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協同

2022-11-18 16:51姜杏英南昌市進賢縣審計局
現代經濟信息 2022年26期
關鍵詞:內審協同行政

姜杏英 南昌市進賢縣審計局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都是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管理的有效手段,將二者協同使用,能夠有效幫助單位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實力,確保單位向社會提供更優質服務。目前,單位在推進二者協同過程中仍舊存在較多問題,實際協同效果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影響單位發展。因此,如何實現內控與內審協同,已經成為當前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發展亟需解決的重難點問題。本文接下來從三部分內容展開分析論述。

一、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內在聯系

第一,目標一致。內部控制是指在嚴格遵循財務管理制度與內審職責的基礎上,保障單位有效開展各項業務活動、確保單位資產安全完整、提升資產使用效益以及保證財務信息真實準確的綜合性管理體系。而內部審計是監管內控管理規范化運行以及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的職責部門。單位不論是實施內部控制,亦或是加強內部審計,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社會資源使用效率。充分履行職責義務,持續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助推單位健康發展[1]。

第二,都是單位內部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內控的構成部分之一,內審本身就是一項控制活動,是以內控為依據,單位通過健全內控制度,進一步加強對經濟活動的約束與管控力度,是單位更好地行使權力職能的重要保障。內部審計又能夠推動內部控制,缺少內審評價監督,單位就無法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同時,單位可以通過內部審計,明確內控制度設計與運行的有效性,明確問題所在,深究原因,為管理層針對性的優化和完善內控制度提供助力的同時,確保單位充分履行職能。

第三,內審是對內控進行再控制。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的顯著特點,發揮著無法替代的作用。內部審計,不僅是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分支系統,更是單位完成內控目標的有效手段和舉措,如何在構建內控框架時正確看待內審對內控的作用以及如何針對具體的審計任務差異性地制定審計方法,對單位提升審計工作質量和時效極其重要。同時,充分發揮內控的監督作用,有利于單位及時發現制度執行中存在的不足與偏差,提高應對的及時性,確保單位按照預期,有序開展業務活動,提高運作的規范性。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問題分析

(一)內部控制意識薄弱,內控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尚未建立完善的、實用性較強的內控管理制度,甚至是缺位,直接將以往的財務管理制度等同于內控管理制度,導致相關工作在開展中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規范性較低,致使單位發展所面臨的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劇。另一方面,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雖積極響應上級部門號召,積極開展內控工作,但形式化嚴重。究其根本,在于單位對內部控制重要性的認識過于片面和滯后,管理意識淡薄,單位內部缺少良好的內控環境,尚未實現全面參與,極大程度地弱化了內控優勢[2]。

(二)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作用難以充分發揮

從當前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情況來看,部分單位的內審工作統一交由財務管理部門負責,內部缺少專門的組織機構,再加上管理層對內審工作的輕視與忽視,導致職工也產生輕視態度,內審工作流于形式。此外,單位對內審結果的使用效率低下,無法將其有效運用于內部控制;在內審結束之后,由于相關人員工作經驗不足,并未及時展開整改,導致內審監督出現盲區,從而不斷削弱內審價值。

(三)權責分配不合理,監督體系有待完善

現階段,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思維固化,對新型管理理念和模式的了解與掌握程度不足,尤其是對內部控制,簡單地認為賬目款項記錄、賬目計算以及數據申報就是會計工作的主要內容,對內控制度組織結構的了解過于淺顯,導致在內控工作中,普遍存在人員配置失衡問題,人力成本支出增多。但相對而言,單位所投入的經費相對有限,阻礙著單位實現對各財務流程各環節的動態化、實時追蹤與監管。

隨著深化改革進程的持續推進,職務兼任問題得到了有效整改,但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由于所配置的財務人員較少,人手不足,仍舊無法有效杜絕職務兼任問題,導致單位難以有效解決崗位責任分離不到位、職務交叉、潛在舞弊風險凸顯等問題,致使單位無法有效制約和規范內審與內控工作。

內部監督體系不完善,甚至缺位,是當前行政事業單位推進內控與內審雙向協同進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缺少專業化的監督人員,主要從財務部門選拔組建監管人員隊伍,這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監督工作的獨立性與客觀性,制約著單位提高內控管理質量。部分單位雖已建立獨立性較高的內審機構,且委派專業人才擔任,但由于內審人員本身的綜合能力不足,無法及時發現會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亦或是即使發現問題所在,卻無法制定可行的應對措施。在實際管理中,財務部門負責資金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資金預算、資金使用、通過國庫集中支付獲取資金等,且大部分沿用政府采購機制,管理人員認為以上工作都是由行政單位與政府部門共同組織開展,沒有必要進行內部審計,內部審計與紀檢監察所行使的職能與工作內容差別不大。不利于單位充分行使內審職能,不利于內審工作的高效推進[3]。

三、行政事業單位推進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雙向協同的策略

(一)強化內部控制意識,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為了有效解決意識問題,推動內控與內審雙向協同,行政事業單位管理層必須主動學習和了解有關內部控制的理論體系與技能,提高重視程度,并針對性地優化組織結構與人員配置,細化權責義務。同時,以內部控制為依據,加快內審職能由以往的糾錯管理逐漸向服務管理方向轉變進程,轉移內審重點,尤其是重視對內控與組織治理的審計,持續梳理和調整內控體系,并將內部管理與外部監督有效結合,助力單位持續提高內部管理成效。此外,行政事業單位還應基于內控工作開展的具體要求,持續完善內控細則,比如預算管理、收支管理等等,通過引入重大事項集體決策機制、加強信息公開、完善財務審批機制等等,加強財務風險防控,明確界定各崗位的職責權限與工作要求,并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數據實時共享,為規范內控流程提供支持的同時,為單位實現內控與內審雙向協同使用夯實基礎。

(二)堅持內部審計獨立性,科學設定內審職能

設立內審部門,并確保其獨立性與權威性,是行政事業單位實現內控與內審協同的重要舉措之一,有利于單位將內審成果向內控有效延伸。一方面,在內審部門設立之后,行政事業單位應科學地進行職能劃分,基于自身實際發展,結合具體工作開展需求,合理設定內審職能,為單位有序開展和落實內控有關工作營造良好的管理環境,為單位加強廉政建設、樹立良好社會形象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在內控工作中,行政事業單位應充分發揮內審作用,使用內審功能,科學定位內審機構,確保其獨立,并委派專業化人才從事相關工作,賦予其相應的監督職能。將內控與員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有效關聯,確保單位在有效落實內控工作時,能夠進一步履行內審監督職責,助力單位持續提升內審效果[4]。

(三)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完善監督體制

為了確保會計基礎工作的高效開展與落實,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加強會計人員培訓,打造一支高素養的會計人才隊伍,并加強會計系統化建設與優化,逐步實現自動化管控。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應基于內外部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財務管理機制,并嚴格執行,在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秩序的同時,保證單位資金穩定流動。此外,在會計工作中,有效使用各種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使用效益,積極構建電算化輔助系統,并持續完善系統的各功能模塊,梳理和優化會計工作流程,提高流程的規范性,以確保精準核算各項會計業務。值得注意的是,在相關工作開展中,單位必須確保內審人員充分行使監督職能,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內部營造各崗位相互制約、相互牽制的良好關系,助力單位加強業務活動風險管控。

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監管體系建設,持續完善和優化監管機制,將內控管理與監督管理充分結合,從而保證內審與內控雙向協同[5]。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內控體系的梳理與調整,助力單位持續提高內部管理成效,為全面落實監管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同時,優化內審管理體系,嚴格按照相關原則有序推進內部審計,做好各部門協調組織工作,保證審計監督貫穿單位運行管理全過程,確保內審作用充分發揮。其次,增強內審力量,定期組織內審人員開展以內部審計為主題的專項培訓,全面提升其工作能力與綜合素養。公開、透明地進行招聘,引進更多高素養的內審人才,賦予內審人員相應的權利,以確保其獨立、客觀地進行內審工作,提高內審工作質量,加強對內控的有效監督。此外,單位應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加大獎懲力度,對表現優異的職工予以精神與物質的獎勵,對于表現較差的職工,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降職、減薪等獎懲措施,進一步約束和規范審計人員的工作行為,有效避免各類違規違紀行為發生。最后,充分發揮內審監督職能,提高內審結果使用效益,以內審結果為依據,針對性地優化和調整內控體系。合理確定考評標準,健全考評機制,定期評價單位內控體系的有效性,發現不足,針對性制定應對方案,并督促有關部門進行整改。

(四)制定合理的審計方案,提升審計效能

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內部宣講,引導全體職工正確看待內部審計,提高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程度。管理層應積極轉變傳統理念與認知,全面、系統地認識內部審計,積極優化和調整內審機構設置,并在各主管部門設置專業的審計人員,及時更新和完善內審方案,提高內審方案的時效性與實用性,梳理和優化現代化審計工作流程,合理使用審計手段,助力單位不斷提高內審質量。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環節,內部審計要實現對單位各業務活動流程的全過程監督,在信息化時代下,單位應充分利用信息媒體的便利性特點,要求政府行政機構協同參與內審方案制定工作,定期組織開展培訓活動,引導各層級管理人員、全體職工,尤其是內審人員,轉變對內審工作的陳舊認知,積極主動地參與內審方案創新與設計環節,確保單位內審流程與社會實際發展需求保持高度一致。積極革新以往的審計工作思路,基于實際情況,合理選用審計方法,為單位持續提升內控質量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清楚單位資金使用動向,針對單位各部門的業務活動開展情況,通過復核審計法等多種方式,科學地進行分析與比對。必須注意的是,審計方案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單位必須緊跟社會時代變化,持續進行創新與優化,根據所處經濟環境,差異化地使用相應的審計方法,以更好地助力單位提升整體管理成效。在項目審計時,單位應綜合使用兩種及以上的審計方案,拓寬審計途徑,進一步提高內審的針對性。

(五)提高內審報告質量,落實后續整改工作

單位需要全面搜集各項數據文獻,綜合評價當前階段單位實際經濟管理水平,并基于評價結果,提出針對性的優化與改進建議。在每年度的審計工作會議上,內審人員應提交內審報告,綜合論述本年度工作情況,并客觀評價單位現行內控體系,為單位管理決策提供支持,有依據地進行人員調動,并落實崗位輪崗制,科學調整審計崗位。同時,行政事業單位必須保證內審綜合評價報告的數據內容與財政支出保持高度一致,通過分析內控監督結果,客觀評價內控體系。此外,內審人員應對各項工作開展進行追蹤落實,確保審計結果客觀真實,為單位落實后續整改工作提升整改效果提供依據。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不論是內部控制,亦或是內部審計,對行政事業單位發展而言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將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有效結合,實現內審與內控協同使用,能夠助力單位顯著提升內部管理水平,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更好地履行職能。目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行政事業單位在協同實施內審與內控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存在一系列問題?;诖?,單位必須加強研究與分析,明確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內控意識淡薄、缺少完善內控制度、內審獨立性不足等等?;趩挝粚嶋H情況,聯系內外部發展環境,積極探索適用的應對方案,比如轉變管理理念,加強內控制度建設;提高內審的獨立性;提高會計基礎工作的規范性,并加強監督機制建設;優化審計方案,提高其先進性與適用性;提高內審報告質量等,為單位健康發展筑牢基石?!?/p>

猜你喜歡
內審協同行政
行政學人
聚焦內審轉型升級 提升增值服務水平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新監管框架下銀行的風控和內審體系
行政調解的實踐與探索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行政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審批體制改革
協同進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