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老年人群行為模式的社區公園提升改造研究
——以西安勞動公園為例

2022-10-25 03:41孫宏生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師注冊城市規劃師
建筑與文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西安市設施公園

文/孫宏生 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 高級工程師 一級注冊建筑師 注冊城市規劃師

蘇鈉 西安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高級工程師 注冊城市規劃師 博 士(通訊作者)

引言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狀況愈發顯現,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 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26402 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8.7%,老年人的數量規模大,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其中西安市60 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195.49 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0%,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老年人對住區公共空間的功能復合性、舒適性、安全性要求上升[1]。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炎熱、寒冷和強光的影響,他們需要遮蔽設施在戶外交往[2]。環境行為心理學影響老年人的活動,步行的態度、步行的行為都會對感知環境有影響[3]。適宜老年人的公園規劃設計,需要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4]。

社區公園是城市居民主要的游憩活動場所,同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5,6]。此外,社區公園具有社會學屬性,需要考慮居民的公共交往和需求[7]。當前針對社區公園的研究主要有:分析社區公園的滿意度[8],認為社區公園使用存在時空差異,而步行可達性與社區公園使用的關聯性最強[9];分析社區公園空間要素對老齡交往行為的影響[10-13],認為社區公園中的老年人游憩設施可以提供休閑娛樂、強身健體的功能[11,12];老年人休閑活動有多個影響要素,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和移動數據采集來分析社區老年人休閑活動影響因素和空間效應[14];老年人體力活動的影響要素包括:實體環境因素、個人因素和社會因素,建成環境中的步行性、服務的便利性等與老年人體力活動的關系密切[15]。

本文以西安老城區蓮湖區勞動公園為例,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調查,通過分析社區公園老年人群活動特征,結合老年人的公園出行時間和活動內容,分析公園功能分區,加強不同分區的有機聯系,提出社區公園提升改造策略和方法。

1 研究區域概況和研究方法

1.1 西安市老齡人口空間分析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得知,西安市60 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到195.49 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0%。西安市老年人口比例整體呈現出外圍縣密集、城市郊區分散、老城區密集的空間分布狀態。老城區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19.1%;城市郊區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12.38%;外圍縣內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18.29%。

蓮湖區是老齡化程度較為嚴重的人口大區,蓮湖區的人口密度為24200 人/km2,位列西安市行政區第二,其中60 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17.9%,人口老齡化程度居西安市中心城區第三位(圖1)。

1.2 西安市社區公園出行模式調查

公園綠地是老年人重要的活動游憩場所,本研究分析社區公園的空間分布與需求的情況。調研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社區公園內部不同要素對老年人出行行為的類型和出行模式的影響。2022 年1 月,采用定點觀察、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勞動公園的活動空間、老年人口使用感受和需求等情況進行調查記錄??傆嫲l出調研問卷100 份,全部有效。

2 勞動公園周邊設施與老年人活動行為分析

2.1 勞動公園周邊設施分布

本研究選擇2021 年西安市蓮湖區POI 點數據作為研究數據,主要分為商業服務設施、醫療服務設施、教育服務設施、綠地廣場、居民區等,通過坐標轉換為WGS1984 進行網絡分析。

勞動公園周邊500 米范圍內有醫療設施2所,酒店4 個,便利店15 個,超市2 個,幼兒園3 所,小學3 所,中學1 所,老年大學1 所。公園周邊的居住小區有32 個,這些居住小區有單位家屬院13 個,多為90 年代的建筑,新建商品房居住小區11 個,其他居住小區8 個(圖2、表1、表2)。

表1 勞動公園周邊500 米設施表

表2 勞動公園周邊500 米居住小區表

2.2 勞動公園老年人游憩行為調查

公園使用者男性占55%;女性占45%。公園游覽者以中老年人為主,12 歲以下占15%;12 ~18 歲 占10%;18 ~50 歲 占20%;50 ~60 歲 占10%;60 ~70 歲 占25%;70歲以上占20%。這些游覽者的出行方式以步行為主,占比75%。大多數使用者在公園中的主要活動是欣賞園景、打球,每周來1 ~2 次的使用者占到50%。他們大都結伴來到公園參加打球等體育活動,每周固定時間進行活動,活動的集中性和組織性很強,停留時間在1 個小時以上。對于老年人群參加的活動內容,50%的人選擇的是欣賞園景,老年人在公園的活動地點一般比較固定,如聽廣播的老年人就喜歡去林下休閑區,散步的老年人就喜歡走塑膠步道。老年人比較熟悉這些場所的地形和周邊情況(圖3—圖5)。

每天來1 次的使用者占35%,他們年齡偏大,主要以自發性活動為主,來公園使用體育器械或者散步。勞動公園植物密集,以喬木為主,訪談者談到公園最吸引人的地方,80%的受訪者談到清新的自然環境,希望增加親水設施、遮陽設施,豐富活動項目。對于活動場地的感受,60%的受訪者談到羽毛球場最受歡迎,希望增加體育設施及塑膠坡道的休息座椅等休憩設施(圖6)。

總之,通過調查可以看出,老年人由于年齡和心理因素的變化會導致戶外活動頻率減少,不同的老年群體在公園的不同區域固定活動,比如羽毛球場集中的是羽毛球愛好者,在林下廣場集中的是棋牌愛好者,這是由于不同老年人到公園的社會交往需求不同所造成的。我們需要在社區公園改造提升中考慮老年人戶外活動的需求特征,增加老年人對場所空間的認同,營造良好的室外環境和交往空間。

在公園的功能分區布局中,公園前部景觀游覽為靜區,后部運動場為動區,但動靜區之間的銜接過渡生硬,塑膠步道位于動靜區之間,動靜區銜接不流暢。公園內的水面面積為5500平方米,但是沿水面存在2 ~3 米左右的地形高差。經過一個星期的調研,得出勞動公園的綜合吸引力評價,考慮公園的景觀綠地、體育設施、游憩活動等方面,吸引力按由高到低排列,前五位分別為:觀景假山、健身區、環湖岸線、健身步道、羽毛球場。針對勞動公園的功能分區特點,需要增加動靜區的聯系,在門口小廣場景區增加林下設施,增加游園居民的參與性,特別是老年活動者的游園積極性。

3 勞動公園游憩設施適老化改造策略

針對勞動公園現狀存在的問題,本研究提出對公園進行局部改造的設計方案,原則上保留公園大型喬木,對硬質場地面積進行調整,增加休閑座椅和遮陽頂棚,提高老年人使用設施的頻率,增加老年人的交往活動;其次,增加濱水區的交通聯系,改造親水平臺,改造臺階為坡道,方便老年人上下行走,增加老年人活動的安全性和無障礙設施(圖7)。

3.1 保留公園大型喬木,增加林下遮陽設施

保留公園南側小廣場上的大型喬木,增加林下空間面積,增加遮陽設施;設置休閑座椅,方便老年人隨時休息,滿足老年人親近自然的需求(圖8)。

3.2 增加親水平臺,改造步行臺階

在公園的水面區域增加噴泉水景,形成親水景觀體驗節點,增加公園的景觀視覺節點,提高景點的人氣和關注度,增加游人活動的停留區域。增加親水平臺,可以引導老年人活動線路,拓展活動區域,豐富親近水面的體驗和感受(圖9)。

3.3 豐富公園游覽線路,增加座椅

在公園的水面區增加游園線路,形成假山區-水面-運動區的步行廊道。在假山下,改造上山的步行臺階,方便老年人登山游覽;增設活動體驗,改造微地形,增加無障礙設施和座椅,方便老年人出行使用(圖10)。

3.4 增加公園活動設施

在公園北側增加老年人活動球場,增加綠地分割,發揮綠地的生態效益,提升活動質量,提高動靜混合的空間利用(圖11)。

結語

勞動公園是由苗圃改建的城市社區公園,周邊居民區眾多,老年人使用頻率高,公園需要結合老年活動行為進行改造調整。本文結合幾處老年人活動集中的節點,提出改造的優化示意,為更好地滿足老年人游憩服務提供參考。

圖表來源:

所有圖片表格均為作者自繪自攝

猜你喜歡
西安市設施公園
我家門前的小公園
輕簡小農機解決設施蔬菜大問題
民生設施非“擺設”
太原市61個村要建污水處理設施嚴禁直排入河
THE NEW STRATEGIE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家鄉
在公園里玩
123的幾種說法
西安市檢察院依法對白雪山案提起公訴
一見如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