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阿爾都塞“癥候閱讀法”的來源

2022-10-20 10:41祖譽齊
西部學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斯賓諾莎阿爾都塞拉康

祖譽齊

“癥候閱讀法”是由法國著名哲學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路易·阿爾都塞(LOUIS ALTHUSSER,1918—1990年)提出的文本解讀方法,這是哲學史上的重大突破。蘇共二十大嚴峻的國際環境和法共內部激烈的政治斗爭引發“人道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思潮,人們開始對馬克思的思想產生誤解,馬克思主義逐漸面臨被軟化的危機。在這個時候,阿爾都塞站出來,以他的“癥候閱讀法”保衛了馬克思,保護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阿爾都塞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上有著突出的貢獻,是一位帶有轉折性意義的哲學家。阿爾都塞說過,“為了認識一種思想的發展,必須在思想上同時了解這一思想產生和發展時所處的意識形態環境,必須揭示出這一思想的內在整體,即思想的總問題?!薄鞍Y候閱讀法”的提出,發現了馬克思在早期和晚期“問題式”的不同,只有找到每個階段的差別,才能有的放矢地對馬克思的思想進行研究。阿爾都塞的“癥候閱讀法”是根據“文本”所表現的各種“癥候”,如空白、沉默、疏漏、錯誤等,揭示文本的“理論框架”的方法,其形成過程是他一生經歷的體現,既有他個性的原因,也有其他學者的影響。

一、阿爾都塞的矛盾個性影響

阿爾都塞曲折的經歷注定了他悲慘的人生。他的家庭是不幸的,這樣的家庭導致了他悲劇般的一生。1918年,阿爾都塞出生于法國,那時正處于“一戰”爆發時期,他的家庭條件中等。對阿爾都塞影響最大的是父輩之間的感情糾葛,他的母親露西安娜一開始和自己的叔叔路易相愛,兩人興趣相投,后來路易參軍,由于戰爭爆發,路易與哥哥查爾斯一起上了前線,但路易不幸戰死,而哥哥查爾斯幸存下來,并向阿爾都塞的母親露西安娜求婚。一直以來露西安娜是很受人尊敬的,她向往美好的、高尚的生活,出于對路易的懷念迫不得已嫁給了他的哥哥查爾斯。但好景不長,查爾斯文化程度低,見識短淺,野蠻粗魯,時常對露西安娜暴力相向。查爾斯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妻子,他要求露西安娜守好本分在家服侍他,生兒育女,讓她放棄自己成為一名教師的追求。露西安娜很絕望,但又無能為力,她徹底與自己向往的生活相割裂,成為“像傷口一樣血淋淋的母親形象”,阿爾都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

母親露西安娜給他起名叫路易,正是對亡故叔叔的思念,她這種無法割舍的情感給阿爾都塞很大負擔。露西安娜對阿爾都塞的情感是多重的,他被母親叫做“路易”,這不只是他自己,還代表著他的叔叔。阿爾都塞身不由己,又無可奈何。露西安娜參照已故的路易來撫育自己的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讓他的孩子符合她心中完美的形象。露西安娜強加自己的意愿讓阿爾都塞聽話,讓他努力學習,阿爾都塞考上了巴黎高等師范學院。不久阿爾都塞成為一位知名學者,他的母親露西安娜欣喜若狂,倍感自豪。阿爾都塞一直遵循母親的意愿來要求自己,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拯救母親,不管是在工作還是學習上,他的想法都被掩蓋,這是阿爾都塞悲劇的開始。

阿爾都塞的自傳曾說道,自己從來沒有真正存在過,他一直是他叔叔的替身,他的存在不是真實的,是一種偽裝,他很厭惡自己的名字,這個名字讓他失去了自我,更像是被剝奪了人格。阿爾都塞被分裂為“非我”的阿爾都塞和“本我”的阿爾都塞,“非我”是那個被母親寄予厚望的,“本我”是多年來一直被遮蔽起來的。這兩個阿爾都塞之間的斗爭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可以在阿爾都塞的思想中發現這一點。在精神世界里,阿爾都塞一直在為捍衛“本我”和擺脫“非我”之間而斗爭。所以,阿爾都塞成為一個矛盾的哲學家不足為奇,不管在任何時期他都有著雙重的形象,晚年的阿爾都塞出現人格分裂,這種分裂不是突然形成的,跟他童年時期的悲慘經歷有很大關系。阿爾都塞的“癥候閱讀法”也正是其內心的強烈寫照。

1928年,阿爾都塞在外祖父家中開始了他的自我救贖,這段時間他探索自然,勤于動手勞作,享受各種發自內心的快樂,承認自己的存在,感覺這一切才是真正的自己,他的“本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放,獲得了很大的滿足感,但阿爾都塞并沒有停下腳步,他在相信現實的同時,還想要通過自己雙手去改造現實。

二、阿爾都塞受結構主義影響

阿爾都塞的哲學受結構主義影響巨大,在法國“結構主義運動”的時代背景下,阿爾都塞提出“保衛馬克思”這一口號,他受結構主義的影響是必然的,在閱讀他的著作時顯而易見。與此同時,阿爾都塞也受到作家、學者、精神分析學家拉康的影響,他在寫《讀〈資本論〉》一書時就采取了拉康的方法,然而拉康在當時是被當作結構主義者的,阿爾都塞受其影響,被學者認為他與拉康之間有某種密切聯系。由此,阿爾都塞的思想就被認為是結構主義的。結構主義以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為代表,他將語言視為一種抽象術語,結合各種知識,建立語言學相關規則。列維·斯特勞斯逐漸地豐富了其內容,他運用結構主義的方法研究親屬制度和神話等方面的問題,這是人類學研究史上的一大突破,打開了人們認識的大門。列維·斯特勞斯將結構主義推向更廣泛的研究領域,這一思潮讓一直盛行的存在主義遭到了威脅。

拉康的精神分析語義學對阿爾都塞的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一就是使得無意識理論逐漸變得具有科學性。拉康的獨創性在于從語言的視角闡述無意識,把無意識當作語言,他認為無意識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后天生成的。語言創造了無意識,無意識是語言的特殊表達方式。在拉康看來,主體和無意識是相同的,都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經過語言的洗禮才能成為主體。拉康認為,主體的無意識是“他者”的話語,通過語言這個途徑才會生成主體,那么無意識也就產生了。

拉康運用結構主義范式,比索緒爾更加激進。拉康認為主體不是真實的,是虛構出來的。同時,拉康著重強調癥候分析,關注每一個“癥候”,不放過任何一個患者的想法,并對無意識做出了結構主義的闡釋,阿爾都塞所運用的“問題式”也是一種無意識的結構。與拉康最大的區別是,阿爾都塞是從文字入手,回歸作者本意,以文字來挖掘作者的無意識結構。阿爾都塞在理解馬克思的著作時,采用了拉康的“癥候閱讀法”去分析。阿爾都塞的《讀〈資本論〉》一書致力于用“癥候閱讀法”來分析和理解馬克思,他在本書中強調要找到《資本論》中的深層結構和理論框架,也就是找到文章的“總問題”,把作者埋在作品底層的無意識結構找出來,希望讀者在閱讀時把原作者文章中的“癥候”——如空白、沉默、疏漏、錯誤等連起來解讀,這個方法很有創新性,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一大突破,“癥候閱讀法”給人們提供了理解馬克思的新方法。

最先提到阿爾都塞是結構主義的是《泰晤士報文學增刊》等刊物,這些刊物記載了阿爾都塞的思想,在當時的學界引起軒然大波。與此同時,“人道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思想逐漸興起,與阿爾都塞的觀點截然不同。阿爾都塞提出“馬克思是理論上的反人道主義”,不久,這一思想在資產階級學者中遭到強烈的反對,他們以偏概全,抓住阿爾都塞文章中某些片面的結構主義觀點,把阿爾都塞當作結構主義者,一旦被冠以結構主義的帽子,他提出的“保衛馬克思”也就被推翻了。但不得不說,阿爾都塞的“癥候閱讀法”起到了沖破傳統的作用,給學界提供了一個新視角,人們原來在經濟學領域閱讀《資本論》,如今已有所改變,把它視為馬克思哲學思想,便可以從哲學和認識論角度來分析,這也為解讀馬克思哲學開辟了新道路,如果把阿爾都塞歸結為完全的結構主義,那其實是有失偏頗的。

三、斯賓諾莎的唯理論思想

阿爾都塞的思想受到斯賓諾莎的唯理論的影響,這可以從他提出的各觀點中尋找答案,阿爾都塞將其視為“一束普照的光,一種特殊的以太”。

(一)“實體”與“樣式”的關系問題

斯賓諾莎理論研究最重要的是“實體”與“樣式”的關系問題?!皩嶓w”就是神,也就是的豐富自然界,那所謂的“樣式”就是指實體的特殊形態,也就是具體的事物。斯賓諾莎強調整體性、客觀性和無限性,同時貶低主體并且反對思維的能動性,他認為事物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受主觀影響。斯賓諾莎對整個哲學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首次提出“無主體的過程”引起學界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阿爾都塞把斯賓諾莎的這種思想運用到自己的理論學說當中。

(二)“實體是自因”

斯賓諾莎認為實體是“在自身內并通過自身而被認識的東西”,阿爾都塞對斯賓諾莎提出“實體是自因”表示贊同,在他看來這是一種自身的屬性,獨立自存,沒有外部表現,自己是自己的原因,也沒有先驗性,這也體現了整體決定部分,部分反作用于整體的因果關系。阿爾都塞由此闡釋了馬克思辯證法是復雜的、具體的,和其他辯證法相比有很大的獨特之處。阿爾都塞的著名理論“馬克思是理論上的反人道主義”和斯賓諾莎的思想也是如出一轍。斯賓諾莎承認客觀,否認主觀能動性。在阿爾都塞看來,把馬克思的“歷史科學”看成整體,而把主體的人處于被支配的地位,他們不具有自由意識,也沒有能動作用,只是單純地被當作“承擔者”。

(三)意識形態初步理論

斯賓諾莎在《神學政治論》中提到意識形態理論,這一理論成為阿爾都塞研究的突破口,他認為斯賓諾莎既不去幻想意識形態,又否認把意識形態歸結為顯而易見的觀點,批判了主觀臆想同時也批判了意識形態,徹底地批判了主體中心論,沖擊了以主體為背景的資產階級哲學?;谝陨嫌^點,阿爾都塞把一切舊哲學、謬誤視為意識形態,同時將斯賓諾莎的思想作為一種批判的武器。

(四)“實體”的兩個屬性

斯賓諾莎認為,“實體”有兩個屬性即“思維”和“存在”,這兩者性質不同,因而是相互獨立的,代表了不同的實體內容,前者是理智層面,后者是形體層面,二者共同組成同一個實體。在《讀〈資本論〉》中,阿爾都塞提到“實在的客體”和“認識的客體”,也是同樣的區分方式,這一點和斯賓諾莎的思想不謀而合。

(五)三種認識方式

斯賓諾莎認為認識方式有三種,分別是感性、知性、理性。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層面,基于這三種方式,阿爾都塞在區分“意識形態的理論實踐”和“科學的理論實踐”時,也是根據這三種認識方式來劃分的。阿爾都塞認為“意識形態的理論實踐”與斯賓諾莎的感性一致,只能代表主觀感受,不能表示事物的特點。然而“科學的理論實踐”和斯賓諾莎的知性、理性相同,可以明確事物的屬性和本質。

四、黑格爾哲學

阿爾都塞最先受到啟發的著作是《精神現象學》,在這部書中黑格爾批判康德的主觀性,把它看作是由外部感覺引起的東西,這種主觀性是真空的、不可認識的,是從內容中抽象出來的,被稱為“物自體”。黑格爾認為“物自體”就是幻影,是世界本身的樣子,他把康德的自我純粹性看作真空性,“物自體”就是向外投射的東西,他認為康德“真空的自我”是自我真空的外在化,這就是黑格爾的真空經驗。阿爾都塞吸收了黑格爾所理解的真空論,由此,這個精神分析方式的種子在阿爾都塞的心中被埋下。阿爾都塞接觸黑格爾學者考杰夫,通過他不斷地了解黑格爾哲學,發現了其中最重要的秘密,在否定條件下,找出黑格爾沒有表達出的話語。阿爾都塞想要把黑格爾哲學的“內容”變得更貼近生活,更容易理解,經過阿爾都塞的不斷思考,他指出黑格爾闡述“內容”這個詞的對面是“空缺”?!翱杖薄本褪窍袷裁匆矝]有裝的容器,想要充實就要加入“內容”。就拿哲學來說,哲學的出發點是無,是虛空,但如果想填滿這些虛空要就要不斷地進行哲學思考,所謂的“哲學思考”也就是“內容”。

阿爾都塞在《論黑格爾思想中的內容概念》中提到,一般情況下“整體”與“空缺”是相背離的,但在黑格爾哲學中卻是兼容的。黑格爾哲學是一個“整體”,不過這個“整體”是不完整的,是有“空缺”的整體,需要進行填充,那么填充的過程其實是一種自我實現。只有看到“空缺”,才能更準確地把握事物的特征。那所謂的“空缺”也就是“癥候”,正是因為這些“癥候”才能填充“整體”,達到自我實現。阿爾都塞《讀〈資本論〉》一書中最關鍵的詞語就是“癥候”,他認為只有找到文本中的“癥候”挖掘作者的真實意圖,才能揭示文本的深層“理論框架”。阿爾都塞有兩面性——“公開的阿爾都塞”和“秘密的阿爾都塞”,他有著雙重的形象,但在世人眼前的都是那個“公開的阿爾都塞”,阿爾都塞的青年時期是被他遮蔽起來的。青年阿爾都塞是一個完全的黑格爾主義者,他用“空缺”“真空”這些新詞語來展示自己的想法,從而真正地理解黑格爾哲學,在拉康的理論中更加強調這種研究方法?;谝陨嫌^點,阿爾都塞提出要從“可見的東西”中讀出“不可見的東西”也就不足為奇了。

五、馬克思主義思想

“癥候閱讀法”雖然是由阿爾都塞首次提出,但他認為馬克思已經把這個閱讀方法付諸實踐。在《資本論》中,阿爾都塞花大量筆墨摘錄了恩格斯“非凡的理論說明”,在本書中恩格斯列舉了在化學中發現氧氣的例子,以此來說明馬克思的新發現。馬克思偉大之處在于他沖破了傳統的束縛,完成了其他人沒辦法完成的事情,從一個極其容易被忽視的地方著手,揭示了剩余價值學說。在阿爾都塞看來,馬克思正是因為他發現“古典經濟學沒有看到的東西不是它沒有看到的東西,而是它看到的東西;不是沒有出現在它面前的東西,而恰恰是出現在它面前的東西;不是它疏忽的東西,而恰恰是它沒有疏忽的東西?!边@是古典經濟學家“沉默”“空白”的地方,這無疑為阿爾都塞打開了新視野,馬克思的理論視域也開始變得與眾不同。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革命不是回答的改變而是問題的改變。馬克思在《工資篇》中使用“場所的變化”來表明問題體系的變化。阿爾都塞認為,“在馬克思的著作中或許存在著對一個在任何地方都沒有提出的問題的重要回答”?;谝陨?,阿爾都塞強調只要有耐心就能找到“空白”,要不斷地對馬克思著作進行“癥候閱讀”。

六、結語

通過對阿爾都塞思想來源的研究可以看出,上述的五個方面對阿爾都塞的影響是不同的,側重點也各有不同。矛盾個性導致了阿爾都塞的雙重形象,童年時期的悲慘經歷貫穿了他的一生。阿爾都塞受結構主義的影響是巨大的,拉康的“癥候閱讀法”和精神分析法是他研究馬克思的重要途徑。斯賓諾莎唯理論在阿爾都塞重要觀點中都有涉及,為各個觀點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黑格爾哲學對阿爾都塞起到一個啟蒙的作用,早期阿爾都塞用“真空”閱讀黑格爾,創建獨特閱讀方式,這為后期運用精神分析的思維方式做了鋪墊。馬克思主義思想為阿爾都塞打開了新視野,尤其是“馬克思理論視域的轉變”,對阿爾都塞提出“問題式”做了很大貢獻。阿爾都塞的思想是有內在同一性的,他們都是科學主義的范疇,觀點相互吻合,共同構建了阿爾都塞的理論體系。對阿爾都塞思想來源的研究,可以讓學界對阿爾都塞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學界正確把握馬克思的思想,也為后來學者研究馬克思主義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歡
斯賓諾莎阿爾都塞拉康
“走出阿爾都塞”還是“回到阿爾都塞”:學術史效應和思想史研究的辯證
論阿爾都塞對權力問題的反思——從生命政治學的視角考察
淺析阿爾都塞對《資本論》的哲學閱讀
Inevitability of Willy’s Tragedy as Seen from Lacan’s Mirror Stage
斯賓諾莎對邁蒙尼德寓意解經法的批判及歷史意義
阿爾都塞的鏡中自舞
——重讀阿爾都塞的《論青年馬克思》
“天下之言性也”
——拉康對《孟子》的誤讀?
青年施萊爾馬赫的斯賓諾莎研究中的形而上學
斯賓諾莎
胡適、張君勱眼中的斯賓諾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