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藥劑學“課程思政-課程教學-創新創業”融合教學設計實踐與探索
——以南京中醫藥大學為例

2022-10-24 02:47喬宏志陳軍狄留慶
關鍵詞:內涵式思政融合

喬宏志,陳軍,狄留慶

(1.南京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2.南京中醫藥大學科技處,江蘇 南京 210023;3.南京中醫藥大學教務處,江蘇 南京 210023)

以創新驅動為特征的后工業化社會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制藥行業的高科技屬性決定其總能在第一時間吸收和應用生命科學及相關領域的最新方法和技術,同時拉動對大批高素質從業者的需求[2]。2018年,教育部發布了《藥學類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藥學人才培養和課程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但具體課程設計與實現途徑還需不斷實踐優化。而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畢業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薄弱等矛盾也同樣反映在制藥行業,集中暴露出藥學生在內涵發展方面的不足[3]。這導致盡管學生在校期間學習了大量專業課程,但仍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南京中醫藥大學工業藥劑學課程團隊結合用人單位和學生的問卷反饋,總結歸納了藥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工業藥劑學課程改革為契機,提出將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提升的融合教學模式。

1 高校藥學生培養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1.1 專業認識和個人定位不清晰

高校長期形成的專業課教學習慣是按照章節講授藥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學大綱和課堂教學常常忽視對國內外藥學發展歷史脈絡的梳理,更缺乏對行業現狀、需求與發展趨勢的剖析。盡管另配有專業導論課和職業規劃課,但大多屬于普適性的理論指導,缺少與具體課程知識體系的銜接和真實案例體驗,專業針對性不強。上述問題導致藥學生缺乏對本行業的縱、橫向系統認識,對所學專業和個人定位把握不清,缺乏認同感,容易產生迷茫期,不利于個人目標的塑造和未來發展的規劃。

1.2 知識管理和進階能力較弱

新科技革命以多學科的會聚融合為特征,反映在知識結構上就是更趨開放、多元和交叉。但目前藥學學科交叉還處于孕育磨合期,成熟系統的新興交叉課程較少;按傳統學科劃分的課程邊界比較明顯,不同知識間流動性較差,知識碎片化和固定化現象突出;在缺乏科學引導的情況下,靠學生的自覺自悟往往難以完成不同課程之間知識的交叉聯系和融會貫通,勢必影響學生多元知識體系的建立和進階發展。

1.3 質疑精神和批判思維缺乏

批判質疑是科學精神的基本內涵,它強調不盲目或簡單接受已有理論及權威的結論,而是在獨立思考、縝密思維、多角度辯證分析基礎上,對事物做出判斷和決定。批判質疑是強化自我認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的基礎。然而,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育模式以及師生間天然的非對等性使學生自發的批判質疑意識長期被壓制。大量事實證明,生物醫學領域的很多曾經的“公理”隨著研究的深入都變成了“有條件的正確”,甚至有些被新的認知所推翻。在抗腫瘤治療領域,從細胞毒藥物到靶向藥再到免疫治療藥物的轉向,正是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典型例證。因此,通過適宜的引導和訓練重塑藥學生的批判思維非常重要。

1.4 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欠缺

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現代大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既包含對創新創業精神、品質的培養,也包括對創新創業知識、能力的傳授。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發達國家研究型大學就逐步向創新創業型大學轉型,而我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目前還處在一流大學、學科的建設進程中[4]。如何在一流學科、課程建設中有機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符合中國國情、滿足新時代要求的創新創業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5]。創制新藥是藥學生最重要的職業目標,但目前的教育教學缺乏對藥學職業意識和能力的強化訓練。學生的知識大多只停留在概念層面,對于新藥創制的路徑方法、優秀制藥企業的成長模式等缺乏系統的把握,更缺乏實戰化的體驗。

2 破解藥學生內涵式培養難題的課程改革思路

藥學生培養存在的共性問題集中反映為內涵式教育問題,而其中的短板恰恰是目前課程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所倡導改革的主要內容。課程思政首先展示的是一種科學思維,強調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把理論、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善于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把握事物的主次、現象和本質,培養科學的歷史辯證觀和系統創新思維。藥學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育,就是要注重科學思維的訓練和職業素養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長期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都存在“孤島”困局,二者與專業教學“兩張皮”的現象一直未能有效破解,主要表現為: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教育內容上重理論知識和技能培訓,忽視思維方法和創新能力的嫁接引導,背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出發點;教師育德能力和創新創業水平有待提升;思政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未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等[6]。

課堂教學是高校培養學生的主要實現形式。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7]。因此,要解決藥學生內涵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堅持問題導向,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育人中的主陣地作用,不斷挖掘和拓展第二課堂[8];將思想、品格、精神、意識、思維、判斷、能力等內涵教育內容有機融合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強化思政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緊密聯系,著力將教書育人內涵落實于課程教學各環節之中,實現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提升的同頻共振。

3 “課程思政-課程教學-創新創業”融合的工業藥劑學課程建設

工業藥劑學是藥學類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主干課程,一般包括理論教學和實驗訓練兩部分。過去的教學模式側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教學大綱雖有素質教育的培養內容,但實際教學中往往一帶而過且常帶有隨機性,缺乏系統而有深度的設計講解,造成學生感悟不足;實訓環節以相對獨立的驗證性實驗為主,缺乏探索性和綜合性,難以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

本校工業藥劑學課程團隊以上述問題為導向,提出“課程思政-課程教學-創新創業”融合(簡稱“專思創”融合)的課程改革思路,著力挖掘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創新創業素材,遵循認知規律,充分運用各類教育資源和手段,在價值傳播中凝聚知識底蘊,在知識傳播中強調價值引領,實現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融通,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和內涵式發展(圖1)。

圖1 “專思創”融合課程建設舉措與促進內涵式發展成效

3.1 挖掘相關素材,修訂教學大綱

針對藥學生存在的內涵式發展問題,基于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理念,將教學大綱中的課程目標分解為專業技能目標和課程思政目標,并增加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要求;充分挖掘課程章節、知識點所包含的“專思創”融合素材,通過梳理、整合和加工,形成知識、能力、價值并重的教學案例庫;結合課程重難點構建課程思政和創新創業意識的融合點,在大綱相關章節中導入課程思政和創新創業教育案例,以價值、能力的傳播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達到潤物無聲、協同育人的效果。

3.2 運用混合教學模式,開展線上線下教學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和普及化背景下,大學課時普遍被壓縮,為的是強化能力訓練和促進內涵式發展?;ヂ摼W和多媒體技術的興起,讓傳統教學模式發生根本變革,教學不再受課堂的時空限制,學習途徑也更加多樣化[9]。如何高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以及拓展教學時空邊界,是現代課程改革需要研究的課題。我們依托多元化的線上平臺和多媒體技術優勢,將工業藥劑學課程的知識模塊按照適宜的教學方式分類編排,構建課前、課中、課后的復合式教學體系;將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教育自然嫁接融入到不同教學環節中,實現全程、全方位和全員的教育,打造有“知識高度、創新力度、情懷溫度”的“專思創”融合課堂教學模式(表1)。

表1 “專思創”融合的工業藥劑學課程教學要素設計

課前,我們利用學校的“在線教育綜合平臺”發布教學大綱、教學日歷、任課教師介紹等內容,做到課程信息公開透明;上傳科普視頻、榜樣故事、實驗演示視頻和預習思考題,引導學生課前利用線上資源自主學習和思考,完成理論知識的鋪墊和課程思政的浸潤;利用SPOC在線課程資源完成限時知識速測,通過后臺評分系統,讓教師在課前就能掌握學情和重難點信息,做到課堂教學有的放矢。

課中,重點對知識結構、重難點進行串聯和講解,強化知識脈絡的梳理,引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知識交叉融通的能力;將設計的課程思政和創新創業案例以畫龍點睛、隱性滲透的方式,植入專業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在言傳身教中達到育人與育才的和諧統一;教學方法運用上,通過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學法和翻轉課堂讓學生對重難點專業問題、思政浸潤主題進行調研、講解和討論,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針對社會或行業熱點問題,依托智慧教室以辯論賽形式闡述各自觀點,破除因師生間不對等性造成的互動約束,在辯論中暢所欲言、探求真理、升華品格,培養批判質疑的科學精神;將優秀制劑企業發展歷程、教師科研成果、創新創業成果整理成課程素材,帶進課堂開展案例教學,讓學生了解最新的行業信息,培養專業興趣,加深對未來發展方向的認識。

課后,利用在線平臺設置重難點知識測試和開放性問題探討,實現對知識的鞏固和融通,強化學生的知識管理能力;按課程章節對學生設組分工,圍繞科研、臨床、產業、思政、生活等議題,完成課程內容相關推文,在微信公眾平臺同步推送,讓學生充分參與和融入到課程教學中,讓理論知識在具體應用場景中孕育創新創業種子、不斷發掘提煉課程思政資源,構建課堂教學“專思創”融合的自我更新機制。

3.3 拓展第二課堂,促進內涵式發展

現代內涵式教育注重運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和實現途徑促進學生的個性化能力拓展。在這種模式下,育人的場所和途徑將不限于課堂教授環節,而是延伸到課堂外,形成第二課堂[10]。例如,通過專業課教師擔任本科生導師或學業指導教師的方式,對學生開展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針對性“專思創”融合教育;利用高校普遍推行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讓學生融入到科研、臨床和社會實踐中,以身體力行的方式培養科學思維和職業素養;通過參加“挑戰杯”“創青春”“互聯網+”等創新創業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團隊協作精神,不斷強化學生的自我意識,引導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客觀的自我評價,并能積極地自我提升和促進自我健康成長;結合黨團日活動,依托學校資源在課程教學期安排深入江蘇省中醫藥博物館、藥用植物園、校史陳列館、“南京健康廣場”中醫藥主題展館等場所,開展“沉浸式”教學,學習習近平關于發展中醫藥的思想論述,了解中國著名醫藥學家生平事跡,觀摩新時代中醫藥發展成果等,加深對“大醫精誠”內涵的理解,增強藥學生的自信心、責任感和使命感,樹立嚴謹治學、護佑蒼生的遠大志向。

3.4 制定科學評價指標,增強課程改革實效

OBE理念強調成果導向,這既是起點,也是終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增加反映“專思創”融合效果和學生內涵式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將本課程的最終成績分成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部分,其中過程性評價包括課前基于線上教育平臺的知識預習和基本知識速測;課中基于翻轉課堂的小組匯報討論、自評互評,隨堂問答和小測,主題辯論表現等;課后在線完成章節測試,包括對開放性題目的調研、分析和闡述,以及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自主性學習和文章推送;課外則以思政素材的感悟與挖掘,大學生實踐和創新創業比賽成效作為綜合考量依據。本課程團隊通過“專思創”融合教學實踐,在2021年期終課程考試中,最能反映學生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設計類題目平均得分較往年高出5.8分,課程思政問題的答對率為94.6%。問卷調查顯示,新課改班級學生對專業認識和個人定位的清晰度以及專業喜愛度均達100%,而同專業對照班級有11.1%的同學表示對專業認識和個人定位不清晰,5.2%的同學表示不喜歡所學專業。同時在課程改革思路和實踐帶動下,新課改班級學生參加創新創業項目和比賽的熱情高漲,收獲多項國家、省部級榮譽?!皩K紕摗比诤辖逃蛯W生內涵式發展成效已初步顯現。

猜你喜歡
內涵式思政融合
搶抓機遇 乘勢而上 推動新時代樂山市縣黨校內涵式發展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淺析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階段:“外延式”與“內涵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