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堅守初心 一酌青山白云

2022-11-16 00:29朱益幟
林業與生態 2022年9期
關鍵詞:白云山工區山林

朱益幟

“我見過他最紅火的時候,這里原來是知青下鄉的地方;也見過他最冷清的時候,這里只有我們5個人還在堅守。我看著我們工區另外4位同志,滿眼都是時光的影子,感嘆艱苦的同時,也贊嘆林業人的偉大,但那些辛苦的日子和堅守的時光,早已融入綠色的山林,化作了我們人生的勛章?!绷_作國感慨地說。今年是他在常德國有林場工作的第29個年頭,1993年從株洲林校畢業后,羅作國便把青春投入到了基層的林業事業。山里很苦,對于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便已難能可貴。對于白云工區來說,他的堅守更是另一種延續,延續了守望的信念,延續了林業人的精神,延續了生態文明的愿景——這百年的延續,便是白云山工區的堅守精神。

百年林場 三代堅守

常德國有林場始建于1917年,是全國四個百年林場之一,具有獨特的紅色文化底蘊。楊開慧的兄長楊開智曾擔任林場場長,在大革命時期帶著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來林場避難,延續了革命星火。太陽山是常德市城區最重要的生態屏障,面積1500公頃,森林蓄積量24.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5%。白云山工區是常德國有林場(太陽山森林公園)7個工區之一,伴隨著百年常德林場一同走過滄海桑田。

張學軍就是守護著百年林場的“林三代”?!澳阏f不累吧,哪有不累的;你說苦吧,但也能在苦中尋樂,看到鳥語花香的森林,苦也就沒了。但是我想到自己的爺爺和父親,我心中盡是心疼,我未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在白云山長大的張學軍,對工區的一草一木有著特殊的感情。他的爺爺于1979年來到太陽山,成為常德的第一批林業人;他的父親也留在這里賡續祖輩榮光;到了張學軍這一代,他繼續延續林業人堅守的精神,選擇成為一名護林員。在他看來,這里是他的家,守護這座青山是職責的延續,每日“巡山”,既是在延續父輩的堅韌意志,更是在守護綠水青山。

對于護林員來說,最大的“敵人”就是火。張學軍表示,他巡查的范圍有幾百公頃,全部是茂密的樹林,一點小火苗都不能放過,否則整個山林將遭到威脅。張學軍日常巡護路線有10多公里。巡山時,張學軍會帶上一些比較簡單的裝備。一旦發現火點,他們還要帶上重達10多公斤的風機等大型設備,迅速趕往現場。

對于像張學軍這樣的“林三代”來說,40年來,太陽山像一位“自然母親”,見證著他們出生、成長、工作、結婚、生子;而他們也身處其中,親身感受了護林工作的變化。三代人,40余載,堅韌不拔的意志已在他們中間傳承下來。

不畏艱苦 不負使命

紅磚與青苔斑駁,灰瓦與春雨相依。印著“毛主席語錄”的墻壁留下歲月的痕跡,殘破的門、碎裂的磚,這里是過去知青下鄉的地方。初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管護用房由于林場資金短缺,自建成以來便未再進行修繕,連電都是守林人張學軍在工作之余親手接上的,直到2020年,場里才對白云山工區管護房進行了一次維修改造,但也只是保障了基本的住房安全和水電供應,居住條件遠比不上周邊村民的房子。

身居陋室卻有草色簾青,艱苦中堅守青山葳蕤?!熬G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啊,守好這片綠水青山就是幫國家守好一片金山銀山?!编u太清說到,1979年他便守護著這片森林,一晃40余年,沒有發生過一起亂采盜伐。在這段時間,他和家人長期兩地分居,作為這一批工作人員中年紀最大、工作時間最長的老林業人,他克服艱苦條件自發帶著工區全體同志住在山中,守山護林。雖身居陋室,條件艱苦,但他們的工作熱情絲毫不減;盡管一年到頭與家人聚少離多,但是他們在工作中肝膽相照,互相扶持,早已把白云山工區當成了第二個家,也漸漸成為了彼此的家人,而白云山工區,就是他們堅守的希冀。

盛年之手書寫蘅薄流芳,艱苦中重燃綠色希望。1988年,李霞林跟隨著父親來到林場,兩代人,共同守護著一片山林。上世紀90年代,一次偶然的大火無情地燒光了山里100多公頃林子,看著原來蒼翠的山林變成漫天風沙,作為林業人的李霞林感覺異常心痛?!耙屵@里再綠起來!”李霞林心中燃起來了這樣的想法。說干就干!包括李霞林在內的林業工人開始在山上進行林業作業,為了及時讓山林復綠,每天都是早上6點出門晚上8點歸家。但過去條件艱苦,沒有通訊設備,有一天,作業歸家的李霞林一進門便看見母親倒在地上——她的高血壓和糖尿病發作了,李霞林疲憊的身軀瞬間清醒,拋開白天勞作的辛苦,立馬拖著板車,拉上母親去送醫。

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爱敃r我媽媽經醫治身體也恢復了,空曠的山林第二年也種滿了樹?!闭f到這里,不善言談的李霞林露出一抹笑容——這便是林業人最純粹的快樂、最簡單的享受。

歲月蹉跎不改初心,使命在肩不負青山。白云山工區5位守林人中,日子最苦的應當是袁海伍了。在還未知事時,父親便離開人世,自幼缺少父愛的他,從小便磨煉著堅韌的意志。

20歲的袁海伍,跟隨哥哥嫂子來到了太陽山,本以為要走入安好的生活,沒想到1997年林場迎來改革,這一批護林員面臨下崗失業。對于袁海伍來說,這是致命打擊——沒有父母的幫襯、家里剛出生的女兒還嗷嗷待哺,一家人便沒了收入。袁海伍守著山林開始自謀生路,他在白云山開墾荒地,種水稻,種橘子,過著自力更生的清苦日子。他知道,自己堅守的不僅僅是一個小家,更是整個大家。

終于,在2016年,他重新回到林場工作,收入得到了保障。他不忘初心,勤勤懇懇地做著守山護林的工作。有一次,在林間除草時,他被土蜂蟄了幾十下,險些遭遇不幸,最后留下了肌酐高的后遺癥。然而他并沒有抱怨,依舊任勞任怨地做好本職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精心守護著轄區范圍內的一樹一木。每當山風拂過,綠浪如濤,袁海伍便一片舒坦,他說:“日子雖窮了點,但我相信一定會越來越好,就像這山里的樹一樣會越長越壯?!?/p>

青山永駐 綠色常在

在白云山工區,有一片面積達10公頃的油茶林,長得格外的蔥郁。這片2016年種下的油茶林,得到了工區管護人員的精心撫育,除草、松土、施肥、修枝……每一道工序都一絲不茍。

這幾年,白云山工區不斷創新,自力更生發展產業。在種植油茶為職工謀福利的同時,工區還新增了蜜蜂養殖項目。在工區管護房前,一字排開10個蜂箱,蜜蜂進進出出忙著采蜜釀蜂。工區負責人介紹:“我們工區生態資源好,蜜源豐富,蜜蜂釀出的蜂蜜質量好,很受認可。而且,養蜜蜂還可以幫助油茶林傳粉授粉,提高開花結實的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p>

白云山的改變不僅在產業上,日常林業的管護能力也在平穩提升,整個工區管轄范圍內,連續20年沒有發生森林火災、沒有林木盜采。

百年堅守,白云山青山永駐、綠色長存,明天定會更美好。

猜你喜歡
白云山工區山林
關于鐵路編組站減速頂工區標準化建設研究
白云山
無問西東,看風過山林月掠海
城市山林
精確發現溢流研究及在西北工區現場應用
鐵路隧道定額工區長度和通風管線路工程量計算規則探討
耀眼的橘紅色——河南省焦作市公路局養護工區養護機械隊速寫
如果相愛
廣州·白云山
廣州白云山風景區森林自然度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