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教育日志:名師工作室研修常態化的個案探索

2022-11-17 05:05王立華劉立平
教師教育論壇 2022年8期
關鍵詞:日志研修成員

◎王立華 劉立平 秦 望

每一屆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下文簡稱“工作室”)在建設期間不間斷地圍繞相對固定的研修主題完成系統化的研修內容,實現研修效果的螺旋式提升,才算是實現了研修常態化。研修時斷時續,不能常態化,是工作室建設的突出問題之一。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研修無法常態化?問題的解決方向在哪里?又該怎樣基于解決方向形成具體的問題解決方案呢?為此,“梨花院落”教師成長共同體、劉立平名師工作室、“8+1”工作室等教師成長共同體(1)“‘梨花院落’教師成長共同體”是王立華于2012成立的校內非正式教師成長共同體,側重于校本化探索?!皠⒘⑵矫麕煿ぷ魇摇笔桥R沂市羅莊區教體局于2004年命名的教師成長共同體,側重于與區域探索?!啊?+1’工作室”是秦望于2005年發起成立的全國范圍內的民間班主任成長共同體,側重于橫向的成長共同體與成長共同體之間的協同探索。三種教師成長共同體均以不同形式倡導成員記錄不同形式的教育日志。三個共同體在完成研修時,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給予了大力支持。因此,我們的探索既遵循了非正式教師成長共同體的民間行動邏輯,也遵循了名師工作室建設的基本邏輯?;趯嵺`經驗,設計了一個“運用教育日志經驗總結計劃(2018-2021年)”,并對該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深入的觀察、調查和研究,嘗試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個性化思路。

一、工作室常規研修方式存在的問題

用不同劃分指標可將工作室的研修方式分為不同種類。筆者以工作室成員(下文簡稱“成員”)完成研修的“自主權大小”為劃分指標,將研修分為被動研修與自主研修。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學校直接組織或授權組織的研修、工作室主持人組織的研修均為被動研修。成員完成被動研修的自主權比較小,大多數時候在被動學習中完成研修。成員自主設計、自主完成的研修為自主研修。成員完成自主研修的自主權比較大,大多數時候在主動學習中完成研修。在初期的實踐中,筆者發現兩種研修方式的先天不足與運用思路的缺陷都制約著研修常態化的實現。

被動研修需要上級審批,在每一個審批流程完成之前,主持人都不便公開地組織研修活動,因此就出現了研修時間的不連續,自上而下確定的研修內容預設的理想化色彩過重、目的性過強、完成時限過急、完成的制度化規范過多、在實踐中不易銜接等問題。

自主研修的主題隨意性較大,交流的內容也多是有感而發,主題、內容自然會呈散點式分布,前后無法銜接或銜接不緊密。目前,大多數工作室以各類社交軟件作為基本的研修平臺。這些公共交流平臺并不具備名師工作室建設需要的長久存儲研修作品、大信息量溝通、存儲系統化研修資源等研修功能,難以實現成員之間的持久的、深度的思維碰撞,導致研修效果不理想。

二、運用教育日志實現研修常態化的優勢

既然教育行政管理力量推動的被動研修、隨機完成的自主研修均不能實現研修常態化,就應該尋求新的突破思路。對中小學教師而言,運用教育日志是其堅持以多種形式全面地、真實地記錄自己的教育實踐,并對記錄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事件、細節和體會進行深入的打磨、回味、批判、分析與整合,以提高自己的成長質量和實踐水平的一種研究方法。在前期的實踐中,三個工作室均提倡運用教育日志來記錄、分析研修行為并將分析結果應用于提高研修質量。三個工作室通過分析成員的經驗故事、課堂觀察記錄、教育日志原文、訪談內容、教育自傳等內容發現,凡是規范地運用教育日志的成員,均取得了明顯的研修成效。因此,筆者認為運用教育日志來完成被動研修、自主研修有助于實現研修常態化,運用教育日志對于實現研修常態化具有以下優勢:

(一)能保證研修時間的連續性

首先,教育日志的使用不受時間限制,成員可以隨時撰寫教育日志。其次,撰寫教育日志對成員的學術素養要求并不高。成員只要具備基本的觀察素養、文字表達能力與計算機使用能力,熟悉教育日志的運用邏輯,就可以每天使用教育日志來記錄自己的教育實踐和所思所悟。

(二)能保證研修內容的連續性

運用教育日志具有較強的自主性,成員運用教育日志有助于找到當下的個性化成長需求,培育教學個性,自然會主動地、經常性地尋找研修內容。成員運用教育日志,可以定期地或不定期地回顧、推敲、反思過往,找到自己的思維優勢、判斷力優劣、班級事務易出現的問題、研修行為是否有效等具有成長內涵的信息,從而確定成長起點、成長內容。成員在運用教育日志時,能把在不同時期出現的“自己”進行對比,找到自己信奉的教學主張、堅持遵循的教學原則、一貫堅守的教育精神、穩定的實踐內容等教學個性培育方向。

(三)能保證研修效果的連續性

有學者認為,“日常生活、職業生活和專業生活三者構成了教師的三度生活空間,構成了每位教師生存和專業發展的場域”[1]。成員運用教育日志時,把關聯性極強的三種生活空間連綴在一起,把對“師”的專業性、“人”的豐富性的零碎理解變成了系統化表達,建構起了屬于自己的生活空間。成員在三度生活空間里運用教育日志,自然實現了研修效果的連續、鞏固與提升。首先,成員運用教育日志,建構起了日常生活空間。作為一個“教育人”,成員在運用教育日志時,留住的大部分生活內容是職業生活與專業生活,但也被動地留住了日常生活的內容。其次,成員運用教育日志,建構起了職業生活空間。成員堅持運用教育日志,不僅能留住自己的研修生活、研修文化,還能留住自己的其他教育生活、教育文化,也就建構起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職業生活空間。再次,成員運用教育日志,建構起了專業生活空間?!疤K霍姆林斯基堅持記錄了32年的教育日志,他的著作被后人稱為‘活的教育學’?!盵2]成員堅持運用教育日志,發現、解決教育問題,涵養、暢談教育情懷,探尋、總結教育原理,不斷地生成自己對教育的理解,直至形成自己的“活的教育學”。

三、運用教育日志實現研修常態化的實施策略

(一)提高思想認識,培養教育日志運用的“文化自覺”

教育日志運用的“文化自覺”是指成員對研修現狀、教育日志運用價值有充分的認識,自覺地把這些認識轉變成研修文化信念、行為準則,把研修與運用教育日志有機結合起來,引導自己的教育日志運用朝著專業化方向自我創建、自我反思與自我完善。成員運用教育日志的“文化自覺”從成員對教育日志運用價值的自知、自醒開始,經歷教育日志運用體系的自信、自新,最終形成自強、自美的教育日志運用文化。

工作室從記錄自覺、分析自覺、分析結果轉化自覺三個方面培養成員教育日志運用的“文化自覺”。每天記錄、完善教育日志,就實現了教育日志的記錄自覺;以月、雙月或學期為時限定期分析教育日志,或者根據實際不定期地分析教育日志,就實現了教育日志的分析自覺;把分析結果轉化為記錄質量的提高行為、教學個性的培育行為與教育質量的提高行為,就實現了分析結果轉化自覺。

(二)明確記錄規范,開發并合理使用記錄工具

首先,在運用教育日志開始記錄前,工作室需引導成員明確幾種常見的教育表達方式的記錄邏輯,培養規范記錄教育日志的習慣,保證成員所記的教育日志能有效地支撐起研修常態化。教育日志與教育日記、教育隨筆、工作筆記的不同記錄邏輯見表1。

表1 教師常見教育表達方式的記錄邏輯

其次,工作室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開發設計適合成員使用的教育日志記錄本。 在經歷了普通橫格日記本、普通空白日記本、A3紙張橫向表格等多種載體的試用后,工作室最終將教育日志本設計成A4紙張尺寸,每頁表格占滿一張A4紙,每月1本,共37張紙,每張紙的正反面上都有不同的表格。第一類是能留存基本信息、脈絡性資料的周期性表格。這類表格分為月初核心工作規劃表、周工作要事規劃表、月末成長質量簡析表。周工作要事規劃表與月初核心工作規劃表的設計要素基本一致。第二類是日程規劃類表格(見表2)。第三類是涵蓋主題、類別和日志內容的專題類表格。[3]

另外,筆記本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的拍照、錄視頻、鬧鐘、日志等功能便于成員記錄教育日志。一些公司、研修平臺開發的泛微、日事清、敬業簽等軟件更便于成員記錄電子版教育日志。

表2 日程規劃類表格

(三)科學合理安排記錄時間和內容,保證教育日志連續性

1.時間上,目標明確,定時記錄

十五分鐘的“晨曦規劃”。早晨到校后,成員用十五分鐘左右的時間把日常教育實踐、研修任務分條整理出來,再按照輕重緩急來規劃日程,并把日程概要式地整理到當天的教育日志表中。

一個小時的“即時記錄”。成員用七八個課間十分鐘把規劃的必做任務、機動任務的完成進展與質量、應急事情的處理過程與結果隨機整理到教育日志本上,或記錄到手機、電腦上。

二十分鐘的“黃昏歸類”。成員用下班前二十分鐘左右時間來完善當天的記錄信息,并把當天未完成的工作任務放到第二天的日程規劃里。成員還把教育日志涉及的事物以實物、文字描述、圖片、視頻等形式存檔。

一個小時的“后期完善”。每個星期的周五放學前或周六周日的休閑時間,成員都花一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及時地補記出現空缺的教育日志,豐富、完善已經記錄的教育日志。

2.內容上,點面結合,縱橫兼顧

成員可以采用不同類型的教育日志全面地記錄常規的研修生活、教育生活,保證內容的橫向關聯,如日程類日志、隨記性日志、備忘錄日志、反思性日志、追蹤性日志、專題性日志、解釋性日志等;成員也可以有主題地、分期地記錄教育日志,保證內容的縱向銜接;成員還根據研修內容、自己的教學個性培育方向,自主地選擇重點記錄的內容。

在不降低記錄質量的前提下,工作室鼓勵成員采用自己喜好并擅長的記錄方式,選用自己喜歡的記錄載體,按照自己的語言習慣行文。為了便于月底分析,成員可以使用特殊的符號、不同形狀的線條、醒目的顏色為日志內容做標記,以區分工作重點、注意事項、完成質量等內容。

(四)多樣化處理和分析教育日志,獲得專業成長

1.整理與分享教育日志

工作室提倡以學期為單位裝訂教育日志。在裝訂之前,成員基于教育日志內容、成長要事等信息,找到一個學期以來的研修重心、教育實踐重心,據此寫作一篇前言或后記,再給自己的教育日志合訂本推敲一個名字。工作室還請有美術專業背景的成員給全體成員設計出風格不同的教育日志封面。同時,工作室還以月為單位,以照片、PDF文檔、電子文檔等形式,用整本展示、單頁展示來分享成員的教育日志或記錄體會。

2.分析與轉化教育日志

首先,工作室匯總所有成員的教育日志進行分析,從整體上判定工作室研修質量、教學個性的培育質量。其次,成員對教育日志進行歸類并依據內容確定分析重心。(1)隨記性日志的分析: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研修內容、教學個性培育方向。(2)備忘錄日志、反思性日志、追蹤性日志、專題性日志與解釋性日志的分析:提取規律信息,從某一個點或某一維度分析研修內容的連續性,尋找教學個性的培育方向。(3)日程規劃類日志的分析:判定日程規劃的完成質量、執行力的高低;從整體上分析研修連續性完成的質量、教學個性的培育質量。

在分析頻率方面,工作室一般以月為單位進行日志分析。如果近期記錄的教育日志種類多,內容完備,文字信息量大,就適合一個月左右分析一次。相反,則延長分析周期。

在分析結果的呈現方面,工作室應選用便捷的分析工具,并以多種形式呈現分析結果。第一,充分利用教育日志本中的月末成長質量簡析表,從關鍵時刻、關鍵地點、關鍵事件、關鍵人物、關鍵媒介、關鍵理論等方面,分別用200字左右的篇幅來總結本月的教育日志記錄質量。這既是在記錄教育日志,也是在分析教育日志。第二,工作室自主設計簡便的教育日志運用質量評價表,從日志記錄(包含日志本保護、記錄內容、語言規范、記錄風格、記錄頻率)、日志分析(包含分析頻率、分析方式)與分析結果使用(包含結果呈現、結果使用)三個方面評價自己的教育日志運用質量。第三,工作室或成員可以使用NVivo12、圖悅、Python等詞云圖分析工具,將記錄的內容按照固定的頻率生成一個又一個詞云圖,然后以詞云圖、excel表、文本等形式呈現分析結果。第四,工作室或成員可運用經驗總結法,撰寫內容全面的教育日志運用階段總結。

工作室通過對教育日志的分析,提煉描述力強的實踐概念與主張,總結系統化的實踐策略,完善結構化的研修課程,確認各成員教學個性的培育點,最終達到促進工作室及其成員專業成長的目的。

猜你喜歡
日志研修成員
中小學骨干教師“雙減”項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主編及編委會成員簡介
一主六維: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一名老黨員的工作日志
扶貧日志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雅皮的心情日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