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開展“四史”育人的理論與實踐

2022-11-18 11:02張安東
教育評論 2022年3期
關鍵詞:四史育人特色

●張安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開展“四史”(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提出,高校要把“四史”作為必修課程。[1]2020年1月,在中共中央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四史”學習是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2]“四史”是我們黨和國家、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可以從中汲取精神力量,看清未來,堅定“四個自信”。新時代高等學校立德樹人,必須充分發揮“四史”育人作用,積極推進“四史”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工作,努力實現“四史”資源向教育資源的動態轉化。[3]

一、“四史”內涵

其一,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建設和發展史。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經過100年的實踐歷程,注重自身各方面建設,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堅強政治領導能力的成熟政黨,是領導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進行現代化建設和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強核心。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著力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經過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了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1989年,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三屆四中全會,圍繞黨的建設這一重大課題,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完善自身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深入。2002年召開的十六大提出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突破。

其二,新中國史是新中國建設和發展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歷史的新紀元。中國共產黨通過不斷的革命與建設,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提出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目標。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回答了社會主義本質,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要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快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其三,改革開放史是社會主義制度改革和發展的歷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基于對國際國內形勢的正確判斷,毅然決然地實行改革開放,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面對國際局勢的大變局,以及“蘇東劇變”的巨大壓力,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進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規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愈加完善與成熟,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歷史性發展。

其四,社會主義發展史是社會主義成長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使我們弄清社會主義制度在世界的誕生、建立、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以及社會主義出現以來的輝煌成績,堅定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努力探索,艱苦奮斗,使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家實力進一步增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充分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全面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二、“四史”育人是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的目標

高校育人體系的構建需要尋找優秀的特色鮮明的教學資源和教育要素作為支撐。只有優秀的教學資源和教育要素才能孕育出優秀的學校教育。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我們可以從中國共產黨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汲取精神力量,看清未來,堅定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八氖贰弊屛覀兝斫庵袊蛱?、今天以及未來的做法和作為,自覺維護新時代中國的發展成果。高校的教育教學從目標而言就是要以優秀的文化育人,打造學校辦學特色,提升學校辦學水平。高校要以育人建設為核心,要把“四史”引入校園,發揮其塑造人的思想意識與言行舉止的作用,充分實現大學的育人和文化傳承功能。按照“塑校育人”的戰略,凝煉大學的育人文化,實現“四史”“以文化人”的目的。

大學階段不僅是大學生厚積知識、培養能力的重要階段,而且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的關鍵時期,內涵博大精深、特色鮮明的“四史”對大學生思想觀念、道德水準、行為模式的塑造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對營造現代大學的文化精神和人文環境發揮積極作用。因此,“四史”育人成為高校教育教學的主要目標?!八氖贰钡膶W習,不僅是了解歷史、熟知歷史,還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傳承精神?!八氖贰庇?,是高校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然需要,也是塑造大學形象的內在需求。

三、高?!八氖贰庇私ㄔO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中,高校雖然已經越來越認識到“四史”育人的重要作用,已有一些院校在實踐方面開始努力探索,但綜觀各個院校的具體做法,依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四史”形象模糊,對高校育人體系建設滋養不足?!八氖贰笔侵袊伯a黨領導中國人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探索史、奮斗史、創業史、發展史,是革命先行者們從中提煉出來的立國、興國智慧,其中蘊含著治國理政的政治靈魂和精神瑰寶,內涵極其豐富,形象多姿多彩。這需要高校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精神實質,深入開展學習教育。然而,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沒有高度關注“四史”與教育教學的融入,沒有系統梳理“四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和精神元素,造成“四史”形象模糊,缺少獨有的特色,對高校育人體系建設的滋養并不充足。

其二,“四史”與校園文化融合度不高,自覺意識缺乏?!八氖贰边M校園,必須通過學校的吸收融合,并內化為校園文化,最終成為校園特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育人的文化源泉。當前,許多高校不能自覺認識到“四史”與校園文化融合的重要性,雖然一些高校已經引入“四史”,但如何融合,使“四史”真正在育人中發揮作用,還沒有明確的思路,也缺乏具體的措施和保障機制。結果是,“四史”與校園文化不能深度融合,實際是“兩張皮”。一些高校只是自娛自樂,寫寫文章,開開研討會,沒有進一步發揮“四史”的育人功能,大部分學生不熟悉“四史”,缺乏學習“四史”的興趣。

其三,“四史”育人內涵建設缺失,對學校發展貢獻不足?,F階段,一些高?!八氖贰庇私ㄔO缺少內涵,沒有讓“四史”和教育教學有效對接,導致高校育人建設較為片面。如,沒有將“四史”學習列為學生的必修課,僅在課外活動和社團活動中作一些學習安排。一些高校學習流于形式,沒有自身特色,只是對其他單位部門“四史”學習教育活動進行模仿,導致本?!八氖贰睂W習和教育教學出現脫軌現象。與此同時,部分高校在辦學思想方面過于急功近利,無法全面地實施“四史”育人建設。

其四,“四史”育人建設內容參差不齊、視野過于狹窄。一些高校的“四史”育人建設缺少創新,缺少對文化載體的思考,建設手段較為單一,缺少理論方面的研究,面臨著建設內容參差不齊、視野過于狹窄的問題。首先,系統性欠缺。在“四史”育人建設過程中,有些高校僅僅是傳授“四史”基本知識,忽視了對“四史”精神內涵的深層次挖掘,缺乏對“四史”精神內涵應用于教育教學的頂層設計,如在學校精神凝練中的應用。其次,靈活性不足。在將“四史”引入育人環節中,有些高校僅通過開設“四史”課程來向學生傳授“四史”知識,形式較為單一,沒有通過實踐環節加強學生直觀感受以體會“四史”精神內涵。最后,主導性不強。在學校開展“四史”育人建設過程中,常常是學校的一些行政部門兼職做這項工作,或者是個別院系自己開展一些活動,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引導主體,導致工作開展時斷時續,缺乏長效性。

四、新時代高?!八氖贰庇死碚撆c實踐體系建設路徑

(一)建構“四史”育人的理論體系

其一,確立指導思想。新時代高?!八氖贰庇梭w系的構建,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與時代精神教育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相結合,與學習借鑒優秀文化成果相結合,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根據學校實際,分層次、全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在全校推動“四史”的宣傳、普及與實踐,讓廣大師生在“四史”的滋養中,提高自身文明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其二,明確目標任務。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高校應以“四史”精神元素育人、“四史”精神傳播育人,形成獨特的校園育人特色,建立校園良好的育人環境。建構“四史”教育教學體系,融入思政課程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設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既有時代性又有開放性、既有理論前瞻性又有現實實踐性的“四史”育人新局面。

其三,建立“四史”育人理論研究體系。通過課題研究、論著發表和特色欄目的開辟,增強師生對“四史”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師生自覺學習“四史”的興趣。一要編纂相關“四史”教學材料。全面梳理“四史”發展脈絡和輝煌成就。對相關“四史”文獻進行編目和提要介紹;對“四史”中的名人名錄進行考校、輯佚和輯錄;搜集、整理相關“四史”珍貴檔案。選輯文人學者所撰的相關“四史”論著,建設當代相關“四史”研究數據庫。二要深入開展“四史”研究。主要為“四史”的形成發展及價值地位研究,“四史”與中華文明、與當代中國、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研究,“四史”與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互動、“四史”弘揚傳承研究,“四史”時代特征及其當代價值研究,推進“四史”名人研究,重點研究“四史”名人、“四史”名人群體等。 三要做好“四史”研究成果出版。以出版“四史”文獻資料、“四史”經典讀物、“四史”課程教材等為重點,推進《“四史”研究叢書》《“四史”研究論叢》《“四史”系列教材》等出版工作。努力推出一大批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并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優秀出版物。

(二)構建“四史”育人的實踐體系

“四史”育人實踐體系的構建,主旨是建立實踐思維主導的“知識傳授、文化熏陶、價值引領、情感培育”開放式教育教學系統?!八氖贰倍加刑囟ǖ木駜群拖到y的知識范疇,讓學生掌握其基本知識點,是學校育人的基礎。要使學生接受“四史”價值,就須用“四史”渲染環境,使學生浸潤在“四史”環境之中,從而增強“四史”育人的效果。

其一,積極推進“四史”進校園。結合學校實際,圍繞“四史”,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層次高、質量好的校園文化活動。一要舉辦“四史”知識展。劃定專門區域,舉辦“四史”知識展,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師生展示“四史”知識。挖掘“四史”中的育人元素,以“四史”進校園為主題,運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多側面反映學?!八氖贰庇伺e措、實踐及成果。二要舉辦“四史”系列論壇。深挖“四史”內涵,分專題邀請校內外“四史”研究專家學者定期舉辦系列論壇,加強“四史”在師生中的教育普及,激發師生認知、理解及傳承“四史”的興趣。三要加強“四史”特色館藏建設?!八氖贰睘楦咝5慕逃虒W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氛圍?!八氖贰眱群S富、博大精深,高校要圍繞“四史”,加強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加強對“四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工作,形成自身的特色館藏體系,為開展“四史”的教學和研究,提供良好的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四要融合“四史”元素于校園建設。校園規劃、景觀設計體現“四史”內涵,彰顯文化特色。在校園整體規劃設計中,注重校園的使用功能、審美功能、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在校園內的建筑物、道路及公共場所布置中融入“四史”元素,通過物化的景觀對師生起到啟迪、感化、陶冶和教育的作用。

其二,創設“四史”文化課程。挖掘“四史”之精華,做到與時代性相結合,開發、構建“四史”課程體系,形成以知識傳授型、技能訓練型、素質拓展型為主導的課程模塊,以顯性課程和隱性文化并駕齊驅的立體式“四史”課程體系。知識傳授型課程以傳授“四史”知識為目標,激起學生對“四史”的認知、敬仰與熱愛;技能訓練型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的“四史”資源開發、保護、傳承、創新意識及能力;素質拓展型課程則屬于通識教育類課程,主要目的是擴展學生的“四史”知識視野,提升學生文化素質。

其三,構建“三個課堂”有機結合的教育教學體系。構建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個課堂”有機結合的教育教學體系,以實踐思維貫穿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教學活動全過程?!叭齻€課堂”即第一課堂、校園文化(第二課堂)、社會實踐(第三課堂)三個教育教學領域各自功能的互滲交融,終極目的是對學生“四史”學習、認同、傳承與創新能力的觀照。一要堅守第一課堂的教學主陣地。通過第一課堂,開展三種類型課程的教學,使三種類型課程教學在傳授“四史”基本知識、拓展學生的“四史”知識視野等方面,發揮真正的效應和作用。二要創設第一課堂校內延伸的校園文化活動。高校應利用“四史”得天獨厚的豐富內涵,把“四史”學習和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以革命先行者的精神陶冶學生身心。通過主題班會、校園廣播、???、學報、黑板報、“四史”主題教育月活動、“四史”讀書月等多種形式,營造濃厚的“四史”學習氛圍。三要創新第一課堂社會延伸的校外實踐活動。廣泛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既貼近學生身心發展需要,又能使學生與社會直接接觸,切身感受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有利于學生對“四史”的深入了解和實踐傳播。在校外實踐活動中,高校應注重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理論,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融合。首先,組織學生考察各種歷史遺跡和革命遺址,深入開展歷史文化、革命傳統和“四史”教育。在學生課題選題及畢業論文(設計)訓練環節,重點加強“四史”傳承與開發利用,“四史”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社會主義革命、建設與改革,新中國的社會變遷,新中國建設與發展,“四史”各類人物和事件、現象等專題研究,提升學生學習研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擔當和責任意識。其次,以愛國主義教育和紅色教育基地為主體,讓大學生在教育基地實踐中深入了解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歷史,熟知“四史”的意義和地位價值。最后,由教師指導,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四史”研究,組建學生“四史”研究團隊,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撰寫“四史”研究報告和研究論文,培養學生研究思維,提升學生研究和創新能力。

其四,推動“四史”傳播交流。一要打造“四史”研究專欄。高校要充分發揮學報、??葓罂淖饔?,打造研究專欄,策劃推出一批集創新性、學術性、前瞻性為一體,具有研究特色的優秀欄目,使“四史”的有益思想、時代價值與精神內涵得以展陳傳播。二要做好“四史”網絡傳播。高校應深入把握新媒體傳播規律和歷史文化傳承規律,做好“四史”的網絡傳播;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整合網上資源,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網上“四史”傳播載體和平臺;依托校園網和微信公眾平臺廣泛深入宣傳“四史”。三要推動“四史”“走出去”。高校要通過各種合作平臺,開展“四史”學術交流活動,積極向外宣傳推介展示“四史”,使“四史”走向社會。

五、有效建構“四史”育人體系的保障機制

有效的保障機制能為“四史”育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制度支撐。

其一,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八氖贰庇斯こ淌侨鎸嵤┧刭|教育的有效載體,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方式,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廣大師生作為學校的主體,不但是“四史”育人工程的受益者,而且是建設者、傳播者、弘揚者。高校要充分發揮師生在“四史”育人工作中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對此項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把思想和行動自覺統一到“四史”育人工作中來。

其二,改革考試方式和評價機制。實施新的課程體系和新的教學方案,把“四史”融入教育教學中,需要進行一系列配套改革,特別是考試方式的改革,如學分制的支撐,而學分制的推行則有賴于教育制度的變革。對學生的評價不再以學習成績作為單一標準,更應考慮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并把這種觀念的轉變落實在教育實踐中,鼓勵學生多參加社團和社會實踐活動。

其三,協同育人,加大投入。首先,聯合學??蒲?、宣傳、教務、學生、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及其他各二級學院等部門,制訂“四史”育人實施方案和評價機制,建構“四史”育人體系,確保育人效果。其次,建立“四史”育人共同體,組建由校內外“四史”研究的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等構成的優秀教育教學團隊,與學生共話成長,促進學生提升思想境界、豐富精神家園、激發學習熱情和創新精神,彰顯“四史”的精神力量。再次,提供經費保障。劃撥足夠的“四史”育人專項經費,保障“四史”育人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學校、院部和相關教研室應共同制定相關制度,多方籌集資金,購買設施,加強實踐基地建設,為“四史”育人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場所;建設“四史”資料館、“四史”展覽館等校內育人基地,勾勒出“四史”沿革和內涵全貌。同時,開拓一批校外“四史”育人實踐基地,為“四史”育人提供良好的實踐載體。

實施高?!八氖贰庇斯こ?,有利于高校辦學目標的順利實現,體現了高等教育育人、文化傳承和社會服務的責任和使命,也有助于“四史”的傳承與發展。高校應高舉育人旗幟,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有效途徑,使“四史”真正融入教育教學和育人全過程。

猜你喜歡
四史育人特色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提高少先隊員“四史教育”有效性 輔導員可以怎么做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時代學生
讓“四史”教育在中小學落地生根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與實踐
特色睡床滿足孩子們的童年夢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
《傲慢與偏見》的藝術特色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