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響癌性腸梗阻病人預后的多因素分析

2022-11-11 02:55黃雨樺李幼生
外科理論與實踐 2022年4期
關鍵詞:線圖生長抑素白蛋白

程 威, 黃雨樺, 王 劍, 李幼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普外科,上海 200011)

目前,癌性腸梗阻(malignant bowel obstruction,MBO)已成為臨床常見的腸梗阻類型之一,常由胃腸道原發惡性腫瘤本身或術后復發轉移所致,也可由腹腔、盆腔惡性腫瘤壓迫或侵犯腸道所致。與MBO相關的常見腹腔腫瘤是結腸直腸癌和卵巢癌[1]。據研究,晚期結腸直腸癌MBO患病率為24%,晚期卵巢癌MBO患病率為42%[2-3]。乳腺癌和黑素瘤是與MBO相關的常見腹腔外腫瘤[4]。結腸直腸癌病人中有7%~29%首發癥狀表現為急性腸梗阻[5]。由于MBO存在較高的患病率及致死率,其臨床特點和治療一直是關注和爭論的焦點[6-7]。

MBO病情危重、復雜,其治療措施有保守治療、內鏡或外科手術治療[8]。目前國外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MBO的治療方式[9-10],很少有對其預后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國內相關的研究更少。本研究觀察MBO不同治療方式的長期療效,并對MBO的預后因素進行評估和分析。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間,診斷為MBO病人的資料。所有出院診斷為“腸梗阻”的病歷均再次回顧性復習,最后確診為MBO的病人納入本研究。診斷為腸梗阻1 177例,排除非腫瘤因素引起的腸梗阻972例,由腫瘤引起的腸梗阻205例,其中2例術后病理證實為良性腫瘤,故共203例MBO病人納入本研究,其中得到有效隨訪143例(70.4%)。

二、標準依據和診斷

符合MBO和臨床協議委員會國際會議提出的定義標準[11]:①存在腸梗阻的臨床證據;②位于屈氏韌帶以下的腸梗阻,包括小腸梗阻和結腸梗阻;③腹腔原發癌,且腹腔內有未根治性切除的病灶;④非腹腔內原發癌引起明確的腹腔內疾病。

腸梗阻診斷:①臨床癥狀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肛門停止排氣排便,腹部體格檢查可聞及腸鳴音亢進;②X線影像學檢查發現階梯狀液平面,或CT檢查發現腸管擴張狹窄的移行段,即近端腸管擴張,遠端腸管狹窄空虛[12]。

三、排除標準

①不能進行有效隨訪;②由非腫瘤因素或良性腫瘤引起的腸梗阻,如腸扭轉、術后粘連性腸梗阻,手術病理檢查為非惡性腫瘤引起的梗阻。

四、資料收集與隨訪

設計隨訪表格。以統一的表格形式記錄病人的一般資料、病程記錄、手術記錄以及隨訪登記表。電話隨訪至2019年9月1日。

五、研究終點和生存質量評分

隨訪的終點時間為病人死亡或隨訪終止日期。主要終點為病人生存情況及生存時間,包括手術、內鏡等治療后的時間。次要終點為病人治療后3個月的生活質量評估等。病人的生存質量以生活質量評分[13](quality of life,QOL)、卡氏評分[14](Karnofsky performance scale,KPS)(百分法,0~100 分,10 分為一個等級)、美國東部腫瘤協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功能狀態評分[15][Zubrod-ECOG-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performance status,ZPS,5 分法]指標來評估。其中QOL滿分為60分,生活質量極差為≤20分,差為 21~30 分,一般為 31~40 分,較好為 41~50 分,良好為51~60分。

六、預后因素分析

MBO預后分析的因素如下:性別、年齡、腫瘤分期、相關實驗室指標、生長抑素與腸內外營養的使用及治療方式,手術還是非手術治療。

七、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平均值和標準差表示定量變量。其中性別、腫瘤分期、原發或繼發轉移、合并癥數量、生長抑素使用、腸內外營養使用、是否手術作為計數資料處理。年齡、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丙氨酸轉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住院時間、QOL、ZPS、KPS作為計量資料處理。用Kaplan-Meier曲線和對數秩檢驗進行生存分析。用Cox回歸模型逐步法分析相關危險因素。采用R軟件引用多因素分析中有意義的因素構建列線圖,并繪制出校準曲線,以驗證列線圖的準確性。曲線越接近參考線,說明符合度越好。隨機抽樣采用Bootstrap法重復取樣。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一、病人基本資料

203例病人中,男117例 (57.6%),女86例(42.4%),平均年齡(67.9±15.4)(16~96)歲,<60 歲59例(29.1%),60~69歲 85例(41.9%),≥80歲 59例(29.1%)。 平均住院時間為(18.9±13.1)(1~87)d。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111例,54.7%)、腹脹(89例,43.8%)、惡心嘔吐(70例,34.5%)、停止排氣排便(89 例,43.8%)、排便困難(26 例,12.8%)。梗阻位于小腸52例(25.6%),位于結腸 139例(68.5%),小腸、結腸均有梗阻12例(5.9%)。腫瘤來源主要為消化系統(174例,85.7%),以及婦科(15例,7.4%)、泌尿系統 (5例,2.5%)和其他或來源不明 (9例,4.4%)。導致MBO的腫瘤主要為結腸直腸癌(143例,70.4%)、胃癌 (19例,占9.4%)、卵巢癌 (7例,3.4%),還有小腸惡性腫瘤(5例,2.5%)、宮頸癌(4 例,2.0%)、前列腺癌(3 例,1.5%)、腫瘤性質不明(3例,1.5%)。其他腫瘤(19例,9.4%)包括直腸間質瘤(1例)、胰腺癌(2例)、膽管癌(1例)、膽囊癌(1例)、闌尾腺癌(2例)、腹膜后纖維肉瘤(1例)、腹膜后神經內分泌腫瘤(1例)、輸卵管癌(2例)、子宮內膜癌(2例)、腎癌(1例)、膀胱癌(1例)、淋巴瘤(2例)、肺癌(2例)。在143例結腸直腸癌中,以左半結腸(56例,39.2%)和直腸(43例,30.1%)為主,右半結腸36例(25.2%),位置不明6例(4.2%),還包括2例(1.4%)合并癌(1例直腸癌合并升結腸癌,1例盲腸癌合并乙狀結腸癌)。原發腫瘤111例(54.7%),繼發轉移腫瘤92例(45.3%)。

二、治療情況

病人入院后均行禁食、胃腸減壓等治療。有54例使用生長抑素,32例腸內營養,56例腸外營養(見表1)。手術治療129例(63.5%),其中3例內鏡放置腸梗阻導管后再手術,6例內鏡放置腸道支架后再手術。非手術治療74例(36.5%),其中內鏡放置腸道支架4例,放置腸道支架10例,其余60例行保守治療。行手術治療指征為梗阻較嚴重,急需解除梗阻或經保守治療后未見明顯好轉。未手術的原因多為病人高齡、腫瘤廣泛轉移、基礎情況較差,難以行手術治療,或病人及其家屬拒絕手術。

表1 2013年至2019年使用生長抑素和腸內、外營養情況(n)

三、隨訪結果

203例病人得到隨訪143例(70.4%),其中手術治療93例(65.0%),非手術治療50例(35.0%)。截至2019年9月1日隨訪,死亡86例(60.1%),生存57例(39.9%)。86例死亡病人的平均生存時間為(26.5±3.1)(0.1~38.3)個月,3、6、12 個月生存率分別為 67.8%(97 例)、58.0%(83 例)、50.3%(72 例)。

四、單因素回歸預后分析

使用Cox回歸對143例病人性別、年齡、腫瘤分期、實驗室指標、合并慢性病數量、生長抑素使用、腸內外營養使用、住院時間、術后3個月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單因素分析(見表2)。結果顯示,病人預后與年齡(P=0.679)、性別(P=0.153)、血小板(P=0.168)、CRP(P=0.235)、總蛋白(P=0.175)、合并慢性病數量(P=0.376)、住院時間(P=0.879)及生長抑素使用(P=0.870)、腸內營養(P=0.501)、腸外營養(P=0.175)相關分析,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病人預后與腫瘤TNM分期(P<0.001)、腫瘤原發或繼發轉移(P<0.001)、白細胞(P=0.023)、紅細胞(P<0.001)、血 紅 蛋 白 (P=0.001)、ALT(P=0.023)、AST(P=0.005)、白蛋白(P<0.001)、前白蛋白(P<0.001)、是否手術治療(P=0.013)、治療后3個月生活質量評分(包括 QOL、ZPS、KPS)(P<0.001)等相關。 腫瘤分期晚、存在繼發轉移、白細胞水平高、紅細胞水平低、血紅蛋白水平低、ALT水平高、AST水平高、白蛋白水平低、前白蛋白水平低、未行手術治療、治療后3個月生活質量評分差,均提示預后差。

表2 與癌性腸梗阻預后相關因素的單因素Cox回歸分析

五、多因素回歸預后分析

對單因素分析具有顯著差異的危險因素且具有明確臨床意義的指標,納入多因素Cox風險回歸模型,進一步尋找獨立預后危險因素。將腫瘤TNM分期、原發或繼發轉移、血紅蛋白、白蛋白、ALT、AST、是否手術引入Cox風險回歸模型,進行逐步分析。結果顯示,腫瘤TNM分期(P=0.003)、白蛋白水平 (P=0.001)是影響MBO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 3)。

表3 與癌性腸梗阻預后相關因素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六、構建列線圖

通過R軟件引入部分有意義的預后因素繪制列線圖(見圖1),來預測MBO病人的生存期。

圖1 多因素預測MBO病人生存期的列線圖

七、驗證列線圖

采用內部驗證方法,對模型進行驗證。采用Bootstrap法從143例隨訪病人中隨機抽取40例,對上述列線圖進行驗證,繪制預測3、6、12個月總生存的矯正曲線(見圖2),以驗證列線圖內部真實性。X軸為列線圖預測的MBO生存率,Y軸為研究隊列中實際觀察到的生存率。對角線即模型可完全正確預測實際生存率,是一種理想情況。根據校準圖,該模型曲線與理想參考線比較接近,未觀察到預測生存率與實際生存率的顯著偏差,兩者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8),說明此列線圖驗證的一致性較好,未發生較大偏移。

圖2 列線圖預測3、6、12個月總生存率的一致性驗證

討 論

MBO是目前臨床上常見的腸梗阻之一,病情復雜,治療較為棘手。目前對MBO相關預后因素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回顧性分析近6年MBO病人的入院情況、治療方案、住院時間和總體生存率。

MBO多為機械性腸梗阻[13],主要病理生理變化表現為梗阻近端的腸管擴張。大量的食物、消化液和氣體無法下行,導致水、電解質紊亂[14-15],從而引起與MBO相關的癥狀,如本研究描述的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停止排氣排便、排便困難等。如前所述,與MBO相關的常見腹腔內腫瘤是結腸直腸癌和卵巢癌。本研究也發現MBO病人常見的腫瘤為結腸直腸癌、胃癌,大體與之相符。有研究指出[16],結腸直腸癌發生MBO的75%以上梗阻位置在脾曲遠端,最常見的部位是乙狀結腸,本研究結果與此一致。

MBO治療措施有保守治療、內鏡或手術治療等。近年來生長抑素(如奧曲肽)的使用在MBO治療中越來越重要。研究指出[17],奧曲肽可顯著減少胃液的引流量,使大部分病人擺脫胃腸減壓,在晚期MBO病人非手術治療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有研究表明[18],與安慰劑組相比,奧曲肽在治療72 h內未能顯著減少嘔吐,但多變量分析確實發現奧曲肽組的嘔吐次數明顯減少。在無更多研究前,仍建議在臨床允許的情況下使用奧曲肽[19]。本研究也發現,近2年對生長抑素的使用明顯增多。即便在本研究的單因素分析中,生長抑素的使用與MBO的預后無相關性,但生長抑素可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腸道多種激素分泌、減少消化液產生,因而在此類病人中被廣泛推薦。另外,腸內、外營養支持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的重視。目前,積極保守治療仍是治療MBO的重要方式。

本研究發現,是否手術治療是影響MBO預后的危險因素之一,但并非獨立危險因素。研究表明,手術可改善MBO病人的生存率[20]。但是,非手術治療的病人,可能由于存在嚴重合并癥、腫瘤晚期廣泛轉移或其他手術禁忌證,而無法行手術治療。這些因素本身就提示預后不良,后續需進一步研究分析,來評估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以及不同的手術方式對其預后的影響。

已有研究證實,低蛋白血癥和營養不良與MBO病人術后高死亡率有關[21]。研究指出,低蛋白血癥會增加院內死亡率[22]。本研究評估影響MBO相關的預后因素發現,當腫瘤分期較晚、存在繼發轉移、白細胞水平較高、紅細胞水平較低、血紅蛋白水平較低、ALT水平較高、AST水平較高、白蛋白水平較低、前白蛋白水平較低、術后3個月生活質量評分較差,均提示預后很差。其中腫瘤分期、白蛋白水平是影響MBO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改善MBO病人的貧血、肝功能、營養狀況和感染情況等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同時,根據多種預后因素,繪制列線圖,設計相關模型(見圖1),以預測MBO病人的生存期,可更好地指導臨床對MBO病人的預后評估和精準治療。納入腫瘤是否原發、腫瘤分期、白蛋白、血紅蛋白水平4個因素。其中腫瘤分期、白蛋白水平是影響MBO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而腫瘤是否原發與腫瘤分期有良好相關性。白蛋白對早期營養狀況的改變比較敏感,長期機體消耗、營養不良導致貧血發生,故納入此4個指標來評估。

總之,MBO病人病情危重,預后差,治療非常困難。MBO因梗阻部位、梗阻程度、腫瘤分期分級、病情急緩以及病人本身伴隨的基礎疾病等因素差異甚大,治療主要目標是減輕癥狀[23]。無論是姑息治療還是手術治療,都應遵循個體化治療原則[24]。應評估每例病人的預后因素,根據具體情況和個體化原則來制定療方案,盡量改善其預后情況。

猜你喜歡
線圖生長抑素白蛋白
注射用生長抑素致嚴重不良反應2例
泮托拉唑與生長抑素聯用于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當中的治療有效性及不良反應探討
奧美拉唑、血凝酶聯合生長抑素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奧曲肽聯合生長抑素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療效果
什么時候用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認知誤區
白蛋白不可濫用
一類圖及其線圖的Wiener指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