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條銹病發生與防控技術

2022-11-09 20:59張曉梅
農家科技 2022年6期
關鍵詞:條銹病孢子侵染

小麥條銹病俗稱“黃疸病”,該病傳播迅速,屬于一種流行性真菌性病害,具有分布廣、浸染能力強、菌源量高、損害大的特點。為嚴防小麥條銹病蔓延風險,保障糧食安全,山東省平邑縣農業農村局近年來積極開展小麥條銹病檢測和預防,搶抓條銹病防治關鍵期,有效控制和壓低病源基數。

一、小麥條銹病的發生特點

小麥條銹病是我國大區間典型遠程氣流傳播流行的小麥病害,主要由條形柄銹菌侵染引起,一般在春季發生,發病后,具有很強的本地區傳播或向相鄰區域傳播的能力,且變異快,破壞小麥葉綠素,主要為害葉片、葉鞘、莖稈、麥穗及穎殼等內部組織,影響小麥光合作用,實現對植株養分和水分的掠奪。在發病初期,葉片或葉鞘上產生鮮黃色或黑色皰斑,這種皰斑常常以小長條狀或長橢圓形排列,形成孢子堆覆蓋葉片和葉鞘上,每個孢子堆每天可產孢子1800 個左右(銹褐色粉狀物),可持續產孢子8 ~10 天,通過高溫和氣流的作用,形成孢子流,相互交叉流行,反復循環侵染,引發該病。此外,在小麥灌漿期,因該病過度消耗小麥植株內水分,使灌漿受阻,無法滿足小麥生長發育和灌漿期的水分需求,從而降低產量,使千粒重下降,小麥條銹病一般流行時,減產率在10%~30%,嚴重時可導致絕收。由于我國小麥主栽品種抗源單一,抗病品種推廣面積有限,一旦氣候條件適宜,又有適量的菌源,小麥條銹病常會在全國大范圍流行,并造成嚴重損失。

二、小麥條銹病的發生條件

小麥條銹病生殖繁育對環境有一定的要求,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合小麥條銹菌侵染。菌絲體適宜侵染的溫度范圍為13 ~16℃,孢子發育適宜溫度為9 ~11℃。當平均溫度下降到2℃以下時,病菌以菌絲體形式在麥葉組織內休眠越冬。夏孢子在萌發的過程中,濕潤的環境為小麥條銹病爆發提供了條件,當連續降雨天數達11 天,降雨量超過50 毫米時,適于條銹病菌的侵染與繁殖。4 月底至5月中旬有雨,以后條銹病普遍發生,后期造成局部地區條銹病中輕度流行。

品種選擇也是引發條銹病的關鍵因素之一,品種不同, 抗性存在明顯差異。若選擇抗源較單一的品種,或常年堅持種植一個品種,小麥抗病性降低,都會引發該病??蛇x擇周麥30、泰麥733 、中麥875、濟麥262、新麥208,這些品種苗壯,中抗條銹病。

(1)菌源越夏、越冬的積累量與第二年發病輕重有密切關系,目前,山東省小麥條銹病菌源主要來自鄰省,隨西南季風氣流傳入。例如:在每年4 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麥拔節至抽穗初期),小麥質地幼嫩,病源入侵與當地小麥生育期配合度高,早且充足的入侵菌源為條銹病的發生提供了致病菌。

(2)連作田菌源積累量多,鄰作田抗病力弱也易受侵染。

(3)冬麥區播種過早、施用未充分腐熟的糞肥、株間通風透光差、禾本科雜草發病嚴重,或在抗病力減弱的情況下易發病。

三、小麥條銹病防控措施

小麥條銹病以預防為主,應積極落實減少菌源,適期用藥的植保策略。

對于現在的椰果采摘機,其實還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因為在采摘機對椰果的定位方面還必須在人的幫助才能完成,也就是不能夠自動定位識別。其實,機器視覺技術最早起源于1968年,美國學者Scherts和Brown提出用光信號對果實檢測[8],即用果實和葉子在電磁光譜的可見光和紅外區域反射率不同檢測水果的思想。而至今,椰果采摘機的研究方面對這項技術的應用程度較低。

(1)選擇抗病性品種。

①抗性方面。選種時,選擇抗病能力較強、抗源類型不同且適宜本地區環境的品種進行栽培,并保證小麥純度。避免選用高感條銹病品種和中感條銹病品種,例如:煙農999、臨麥4 號、煙農1212、泰農18、魯原502,或山農28、青豐1 號、濟麥22、煙農5158 等。

②栽培模式方面??紤]小麥品種多樣性、區域性等適地因素和特點,應合理輪作換茬,避免與寄主作物進行輪作、鄰作,宜與大豆、花生、馬鈴薯等非寄主作物實行兩年以上的輪作,減少菌源。

(2)科學整田。通過輪流倒茬破壞菌絲生長環境,減少菌源殘留,確保小麥從土地中獲取足夠養分。

(3)播種。

①播種時間。結合平邑縣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及條銹病的發生規律,適當晚播,以減輕秋苗的發病,減少越冬菌源;播種時間在10 月上中旬即可。

②密度控制。播種密度為15千克/畝左右;此外,為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小麥保苗密度一般在12 萬~25萬株/畝。

③播種深度。過深或過淺均不利于出苗,播種深度3 ~5 厘米即可;若播種時地塊比較干旱,深度可控制在5 ~7 厘米。

(4)水肥管理。

①水分。孕穗期是小麥水分臨界期,干旱地塊會導致小麥缺水萎蔫,而水分過多則易發生澇災,因此,應根據小麥水分豐缺情況適量灌溉。

②適時追肥。施肥時,應按照“底肥(25 ~30 千/畝)+追肥(尿素10 ~15 千克/畝)+葉面肥(一噴三防)”的原則施用。其中,底肥應充分腐熟,增強小麥抗病力。追氮肥時避免過多、過遲。

(5)減少菌源。在小麥收獲后,應清除掉落病麥秸、雜草,帶到田外處理,并整地深翻26厘米以上,以減少田間菌源數量,預防條銹病的發生。

(1)播種育苗環節。注意科學合理播種的數量和密度,并充分施入有機肥、氮、磷、鉀等微肥,培育壯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這個過程中,不可單一偏施氮肥,避免田間麥苗旺長,環境密閉、潮濕,引發條銹病。

(2)苗期藥劑防治。

①化學藥劑。選用高效、低毒、低風險藥劑,可選用多菌靈系列,或戊唑酮、吡蟲琳、丙環唑等,或一些復配藥劑噴霧防治。條銹病的反復侵染能力較強,要堅持發現一處防治一處的藥劑施用原則。為防止二次侵染,可在首次噴藥一周后,再防一次。當田間受到二次侵染時,要及時采用化學藥劑噴施,用藥量為:每畝可用30%吡蟲琳17 ~22 克,80% 戊 唑 醇10 ~12 克,對 水40 ~50 千克均勻噴霧。

②生物農藥防治。在防治過程中,不能盲目加大用藥量,提倡一次施藥防治多種病蟲,以降低環境污染和農藥殘留??杉訌娸啌Q用藥,不同作用機理藥劑應交替輪換使用,防止或減緩病菌抗藥性產生,確保防治成效。生物農藥施用時,分三個階段:小麥苗期,每畝用1000 億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5 ~20 克,對水后均勻噴霧;在小麥返青拔節期,每畝可用2%嘧啶核苷類抗菌素(農抗120)水劑333 ~500 克,對水均勻噴施,隔7 ~10 天噴1 ~2 次;拔節期至抽穗期,每畝可用短小芽孢桿菌QST2808 菌株可濕性粉劑333 ~533 克,對水均勻噴施葉面。

(3)拔節期與孕穗期藥劑防治。小麥拔節或孕穗期病葉普遍率達2%~4%時開始噴灑20%三唑酮乳油或12.5%特譜唑(烯哇醇、速保利)可濕性粉劑1000 ~2000 倍液、25%敵力脫(丙環唑)乳油2000 倍液,于晴天下午噴施,病重地塊可隔7 ~10 天重新施藥噴治。在防治過程中要堅持“打點保面”,努力控制病害擴展蔓延,確保小麥生產安全。

(4)機械化“一噴三防”防控。小麥孕穗抽穗關鍵期,為實現聯防聯控、連片飛防,可在4 月的中下旬和5 月的上旬開展,可采用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等對小麥“一噴三防”,噴灑的藥劑包含殺蟲劑、植物生長調節劑、殺菌劑、葉面肥、微肥等,以提高小麥條銹病防治效率,防止條銹病大面積擴散和流行,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猜你喜歡
條銹病孢子侵染
隱孢子蟲入侵相關蛋白分子研究進展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過程
南美白對蝦養殖孢子蟲病頻發,實戰派專家的五點預防建議
小麥條銹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麥條銹病的防控技術
枯萎鐮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過程特征
河南省小麥條銹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
小麥條銹病持續控制的策略
引種濱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叢枝菌根真菌對小麥幼苗侵染及生物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