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巍山縣核桃林區鼠害防控成效評價

2022-10-26 11:49謝青海
遼寧林業科技 2022年5期
關鍵詞:巍山縣毒餌捕鼠

謝青海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林業和草原局,云南 巍山 672401)

鼠類可攜帶多種病原菌[1-5],啃食幼樹,破壞森林環境,是常見林業有害生物之一。核桃林區防控鼠害是巍山縣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的年度常規工作,巍山縣核桃林區常見的鼠種類有黃胸鼠Rattus flavipectus、黃毛鼠R.losea、褐家鼠R.norvegicus。丁曉松[6]對森林環境因素和鼠害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鄰近地區麗江市1998年對森林主要病蟲鼠害防治使用甘氟、磷化鋅等毒餌[7];李宏偉[8]對林業鼠害防治對策與技術措施進行論述,提出林業鼠害防治堅持無公害防治的原則;李桂琴等[9]對林業鼠害無公害防治技術及防治效果分析,對生物滅鼠劑(“鼠道難”,20.02%地芬·硫酸鋇)使用技術進行應用研究。2021年巍山縣貫徹落實大理州林業夏季滅鼠工作安排,巍山縣衛生健康局、農業和農村局、林業和草原局聯合組織開展鼠害聯防工作,3部門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統一調查方法、防控措施,開展鼠害聯防聯治。從作用快、低濃度、防效好的角度出發,聯防聯治鼠害,采用布放鼠夾捕鼠、投放自制溴敵?。˙romadiolone)[10-11]毒餌誘殺老鼠進行綜合防控。林業鼠害防治技術措施由巍山縣林業和草原局負責組織開展,并對滅鼠效果進行評價。

1 防治區概況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地理坐標為100°22′E、25°10′N,該地屬高原季風氣候。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51 324 hm2,核桃面積63 533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42%。全縣核桃林產權皆為林農個體所有,人均核桃面積2 200 m2??h轄10個鄉鎮,防治區為所有鄉鎮的3 093 hm2核桃林區(每個鄉鎮30.93 hm2),占全縣核桃面積0.5%,選擇在核桃林地與村莊或者農田(地)相鄰鼠類活動頻繁的地帶。該區海拔1 760~2 400 m,地形地貌有溝河(谷)洼地和陡坡、緩坡山地,包括山區紫金鄉、馬鞍山鄉、五印鄉、牛街鄉、青華鄉,半山半壩區巍寶山鄉、永建鎮、大倉鎮,壩區南詔鎮和廟街鎮。區域內核桃樹處于初產期、盛產期,樹齡≥7 a。

2 材料與方法

2.1 試驗材料

殺鼠毒餌:0.006 5%溴敵隆毒餌。浸泡法自制:按0.5%溴敵隆母液∶水∶小麥(基餌)=1∶18∶100的比例配制。

誘餌:小麥粉油條。

捕鼠器械:強力捕鼠鐵夾,昆明五金工具廠生產。

2.2 試驗設計

(1)時間:2021年5-6月。

(2)樣地設置:每個鄉鎮核桃林地鼠害防控區設置固定樣地3個共30個樣方,總面積99.9 hm2,每個樣方面積3.33 hm2。

(3)毒餌投放:使用“毒餌站”技術,利用石塊、土塊搭建鼠道,或利用樹洞、竹筒等便利材料制成鼠道,在鼠道內投放毒餌。投放點設225~300個·hm-2,每個點投放毒餌量>15 g,總計毒餌量3 375~4 500 g·hm-2,毒餌即缺即補并保留15 d。

(4)捕鼠夾布放:鼠夾布設按長方形5 m×50 m選點安放,安放鼠夾45個·hm-2。

(5)封堵鼠洞:監測調查時段內,樣地內發現鼠洞即覆土封堵。

(6)防治效果:分別用鼠密度和滅洞率表示。

2.3 調查方法

捕(滅)鼠于當日19:00和次日7:00開展毒餌補給、鼠夾替換、鼠尸收集填埋工作。于捕(滅)鼠前7 d與捕(滅)鼠后15 d兩個時段進行鼠密度和滅洞率調查,每個時段連續記錄3 d。

(1)鼠密度調查:采用夾夜法[12],在每塊樣地內將100個鼠夾按夾距5 m、行距50 m的平行線形式順勢布設[13];間隔24 h后進行檢查,并將空夾替換已捕獲鼠的鼠夾;72 h后將捕鼠夾全部收回[8]。樣地內發現有鼠尸及捕獲鼠[12]記錄為捕鼠數(捕獲的整鼠、鼠頭或部分肢體腿、鼠皮等),若僅存有鼠毛、鼠尾、鼠爪則不計為捕獲鼠;同時記錄有效夾數:處于正常布放狀態的鼠夾,以及夾到鼠類或由于鼠類原因造成擊發和誘餌丟失的鼠夾。

(2)滅洞率調查:采用開洞封洞法[14],利用滅鼠前有效洞口數與滅鼠后有效洞口數的差值與滅鼠前有效洞口數之比,得出滅洞率。同一個洞口,同一監測調查時段,封洞多次記錄為1次。

2.4 計算方法

數據采用Excel進行整理,運用Duncan新復極差法進行方差分析,所有統計分析均在SPSS16.0系統中完成。

式中:C為防治效果(%);B為投放毒餌前鼠密度(%);A為投放毒餌后鼠密度(%)。

滅洞率=(滅前有效洞口數-滅后有效洞口數)/滅前有效洞口數×100%。

3 結果與分析

3.1 鼠密度

3.1.1 防治前、后鼠密度

從表1可見,毒餌防治前,全縣有效布鼠夾8 239個,共捕鼠387只,鼠密度為4.70%。各鄉鎮防治前捕鼠量為18~76只,鼠密度以青華鄉最高,達到9.10%,以永建鎮最低為2.40%。毒餌防治后,全縣有效布鼠夾8 291個,共捕鼠102只,鼠密度為1.23%。青華鄉鼠密度為2.63%遠高于其它鄉鎮,廟街鎮最小為0.40%。

表1 巍山縣監測點鼠密度統計

3.1.2鼠密度

從表2可見,對于鼠密度來說,F值為15.802,相伴概率為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方差相等的假設,可以認為用藥前后鼠密度方差存在顯著差異;然后看方差不相等時t檢驗的結果,t統計量的相伴概率為0,小于顯著性水平0.05,拒絕t檢驗的零假設,即用藥前后鼠密度平均值存在顯著差異。另外從樣本均值差值的95%置信區間不包括0,這也說明用藥前后鼠密度平均值存在顯著差異。本次防治使用自制溴敵隆餌劑誘殺及鼠夾捕鼠綜合防控鼠害,可顯著降低鼠密度,對鼠害防控效果顯著。

表2 毒餌投放前后鼠密度t檢驗結果

從表3可見,馬鞍山鄉防治效果最高為94.36%,其后依次為大倉鎮、廟街鎮、紫金鄉、牛街鄉、青華鄉、南詔鎮、五印鄉,防治效果為66.09%~86.83%,以上8個鄉鎮間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巍寶山鄉、永建鎮防治效果分別為35.81%、16.05%,顯著低于其他鄉鎮,這2個鄉鎮間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

表3 巍山縣鼠害防治效果方差分析 %

3.2 滅洞率

從表4可見,在毒餌投放前有效鼠洞36~146個,防治后有效鼠洞7~42個,平均滅洞率67.65%,防治效果明顯。滅洞率27.78%~93.75%,從高到低依次是馬鞍山鄉、紫金鄉、牛街鄉、廟街鄉、大倉鎮、青華鄉、五印鄉、南詔鎮、巍寶山鄉、永建鎮。前8個鄉鎮防治效果顯著,相鄰數值滅洞率差異不明顯,第9~10個鄉鎮滅洞率差異不明顯,與前8個鄉鎮滅洞率最低相差32.52%。

表4 巍山縣防治鼠害效果分析

4 結論與討論

2021 年,在巍山縣應用自制0.0065%溴敵隆毒餌料誘殺,與鼠夾捕鼠綜合防治核桃林區鼠害3 093 hm2。通過設置30個樣方,樣地的總面積為99.9 hm2監測調查,鼠密度、滅洞率統計分析防治效果分別為68.69%、67.65%,防治成效顯著。全縣鼠密度顯著降低,由滅鼠前的4.70%下降到滅鼠后的1.23%。兩個成效指標均顯示,防治效果最高為馬鞍山鄉,最低為永建鎮,其中8個鄉鎮間防治效果差異不顯著,防治效果顯著高于永建鎮、巍寶山鄉,這2個鄉鎮間防治效果差異也不顯著,表明本次運用綜合防控鼠害技術措施在80%的鄉鎮取得良好效果。

核桃林鼠害防治成效采用鼠密度和滅洞率雙指標檢驗,防治效果16.05%~94.36%,滅洞率27.78%~93.75%,二者最高值間相差0.61%、最低值間相差11.73%,平均值68.69%與67.65%相差1.04%,相差幅度均不大,且共同顯示防效最高、最低及防效顯著性分析規律高度一致,說明巍山縣應用自制0.0065%溴敵隆毒餌結合鼠夾捕鼠防控核桃林鼠害,取得顯著防效的結論客觀真實。

溴敵隆廣泛用于農田、林業、草原等鼠害防治,是一種適口性好、毒性大、靶譜廣的高效殺鼠劑[11]。本次防治效果在16.05%~94.36%,與溴敵隆理論防效在95%以上有差距,與巍山縣地理地貌復雜,森林生態類型多樣,核桃樹立地條件、樹種、樹齡、郁閉度、林內、林緣等環境因子息息相關[15],與林農管理水平、鼠種群數量有關。同一餌料、相同時間在不同鄉鎮防治效果各異,與不同投放點、不同參與人員等情況密切相關。本次鼠害防治成效評價,對后續采取一地一策,加強人員培訓,減少防鼠資源浪費具有指導作用。

致謝:巍山縣核桃林區鼠害防控工作,得到大理州林業和草原局馬建鵬等領導的指導和幫助,得到了巍山縣衛生健康局、巍山縣農業和農村局同志的密切協作,在各鄉鎮林業工作者、鄉村干部、林農的直接參與下,使鼠害防治工作順利完成,這里一并致謝。

猜你喜歡
巍山縣毒餌捕鼠
捕鼠記
巍山縣鄉鎮中學宣傳思想工作現狀闡釋
捕鼠能手小花貓
高置式大容量毒餌站對東北農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初探
淺談毒餌站滅鼠技術
拉里不走 唐寧街10號“捕鼠官”續任
不同材料毒餌站誘殺害鼠效果對比試驗初探
太陽能電子捕鼠貓
不同長度PVC毒餌站的消耗量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