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學科的基本范疇梳理

2022-10-25 03:42孫振亞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龍灣分局通訊作者
建筑與文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流線范疇邏輯

文/孫振亞 溫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龍灣分局 碩 士(通訊作者)

張裕賢 中建新疆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華南分公司 碩 士

引言

范疇是人的思維對客觀事物的普遍本質的概括和反映。一門學科的學科范疇,是概括和反映該門學科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解釋該門學科現象的理論工具[1]。同理,建筑學科范疇是概括和反映建筑學科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是建筑學科本質屬性的體現,對建筑學科的各種現象具有普遍理論解釋力。

范疇的精確化、規范化、科學化、系統化,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建筑學科作為綜合性、應用性的學科,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與實踐,但并未精確、清晰、科學地界定學科范疇。遵照“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辯證觀點,實踐經驗還必須經過總結、概括上升為理論,理論反過來又指導生產實踐。這樣反復多次得到驗證的、能夠揭示事物本質和聯系的系統知識,才稱得起是科學[2]。

范,界限,即學科的領域范圍;疇,類別,即學科的特殊性質。只有兼具特殊矛盾性和本質規定性,才可成為學科的范疇。因此,對于學科范疇的概括和抽象,有以下要求:一是體現學科的特殊矛盾性,學科范疇涵蓋學科的對象、方法、基本規律、核心問題,能反映和規定學科的特質;二是體現學科的本質規定性,學科范疇不能是對學科表面現象的感性描述,必須是經過高度的提煉、抽象,能概括和反映學科各種現象的最本質、最重要、最穩定、最普遍的概念,從而體現學科的普遍本質和規律性。建筑學科的范疇也應反映和體現建筑學科的特殊矛盾性和本質規定性。此外,學科范疇的概括和抽象,還應當遵循一定的邏輯原則:范疇的定義要遵循唯一律,同時要區別范疇的類型;范疇的類型與層次變換遵循同一律和聯系律;范疇與概念的推導要有層次性,不能顛倒[3]。

學科基本范疇的概括水平、包容性、穩定性,是表征學科研究水平的標志。通過依據特定的研究對象,從中抽象出一些基本范疇,把所有的范疇按照一定的邏輯聯結起來。如果范疇的組織體現了學習者的心理程序,就容易轉化為學習者的認知結構[4]。

1 建筑學科中的實踐主體、實踐客體、實踐關系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與世界對立統一的基礎,是人與世界互相作用的中介。實踐對人和世界的中介作用是通過實踐的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實現的。實踐主體指從事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的人,實踐客體指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實踐客體不是與客觀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而是為主體活動所指向并與主體相對立的東西,具有物質性的特點。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包括實踐關系、認識關系、價值關系、審美關系,其中實踐關系是主客體之間最根本、最基礎的關系,主要是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

建筑活動作為人類最為古老、悠久的實踐活動,也體現了馬克主義哲學的實踐觀。在建筑活動中,人是具有主體性和能動性的實踐主體,操縱運用著物質基礎、智力技能、情感意志;建筑是作為實踐主體的人活動所指向的實踐客體。人與建筑的關系包括設計、使用、建造、維護、運營,還包括體驗、審美、認知等,在建筑學科中,設計是人和建筑這對主客體之間最重要、最基本的實踐關系(圖1)。

通常意義上,“建筑”包含了三重意義:一是指古今中外所有類型的建筑物和構筑物,即作為名詞的“建筑物”或“建筑作品”;二是指建造、構筑、營建,即作為動詞的“建筑”或“建筑產業”;三是指建筑學科,如學生所說“我是學建筑的”,即作為名詞的“建筑學科”。建筑學科的實踐客體——“建筑”,應當作為最具普遍、本質意義的概念,應當作為全面、抽象的范疇,所以既要包括“建筑作品”,又要包括“建筑產業”“建筑學科”的相關內容。

2 建筑學科的基本范疇

建筑學科的基本范疇可梳理為人、設計、建筑三個范疇:

(1)“人”的范疇。包括設計者、使用者、體驗者、建造者、維護者、運營者、研究者等。通過對使用者、體驗者個體層面的生理活動、心理活動的分析,社會層面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的分析,準確把握建筑作品設計的要求和目標,使得建筑作品更好滿足和服務人的需要。通過與建造者、維護者、運營者的溝通,明確建筑物在建造、維護、運營各個階段的標準和要求,更好推進建筑物的開發建設和管理維護。

(2)“設計”的范疇。如上文提到,設計是人和建筑這對主客體之間最重要、最基本的實踐關系,包括設計思維、設計邏輯、設計手法、設計規律及規則、設計流程、設計理論、設計技術及軟件、圖與模型等。隨著當代科學的發展,設計和創造活動本身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其復雜的思維機制正在被解釋和探知。建筑設計活動是一種有條件、有目標的“問題求解”活動,其目標指向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有關的實踐與理論經過常年積累,成為人類共有的物質財富和思想資源,并顯現出一定的規律和類型[5]。通過對于設計思維、設計邏輯、設計手法、設計規律及規則的進一步理清,有助于建筑設計相關知識的外顯呈現,提升學科的科學化水平,同時幫助教育者、學習者、設計者厘清思維,促進建筑設計水平的提高和建筑產業的發展。

(3)“建筑”的范疇。包括建筑學科、建筑作品、建筑產業、建筑智能化等。其中建筑學科又分為概念體系、學科方法、教育教學、知識理論四個方面(圖2)。

3 建筑學科基本范疇的具體內涵

3.1“人”的范疇

設計者、使用者、體驗者是建筑活動中最重要的主體。在開展建筑設計前,設計者會和使用者即委托方進行長時間的訪談、問詢、互動,了解使用者的情感傾向、審美喜好,了解使用者的行為特點、活動特征、生活方式、人體尺度,從而選擇合適的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結構、建筑裝飾,形成功能合理、流線暢通、形式美觀、空間體驗豐富的建筑作品設計方案。20 世紀80 年代初,法國決定改建和擴建盧浮宮,最后選擇貝聿銘的設計方案,建成了盧浮宮玻璃金字塔,該建筑位于盧浮宮博物館的新入口處,三角形的形式與盧浮宮的U 形結構相呼應,強化了博物館入口的位置,游客可以通過金字塔直接進入自己喜歡的展廳,不必像過去那樣為去一個展廳而穿過其他展廳;同時玻璃金字塔提供了足夠的服務空間,設置有接待大廳、辦公室、售票處及休息室等,成為盧浮宮博物館重要的人流樞紐和服務空間。在人體尺度方面,幼兒園建筑大到房間長寬、建筑層高、整體造型,小到臺階高度、扶手直徑、窗臺高度、門把手高度,都要符合幼兒身體和心理的發展特點,滿足兒童視覺尺度的需求,做到安全無障礙;另外日本傳統建筑物以榻榻米(日語“疊數”的音譯)作為材料或面積規格化的尺寸,柱子與柱子之間的間隔以榻榻米為基準確定,天花板如果有其房間榻榻米數一定倍數的凸狀彎曲,則無壓迫感,而榻榻米是日本常用的鋪地材料,承載著起居的重要功能,這也體現了建筑物的尺度適應人的尺度,建筑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人使用。

建造者、維護者、運營者是建筑物開發建設和管理維護的主要力量,一般具有相應資質。在建筑的建造、維護、運營過程中,有建造師、結構工程師、監理工程師、設備工程師、消防工程師、造價工程師等人員的參與,也有設計單位、招投標公司、施工單位、房地產開發商、物業管理公司等團體力量的參與。

研究者指的是研究作為實踐客體的“建筑”的有關人員,如建筑理論家、批評家、教學工作者等(圖3)。

3.2“設計”的范疇

3.2.1 設計思維

建筑設計思維與藝術作品設計思維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因為建筑物是人造的物質空間環境,是供人使用、三維立體的,因此建筑設計思維還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復雜性。建筑設計思維主要有:偏主體的——靈感思維、形象思維與發散思維、抽象思維或邏輯思維,偏客體的——空間思維或立體思維、系統思維、復雜性思維,以及規劃思維、模塊化思維。

以抽象思維為例,常用到解構與建構、分析與綜合的思維方法,設計者首先要了解使用者的生理活動、心理活動,分析使用者的行為特點、活動特征、生活方式、人體尺度、情感傾向、審美喜好;其次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交流溝通等方式,分析該類型建筑常用的功能分區方式、平面組合方式、流線組織方式、形式體塊設計手法、空間處理手法、結構選型設計,分析該類型建筑常用建筑材料、建筑色彩、建筑裝飾,對于大型復雜的建筑工程,還要對整體規劃設計流程進行分解,以協調各單位同步設計;然后綜合使用者、建造者、運營者等各方訴求,綜合上述建筑要素,充分運用建筑設計手法,協調各個流程和多種關系,形成較為合理、優秀的建筑設計方案。

3.2.2 設計邏輯

設計邏輯是建筑設計的出發點和起點,稱得上一座建筑的核心主旨思想,主導了建筑的整體風貌。建筑設計邏輯主要有:功能邏輯、流線邏輯、結構邏輯、形式邏輯、空間邏輯、材料邏輯、表皮邏輯、裝飾邏輯、生態邏輯、經濟邏輯以及復合邏輯。

不同類型建筑的設計邏輯并不相同,運用的設計要素、設計手法不盡相同,遵循的設計規律及規則也各有側重,但同一建筑類型與遵循的設計邏輯常常具有聯系性。(1)功能邏輯:功能是所用類型建筑設計的基礎,在部隊營房、工業廠房的設計中,功能更是作為首要邏輯,并不強調形式的時髦。(2)流線邏輯:影劇院、會堂、火車站尤其注重組織人流的聚集與疏散,展覽館、陳列館則更注重流線設計與參觀展示相結合。(3)結構邏輯:一些公共建筑如體育館、藝術館,經常通過將結構作為外在形式的設計手段,將現代結構的科技感、力量感與美感展現得淋漓盡致。(4)形式邏輯:隨著時代進步與公眾審美提高,形式越來越成為各類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設計中的主導邏輯,特別是作為國家、城市展示自身形象名片的公共建筑。(5)空間邏輯:大型公共建筑如會堂、展覽館、藝術館、圖書館等,不僅重視功能分區的合理、形式設計的美觀,而且致力于打造體驗豐富的空間,滿足更高層次的審美需求。(6)材料邏輯、表皮邏輯、裝飾邏輯:建筑的材料、表皮與裝飾也是比較重要的設計邏輯,材料指建筑中各種各樣的材質,表皮指圍護建筑的表面,裝飾指建筑的修飾、點綴,在實際建筑設計中三者經?;ハ喟?,此處做合并討論。(7)生態邏輯:一些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將綠色、生態、可持續作為重要的設計理念之一,在建筑中運用生態技術手段,實現建筑環境的高效、低耗、良性循環。(8)經濟邏輯:在將功能作為首要邏輯的部隊營房、工業廠房等類型建筑中,經濟也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9)復合邏輯:同時將上述中功能邏輯、流線邏輯、結構邏輯、形式邏輯、空間邏輯、材料邏輯、表皮邏輯、裝飾邏輯、生態邏輯、經濟邏輯的兩種或多種作為主要設計線索的,如地域主義建筑、文脈主義建筑,就是吸收本地、民俗、歷史、文化方面特征,并在建筑的結構、形式、空間、材料、表皮、裝飾上體現和表達出來。

在滿足功能使用的條件下,一些建筑的主導設計邏輯是比較明顯的。如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借鑒傳統建筑中的斗拱符號,由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狀的主體建筑,整體采用鮮亮的紅色,傳達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的意象,就是典型的通過建筑形式來展現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同樣以形式邏輯為主導,拉維萊特公園的紅色構筑物、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盧魯沃腦健康中心卻極力表達和渲染形式的新穎、怪異。

大多數建筑,特別是大型公共建筑,其設計邏輯并不是單一的,而是采用復合的邏輯。巴塞羅那德國館突破傳統磚石承重結構造成的封閉、孤立室內空間形式,采取開放、連續的空間劃分方式,建筑形式上靠鋼鐵、玻璃等新型建筑材料表現精確的美、新穎的美、質感的美,以空間的流動、材料的對比而著稱。蓬皮杜藝術文化中心將鋼骨結構以及復雜的管線暴露在外觀;代代木體育館的游泳館采用懸索結構,平面如兩個錯置的新月形;仙臺媒體中心使用13 根螺旋狀的管柱貫穿各個樓層;“鳥巢”門式鋼架組成龐大的編織體,都充分展現了功能、結構與形式的結合。芝貝歐文化中心位于南太平洋的法屬新喀里多尼亞島上,由十座大小不同、功能各異的建筑順著地勢展開;建筑形式猶如巨大尺度的“帆船”,外立面選用當地原生態的材料,與現代不銹鋼結構組合,采用“編織”的構筑模式建造,同時巧妙地在外立面上設置雙層結構,使得空氣可以自由地在弧形表面與垂直表面之間流通,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通風來降溫、降濕;該建筑的設計體現了功能、形式、結構、材料、表皮、生態多條邏輯的綜合。

3.2.3 設計手法

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建筑物和構筑物,盡管類型多種多樣,功能形式各異,設計手法也是變化萬千,但是通過比較、歸納、抽象,還是能發現一定的規律性。建筑的設計手法既涉及不同的維度,即外部的建筑總體布局方式、內部的建筑要素的組合方式;又涉及不同的方面,即建筑內部的功能分區方式、平面組合方式、流線組織方式、形式體塊設計手法、空間處理手法、結構選型設計。

建筑總體布局方式,分為集中式、分散式、單元組合式、混合式。在總體布局中,常常運用統一的手法,如軸線、向心、對位、重復、漸變,以及對比的手法,如大小、高低、疏密、曲直、虛實、開闔,以實現建筑群體組合的整體性與藝術性。

功能分區,指將空間按照不同功能要求進行分類,并根據它們之間聯系的密切程度加以組合、劃分,應分區明確、聯系方便,處理好主與次、內與外、鬧與靜、潔與污的關系,還要根據實際使用要求,按人流活動的順序關系安排功能位置,實現功能的合理布局和優化配置。功能分區的方式有分散分區、集中水平分區、垂直分區。

平面組合方式,或稱空間組合方式,根據使用功能特點及交通流線的組織,將不同房間組合起來,常見的組合方式有走道式組合、套間式組合、大廳式組合、單元式組合、混合式組合。走道式將使用房間和交通聯系空間明確分開,適用于相同房間數量較多的建筑,如學校、醫院、辦公樓、酒店建筑中的教室、病房、辦公室、客房等使用房間;套間式是用穿套的方式按一定序列組織房間,適用于住宅、展覽館、商場等;大廳式是以公共活動的大廳為主穿插布置輔助空間,適用于影劇院、體育館、展覽館、火車站等;單元式是將關系密切的房間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如住宅建筑;混合式是指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基本組合方式將各房間連接起來,適用于功能復雜的建筑,如商場、展館、美術館、圖書館等。事實上,絕大多數建筑都是采用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空間組合方式。

流線組織方式,根據功能需求,對建筑的流線進行組織,分為走道式、串聯式、發散式、混合式。流線組織方式與平面組織方式存在較強的一致性,走道式流線常用于學校、醫院、辦公樓、酒店建筑中的教室、病房、辦公室、客房等使用房間;串聯式流線常用于住宅、展覽館、商場;發散式流線常用于公共活動的大廳與輔助空間的連接;混合式流線適用于功能復雜的建筑。

形式體塊設計手法指對建筑的形式、體塊的操作,有增加、削減、延伸、收縮、傾斜、彎折、扭轉、擠壓、分割、挖空、架空/懸挑、抬升、重復、滑移、穿插、咬合、連接、分離、并置、串聯、搭接、疊加、圍合、向心、對比、對稱、呼應、包絡等。隨著當代西方建筑的審美變異,對建筑形式、體塊的操作還出現了諸如破碎、殘缺、斷裂、消解、拼貼、拼湊、雜糅、嫁接、扭曲、變形、夸張、倒置、錯位、交錯等手法,建筑外部形式與內部空間互相滲透,形體內外的界限更加模糊。

空間處理手法指對建筑空間的操作,可分為空間的限定、空間的形狀與界面處理、空間的圍與透、空間的穿插與貫通、空間的導向與序列,常見的空間處理手法有圍合、覆蓋、分隔、貫通、凹凸、架起、對比、序列、穿插、包含、鄰接、連接、銜接、過渡、滲透、消解等。對應上面平面組合方式、流線組織方式,多個空間之間存在并列關系、序列關系、主從關系、綜合關系。

結構選型設計,在滿足把握結構體系的幾何特點、構成方式、力學特性、空間特性的基礎上,選擇科學、合理的結構,并實現結構體系與功能使用、外觀形式、空間形態、材料運用的最佳結合[6](圖4)。

以上組合方式或處理手法并不是孤立的,針對某一類型的建筑設計,功能分區方式、平面組合方式、流線組織手法、形式體塊設計手法、空間處理手法、結構選型設計,往往具有一定的聯系性和整體性。國家大劇院采取分散的功能分區方式,音樂廳、歌劇院、戲劇場分別位于三幢獨立的建筑物中,中間以連廊連接,其平面組合形式包括了穿套式、大廳式等,流線形式既有3 個主要場廳之間的串聯式流線,又有場廳輔助空間的走道式流線;國家大劇院的屋頂采用對稱的半橢球形鋼結構殼體,玻璃幕墻與鈦金屬板既有對比又有協調統一,同時保證了內部空間的開敞宏大。

3.2.4 設計規律及規則

數學、語言學、物理學、音樂學學科的概念和要素比較清晰,規律比較簡潔,卻形成復雜多樣的學科世界;即便生物學、社會學、思維科學作為非線性系統,其基本要素、基本規律規則也并不復雜,系統的復雜性產生于要素之間的互相關系組合,以及要素基于規律規則的相互作用。古今中外建筑物和構筑物的類型、風貌多種多樣,但其設計規律及規則呈現出相對清晰的脈絡,可概括為以下幾個層次:

(1)“空間或構件-建筑單體-建筑群體-城市”的三維空間關系

猶如生物學中“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的層次劃分,建筑學中的空間可以分為空間或構件、建筑單體、建筑群體、城市四個層次,多個空間或構件組合成建筑,多個建筑單體組合成建筑群體,多個建筑群體組合成城市。也如生物學、社會學、心理學科中,不同的系統層次間遵循不同的規律,建筑學中空間的四個層次——空間或構件、建筑單體、建筑群體、城市各個層次遵循的規律也不相同。城市層次上,不同的聚落、街區、地塊之間存在著功能、交通、空間等方面的聯系,遵循著城市規劃的規律;建筑群體層次上,不同的建筑單體之間遵循著建筑組合的規律;空間或構件層次上,單一的空間或構件需滿足人體尺度、視覺、心理、審美的規律及相關法律規范,遵循著空間組合或構件組合的規律。城市規劃、建筑群體設計、空間或構件的設計雖然不直接作用于建筑單體的設計,但卻對建筑設計產生間接影響(圖5)。

(2)法規規范

法規規范包括通用性法規規范、專項性法規規范。通用性法規規范如《民用建筑設計通則》《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專項性法規規范是針對不同功能類型建筑設計的,如《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托兒所、幼兒園建筑設計規范》《綜合醫院建筑設計規范》《加油站設計規范》等。

(3)建筑功能、流線、形式、空間、結構的設計規律

建筑功能、流線、形式、空間、結構的設計規律,一方面包括上文的功能分區方式、平面組合方式、流線組織方式、形式體塊設計手法、空間處理手法、結構選型設計;另一方面,針對某一類型建筑物的設計,其功能、流線、形式、空間、結構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性,例如體育館的功能主要為比賽功能、訓練功能,在流線上要考慮運動員、觀眾、評委、記者、服務人員等,在結構上選用能滿足大跨度的建筑結構,在形式上往往表現出科技感、新穎感,在室內空間設計上要考慮到交通疏散、觀眾視線、運動特點、機械運輸等。

(4)人體尺度、視覺、心理、審美的規律

人體尺度,即人體在室內完成各種動作時的活動范圍,是確定室內凈高、門窗高寬度、家具尺寸及間距的依據。

人從視覺獲取的信息量,約占獲取信息總量的80%,視覺對形式、空間、色彩、材質、尺度的感知,極大影響著人們的主觀感受。運用視覺規律,綜合考慮視覺成像效果,是建筑設計中的必要環節。

人的心理規律、審美規律也對建筑設計具有影響,目前對于心理規律、審美規律有待進一步揭示。在建筑設計中,通過形式來引發心理聯想,實現象征、隱喻的心理和審美效果,是比較常見的設計手段?;蕦m旅館和餐飲綜合體由意大利建筑師羅西設計,建筑坐落在日本都市的建設景象之中,正立面猶如一座巨大的屏障,由紅色大理石砌筑,柱子林立,造型莊重,比例協調??此坪唵渭儍舻膸缀涡问?,通過互相的組合表達了豐富的隱喻含義:立面粗大的柱式,可以理解為對于希臘神廟柱廊的回歸;每層水平向的嚴格劃分,通過出挑很大的水平檐口統一整個建筑的手法,無疑是文藝復興時代府邸的縮影。整個建筑喚起了歷史的記憶,體現了建筑早期的建造形式,這正是在西方千百年的建筑實踐中,高臺基與軸線、一層一層疊加組合的柱式、水平向的檐口被賦予了特定的文化意義,成為了“有意味的形式”,同時在審美實踐過程中,人的審美心理結構逐漸得以形成,能夠聯想和感知這些“有意味的形式”。

(5)形式美法則

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六對關系:對稱與均衡、齊一與參差、調和與對比、比例與尺度、節奏與韻律、變化與統一。美的建筑形式設計,包括空間、裝飾、表皮的設計也遵循著形式美法則(圖6)。

3.2.5 設計流程

設計流程總的可概括為調研、分析、設計三個大的階段,具體又可分成項目立項、計劃策劃、場地分析、需求分析、編制任務書、初步設計(功能布局和總圖設計)、建筑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等流程(圖7)。其中初步設計(功能布局和總圖設計)、建筑方案設計流程可以細分為:出入口確認與交通流線組織、了解建筑大致規模和尺寸、泡泡圖、功能分區與建筑形體、平面布局與結構形式、節點處理、立面處理、圖紙表現。以現代型醫院的設計為例,在需求分析這一流程中,不僅要調研病人和醫護工作者的需求,還要做到對包括參觀培訓人員、探視人員、陪護人員、后勤管理人員等人群的全方位關懷[7]。

3.2.6 設計理論

建筑設計理論按照其核心思想內容可以分為:功能論、形式論、空間論、裝飾論、技術論、生態論、文脈論、地域論、方法論、綜合性理論。(1)功能論,如建筑功能主義提出“形式追隨功能”,認為建筑的形式不是預先設計,而是通過功能的完成自然形成的。(2)形式論,如“少即是多”,提倡以形式的簡約精煉代替裝飾的繁復奢華。(3)空間論,該類理論以“空間”為中心解讀形式各異的建筑,認為建筑是“空間的藝術”。(4)裝飾論,如歷史上的巴洛克風格、新古典主義風格,著重表現形式與裝飾特征,運用較多的紋樣、雕刻或抽象符號塑造建筑細部。(5)技術論,如“高技派”在建筑設計中積極運用最新的結構、材料、技術,突出展現當代工業的技術成就,崇尚“機械美”。(6)生態論,近些年興起的生態建筑,采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和節能系統,追求高效節約,并滿足人們的健康舒適生活,反映了建筑設計的生態主義傾向。(7)文脈論,典型就是建筑文脈主義,認為城市在歷史上形成的文脈應是建筑師設計的基礎,通過建筑要素隱喻、象征、聯想所在地段的歷史和文化,將建筑和諧地安置在自然環境、歷史環境、人工環境中。(8)地域論,有地域主義、批判性地域主義、新地域主義等表述,其共性在于吸收本地的、民俗的特點,使建筑體現出地方的特定文化精神。(9)方法論,如建筑中的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結構主義建筑以結構主義哲學為指導思想,探討由構件單元構成的空間結構建造體系;解構主義建筑受解構主義思想影響,一些破碎的想法、非線性設計的過程、要素的拼貼,形成了建筑形式上的斷裂、破碎、消解、變形、錯位。(10)綜合性理論,綜合功能論、形式論、空間論、裝飾論、技術論、生態論、文脈論、地域論、方法論中兩種或兩種以上,提出的建筑設計理論。何鏡堂提出建筑“兩觀三性”理論,即總體觀、可持續發展觀,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要從地域中挖掘有益的要素成為建筑設計的依據,從文化的層面深化和提升,與現代科技和觀念相結合,并從空間的整體觀和時間的可持續觀加以把握;孟建民提出建筑設計應倡導以健康、高效、人文為三要素的“本原設計”思想,強調全方位人文關懷,最終實現建筑服務于人[7]。

此外與建筑設計有關的還有諸如語言、符號、圖像、圖式、類型、模式、原型等理論,主要有:建筑形式語言理論、建筑符號理論、建筑圖式理論、建筑類型學理論、建筑模式語言理論、建筑原型思想等。

建筑設計理論乃至建筑學科的知識理論,長期以來各種主義、風格、派別、理論、學問、思想十分駁雜,充斥著描寫、爭辯、沖突。建筑學科的知識理論應追求揭示本質、普遍的規律和結構,而不應為過度演繹的個人想法、流于表面的建筑案例描寫、五光十色的圖像表達所迷惑。

3.2.7 設計技術及軟件

建筑設計技術及軟件可分為三類:(1)與建筑設計有關的技術,主要有人工智能,大數據、數據可視化、數據建模,三維可視化,虛擬現實,3D 打印、機器建造等。(2)與建筑設計有關的平臺、系統,比如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統、ArcGis 地理信息系統平臺。(3)與建筑設計有關的軟件,一是繪圖軟件,如AutoCAD;二是建模軟件,如SketchUp、3D Studio Max、Rhino、Revit、Grasshopper、Inventor,又可細分為基礎建模軟件、參數化建模軟件;三是分析軟件,包括對建筑日照、風環境的分析,如Ecotect、Fluent;四是美化軟件,包括對建筑模型、圖紙的美化,如VRay、Adobe Photoshop、Adobe Illustrator。

3.2.8 圖與模型

圖與模型是表達建筑設計的重要工具。與“圖”有關的概念,如圖形、圖像、構圖、圖示、圖式、圖紙、圖集,需注意區分。根據設計階段的不同,建筑圖紙可分為方案設計草圖、分析圖(場地分析圖、功能泡泡圖、流線分析圖、結構分析圖、空間分析圖、立面分析圖)、方案設計圖(平立剖面圖、總平圖、透視圖、細節大樣圖)、效果圖、施工圖。建筑模型按照比例制作,能夠直觀形象地表現出建筑方案的空間效果。隨著技術的進步,視頻動畫、VR 虛擬現實技術也逐漸應用于建筑設計方案的創作與展示。

建筑的平、立、剖面圖由于產生方法不同,分別表達建筑的不同層次。平面圖是對建筑作水平剖切后,移去上面部分作剩余部分的正投影而得到的水平剖面圖,側重表達建筑的功能、流線;立面圖是對建筑的不同表面,投影得到的正投影圖,側重表達建筑的形式,以及表皮、材料、裝飾的特征;剖面圖是依據平面圖上標明的剖切位置和投影方向,假定用鉛垂方向的切平面將建筑切開后得到的正投影圖,側重表達建筑的結構、空間。

3.3“建筑”的范疇

3.3.1 建筑學科

學科能否實現科學化和系統化,關鍵在于學科的定位、對象、概念、范疇、方法、基本規律、核心問題的梳理和揭示。建筑學科主要可從概念體系、學科方法、教育教學、知識理論四個方面厘清。(1)概念體系,運用聚類思維,將建筑本體范疇的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匯總,按照“建筑影響要素、建筑本體要素、建筑構成要素”的邏輯,對所有概念進行分類、比較,形成較為系統化的概念和術語體系。(2)學科方法,包括學科的范疇邊界、劃分邏輯、細分程度、原理規律的普遍性評價、科學化水平等。(3)教育教學,主要指教學的內容、順序、方式、目標、評價標準等。(4)知識理論,根據研究內容的不同,可將有關建筑學科的知識理論,劃分為建筑物研究,建筑要素研究,如對建筑形態、建筑空間的研究,建筑設計研究,建筑環境研究,建筑歷史研究,建筑文化學、社會學及美學研究,建筑哲學及方法論研究(圖8)。其中,建筑設計研究,指對“設計”范疇的研究,包括設計思維、設計邏輯、設計手法、設計規律及規則、設計流程、設計理論、設計技術及軟件、圖與模型。

3.3.2 建筑作品

古往今來,各種類型建筑物和構筑物的數量眾多、形式各樣,需要宏觀把握。(1)按地域劃分,常從中國、美國、歐洲、日本、東南亞、南亞、西亞、澳洲、美洲(除美國外)、非洲的角度進行劃分認知。(2)按功能劃分,現代建筑分為工業建筑、民用建筑兩大類,以下各有多個子類。(3)按風格劃分,有古典主義建筑風格、新古典主義建筑風格、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后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建筑風格與地域、社會思潮,特別是時代緊密相關。在當今時代,建筑設計的思想更為多元、技術更加先進、形式更加新穎,為整個建筑作品系統不斷貢獻新的風格素材。

3.3.3 建筑產業,建筑智能化

建筑產業有“狹義”與“廣義”兩種不同范圍的界定:狹義的建筑產業僅包括建筑產品整個過程的施工建造環節;廣義的建筑產業則涵蓋了建筑產品的生產以及與建筑生產有關的所有的服務內容,包括規劃、勘察、設計、建筑材料與成品及半成品的生產、施工及安裝,建成環境的運營、維護及管理,以及相關的咨詢和中介服務等等[8]。建筑智能化指以建筑項目作為基本支撐,積極地引入多元化的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尤其通信領域、互聯網領域、建筑設備管理領域,有效地融入到設計、施工、運營、管理、服務中[9]。建筑產業的良好發展、建筑智能化的最終實現,是以建筑學科的發展、建筑人才的培養,為基礎和前提的。

結語

基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踐觀,將建筑學科劃分成作為實踐主體的“人”、作為實踐關系的“設計”、作為實踐客體的“建筑”三個范疇,是對建筑學科的普遍本質的概括和抽象,能夠反映和體現建筑學科的特殊矛盾性和本質規定性。三個范疇構成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的有機整體,不僅揭示和反映出建筑學科的定位、對象、概念、方法、基本規律、核心問題,彰顯了學科特點和本質,而且提煉出建筑學科最本質、最重要、最穩定、最普遍的概念,互相關聯交織,蘊含了豐富的學科關系。作為實踐主體的“設計者”“使用者”“體驗者”“建造者”“維護者”“運營者”“研究者”,以各種方式參與到建筑設計實踐中,調動“設計思維”、遵循和參考“設計規律及規則”及“設計理論”、基于一定的“設計邏輯”、運用“設計手法”、按照“設計流程”開展建筑方案設計,并通過“設計技術及軟件”“圖與模型”表達建筑設計成果,這些“建筑作品”是“建筑學科”基礎的研究對象和素材,成為“建筑產業”的開展前提,并追求實現“建筑智能化”的目標。正是這種本質的實踐,形成了建筑學科三大范疇的有機統一,構建起建筑學科的基本范疇。

猜你喜歡
流線范疇邏輯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中國美學“氣韻”范疇之“韻”探頤
信息熵控制的流場動態間距流線放置算法
邏輯
創新的邏輯
幾何映射
淺談大型商業的流線設計
語文閱讀教育中的三對重要范疇辨正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大型客運站旅客流線設計及優化方法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