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賦能山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施路徑及研究框架

2022-10-25 03:02李秀娥畢祖燁
中國商論 2022年19期
關鍵詞:雙循環格局數字

李秀娥 畢祖燁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 山東青島 266000)

依托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呈現越來越強勁的發展態勢?!笆濉逼陂g,山東數字經濟總量突破3萬億元,年均增速超過30%。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首次提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后多次闡述并做出重大戰略部署。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的提出為山東省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機遇與挑戰,更賦予數字經濟賦能山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歷史使命。如何依托數字經濟發展,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政府關注的焦點和亟須解決的問題,也是學者比較關注的研究領域。

數字經濟被認為是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抓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及強調發展數字經濟。國內學者從數字經濟切入,探討了如何助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問題。數字經濟與雙循環發展格局是在同樣的時代背景和現實基礎上提出的并行不悖的國家戰略部署,兩者高站位服務于國家發展目標,是數字經濟賦能雙循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礎(李天宇、王曉娟,2021)。數字經濟不僅可以有效拉動國內市場需求,還有利于內需與產業之間的良好互動,促進國內經濟深度融入國際經濟循環(趙春明等,2021),有效貫通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效聯動內循環和外循環(藍慶新,2020)。

不同學者從不同視角對數字經濟和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進行了多元化研究,研究顯示數字經濟是當前世界及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趨勢,是中國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推動力、支撐力量和抓手。遺憾的是,對數字經濟如何助推和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深入、全面研究較少,尤其是立足地方經濟發展個性的研究更少,本文的研究動機來源于此。本文將數字經濟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置于同一分析框架中,并立足山東省經濟發展個性,深入挖掘數字經濟賦能山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實施路徑及政策供給,是對已有文獻的拓展和完善。

1 數字經濟賦能山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路徑設計

以遵循經濟循環一般規律和解決發展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補齊短板、著眼未來為指導原則,進行具有實操性的路徑設計。前四條路徑聚焦國內大循環的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后兩條路徑聚焦國外循環的國際市場和全球價值鏈(圖1)。

圖1 數字經濟賦能山東雙循環實施路徑

1.1 聚焦生產端,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創新鏈、產業鏈的完備,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產業支撐

一方面,沿著如何引導、鼓勵企業新技術創新、發展和成熟的路徑展開,以解決技術攻堅的瓶頸問題為導向,推進企業數字技術研發,激發市場需求,培育數字技術產業化的基礎,最終形成數字新產業,并打造成山東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另一方面,沿著如何應用數字新技術、如何提高數字技術輻射力的路徑展開,以解決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中的關鍵問題為導向,實現產業數字化。在此基礎上,借助數字經濟的網絡化、智能化及協同化和山東明確提出的“鏈長制”,聚焦產業鏈,積極推進“延鏈、補鏈、強鏈”,加快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產業支撐。

1.2 聚焦分配端,以數據要素分配、縮小數字鴻溝促進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將數據增列為新的生產要素。聚焦數據新要素,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為指導,沿著如何培育健全的數據要素市場路徑,健全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此外,沿著如何縮小“接入鴻溝”“使用鴻溝”和“能力鴻溝”等數字鴻溝,以解決數字鴻溝帶來的數字經濟利益分配不均等化的問題,促進效率與公平的統一。

1.3 聚焦流通端,以數字技術與物流服務的融合,打通流通環節

本文以解決當前物流體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滿足數字經濟未來發展需求為導向,圍繞如何促進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物流服務相融合,如何實現貨物倉儲、分揀運輸的智能化,如何構建高質量物流基礎設施網絡體系等打通流通環節。

1.4 聚焦消費端,以數字技術激活消費潛力、滿足需求變化和促進消費升級

數字經濟以需求為導向,沿著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智能化平臺、新業態、新模式激發內需市場、挖掘用戶潛在需求、提高供需匹配效率、促進消費升級的路徑展開。同時,培育數字消費能力,探尋如何創新數字消費模式,提高提供數字消費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能力和質量,探尋如何適度創新數字金融類產品,挖掘消費潛力。

1.5 聚焦國際市場端,推進跨境電商和數字貿易的發展

充分發揮毗鄰日韓的區位優勢,推進山東自貿試驗區、上合示范區、中韓自貿區地方經濟合作示范區等開放平臺建設,通過日韓聯通歐美等國際市場。借鑒2019年7月上海市出臺的《數字貿易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1年)》(中國首個數字貿易領域的綱領性文件),結合山東省數字貿易發展現狀和制約因素,圍繞如何搭建跨境數字化平臺載體、如何推動數字技術有效使用實現實體貨物、數字化產品與服務、數字化知識與信息跨境精準交換。尤其是借鑒和推廣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成功經驗,加快青島、濟南、煙臺、東營、濰坊、臨沂三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以沿著推進跨境電商和數字貿易發展的路徑聯通國際市場,推進國際大循環。

1.6 聚焦全球價值鏈分工,積極主動嵌入全球價值鏈并實現升級

沿著如何充分利用數字經濟提供的融入全球價值鏈的機會和平臺,如何利用數字化改造重塑企業攀升全球價值鏈驅動力的路徑,推動企業深度融入國際經濟循環,以更高的規模經濟效能、產業層級和更強的比較優勢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并進一步反哺和帶動國內經濟大循環。

2 數字經濟發展賦能雙循環:未來研究框架

2.1 揭示發展數字經濟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系

數字經濟一直處于開放的動態發展中,如何發展數字經濟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開放課題,因此要剖析數字經濟、國內大循環、國際循環、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等的內涵和特點,揭示發展數字經濟和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關系。

經濟循環是一個系統工程和長期課題,研究視角和范圍十分廣泛。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新生產要素、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應運而生,將上述新元素納入經典經濟循環理論框架,運用其主要思想和方法論探尋發展數字經濟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路徑設計,是對經典經濟循環理論的一種動態拓展和應用,是結合數字戰略實施新形勢和地方經濟發展要求對經濟循環理論的擴展和應用(圖2)。

圖2 數字經濟發展賦能雙循環:未來研究框架

2.2 評估賦能現狀,找出短板、差距和制約因素,同時解析主要國家、中央政策、地方相關政策實施現狀,總結成功經驗和共性做法

數字經濟賦能山東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雖然具備良好的戰略基礎,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短板,如何全面推進數據要素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治理現代化“4化”協同發展,如何抓住發展機遇、利用數字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以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是中央及地方政府、產業內企業共同面臨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因此,需要對標先進省市,借鑒已有測度方法和成功經驗,客觀測度和總結評價山東省數字經濟發展現狀,調研山東數字經濟發展實踐,總結可繼承的成就和成功經驗,找出短板和差距。同時,對已發布的中央政策、各省市與數字經濟發展有關的政策文件進行解析,明確已有政策的目標導向、著力點,客觀評估政策實施效果。

2.3 闡明發展數字經濟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實施路徑

雙循環尤其是國內大循環的理論基礎可以追溯到馬克思的經濟循環理論,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卷第一篇和第三篇中分別提出產業資本循環和兩大部類的再生成產循環;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闡釋了社會再生產的四環節理論,即生產、消費、分配和交換。目前,已有研究對國內大循環的認識基本達成一致,主要指產品和要素的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環節的有效對接和周轉。因此,需要遵循經濟循環一般規律,以解決問題、補齊短板、突破制約為導向,聚焦國內循環的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及國際循環,闡明發展數字經濟賦能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實施路徑。

2.4 引導、推動和規范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制度設計

在解析政策實施現狀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和共性做法,根據山東省數字經濟發展及賦能現狀,基于短板、差距、問題和挑戰,并以數字經濟和經濟循環相關理論作為支撐,遵循數字經濟和經濟循環的一般發展規律,明確目標導向和政策著力點,進行供給型、環境型和需求型三大類政策工具三管齊下的具有前瞻性的政策設計,以保障路徑的順利實施。供給型政策工具給予推動力,環境型政策工具創造有利的政策環境,需求型政策工具引導市場需求。

猜你喜歡
雙循環格局數字
“五橋”聯動構建“大僑務”工作格局
匯聚留學生力量 構建新發展格局
中國削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實現“內外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金湖縣為僑服務“小切口”打開“大格局”
雙循環需要怎樣的科技創新生態?
答數字
數字看G20
五年制建筑裝飾專業“雙循環”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
成雙成對
格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