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威爾鋼琴作品中特殊音型的運用
——以《水妖》與《水之嬉戲》為例

2022-11-16 10:58苑藝萍
黃河之聲 2022年14期
關鍵詞:拉威爾音型織體

苑藝萍

引 言

莫里斯·拉威爾(Maurice Ravel,1875年3月7日—1937年12月28日),是法國著名作曲家、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一生共創作三首關于“水”的鋼琴作品:《水之嬉戲》《海上孤舟》《水妖》,其對“大自然”的描述,極具印象主義特色。拉威爾通過旋律的陳述、和聲色彩與走向、音色的模仿等創作手法對水的多種形態進行描繪。本文章通過分析創作關于“水”的最后一首曲子《水之嬉戲》為主,第一首《水之嬉戲》為輔,對拉威爾鋼琴作品中刻畫的豐富形象的創作手法以及特殊音型的作用進行總結歸納。

一、鋼琴音型化的主題呈現特征

除了像《水之嬉戲》一樣運用印象派音樂加常用的寫作手法:將短小且不連貫的材料動機拼湊在一起,組成樂曲的旋律。拉威爾的鋼琴作品中旋律往往以較長樂句的形式出現,意在主題清晰明確,音樂形象鮮明個性,更像是闡述一個故事?!端愤@部作品也更是將旋律貫穿樂曲,集中化的處理強化了旋律的清晰度,打破常規印象主義音樂中片段化的旋律寫法?!端返?小節開始出現了由左手演奏的主題(見譜例1):

譜例1:

這是一個使人聽著覺得親切卻又悲哀的音調。在《水妖》中的第14小節主題在左手以八度波音奏出,音色柔和亮潔,突出水妖柔美的歌唱。第16小節,主旋律在力度“ppp”-“pp”-“p”下作了三次不同的色彩變化,使音色在弱力度中更有層次感。在21小節時出現了三十二分音符的二度級進,然后立馬回到了“PPP”,給人以異常的神秘的感覺。

拉威爾長使用主題旋律的貫穿強調旋律,例如《水之嬉戲》呈示部中第二主題,不僅僅只是單一線條,更是平行八度集中突出主題旋律?!端愤€出現了多層次的旋律線條,用鋼琴織體表現旋律。例如第53小節(見譜例2)雙手交叉彈奏主旋律,加上左右手較大跨度的琶音織體,在闡述旋律的過程中給人一種撲朔迷離,若即若離之感。

同樣在第67小節,作品在高潮時雙手大跨度“ff”力度琶音的宣泄中,旋律單音出現,給人水妖在狂風暴雨中發泄自己情緒的感覺。由此可見主題旋律聲部在本作品的發展中呈現逐漸遞增趨勢。

譜例2:

除了縱向各個音區出現的主題旋律,橫向旋律所涉音域的交叉廣闊制造出的多樣彩。

《水妖》多次運用到全音階寫作手法(見譜例3),全音階作為現代樂派作曲理論之一,音色與構成皆十分具有特點,而拉威爾在寫作中也充分使用這一以色彩效果著稱的作曲技法:第30小節回到開頭第一部分的力度和速度時,和弦織體轉為開頭的下四度進行,而主題則變成全音階下行:#A-#G-#F。第42小節開始是全曲的發展部分,整體音色空間感逐漸放大,由主題比開始的主題高了一個大二度,此時和聲織體是附加音和弦在八度中游移的音型,之后又采用了全音階下行材料,由左右手交替演奏,逐漸引出全曲的高潮部分第66小節(見譜例3)。

譜例3:

而《水之嬉戲》的第59-60小節(見譜例4),則通過分解和弦形態和柱式和弦形態,十分清晰地展示了間距為二度關系的平行和弦進行,使得在全音階基礎上的和聲層具有全音階調式色彩。

譜例4:

譜例5:

拉威爾不僅使用全音階來講述印象主義音樂語言,他還運用了極具特色的五聲音階,五聲音階不僅在東方各國盛行,在歷史上也曾長期存在于歐洲一些民族。但由于大小調體系的出現與發展,大小調體系逐漸占有主要地位,而原本的五聲音階反而被人遺忘。導致印象派音樂開始重新廣泛使用五聲音階時,反而成為極具特色的新穎音響了。例如《水妖》的第74小節(見譜例5),而《水之嬉戲》的第二主題(第19-37小節)甚至整個主題都是五聲調式風格。

二、鋼琴織體呈現和聲的特征

《水妖》通過鋼琴織體打擊樂化的處理來拓寬鋼琴音色(見譜例1),鋼琴織體點狀發音的不斷“ppp”力度敲擊來維持和聲的延續性,呈現和聲特征,也更是給人一種水面的平靜之感,鋼琴演奏難度極大?!端放c《水之嬉戲》極具印象主義特色,和聲方面利用音的各種結合和不協和和弦的并列,創造出曲子明顯的色彩性。從和聲特征也可以看出,印象派音樂作品的和聲進行是完全服從于音色效果的,作品通過增強和弦結構的可能性與削弱和聲進行的功能性,從而得到十分豐富獨特的和聲色彩。

(一)持續音作為拉威爾的常用技法之一,在《水妖》中很好地與傳統三度音程結合。傳統的三度音程,拉威爾作為印象派作曲家的最杰出代表之一,它追求表現樂思的自由,但它同時幾乎總是留在古典形式和嚴格的藝術規則的框框之內,同古典傳統始終保持牢固的聯系。所以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出現傳統三度音程是十分常見的事,傳統三度音程的緊湊性與大量使用,為本作品烘托了一個十分緊張的氛圍背景,成為貫穿本部作品的一個重要動機。(見譜例1)

(二)附加音和弦是拉威爾在創作過程中常用的和弦寫作手法,附加音和弦是指將非三度疊置的音符放在三度疊置的和弦上,其主要的屬和弦是六度音或是附加六度音。我們可以在引子便發現附加音和弦的出現(見譜例1)。開始的引子音型,是一個附加小六度的大三和弦輪廓的附加音和弦,從擁有明確調性的自然大調轉化成了功能相對弱化的和聲大調。音響效果上是小二度音程的緊張感給人一種十分不穩定的聽覺感受,長達14小節的和弦顫音,加上其特有的重復和弦音組在“ppp”力度中呈現,三十二分音符描繪出碧波蕩漾的朦朧音響色彩。第14小節主題以八度音再搞一個音區上奏出,此時和聲織體由附加音的和弦顫音變為以#E-#G三度音程為基準,#E向上構建減四度單音A(也是#G向上小二度音程)所構成的在八度中游移的音型。同樣第57小節也是以B-#D三度音程為基準,B向上構建增四度單音#E,見《水妖》第57小節(譜例6),由此可見附加音和弦的用法在拉威爾創作過程中十分常見。

(三)高疊置和弦,(寬音域快速轉化)高疊置和弦的作用就是讓構成和弦所需要的音級從“調內”延伸至“調外”,出現非高疊置和弦表現不出的音樂色彩,極具個性,像是調性游移,充滿不確定性與不協和感(見《水妖》第14小節高聲部,譜例6)

譜例6:

(四)平行和弦,平行和弦在印象派音樂中也變得更加常見,它們給人的感覺像是“悄無聲息”的“情理之中”。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在《水妖》中也非常適合用來表示水的特性,見《水妖》第62小節(譜例7)

譜例7:

(五)非傳統的根音進行,在傳統功能性和聲中,根音主要是用四五度的強弱進行在協和中明確調性,但在印象主義音樂中,弱化功能性,突出和聲的色彩性,用非傳統的寫作方法將和弦之間連接的色彩性增強。

三、鋼琴織體形態層次的巧妙運用

拉威爾利用豐富的織體層次來描繪音樂形象,從管弦樂隊配器的角度思考,使鋼琴的音響更加飽滿立體。

(一)《水妖》開頭出現的和弦顫音,為此曲的特征之一(見譜例1)。區別于常規的顫音排列,拉威爾在其中加上了鐘愛的重復音組在“ppp”力度中呈現出“1211 2112 1211 2112”,三十二分音符描繪出碧波蕩漾的朦朧音響色彩奠定整曲基調,且再仔細剖析,開始的引子音型,還是一個附加小六度的大三和弦輪廓的附加音和弦,加上“ppp”的力度安排,提高了曲子的緊張度,而這也是本曲音響色彩為何朦朧且縹緲輕盈的一個重要構成動機。

(二)隨著和弦顫音的出現,為了增加音響的空間感,各種琶音的使用也是本曲極其重要的動機。琶音織體可以表達出水面的不平靜。

1、在《水妖》第14小節,主題以八度波音再搞一個音區上奏出,此時和聲織體由附加音的和弦顫音變為以#E-#G三度音程為基準,#E向上構建減四度單音A所構成的在八度中游移的省略和弦根音的音型。從聽覺效果上增強了音樂的空間感,有種水波向四周擴散凌亂之感。

2、《水妖》第16小節處出現的分解和弦式的琶音上下流動,琶音的起伏代表水流的波動,其中加入和音階元素,讓人有一種水面開始不平靜的感覺,產生聲音飽滿的共鳴。

3、《水妖》第14小節(見譜例6)充分體現了作曲家是從管弦樂隊的配器角度出發對本曲的音響進行考量。拉威爾除了運用快速的震音、重復音、琶音、音階、刮奏等早已被認作是模仿樂隊色彩的音型,還運用多聲部的旋律疊加手法,使這個樂段雖沒有過多出現琶音,但卻能依舊保留音響厚度,不僅這個樂段極具交響性思維,且每個聲部都有屬于自己的旋律走向,層次更加鮮明豐富。交響性的織體體現穿插與各色琶音寫作手法中,也不失為一劑很好的調味劑。

4、《水妖》第14小節(見譜例6)開始不僅體現了作曲家的管弦樂隊配器思維,第57小節更是在第14小節的基礎上出現了快速的三度雙音音型。傳統三度音程的快速演奏中穿插著四五度音程,不單一切更有立體感,有種水花濺起的感覺??楏w的輕盈加上旋律音域的拓寬,再加上低音聲部的沉重烘托,使音響從另一個空間維度展現深沉寬厚,快速的下行趨勢在“pp—f”力度下也正是表現了水妖的絕望。

5、《水妖》第66小節(見譜例8)由前面的琶音逐漸發展成左右手同時進行大跨度形式的琶音,使得音域再次拓寬變得更加寬廣,音響通過兩個聲部的大跨度琶音再加上一個聲部的全音階旋律闡述,音響變得十分飽滿豐富,整曲推向高潮,雙手連續的大跨度琶音在“ff”力度下十分形象地表現出水面已經在翻騰的畫面。

譜例8:

6、拉威爾在本部作品中運用了兩次刮奏,兩次刮走的構成狀態比較相似,二者之間邏輯關系相對較少,也沒有相同調性。但二者之間的色彩對比卻十分獨特:#F大調的是黑鍵刮奏,C大調是白鍵刮奏。兩者和聲色彩的鮮明對比,“音階彈法”與“滑奏”兩種演奏方式,讓其在僅有的兩處刮奏中卻也有了“明”“暗”的色彩之分。(見譜例9、譜例10)

譜例9:

譜例10:

7、拉威爾在本作品中的音型反復也不僅僅是對旋律音型的重復,更是水到渠成的人工打破常規節奏組合。

四、關于音色的空間感

這部作品的音色把握極其細膩,極具巧思,顯然被譽為“配器大師”的拉威爾對聲音的想象力和對作品意境的感受能力出類拔萃,他將整部作品的伴奏織體想象成“水”多種多樣的形態:從一開始的“水平如鏡”至“波光粼粼”,到中段發展的“碧波蕩漾”流動起伏,到高潮部分的“波濤洶涌”等。讓我們在腦海中產生一幅幅畫面,強調了對水的光和影的感覺和印象。水也通過作曲家在寫作過程中力度之間的細小變化、不同種類音程和弦的運用、織體形態的“發展”等發生意識上的形態變化,模糊印象,朦朧色彩,十分虛幻,極具印象主義。

結 語

莫里斯·拉威爾作為印象派作曲家最杰出之一,他的音樂極具創新,但也很講究對古典音樂“傳統”的傳承?!八钡娜壳m然是拉威爾的早期作品,但其寫作的個人風格已經形成,非短小分裂的流暢的“旋律”、“千奇百怪”的音響效果、和聲走向、織體運用等已經在印象主義音樂風格中獨樹一幟。為了形象地模擬出“水”的姿態,作品不僅在力度上有極大跨越,“ppp”力度上的重復音給演奏者加以難度,還通過鋼琴織體打擊樂化的處理來拓寬鋼琴音色,營造水的“蕩漾”。更是在傳統和聲的基礎上打破了規則,和弦脫離調性變為獨立的存在:大量的使用持續音、附加音和弦、高疊置和弦、平行和弦以及非傳統的根音進行等,而這些和弦的使用,也成了拉威爾和聲風格最直接的體現因素。但這些“新音響”也不單單只是為了塑造樂句的緊張程度和豐滿程度,拉威爾更是將其當做了樂曲中某一部分的“樂思”,使之成為一種新的材料,也更是一種新的動機形式。拉威爾將織體分布在十分寬廣的音域中,形成具有多層次的特征,并在極具設計性的特殊音型中刻畫形象,體現風格。節奏節拍上也更是通過設計來打破原本的律動:節拍的多種變化,力度的非常規組合等,通過這些改變來影響音樂的結構與形象。

本文以拉威爾鋼琴作品中“特殊音型”的運用這一視角切入,讓創作者和演奏員在“水”這一特定形象中加深對作品鋼琴織體形態層次的巧妙運用的理解并學以致用,從和聲的特色到織體的創新,將“水”多種不同形態的意象描繪了出來,同時又兼具聽者的“觀賞性”,演奏者的“炫技性”,創作者在各個方面的“學習性”,對三者都具有十分大的參考意義?!?/p>

猜你喜歡
拉威爾音型織體
從拉威爾的《波列羅舞曲》議印象主義風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爾《山谷鐘聲》主題形象塑造引發對泛印象主義風格的思考
淺談莫爾吉胡《弦樂四重奏第1號》第二樂章的織體運用
簡論中國歌曲鋼琴即興伴奏織體類型與文化意義
形象表現主義畫家——大衛·拉威爾作品欣賞
凝而不固 層層鋪進
引入鋼琴伴奏提升高中生歌唱能力探研
即興伴奏的音型發展方式
鋼琴伴奏織體在不同作品中的運用
即興伴奏構建靈動式音樂課堂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