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共同富裕指向

2022-11-03 10:50楊文圣
貴州省黨校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中國式共同富裕資本主義

楊文圣

(天津大學,天津 300354)

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這一論斷。自英國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開始向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資本主義文明發展,這一現代化的發展方式在之后的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表現出極大的創造力,成為世界各國促進自身發展、擺脫社會貧困、實現國家富強的普遍選擇。然而,資本主義在追求社會富裕的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社會公平和正義一再缺席,工業大發展和資本主義大生產帶來的社會普遍貧困問題愈加嚴重。資本主義重視和解決貧困問題,不是其統治階級的主觀意愿使然,而是資本主義深層的社會矛盾引發的必然結果。而中國在獨立探索現代化發展之路的歷程中,逐漸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這條道路內蘊的共同富裕指向逐漸凸顯,展現出與資本主義現代化截然不同的價值追求。

一、社會富裕是一切現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社會富裕程度是現代化建設的衡量尺度。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隨著社會結構的日益復雜化,在每一個人類社會形態發展過程中,貧困一直是阻礙社會進步的主要問題。在很多時候,它不僅威脅著統治階級的統治地位,同時也影響著各個社會階層在合理區間的生存發展,進而影響社會的整體穩定和國家治理的總體效能。無論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不管其初始的主觀愿望是什么,緩解貧困進而擺脫貧困無一例外地成了現代化發展必須重視的問題。也就是說,解決貧困問題是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在擺脫貧困的基礎上實現社會富裕是現代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擺脫貧困是現代化道路的必然抉擇

現代化的發展方式是迄今為止人類期望擺脫貧困的最好選擇。不能解決貧困問題的現代化就不是真正的現代化,也不是能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道路表明,不論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觀愿望如何,如果不能重視貧困問題的解決,那么在后期就會帶來許多足以影響資本主義發展根基的社會問題,破壞社會、人、自然界三者關系的“合規律性”。而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無論是從人類社會形態變遷的歷史規律來看,還是從現代化發展結果來看,選擇現代化的發展方式,都是以實現國家富強為目的。發展中國家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也在找尋著適合本國的現代化發展之路。

擺脫貧困是發達國家現代化發展的客觀結果?,F代化道路是從資本主義國家開始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是資本主義國家主動開啟的,而是隨著生產的擴大和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出現的,是早期資產階級為擺脫封建束縛而走上的一條新路?,F代化的發展方式一經出現,就極大地提高了社會進步的速度,人類開始走出食不果腹的生存狀態,走向文明的發展之路,為其他資本主義國家擺脫貧困確立了方向,人類歷史在資本的推動下大踏步前進。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倍Y產階級創造的這一巨大生產力毫無疑問是通過現代化發展道路取得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是資產階級直接創造了現代化發展道路,而是現代化發展道路成就了資產階級的成功?,F代化發展道路是共性問題,資產階級則是個性問題。

擺脫貧困是發展中國家走上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發展中國家在實現現代化、擺脫貧困的過程中不斷效仿不同的模式。第一,西方模式。發展中國家首先學習和接觸到的是西方模式。早期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通過建立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實現了現代化轉型,但這一模式是采取暴力手段掠奪土地和財富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發展中國家并不具備資本原始積累的條件,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也不允許發展中國家擺脫他們的控制并走上現代化道路。因此,發展中國家效仿西方模式的現代化道路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第二,蘇聯模式。20世紀30年代,蘇聯模式在資本主義發展陷入矛盾和危機、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輝煌成就的背景下成了發展中國家爭相效仿的對象。蘇聯是從優先發展重工業開始,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大工業體系。蘇聯模式的現代化路徑強調國家計劃和執政黨對政治、經濟的統籌管控, 存在權力高度集中、管得過死、否定市場作用等問題,并不適用于情況復雜的發展中國家。第三,拉美模式。20世紀50年代,拉美國家在實踐中創造了“拉美奇跡”,這成為發展中國家效仿的范本。拉美各國集中國內資源和要素,全面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拉動了經濟增長,這也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積極探尋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發展之路。但是,拉美模式也有自身難以克服的痼疾,忽視發展的可持續性,社會差距逐漸拉大,城鄉矛盾加劇。20世紀70年代中期,這一模式宣告失敗。第四,東亞模式。20世紀70年代,亞洲“四小龍”崛起,“四小龍”根據自身特色創造出新穎的現代化發展路徑,又被稱為“東亞奇跡”。這一模式最初依托出口導向型的工業化戰略走上了現代化之路,并在政府主導之下不斷調整產業政策、完善經濟體制——理性政府的制度安排是東亞模式取得成功的關鍵?!皷|亞奇跡”的產生,標志著東亞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現代化初步取得了成功。中國也提出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方案,即“到本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這個小康社會,叫做中國式的現代化”,在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創新發展中不斷趕超發達國家的工業化,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領域領跑。21世紀初,中國實現了總體小康的目標。2021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

(二)社會富裕是現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資本主義機器大工業推進了生產方式的革命性更替,社會財富也在這一變革中急劇增加。一方面,資本家迫使無產階級無休止地勞動,創造大量的社會財富。相較于封建的中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的物質生活和文明程度都有了質的躍升。另一方面,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海外殖民掠奪,以低廉的價格獲取大量的生產原材料,以暴力手段強占殖民地區的財富,并將各色各類商品銷往世界各地,賺取了豐厚的利潤。資本主義現代化生產的本質就是追逐更多的剩余價值,獲取無限的物質財富,但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借助現代化所創造出來的巨大財富并沒有用于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平正義事業,僅僅是為了滿足資本家對物質財富的無盡欲望。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進程表明,這種對財富的病態追求和毫無底線的貪欲足以動搖資本主義的穩定,不斷推向貧富兩極分化,形成許多積重難返的社會矛盾和問題,而這些矛盾和問題必將隨著資本主義的縱深發展,在人類社會形態變遷的主動脈中起到向新社會形態演進的催化劑作用。雖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早已注意到了這些關鍵癥結,在各自的現代化過程中不斷采取許多致力于縮小社會貧富差距和緩解社會各階層矛盾的政策措施,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本性無法消除,產生社會矛盾的根源始終存在,而且越積越深,無法改變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趨勢。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強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不同于以往西方列強通過侵略、征服、控制的手段,攫取別國的財富來實現自己的發展,而是通過努力和自主創新,采取和平的方式增加財富,實現自身發展。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立足于自身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發展中國家的社會財富也得到了快速增長,在世界經濟中的位置顯著提升。如果以市場匯率下的當年價格為標準,1970—2010 年發展中國家在世界 GDP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從六分之一翻了一番,達到了三分之一;2018年,發展中國家所創造的GDP約為33.67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總量的39.7%,接近世界GDP的四成。但是,相對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中國家的財富積累仍然較慢,在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面臨著不少困境與矛盾。一方面,眾多的發展中國家都存在生產結構不平衡、生產力不夠發達的問題,同時,農業占經濟結構的比重過大也亟待解決。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人口負擔過重,導致經濟發展的動力不足。由于生產力水平低下,發展中國家的人均收入還不到發達國家的20%。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發展中國家既要借鑒其他國家現代化發展的成功做法,更要將解決民眾貧困問題作為重要關注點,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定堅實基礎。

二、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核心要義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由全體人民共同努力探索形成的發展道路,因此“黨的領導”“發展”“人民”是其核心詞。一百年來,中國的先進分子不斷探索中國道路,并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創造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新道路。五四時期,中國的先進分子談論“西化”“歐化”,本質上也是希望實現現代化。他們認為,“中國要走向獨立富強,就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學習什么?也就是西方的現代化。近代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始終在思考:要轉變為現代化國家,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是什么以及怎樣才能實現現代化。這一時期,帝國主義擴張和資本主義危機的歷史大環境不斷塑造著中國所尋求的現代性話語,因此那些致力于推動中國現代化的先進分子要考慮的是中國的現代化如何才能避免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所衍生的多元化問題。一方面,促使中國走向現代化國家,擁有現代工業體系,實現獨立和繁榮發展;另一方面,要能抵制西方眾多不良的社會價值觀念,遵從中國傳統價值觀,共同富裕便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鮮明的本質特征。

(一)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根本路徑

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鮮明主題,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的始終。中國要發展起來,亟須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鄧小平同志以全球戰略眼光精辟地指出,“應當把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發展問題對社會主義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只有通過發展生產力才能逐步實現國家主權獨立、社會安定有序,社會主義事業才能看到曙光。簡而言之,“要發展自己”。發展的歷時性指向是向著共同富裕邁進,發展的共時性內涵是堅持全面發展。

我國在全面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首先,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發展目標。目標過高容易打擊人民群眾奮斗的積極性,目標過低不利于激發生產活力,目標時間跨度過長容易滋生消極懈怠心理,目標太過短淺容易讓人忽視它的重要性?!皟蓚€一百年”奮斗目標,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現狀,是能夠達到的未來發展目標,這一目標將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人民同心奮斗的合力;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即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發展愿景。這些發展目標既具有現實性又具有未來可能性。其次,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發展要求?!巴苿游镔|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這是對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的全盤統籌和整體規劃?!拔鍌€文明”協調發展,只有發展方向而沒有具體的數字指標,強調對發展空間的延展和對發展質態的提升。再次,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發展理念。發展理念是發展實踐的先導,正確的理念導向正確的實踐,而錯誤的理念只會讓實踐誤入歧途、走上彎路。我國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先導,開辟新的發展格局,由全體人民共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厘清了發展的“理”與“路”、“源”與“流”。歸根結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發展指向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最本質的特征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領導核心是中國共產黨,而黨的領導需要依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體系。如果沒有黨的領導制度,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就會喪失根基和動力,不僅不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反而會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處于盲行之中,將極大地削弱治國理政效能。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才會發揮巨大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成功開啟和持續推進充分體現了黨的領導這一政治優勢,這也意味著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更加需要堅持黨的領導,不斷健全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制度。因此,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依托和根本利益所系。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三)人民立場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核心價值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特點在于將人民放在一切發展進步的核心位置。中國共產黨以堅定的人民立場始終團結帶領人民奮發向上,不斷追求美好生活,是國家發展進步的一條中軸線。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群眾迫切期望改變生活窘困的狀況,黨的八大明確了國內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和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有了對主要矛盾的清晰認知便能夠對癥下藥。人民群眾蘊藏著無窮的智慧和力量,解決社會主要矛盾必須充分發動人民群眾投身于經濟、文化建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明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根本任務、黨的思想路線和基本路線以及發展戰略等,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斷彰顯著人民性。

新時代以來,我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尤其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不平衡和不充分是發展的兩大制約因素,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兩大限制因素。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只有努力解決這一主要社會矛盾,才能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改革開放以后,實施“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幫助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钡膽鹇园才?,國家整體的發展格局呈現出東部發展快、人民生活水平較高,而中部尤其是西部偏遠山區發展慢、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的差距,這個差距在市場經濟作用下有拉大的趨勢。黨和國家及時注意到貧富差距的問題,把發展的協調性提高到重要位置,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等發展戰略,逐步縮小區域差距。此外,城鄉發展不平衡是又一個社會發展難題,城鄉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農村發展。因此,國家采取了幾個方面的發展策略:一是積極發展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產品收益率,切實提升農民群體的收入水平;二是不斷完善鄉村治理,提高農村整治的成效,將水、電、氣、路、廁等經濟發展和生產生活的基本設施都納入新農村建設之中,在鄉村振興中實實在在地改善村容村貌和農民群體的生活環境;三是發展適當的文化娛樂項目,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歸根結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人民立場強調關注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強調人民群眾的主體性,更加強調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本質規定

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本質規定,即走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就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接續推進共同富裕之路,是遵循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之勢,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必然之勢,這一必然之勢深刻表現為主觀追求和客觀實踐的緊密結合。

(一)共同富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

實現民族復興是中華民族最大的心愿,這一過程與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同向同行的。近代以來,中國的理論探索和社會實踐無不圍繞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宏愿展開。在各個階級開出的救國救民方案中,歷史和人民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由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實踐在中華大地上鋪展開來。在新時代,這一偉大復興的夙愿更加接近現實,我們已解決了千百年來困擾中國的絕對貧困問題,接下來將乘勢而上,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扎扎實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既要繼續大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強各領域科技創新,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韌性和活力,同時也要努力化解階層固化的風險,致力于不斷提升治國理政、為民服務的水平,不斷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的整體效能,讓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彰顯出中華民族特色和共同富裕底色。

共同富裕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具有與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截然不同的獨特性和價值性,深刻表現于具有中國特色的實踐和理論創造中,生動詮釋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引領下的改革創新發展。實際上,這樣的獨特性和價值性從一開始就規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方向,正是推進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方向。從量的規定性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實踐超過了以往的現代化實踐,既要重視解決人民的“急難愁盼”問題,也要重視接續推進共同富裕。不論是從推進現代化的規模、速度上,還是從推進現代化的程度、廣度上,無不顯示出中國發展的超越性。從質的規定性上來看,我國的現代化建設追求的是共同富裕,圍繞的主體是全體人民,是建設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現代化。因此,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持續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除此之外,沒有第二個選擇,因為其獨特性、本質性、價值性只能在這一選擇中才能得到彰顯。

(二)共同富裕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必然召喚

按照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不論什么人,無論是積極的抑或消極的主觀意志,在人類向前發展這一根本問題上從來都只是起到促進或阻礙的作用,并不能操縱落后社會形態向先進社會形態轉變的現實,也不能左右人們向更健全人格和更全面發展的進程。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本質的重建。這種建立不是機械主義的建立,而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建立;不是主觀世界思維意志的毫無原則的叫囂,而是既受歷史規律制約也受歷史發展趨勢影響的客觀實踐的伸張,是隨著人類更先進社會形態的確立而不斷進步的歷史過程。但是,需注意這樣一個道理,“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后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在人的本質重新建立的過程中,人需要不斷增強勞動能力,滿足自身生產生活需要。在物質上實現富足,才能在各個領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實踐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正是這樣一個過程,它所指向的共同富裕和人的本質的重新建立不是一個階段性任務,而是一個系統的長期的歷史任務。在這樣的歷史過程中,不僅人的物質財富得到了極大豐富,人的精神財富也得到了幾何式增長。首先是物質財富的豐富帶給人們最基本的安全與滿足,而后才去進行更高的精神追求。只有如此,人的創造能力的發揮才會有更多更合理的空間,否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便是空中樓閣。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引領了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既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的一般原則,又面向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的根本方向。這一根本方向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建設在推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過程中,要時刻牢記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類未來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就不僅僅是單純的實現自身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中國人民圓夢必將給各國創造更多機遇,必將更好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比祟惿鐣l展的歷史規律昭示,人類的發展進步在于世界各國的攜手合作和世界人民的同呼吸共命運,人類只有從大處著眼,團結一致,才能不斷戰勝各種困難,共同走向美好未來。因此,從人類未來發展方向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所指向的共同富裕不是一國一域之事,而是關乎全人類福祉,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必然召喚。

(三)共同富裕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必然訴求

共同富裕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標識。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來,雖然歷經風云變幻、波詭云譎,各種社會矛盾疊加,但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牢記初心和使命,帶領中國人民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在持續不斷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和實踐創造活動中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人類文明新形態從根本上擺脫了資本主義利益至上的現實困境,以特有的理論和實踐貫穿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全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蘇聯、原東歐國家的社會主義存在明顯的區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嵌著中華文明的發展邏輯,蘊含著豐富的華夏文明資源,如和合思想、天人合一觀念、大同社會理想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國內國際的發展具有諸多的不確定性,文明格局深度重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有其必然的理論邏輯和現實邏輯,即一以貫之地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翱茖W社會主義理論邏輯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中國社會發展邏輯就是中國社會發展規律?!边@一理論在始終堅持唯物史觀方法論的大前提下,指導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向前邁進。在新發展階段,中國人民的歷史需求和意愿是步入現代化強國,不斷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不僅物質生活充裕,而且精神生活富足。共同富裕不僅是站起來和富起來的新中國的革命和建設實踐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強起來的新中國的改革實踐的題中應有之義。因為共同富裕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特征,以人民性為本質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為滿足人民利益而形成的,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和根本利益所在。

中國共產黨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不斷彰顯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其重大任務,不僅符合世界社會主義向縱深發展的時代趨勢,而且符合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本質要求。雖然人類社會發展的軌跡是復雜的,但其發展大勢是進步的,這就是人在不斷實現本質力量的回歸,找回在各個社會形態中被異化了的主體性。同時,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也是在不斷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的重新平衡,最終實現人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是“使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的歷史演進及其較量發生了有利于社會主義的重大轉變”的過程。毋庸置疑,這種回歸和平衡,在于人們對包括物質財富在內的各種財富的自由占有和自由分配。因此,從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未來趨勢看,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深入的歷史進程看,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價值目標引領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必然結果。

猜你喜歡
中國式共同富裕資本主義
論相對剝奪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實現人民美好生活之道: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共同富裕:繪就美好生活藍圖
中國式民主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確理解共同富裕
論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另類行為
中國式性感
也談資本主義一詞的使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