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有效滲透德育探微

2022-11-04 08:53胡建偉
成才之路 2022年28期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立德樹人班級管理

胡建偉

摘要: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個人發展的基礎,也是民族得以站立在世界之林的靈魂。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學校德育工作更是被擺在了突出的位置。在德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與學生接觸較為頻繁,借助班主任的工作載體實施德育具有獨特的優勢。文章從班主任角度出發,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引,探索如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滲透德育,引領學生的綜合素養不斷提升。

關鍵詞:班主任;德育;班級管理;新課程改革;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451.6;G63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28-0021-04

德育是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是時代發展的主題,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新時期呼喚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這不僅是教育體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實施過程的轉變。因此,班主任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充分發揮自身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以身作則,開展賞識教育和多種多樣的活動,應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從而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提高。本文基于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征、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以及班主任在中學德育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對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有效滲透德育的方法進行論述。

一、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征

德育對象不同,德育方法和載體的選擇也有所不同。為了掌握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對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征進行分析。

1.社會閱歷少,但向往獨立自主

中學階段是學生由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缺乏社會和生活閱歷,但是他們在心理上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因而希望可以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選擇。但初中生缺乏社會的鍛煉和實踐,因而很多想法是比較不成熟的。以興趣選擇為例,一些學生對美術、音樂等比較感興趣,因而對文化課的學習有所忽視,在與班主任的談話中就提到“我已經是大人了,有權根據自己的意愿做決定”等想法。

2.有較強的求知欲,但辨別能力有待提升

進入初中學習后,課程數量增加了,難度也提升了,再加上社交范圍的擴大,接觸的事物較多,學生的思想逐漸趨于成熟,特別是在抽象思維、理解能力上表現出了顯著差異。面對外部世界,學生充滿了好奇,有較強的求知欲望。然而,許多良莠不齊、真假難辨的信息使得部分學生因為辨別能力較低,難以抵抗誘惑,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影響身心的健康發展。

3.自制力較差,但具有遠大的夢想

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是充滿期待的,也有自己的夢想與奮斗目標,特別是互聯網的普及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他們看到了世界的精彩、他人的奮斗故事,因而也希望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部分學生缺乏恒心和毅力,特別是抗挫折能力比較差,一旦遇到困難,很容易一蹶不振,無法長期堅持自己的夢想。

二、中學德育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2014年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將立德樹人作為重要的育人目標。近年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對學生應當具備的三大素養以及六大要素、十八個基本點進行了闡述,并逐漸形成了適應學生終身發展以及社會需求的體系。然而,深入德育工作實際,卻發現中學德育存在一系列問題,導致德育效果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德育目標失衡,呼喚更科學的德育目標。部分學校在德育目標的制定上表現出了理想化的特點,脫離學校實際情況、要求過高的德育目標,違背了青少年群體的身心發展狀況。第二,德育內容不確定,呼喚更有針對性的德育內容。學校的德育內容應該在遵循國家教育政策的前提下,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第三,德育手段單一,呼喚更具時代特點、多元化的德育工作方式。在傳統的德育工作中,教師常常是“以管理代替教育”。在高壓氛圍下,學生接受教育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無法把教育內容轉化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

三、班主任在中學德育工作中發揮的作用

1.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者和組織者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教育者和組織者,而道德教育是班級工作的一部分,因此班主任有責任做好這項工作。德育作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環節,不能局限在某一門課程之中,而應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乃至學生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要處理好班干部、班級衛生、班級管理等許多工作,要天天和學生打交道,因此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很多學生不自覺地將班主任作為效仿、學習的對象,可見班主任在學生的德育工作中有著獨特的價值。班主任通過自身的工作優勢可以將道德品質和精神理念傳達給學生,做好監督和指導工作,但有的時候還需要家長和必要的社會力量參與,因而班主任在家校協同德育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班主任要協調好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

新課改的核心思想是凸顯學生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所以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而且要重視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與個性發展。一旦學生出現了問題,班主任不要一味大包大攬,忽視學生的想法,而應第一時間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在尊重學生想法的基礎上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聰明才智,讓他們學會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相反,如果班主任總是“一刀切”,過分強調自己的主導作用,看不到學生的智慧與才智,則會不斷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導致學生自卑敏感、缺乏自信。因此,在德育工作過程中,班主任應該協調好學生的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引領學生充分認識自我,并基于自身興趣愛好與發展需求,樹立積極向上的奮斗目標。

四、新課改背景下班主任工作有效滲透德育的方法

1.學為人師,以身作則,樹立師德典范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教師作為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想要更好地教書育人,就必須要有高尚的師德與良好的修養。常言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表明了教師在學生身心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學生。為此,在德育工作過程中,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必須堅持學為人師,以身作則,樹立師德典范,給學生做好榜樣。班主任應該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為此,班主任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在潛移默化中傳遞正能量,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行。一些學生從小受到寵愛,在禮儀方面缺少教育。部分學生沒有禮貌,到辦公室找老師時直接推門,在校園內見到老師也直接忽視,這都體現了學生德育工作的不足。為此,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為了提升學生的禮儀素養,班主任可以以身示范,用行動在日常生活中滲透德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例如,在請求學生幫忙時,班主任應摒棄以往的命令式口吻,輕輕走到學生旁邊,通過輕輕敲桌提醒學生,問:“打擾一下,你可以幫老師一個忙嗎?”面對學生的幫助,班主任不應覺得理所應當,而是真誠地說上一句“謝謝”。通過這樣的以身示范,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滲透禮儀、規則、誠信、文明等方面的教育,學生自然會發現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逐漸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并自覺向老師看齊,成為一個品德更加高尚的人。

2.賞識教育,發現優點,激發學生自信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會一帆風順,一定會遇到許多的挫折和挑戰。只有具備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才能抵御成長過程中的風雨,因此增強自信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品質之一。有了自信心,學生才會覺得自己有力量克服困難,一定可以實現理想。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進行賞識教育,不斷鼓勵和贊賞學生,并堅持不懈地幫助、引導學生,學生就會逐漸樹立自信。部分教師雖然可以做到鼓勵學生,但有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容易在情急的情況下大聲指責學生,從而挫傷學生的自尊心,這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形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賞識的實質是承認差異、尊重差異,成功的實質是不怕失敗。在實際的班級生活中,班主任要重視賞識教育,重視學生自信心培養,也要做到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班主任也必須意識到,賞識教育雖然強調多肯定、多鼓勵、少批評,但并不意味著學生犯了錯誤可以不批評,因此還要把握賞識的尺度。學生犯了錯誤,班主任要帶領他們分析錯誤的原因,然后給出具有指導性的建議,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提高個人修養。

3.多彩活動,搭建平臺,培養優秀品質

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德育的根本所在。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期。因此,班主任要善于運用多種教育載體,拓寬教育渠道,以多彩的班級活動為重要抓手,為學生的品德修養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打好基礎,落實好立德樹人的使命。傳統文化之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利用傳統文化開展系列活動,進行禮儀、誠信、真善美、自強不息等主題教育,不僅可以改善傳統德育模式空洞說教的弊端,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通過搭建傳統文化的學習平臺為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提供空間。例如,在早讀、晚自習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讀一讀國學經典。在讀物的選擇上,可以與語文學科教師進行探討,在課本學習之外讓學生有機會閱讀更多的傳統文化作品。開展國學晨讀活動,借助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的德育內涵推進德育工作,有助于打造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班級。

4.文化建設,創設氛圍,潛移默化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边@就強調大學要把立德樹人內化到學校建設和管理各領域、各環節,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學校就必須注重文化建設,創設德育氛圍,潛移默化地實現教育的目標。在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方面,班主任可以在班級走廊、教室、櫥窗、墻面等張貼一些關于美德的圖片、警句、詩詞歌賦、古代文人的語錄等,在美化班級環境的同時形成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班級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言行舉止,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生活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為了體現班級的與眾不同,班主任還可以基于班級實際與學生個性特征,打造與眾不同的班級文化,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水本身蘊含眾多品質,如“抽刀斷水水更流”體現了水的堅韌不拔,“水滴石穿”體現了水的持之以恒,“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體現了水的淡泊名利。班主任通過挖掘水的這些正能量,將“水”文化融入到班級建設的工作中,圍繞“水”這一主題進行一系列的裝飾,如在墻上張貼關于水的名人名言,畫上關于水的宣傳畫,班級的班訓也與“水”有關。在如此獨特的文化氛圍之下,水的優秀品質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的身心,向他們不斷傳遞著正能量。

5.應用信息技術,暢通渠道,提升德育實效

在做學生工作時,只有愛心是不夠的,班主任還要講究方法。特別是德育工作,單純依靠理論灌輸以及說教的方式,效果非常有限,有時候還會引發學生的反感,造成學生與教師的疏離甚至不信任。為此,班主任必須立足學生發展實際,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讓學生健康成長。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當代的中學生出生于2000年之后,對互聯網、計算機有著獨特的情感??梢哉f,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他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為此,班主任在日常德育工作中不妨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拓寬德育工作的渠道,推動學生品德修養的提升,提升德育實效。例如,班級學習群是展示學生青春風采的一個重要窗口,班主任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渠道,做好德育工作。在班主任的工作中,無論是班級的集體活動,還是具體到每一個學生的教育,不可避免要涉及交際、溝通等。在交往中,班主任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溝通的效率,做好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如每日在群里分享一則名人名言或者勵志的故事,鼓勵學生分享感受、交流心得,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素材的基礎上,于無形中融入德育。又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交流平臺與學生展開一對一交流,了解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樣,就可以化解師生面對面交流的尷尬,又可以保護學生的隱私,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從而推動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作為教育的三個重要方面,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個角色的缺失都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德育工作不僅需要學校的努力,也需要家庭的支持。而班主任是溝通家長的主要負責人,班主任可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與家長的溝通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班主任可建立班級公眾平臺,邀請學生與家長訂閱,借助這一平臺展示學生的日常生活,如在班級的表現、優秀的學習作品、優秀書法、繪畫作品、好人好事等。借助新媒體平臺,學生、家長都可以隨時隨地瀏覽消息、評論轉發、點贊支持。這樣,可以加強正能量的傳播,引導學生向優秀的榜樣學習,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梢?,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推廣,信息技術將會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班主任要認識到這一趨勢,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從而形成教育合力,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

五、結語

總之,青少年學生的道德水平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運。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以及我國進一步與國際社會的接軌,各種文化和思想進入國內,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德育工作勢在必行。學校是重要的教育場所,學生在學校不應該只學習文化知識,更應該學習做人的道理。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有責任、有義務在新時期創新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發揮自己的工作優勢,做好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除了以身作則樹立師德典范、賞識教育激發學生自信、多彩活動培養優秀品質、文化建設潛移默化教育、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德育實效之外,班主任還要探索更多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渠道,對學生實施深刻的、全方位的、多維度的德育,為培養高素養人才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韓雪.試論高中班主任如何開展德育工作[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6(03).

[2]趙麗霞,曹瑞,麥清,等.中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現狀調查[J].教學與管理,2016(09).

[3]王銓美.“靜雅思聽”網站資源在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運用[J].職業教育研究,2012(11).

[4]王春麗.農村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略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1(09).

[5]馬輝.新時期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J].甘肅教育,2020(21).

[6]錢國芬.新課改語境下中學班主任德育創新研究[J].天津教育, 2020(13).

[7]歐愛群.中學班主任工作的德育功能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07).

[8]張成仙.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困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J].昭通學院學報,2017(02).

[9]曾文怡.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提升路徑[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7(05).

[10]陳建勝.新課改背景下的中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創新研究[J].時代教育,2017(14).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filt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e Work of Class Teache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u Jianwei

(Jinta County No. 4 Middle School, Gansu Province, Jiuquan 735300, China)

Abstract: Good moral character is the foundation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soul of a nation to stand in the wor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quality education,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s placed in a prominent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the head teacher, as the class manager, has frequent contact with students. It has unique advantages to implement moral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head teachers work carri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ead teacher,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infiltrate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 management and lead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head teacher;moraleducation; classmanagement; new curriculumreform; foster characterand civicvirtue

猜你喜歡
新課程改革立德樹人班級管理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