意、微動的含義。

(33)開下玩笑,你莫當真(開個玩笑,你別當真)。(34)你消下氣,別跟他一樣(你消消氣,別跟他一樣)。(35)你看下書,就只曉得玩(你看看書,就只知道玩)。

望江方言中的助詞“下”是由前文所提到的表達短暫時間的時量詞“下”演變而來的,意義上有聯系,但二者也存在著一定的區別。

①助詞“下”不與“一”搭配,語音上一般讀為輕聲。而時量詞“下”可以與“一”進行搭配,并且在語音不讀輕聲。1)看下書——看看書。(助詞“下”);2)看一下書——看一會書。(時量詞“下”)

②助詞“下”只能出現在動詞的后面,而時量詞“下”作為表時間的名詞性的成分,在句中出現的位置比較多,“一下”“一下下”都可以作為主語、狀語、補語的核心成分。

看下書——看看書。(助詞“下”)

看一下書——看一會書。/一下就好了——一會就好了。/等我一下——等我一會。(時量詞“下”)

③助詞“下”表達隨意、微動等含義,時量詞“下”作為名詞性的成分表示時間段或者時間點,二者都出現在動詞的后面,但意義會存在一些差別。如:1)看下書——看看書。/打下球——打打球。(助詞“下”);2)看下書——看一會兒書。/打下球——打一會兒球。(時量詞“下”)

助詞的形成,是一個實詞虛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結構關系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望江方言中的助詞“下”就是由“下”經常黏附在動詞之后做補語發展而來的。

(五)副詞性語素

1.表全部

望江方言中的“下”在一定語言環境中使用可以用來表示“全部”的含義,這主要是由表達一次性行為的動量詞“下”所引申而來的。副詞性質的語素“下”常放于“一”的后面構成“一下”,“一下”放在動詞前面時,用于表示“全部”的意思,并且不能兒化,不能重疊。

(36)你一下吃完哆,我吃么東西(你全部吃完了,我吃什么)。(37)老師一來,學生就一下跑掉了(老師一來,學生就全部跑掉了)。

在一定的語境下,“下”還保留了“一次”的意義,同時包含了“短暫的時間”和“全部”的意思,與核心動詞前的副詞“就”配合,表達“很快全部(完成)”的意思。比較:

(38)兩筐李子一下就賣完了(兩筐李子一下就賣完了)。(39)兩筐李子一下都賣完了(兩筐李子全部都賣完了)。

例句(38)“一下”后面用“就”,表示一次完成,是動量。也可以說成“兩下就賣完了”,“兩三下就賣完了”,但不能說成“三下”“四下”。例句(39)“一下”后面用都,表示“全、完全”,可以是多次完成,只能說“一下”,不能說“兩下”?!耙幌隆弊鞲痹~,后面沒有“就、都”或者其他副詞時,前面的名詞如果有數量詞修飾,“一下”仍然表示“全、完全”。

(40)兩碗飯一下吃完了(兩碗飯全部都吃完了)。(41)一樹桃子一下摘掉了(一整棵樹的李子全部摘完了)。(42)一家人一下去了(一家人群不都去了)。

但是當前面的名詞沒有數量詞修飾,表示“量”的概念不明顯時,那么“一下”就會產生歧義:

(43)我一下想起來了。

這可以是“我一下子想起來了?!币部梢允恰拔胰肯肫饋砹??!边@種就需要根據特定的語境去判斷“一下”到底是用作動量還是用作副詞。

2.表一共

望江方言中“一下”作副詞使用時,還可以表達“一共”的含義,后面必須要有數量詞。(44)一大家加在一起一下有18口(一大家子加在一起一共有18口人)。(45)這么多一下十五塊錢(這么多東西一共十五塊錢)。

(六)語氣詞

望江方言中的“下”在一些特定的場合還可以用作語氣詞使用,一般與“等”字同時出現在句子中,表達“待……之后再說”的語氣,出現在祈使句句末的位置。(46)等我吃點飯下(等我先吃會飯)。(47)等他歇下(等他先歇會)。(48)聽他講下(先聽他講)。

三、“下”的語法化進程

望江方言中“下”的用法多樣,通過上文對望江方言“下”的用法的總結歸納,可以對“下”的語法化進程進行分析。

“下”最早見于甲骨文中,本義為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反。在使用過程中,“下”逐漸用于表示“從高處到低處、從上到下”,衍變成為動詞?!跋隆钡倪@一動作在使用工具時是由上到下,詞語意義的不斷發展中,開始忽視了由上到下的方向性,從而關注于工具的使用。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類似于“砍、劈、打”等動作,有重復機械的動作,從而又衍生出動量詞的“下”,用來表示從上到下,動作完成一次。對某件事完成一次或者是某個動作做一次,動量詞“下”衍變出“嘗試”的意思。又由于完成某件事,如砍樹,“砍”這個動作需要進行多次才能完成砍樹這件事,動量詞“下”又衍生出“頻繁、多次”的意思。表示完成一次動作的動量詞“下”又開始用于表示完成一次動作所需的時間,衍變出時量詞的用法,用來表示短暫的時間。

表示一次性的行為的動量詞“下”,也用于表示一次性行為所涉及的范圍,衍變出副詞性語素“下”,表示“全部、一共”的意思。表示完成某一動作的時間的時量詞“下”,進一步虛化,衍變出助詞的用法,意義與適量詞有聯系,但更加虛化,表示“隨意,微動”的意思。

實詞虛化是漢語語法化的一條重要的規律,望江方言中的“下”的語法化進程也是實詞虛化的過程。望江方言中“下”的語法化進程大致如下:名詞→動詞→量詞→副詞→助詞。

四、總結

望江方言中的“下”使用頻率較高,用法與所表達的含義較為復雜。使用時,由于其構式簡單,表達的含義較為復雜,容易造成混亂。本文總結了望江方言中“下”的幾種用法,并對“下”的語法化進程進行初步的探究,對于其語法演變的具體情況以及動因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猜你喜歡
助詞量詞副詞
格助詞“に”と“で”的使用區分
貴州方言先行體助詞的語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十二生肖議量詞
十二生肖議量詞
短句—副詞+謂語
湖北天門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量詞歌
助詞“給”的發展變化研究
副詞和副詞詞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詞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