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萍在抗日戰場上的四次遇險經歷

2022-11-09 01:09董小林上海
黨史縱覽 2022年11期
關鍵詞:張愛萍偽軍根據地

○董小林 (上海)

張愛萍是一位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我軍高級將領??箲饡r期,他長期戰斗在江淮大地,在這里創造了自己軍事生涯的輝煌,也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本文僅敘述張愛萍在抗日戰場上最為驚險的4次遇險經歷,以折射將軍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傳奇一生。

漁溝:退卻在后險遇難

1940年春,正值皖東北抗日根據地初創。據張愛萍后來回憶,這一時期是他革命生涯中最為艱難的歲月。

全民族抗戰爆發后,日軍從華北、華東兩個方向南北對進,企圖打通中國東部地區的南北交通大動脈——津浦鐵路,分割中國抗日力量。雖然國民黨政府曾調集重兵在徐州周圍組織了大規模會戰,也取得了臺兒莊大捷這樣的戰役性勝利,但無法從戰略性上改變頹勢。不久,津浦鐵路沿線的重要城市如蚌埠、宿縣、徐州均被日軍占領,國民黨軍正規部隊西撤,津浦鐵路以東的皖東北、蘇北地區完全成為敵后。這正是創建根據地、開展抗日游擊戰爭的大好時機!

張愛萍敏銳地看到了這一點。他從延安出發時,就肩負著毛澤東親自交代的到敵后組織抗日武裝的使命,他個人也十分愿意在廣闊的敵后戰場大展身手。1939年6月,在津浦路西彭雪楓部召開的討論今后發展方向的軍政委員會會議上,擔任中共豫皖蘇省委書記的張愛萍力主越過津浦鐵路向東發展,并毛遂自薦親赴路東進行戰略偵察。會后,張愛萍一行3人,喬裝改扮,風塵仆仆,一路向東。他們先是潛入日偽軍據點內吃飯休息、偵察敵情,而后又在日偽軍眼皮底下通過鐵路封鎖線。到達路東后,張愛萍高舉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大旗,經過半年的艱苦工作,在皖東北地區打開了團結抗日的新局面,并建立起一支由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1939年底,張愛萍任蘇皖邊區軍政委員會書記和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總隊長兼政治委員。

1940年3月,靈璧、睢寧等城鎮據點的日軍大舉出動,妄圖南北夾擊,一舉撲滅這支誕生不久的抗日武裝。得到情報的張愛萍立即指揮部隊,移師東進,準備繞道睢寧再南下洪澤湖邊,跳出日軍的合圍圈。然而,就在張愛萍率領部隊走到靈璧縣漁溝附近時,中共邳(州)?。▽帲┿~(山)地委書記李云鶴找到了他,懇求部隊留下來掩護地方黨組織轉移。張愛萍雖知兵貴神速,在日軍合圍中多待一刻便多一分危險,但面對這樣的請求,他沒有猶豫,因為保護地方黨組織和人民群眾,是人民軍隊職責使命所系。

很快,日軍就圍了上來。時村方向是敵人主力,漁溝方向是一小股敵軍。這是張愛萍首次指揮部隊與日軍正規軍作戰。他命令一部分兵力在時村方向抵擋日軍進攻,自己親自指揮主力向漁溝進攻,以求消滅這股日軍,跳出包圍圈。然而,誕生才幾個月的部隊還比較年輕,沒來得及在戰火中鍛煉成長,不具備與強悍日軍正面交鋒的能力。

漁溝方向的日軍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占據村落憑險據守,火力很猛,張愛萍指揮部隊多次攻擊均未得手。正在膠著間,時村方向的槍聲越來越近。張愛萍感到不對勁,就沿著高粱地往時村方向趕去,想一探究竟。剛走出高粱地,他就和大隊日軍迎頭撞上了。原來,擔任掩護任務的我軍抵擋不住日軍的猛烈進攻,已從陣地上撤了下來。

張愛萍見狀立即命令部隊:“快撤!快往山里跑,不要管隊形,分散開往山里撤,越快越好,越分散越好!”說是山,實際上是淮北平原上不大的土坡。

剛剛組織部隊撤退完畢,張愛萍突然想到漁溝方向正在進攻的我軍即將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那時部隊初創,沒有通信工具,只能靠人傳達命令。但時間緊急,叫通信員已經來不及了,于是張愛萍又不顧一切地往漁溝方向跑去。到了陣地后,他親自斷后,組織部隊快速撤離。等部隊成功撤走時,村子里只剩下張愛萍和身邊的兩名警衛員。他們被日軍盯上了,日軍的兩輛坦克追了上來?;幢逼皆貏萜教?,一覽無余,沒有地形地物可供遮蔽,只能盡快跑到附近的小山上去。張愛萍和兩名警衛員拼命奔跑,穿過一片片莊稼地,跳過一條條田埂。日軍想抓活的,開著坦克在后面緊追不舍,最近時僅有三四十米距離,坦克發動機震耳欲聾的聲響懾人心魄。

由于連日作戰的勞累,張愛萍實在跑不動了,一種從未有過的無力感傳遍全身。見此狀況,兩名警衛員就架著他跑。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就在張愛萍等人陷入絕境之際,突然一條大溝出現在前方。張愛萍在警衛員幫助下越過大溝,迅速找到一塊墳地隱蔽了起來。追至溝邊的日軍坦克既不敢開入溝中,又丟失了追蹤目標,只能惱羞成怒地胡亂掃射一通,然后悻悻地撤走。

就這樣,張愛萍終于平安脫險,來到山上與部隊會合。一清點,發現部隊在撤退時沒有遭受什么損失,這令他十分欣慰。

1939年7月,張愛萍率部進入皖東北,成立了八路軍、新四軍駐皖東北辦事處。圖為張愛萍(左一)、劉瑞龍(左二)、劉玉柱(左三)、金明(左四)合影

山子頭:“金鐘罩”護體

1940年5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來到皖東北根據地檢查工作。劉少奇是張愛萍的老領導,中央紅軍長征時,劉少奇擔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張愛萍則是軍團第四師政治部主任。此時,皖東北根據地初創,張愛萍急需得到這位昔日老領導、今日華中敵后抗戰最高領導人的指導和幫助。

劉少奇帶領的中原局機關雖然只有幾個人,極為精簡,但卻是整個華中敵后抗戰的指揮中樞。這個目標實在太大了!劉少奇的到來,立刻引起了敵人的注意。駐泗縣、五河縣城的日偽軍向根據地發動“掃蕩”。國民黨江蘇省主席韓德勤下屬的頑軍王光夏部也趁火打劫,從東面跨過運河與日偽軍夾擊新四軍。5月3日,王光夏派高鑄九、馬子延等匪化頑軍襲擊根據地半城、孫園等村鎮。5月13日,王光夏親率頑軍第三十三師等部萬余人,進占了根據地的朱湖、界頭集、馬宅鎮、金鎖鎮、新興圩子等地,并準備進攻根據地的中心青陽鎮,企圖一舉消滅張愛萍所部新四軍,或將其逐出皖東北。在日偽頑的夾擊下,根據地僅剩下洪澤湖北岸東西五六十里、南北二十幾里的狹長地區。

事態非常嚴重,必須首先絕對保證劉少奇和中原局機關的安全。剛剛在漁溝經歷過生死戰斗的張愛萍深知,以部隊目前的戰斗力無法與日軍進行正面較量,只能與之兜圈子、打游擊。而頑軍實際戰斗力卻并不強,并且從根據地長遠發展來看,也必須消滅或驅逐頑固勢力,現在人家找上門來,焉有不打之理?

張愛萍立即作出部署,以1個團的兵力保護劉少奇和中原局機關轉移,自己率其余兵力反擊頑軍王光夏部。頑軍果然是外強中干,新四軍一戰就奪回了朱湖和新興圩子及附近二十幾個村莊,使中原局機關有了安全的駐地;再戰打得頑軍全線潰退,不但殲敵1000余人,還追至運河邊,全面恢復了被侵占的根據地。

一個多月后,不甘失敗的王光夏卷土重來,集中7個團的兵力再度進犯根據地。然而,結果還是和上次一樣。在新四軍的反擊下,頑軍丟盔棄甲、狼狽逃竄。有一個加強營來不及逃跑,被新四軍包圍于成子湖北的山子頭。山子頭是一個堅固的土圍子,頑軍憑險固守。在前沿視察敵情的張愛萍觀察到土圍子附近有一個廢棄草棚,草棚面向圍子的一面還有一堵一人多高的土墻,便于隱蔽,便趴在土墻上偵察敵情。當他把圍子里情況看清楚后轉身向部隊部署任務時,突然感到背后仿佛被人猛推了一掌,他一個趔趄,從墊腳的土堆上滑落下來。

張愛萍與新四軍領導人合影。左四為張愛萍

“總隊長,你羊皮襖上有一個洞?!毖奂獾膽鹗刻嵝训?。

張愛萍不以為意,爬起來繼續部署任務。直到戰斗結束全殲頑軍后,張愛萍脫下衣服,才發現不但羊皮襖上有個洞,連里面的襯衣也破了。再一摸,后背頓感火辣辣的,還流了血。張愛萍這才意識到可能是中彈了,但身上又沒有槍傷。正在疑惑間,他一松腰帶,子彈從褲管里滑落到地上,引得大家哄然大笑。

張愛萍風趣地說:“金明同志給我送了個護身符,這件羊皮襖是我的‘金鐘罩’?!?/p>

原來,大熱天張愛萍還穿在身上的這件羊皮襖是有來歷的,那是8個月前金明送給他的。1939年8月,到達皖東北不久的張愛萍,主動給在邳睢銅地區開展工作的金明寫信,邀請他南下,統一主持皖東北地區黨的工作。金明敬佩張愛萍的氣度和胸襟,專程托人送來一件羊皮襖。雖然這件所謂的羊皮襖只是用一張羊皮簡單縫制而成,既沒有面料,也沒有襯里,還常常散發出羊膻味,但在物資短缺時期,這是一件相當珍貴的禮物。從此,張愛萍便經常穿著這件羊皮襖行軍打仗,沒想到在關鍵時刻救了他一命。

事后得知,張愛萍在觀察敵情時,敵人的狙擊手發現了他,當他扭頭轉身時對方開了槍。所幸的是土墻上方有一根木梁,子彈擦著木梁的邊緣打出一個凹槽后擊中了張愛萍后背,橫梁分散了子彈的大部分力道,厚厚的羊皮襖又擋住了最后沖擊。

劉少奇得知此事后,既是批評又充滿關心地對張愛萍說:“你是指揮員,誰讓你去當偵察兵的?記住,有一沒有二?!?/p>

青陽鎮:躲過一劫

1940年8月,黃克誠率領的八路軍南下部隊到達皖東北。新四軍第六支隊第四總隊在泗陽縣朱湖進行整編后,編入黃克誠部,番號改為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三支隊。稍事停留后,黃克誠、張愛萍率部繼續東進,越過運河,去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

張愛萍離開皖東北后,日偽軍乘虛而入,侵占了根據地中心青陽鎮,并在青陽周邊的吳圩子、大柏圩子、劉圩子等地建立衛星據點,企圖達到偽化并長期占領之目的。

1941年初,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并在江北調集數十萬大軍攻擊各根據地,妄圖將新四軍消滅或驅逐出華中。駐淮北津浦路西的彭雪楓部遭到了國民黨軍湯恩伯9個師10萬兵力的進攻,處境十分艱難。

為了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維護華中抗戰的大局,同時也為路西彭雪楓部創造一個安全的后方,上級命令張愛萍立即率部回師皖東北,打擊日偽,肅清土匪,恢復根據地,保障津浦鐵路兩側交通。

接到命令后,張愛萍率領九旅(1941年1月25日新四軍軍部重建后,張愛萍部被整編為新四軍第三師第九旅)健兒星夜兼程,殺向皖東北。聽說要打回家鄉,這支由皖東北子弟組成的抗日隊伍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由于嚴密封鎖了消息,當張愛萍率領部隊進入皖東北時,日偽軍尚蒙在鼓里。

如何盡快恢復根據地?首戰目標打哪里?張愛萍召開作戰會議,讓大家各抒己見。大部分人從慎重初戰的角度出發,主張先打弱敵,拔除青陽鎮周邊的據點,造成孤立、圍困青陽鎮之敵的態勢,最后再一鼓而下。少數人主張直接攻敵要害,先打下青陽這個中心據點,而后再擴張戰果,掃除青陽附近的據點。這是一步險棋,因為青陽是個大城鎮,工事堅固,駐有偽軍1個團的兵力。

1941年2月由八路軍五縱三支隊改為新四軍三師九旅后,旅首長在青陽(今泗洪)合影。前為旅政治部主任張震球,后左為三師九旅旅長張愛萍,右為副旅長孫象涵

在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后,一向謹慎用兵的張愛萍卻一反常規,明確支持先打青陽的意見。他認為,如果按照常規步驟,一個接一個地打青陽鎮附近的據點,勢必造成戰事持久,這就給了青陽鎮守敵加強防守的機會。況且,一旦泗縣、宿縣等據點的日軍大舉增援,我軍根本無力在攻城的同時阻擊援敵。青陽鎮拿不下來,皖東北根據地就難以得到恢復,我軍就不能改變目前被動狀態,也無法為路西彭雪楓部創造安全的后方。初戰打青陽雖然有風險,但也有許多有利的條件:首先,由于嚴密封鎖了消息,敵人并不知道我軍的行蹤和意圖,可以達成戰斗的突然性;其次,青陽鎮曾是根據地的中心,我軍長期在此活動,對城鎮的街道、建筑等情況很熟悉;再者,偽軍雖然號稱1個團,實際兵力只有700多人,火力也不強,我軍有3個建制完整的團,兵力占優勢,且偽軍多為當地人,不少人和我軍官兵認識熟悉,方便我開展政治攻勢。

1941年2月11日21時,九旅按照預定部署向青陽鎮發起攻擊。戰斗打響后,張愛萍帶著警衛員奔走于各陣地,哪里最危險、哪里最困難,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激烈的戰斗持續了整整一夜,到天快亮時還未拿下整個鎮子,主攻第二十七團二營打許大樓、三營打南小街北端的炮樓,助攻第二十五團一營打十字街口的炮樓,幾次攻擊均未得手。偽軍依托這些工事建筑,拼命頑抗,企圖拖到天亮等待日軍的增援。

按照那時我軍的作戰習慣,一般是夜間發起戰斗,拂曉解決后撤出戰斗。眼看天快亮了,戰斗要不要繼續下去,考驗著張愛萍的決心和魄力。這時,有的偽軍甚至氣焰囂張地喊道:“八路,天快要亮了,皇軍馬上就要來了,有種的就不要走啊,大家較量較量??!”

張愛萍發現,在我軍連續一夜的攻擊下,偽軍已出現動搖之勢,且青陽鎮大部已被我拿下,現在所剩的只是幾個核心工事,如果組織得當,是可以在幾個小時內解決戰斗的。而在這一時間內,宿縣的日軍主力是來不及大規模增援,且附近泗縣的日軍小股部隊即使增援,我軍也能應付。于是,張愛萍果斷命令部隊繼續加緊攻擊,不給偽軍以喘息之機。

天亮的時候,第二十五團已經迫近到鎮中心十字街口。為了弄清街對面偽軍大炮樓的情況,第二十五團副團長沙風命人從房屋的墻上挖掉一塊磚頭,形成一個觀察孔。不料,這個情況被對面炮樓上的偽軍發現了,他們用機槍對著洞口瘋狂掃射。為了安全,沙風只好用磚塊先把洞口堵上,等需要觀察時,把磚塊拿掉,看完后再立即堵上。

這時,張愛萍也來到了第二十五團指揮所,當他看到墻上嵌著的磚塊時,一邊問沙風這是什么秘密觀察點,一邊徑直走過去要拿開磚塊觀察。

這可把沙風急壞了,連忙說:“旅長,不行,不行!敵人的機槍專門對著這個洞口,已經用火力把洞口封鎖了?!?/p>

張愛萍不為所動。在戰斗中不顧自身安危,是他的一貫指揮風格。

沙風只好提醒:“要看的話,只能看一小會兒?!钡珡垚燮紖s在觀察洞口邊看邊思考起來,遲遲沒有離開。沙風急得滿頭冒汗,沖上去一把拉開張愛萍。

說時遲,那時快!張愛萍剛被拉到一邊,啪啪啪,一梭機槍子彈就打進了洞口。

“哎呀,好險吶!旅長你的命真大??!”沙風心有余悸。

張愛萍這才恍然道:“今天要是沒有你這一下,我算是交待了!”

后續的戰斗果然如張愛萍所料,頑抗的偽軍在新四軍將士的火攻加政治攻勢之下全部投降。

陳集:與“死神”邂逅

1942年底至1943年初,日軍調集2萬余兵力,對蘇北抗日根據地鹽阜區發動空前大“掃蕩”。

蘇北根據地東臨大海、西接淮北,南依蘇中、北靠山東根據地,是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所在地,也是新四軍第三師駐地。日軍企圖通過“掃蕩”,一舉摧毀華中我黨政軍首腦機關,消滅新四軍主力。此時,張愛萍擔任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兼蘇北軍區副司令員。

敵情嚴重!新四軍軍部召開緊急會議,會議決定: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轉移到第二師所在的淮南抗日根據地去,第三師師長黃克誠率師部及主力大部也跳至外線,由第三師副師長、蘇北軍區副司令員張愛萍指揮第八旅和第七旅二十一團及地方部隊原地堅持斗爭。同時實行黨政軍一元化領導,張愛萍兼任第八旅旅長、政治委員以及中共鹽阜地委書記、鹽阜軍分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統一領導、指揮鹽阜區反“掃蕩”斗爭。

受命于危難之間的張愛萍立即投入緊張的反“掃蕩”準備工作。

1943年元旦,他以中共鹽阜地委書記的身份發表了《告黨員書》,號召全體黨員不怕犧牲,咬緊牙關,克服僥幸心理,和當地群眾一起,準備苦斗兩年,消滅進犯之敵。

經過充分動員,鹽阜區黨政軍民齊上陣,掀起了一場大規模改造地形的群眾性運動,破壞公路,拆橋填溝,攔河打壩,挖交通溝,準備好讓日軍葬身的戰場。

張愛萍還舉辦干部訓練班,講述自己的戰術思想——敵進我進。他認為,根據地面積不大,我軍又擔負內線作戰任務,無處可退,只有迎著敵人前進。當然,這個前進不是和日軍硬碰硬,而是乘敵之虛,轉進到敵偽軍已經占領的地方隱蔽待機,條件有利就抄敵人老窩,條件不允許就暫時潛伏下來;當日軍在我根據地設立新據點,而主力開始回撤時,部隊再轉回根據地,打擊孤立據點,搗毀敵人新巢。

為了增強各區縣獨立作戰力量,張愛萍大力充實地方武裝,做到縣有武工支隊、鄉有武工大隊。經過充分準備,鹽阜區的主力部隊和地方武裝達到了13個團,拿槍的基干民兵則有十幾萬之眾。同時,張愛萍還用當地群眾聽得懂的蘇北俗語,給武工隊和基干民兵規定了3種打法:一是“小孩拉瞎子”,就是以小部隊佯動,將日軍引誘至錯誤的方向,使其徒勞往返;二是“狗咬叫花子”,就是以精干小分隊尾隨日軍,黏著他打,遲滯敵人行動速度,有掉隊的、后勤補給的,立即予以消滅;三是“小偷挖洞偷東西”,就是待日軍宿營后,在敵人營地外隱蔽挖洞,從中向敵打槍扔手榴彈,讓其日夜不得安寧,看見出來單獨活動的、放哨的,立即打黑槍,使進入根據地的日軍永無寧日。

在張愛萍的統一領導下,鹽阜區軍民做好了反“掃蕩”的一切準備,枕戈待旦,隨時準備給進犯的日軍以迎頭痛擊。

日軍“掃蕩”進入根據地后,東奔西突,疲于奔命,而根據地內我軍各部隊則猶如一條條入水的泥鰍,行蹤飄忽、來去自由。日軍對新四軍是找不到、追不上、打不著,而新四軍卻能依靠根據地人民的支持和熟悉地形的優勢,不斷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經過1個多月的“掃蕩”,日軍損兵折將、疲憊不堪、一無所獲,不得不在安設幾個據點后,開始向根據地外收縮。

各地關于日軍動向的情報不斷送到張愛萍這里,他盯著地圖,沉思不語,一個反“掃蕩”第二階段作戰計劃在頭腦中逐漸形成:攻打陳集據點,迅速恢復根據地。

陳集位于阜寧中心區域,“掃蕩”前是蘇北根據地阜寧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有1000多戶人家,原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所在地停翅港便在陳集附近。日軍“掃蕩”后在陳集安設了新據點,并與附近的甸湖、阜寧、東坎等據點相互呼應。拔掉這個據點,有利于分割孤立周圍各據點之敵,改變敵我態勢,奪取戰場主動權。為此,張愛萍決心抓住戰機,迅速集中內線兵力,乘日軍撤退、新據點還不穩固之機,堅決打下陳集。

為確保戰斗勝利,張愛萍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以1個主力團在旅特務營的配合下負責攻打陳集據點;另以3個主力團和地方武裝擔任打援和襲擊、牽制附近據點日偽軍的任務。

1943年3月25日夜,戰斗按計劃發起。張愛萍認為,拔除陳集據點關鍵在于主攻方向是否能一舉形成突破。為此,他來到了擔任突擊任務的先鋒連,與尖刀班勇士一起抵近觀察敵情,思考破敵良策。

此時,日軍剛剛安歇,正是發起攻擊的好時機。在指揮尖刀班解決掉日軍的哨兵后,張愛萍命令先鋒連迅速沖入據點。與此同時,其他攻擊部隊也越過壕溝,突進至日軍的一座高大炮樓旁,用子彈、手榴彈和蘸了油的火箭招呼里面的日軍。炮樓立即燃起了熊熊大火,還在睡夢中的日軍不是被燒死,就是在逃竄中被擊斃。

陳集據點內的日軍遭到突然打擊,一時暈頭轉向,時間不長便被消滅大半。清醒過來的殘余日軍紛紛退向一座四合院負隅頑抗,戰斗又圍繞著這座院子展開。戰斗逐漸進入白熱化,新四軍的機槍槍管都打得通紅。

在新四軍的火攻下,院子里的殘余日軍逃竄至院旁的豬圈里繼續抵抗。黎明時,天下起了雨,火攻已不能奏效,眼看天就要大亮了。戰斗一旦拖到白天,附近據點的日軍肯定會大舉增援。

就在攻擊團團長胡繼成心急如焚的時候,張愛萍再次來到戰斗一線。聽完胡繼成的匯報后,他走到一堵土墻前,透過一個射擊孔觀察敵情。土墻的另一面,就是困獸猶斗的日軍,日軍不斷向著射擊孔開火,不時有子彈穿孔飛入。

胡繼成很擔心張愛萍的安全,幾次勸他離開,但張愛萍卻根本沒當回事,繼續觀察。正當張愛萍與特務營營長在分析戰斗發展情況時,敵人的一發子彈飛進射擊孔,打中了那個營長。

“快下來!”見到危險的警衛隊隊長韓兆軒不顧一切地撲上前,一把將張愛萍拉到一旁。幾乎與此同時,站在張愛萍身邊的參謀李文舉也不幸中彈犧牲。

雖然身邊的同志接連犧牲,但身處險境的張愛萍從容指揮,命令部隊采取“圍三闕一”的戰術,終于在天亮時將殘余的日軍全部消滅。

這一仗,全殲了陳集守敵日軍崖暢野中隊長以下1個中隊,繳獲大批物資和全部武器彈藥。原先設想要2年時間的鹽阜區反“掃蕩”斗爭,僅僅用了2個月零3天,便于1943年4月14日勝利結束。

而這一次遇險,則是張愛萍在江淮大地抗日戰斗生涯的最后一次。(題圖為新四軍時期的張愛萍)

猜你喜歡
張愛萍偽軍根據地
偽軍大舉進攻,綏東形勢嚴重
“自我罰站”的將軍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窗臺上的媽媽
張愛萍的三句名言
張愛萍:一身正氣堪稱楷模
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的“印鈔之路”
西北烽火:陜甘邊照金革命根據地
偽軍是什么樣的軍隊
“惹不起”的張愛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