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質量評價領域培訓課程結構化研究

2022-10-27 05:27倪牟雙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2022年10期
關鍵詞:樣本監測培訓

倪牟雙

2020年4-6月,吉林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申報實施了國家教師發展協同創新實驗基地建設項目“教育質量評價領域培訓課程結構化研究”,經過兩年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效。

一、項目研究意義

1.教育質量評價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關鍵領域

2019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發布,要求“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其中包括:“健全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堅持和完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強化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建立監測平臺,定期發布監測報告”。

2.開展專題培訓是實施教育質量評價、推進監測結果應用的必要環節

依據《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國教督辦[2015]4號),自2014年起,國家每年在各省抽取樣本縣,由省、縣、校配合,組織實施教育質量監測,發布監測報告。教育質量監測的數據結果精確反映了樣本縣義務教育質量和教育發展問題,但由于報告的專業性,需要經過專家進行數據解讀,指導樣本縣梳理問題清單,對照改進辦學,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3.培訓課程結構化是優化教育質量評價培訓、服務教育質量提升的核心要素

我省2014年成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幾年來培養了一批監測領域專家,積累了豐富的培訓課程資源,初步形成了“監測工具研發”“監測實施”“監測結果應用”三個課程系列。隨著國家教育質量監測和評價逐漸強化,基層區縣對高水平專家指導和專題培訓的需求明顯增加。而目前我省教育質量評價的培訓課程結構還不夠穩定,課程專題還不夠豐富,課程質量還有待提高。

二、項目研究目標

1.優化教育質量評價培訓課程結構

依據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總體要求,針對我省實際需求,優化教育質量評價培訓課程結構。包括穩定培訓項目結構、細化培訓對象層級、優化培訓專題設置、創新培訓方式方法等。

2.開發結構化的教育質量評價培訓課程

依托“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積極開展教育質量評價領域培訓,按照培訓課程結構化要求,開發系列培訓課程、建設培訓專家隊伍。以培訓課程提質為先導整體提升教育質量評價培訓質量和專家水平。

三、項目研究過程

(一)探索教育質量評價領域項目規劃

2020-2021年,中心在國培辦的支持下,在國省培監測領域項目規劃中,結合本項目研究,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的探索嘗試。

1.推進樣本縣培訓項目的規范化和常態化

2020-2021年,中心結合本項目研究,有意識地規范樣本縣培訓,形成了兩個相互銜接的培訓項目:

一是“國測樣本縣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解讀培訓”,以樣本縣教育行政部門、進修學校和中小學校的主要領導為培訓對象,邀請教育部專家到吉林省,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整體解讀“國測”的省級結果報告,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和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的通識培訓。

二是“國測樣本縣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應用培訓”,以樣本縣監測學科的教研員和學科教師為主要對象,由中心組織專家深入到樣本縣,具體解讀樣本縣分學科監測結果報告,逐項分析樣本縣學生在監測學科和具體監測項目上的水平表現,以及影響學生學業質量的主要因素的監測結果。分析數據背后的成績、問題和原因,提出改進教育教學的具體措施。

2.拓寬命題能力提升培訓的對象和內容

2016-2019年,依托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技術,開展了三批吉林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專家庫成員培訓,培訓主題以“教育質量監測試題命制”為核心。通過調研發現,隨著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化,普通中小學學科教學測試迫切需要增強專業性和科學性,為此,2020-2021年,規劃實施了“國家監測背景下的命題能力提升培訓”項目。培訓對象拓寬到學科教研員和骨干教師,培訓內容拓寬到中小學普通學科測試命題技術。培訓取得了顯著成效和積極反響。

3.嘗試義務教育質量評價能力提升培訓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印發,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要求加快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優化評價方式方法,不斷提高評價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教育評價特別是學生發展質量評價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而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管理者在科學評價能力方面的短板也很快凸顯。為此,中心結合本項目研究內容,及時規劃實施了“學生發展質量監測評價能力提升培訓”“學校辦學質量監測評價能力提升培訓”兩個項目。培訓對象為進修學校和中小學負責教育評價和學生評價工作的管理者,培訓內容以“學生發展測評問卷”和“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等具體評價工具的設計為起點,積極探索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技術在中小學教育質量評價中的應用。培訓項目的設立獲得一線管理者的一致好評。

(二)實施教育質量評價領域培訓項目

1.實施教育部國測報告解讀項目

培訓班邀請教育部專家解讀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引領學員了解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基本理念與國家政策,讀懂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內化基于監測數據的教育質量改進的理論與方法,提升樣本縣管理者應用國家監測數據改進區域辦學和教育教學的意識。

2.實施樣本縣國測結果應用項目

培訓班組織專家研讀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樣本縣結果報告,強化數據意識、標準意識,準確把握義務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正確認識教育質量監測的目的。指導學員分學科開展監測數據分析,精準診斷、合理歸因、科學尋策,獨立撰寫學科監測分析報告,切實提升質量監測結果的應用效能。

3.實施國測背景下的命題能力提升項目

培訓班引領學員了解教育質量監測理念及國內外發展趨勢,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觀;了解監測工具研發技術,掌握核心素養導向的試題命制技術規范;通過“做中學”掌握題目編制、試卷組合、統計分析、水平劃定等關鍵技術,提升學科質量監測工具研發能力。

4.實施義務教育質量評價能力提升項目

培訓班以《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教育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和《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為指導,引領學員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和學生發展觀,加強師德修養,了解國內外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發展趨勢與工具研發模式,學習教育測量與評價基本技術和方法,學會編制義務教育質量測評工具,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評價能力。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教育質量評價培訓的價值

1.促進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結果運用

“結果運用”是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的主要環節之一,也是“國測”發揮作用的關鍵環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數據解讀和結果應用專項培訓,能夠引領樣本縣教育行政部門、進修學校和中小學校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發現和改進辦學、管理和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聚焦教育教學質量,遵循教育教學規律,五育并舉,全面培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2.提升教師義務教育質量評價能力

教育評價改革是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環節,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強調過程性評價、發展性評價,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監測不應限于“國測”,命題不應是頂尖名師的“專利”,評價也不應是集中時段突擊完成的“任務”。監測和評價應當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隨時進行的、常態化的、專業的。

通過教育質量監測和教育質量評價專項培訓,能夠引領一線學科教師、教研員、班主任和學生管理者樹立科學的學生發展質量觀,及時了解教育評價領域的國家政策、改革方向和先進理念,學習科學的教育評價、教育測量理論和技術,在實踐中提升評價能力。

(二)教育質量評價培訓項目結構

教育質量評價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獨立性,在全省教師培訓規劃中應當具有相對穩定的項目結構。項目結構的形成一方面基于國家教育評價改革、質量監測事業發展,另一方面要依據培訓對象的分層分類要求。通過本項目研究,我們認為當前中小學教師培訓中,教育質量評價領域的培訓應包括以下項目:

(三)教育質量評價培訓專題開發

教育質量評價領域的培訓專題,一般應包括師德與專業理念、專業知識與技術、專業能力與實踐三個模塊,每個模塊包含若干專題。培訓項目應根據培訓目標和培訓對象的層級和類別,選用或開發相應專題。本項目研究中,我們認真梳理已有課程專題,并根據培訓目標要求開發新專題。在國省培項目申報設計過程中,根據培訓目標和對象精心選配課程專題,力求培訓課程符合培訓對象的層級和類別,形成相對穩定的課程結構,以確保培訓目標的達成。

表1 教育質量評價培訓課程體系

(四)教育質量評價培訓方式創新

教育質量評價工作和質量監測工作對專業性、規范性的要求非常高,這一領域的教師培訓必須注重實際操作。在歷年培訓中,中心始終堅持“做中學”的培訓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培訓特色,取得了顯著的培訓實效。本項目研究期間,中心繼續探索培訓方式創新,開發了以研修任務為核心的“課程鏈”式培訓方案。研修任務如:樣本縣學科監測報告的撰寫、學科教學質量測試題的命制、學生發展質量問卷的編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的編制等,課程鏈從訓前研修作業,到訓中理念引領、知識拓展、技術學習、案例分析、實踐指導、成果展評,再到訓后研修成果的應用,都以學員的“做”貫穿始終,評價與監測的理念、知識和技術學習都圍繞學員研修任務進行,確保培訓課程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六、研究創新與貢獻

1.以教育評價改革為引領,開發課程專題

在項目研究實施中,我們始終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關于教育評價改革的政策文件為引領,充分認識健全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在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中的重要地位,全面理解教育評價改革的指導思想、主要原則、改革目標和重點任務,認真分析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實施要求。按照教育評價改革的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及時規劃了“學科測試命題能力提升培訓”“學生發展質量評價能力提升培訓”“學校辦學質量評價能力提升培訓”等項目,開發新的課程專題。引領進修學校教研員和中小學校教師學習教育評價的政策文件、理論知識和技術方法。

2.以促進教師發展為宗旨,創新成果形式

在項目研究實施中,我們始終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專項能力為宗旨,認真研讀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國培計劃項目實施指南”等文件,準確把握不同層級教師培訓中與教育評價相關的目標任務和課程設置要求。如:新教師培訓中的教學評價、學情分析能力,青年教師培訓中的作業設計、試題命制能力,骨干教師培訓中的學生學業發展評價能力等。按照指南規劃培訓項目、設置培訓課程。在項目實施中,充分尊重教師學習成長規律,堅持做中學,突出實踐指導,創新成果形式。通過培訓帶領教師實踐操作,親手編制學科監測試題、學情監測問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等學生發展評價工具,切實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3.以培訓資源建設為動力,聚集專業力量

教育評價,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是一個占比不多、起步較晚的領域??v觀十年國培,專門以評價為培訓主題的項目寥寥無幾,一般教師培訓項目中也很少有獨立的評價課程模塊,一個項目能有一兩個相關專題就很難得了,實踐中能承擔評價專題的授課教師,也遠遠少于教學領域專題。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化,評價領域的關鍵作用日益凸顯,相應培訓和課程建設亟需跟進。在項目研究實施中,我們始終把培育專家團隊、積累課程資源作為重要任務。以中心專業團隊為核心,以中心歷年培養的教育質量監測備選專家為基礎,廣泛挖掘培訓師資。保障了培訓課程的專業性,為評價領域培訓的進一步發展,和全省教師評價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基礎。

猜你喜歡
樣本監測培訓
特色“三四五六”返貧監測幫扶做實做細
用樣本估計總體復習點撥
培訓通知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規劃·樣本
隨機微分方程的樣本Lyapunov二次型估計
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2015年12月
網絡安全監測數據分析——2015年11月
學習監測手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