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建筑引領減碳新賽道

2022-11-19 19:50王睿佳編輯白歌
中國電業與能源 2022年8期
關鍵詞:綠色建筑發展

■本刊記者 王睿佳/ 編輯 白歌

7月的南京,非煙流動,艷陽高懸,火落時節的地表溫度將城市中的空氣加熱到扭曲。南京高新區秀水路以北,赫然矗立著一座占地面積9456 平方米的螺旋式大樓,樓身通體白色,頗似冰淇淋蛋糕的圓柱體外形仿佛為炎炎夏日帶來了一絲“清涼”。這便是南京綠色燈塔。該建筑通過先進節能技術,運用可持續和創新建筑設計方法達到低碳環保的平衡,每年每平方米能源消耗不到24千瓦時,為綠色低碳建筑領域樹立了典范。

“十四五”是我國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數據,我國建筑全過程能耗占到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占到全國排放總量的50.6%,具有巨大的碳減排潛力和市場發展潛力。要推進“雙碳”目標落地,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就離不開建筑領域的節能降碳。經過多年發展,建筑行業節能水平不斷提高,技術迭代加速,為綠色減碳開辟了新路徑。

政策指引建筑低碳推廣勢在必行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去年發布的《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作為國家標準從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建筑將強制性要求實施碳排放計算。同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今年3月發布了《“十四五”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綠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穩步提升,建筑用能結構逐步優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長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的建設發展方式,為城鄉建設領域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6月3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到2025 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低碳節能將成為建筑領域今后工作的一大主題。

從地方來看,浙江省發布《浙江省綠色建筑條例(修正文本)》,提出開發綠色建筑的研發費用,可享受稅前加計扣除等優惠;四川省發布《四川省推進綠色建筑行動實施細則》,提出建立綠色建筑在財政、稅收、國土及規劃建設等方面的獎勵制度,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對綠色建筑項目進行獎勵。近日,山西省就《山西省綠色建筑發展條例(草案)》開展立法調研,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法制委主任委員趙建平指出,發展綠色建筑是促進城鄉建設模式轉型升級、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數據顯示,我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的比例已經超過90%,全國新建綠色建筑面積已經由2012年的400萬平方米增長至2021 年的20 億平方米。全國省會以上城市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開始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山東、廣東、河北、福建、廣西、寧夏、青海等地開始在城鎮新建建筑中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江蘇、浙江、寧夏、河北、遼寧和內蒙古等地先后開展綠色建筑立法實踐,頒布了《綠色建筑發展條例》等法規文件。有關綠色建筑的法規政策正在逐步建立,并在全國推廣。

實現碳中和離不開建筑節能和“造能”

建筑全生命周期均可參與節能減排

“綠色建筑的關鍵在于‘綠色’,不僅指建筑的綠化、環境,或是建筑在某個階段或者某個特定空間的綠色環保,而是在其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提供健康、舒適、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鄙虾=煌ù髮W長聘教軌副教授胡建輝認為,低碳建筑是實現國家“雙碳”目標的關鍵內容。通過合理布局建筑空間,用好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技術,建筑是可以做到零碳排放的。甚至從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來看,建筑的“能源賬本”還可能有所盈余。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朱穎心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采訪時認為,綠色建筑若想更好地實現降碳,首先要減少全生命周期的用能需求?!袄?,在設計方面,可利用自然通風和天然采光等氣候條件因地制宜,進而降低供暖、制冷、照明等方面的用能需求?!?/p>

作為建筑節能降碳的優秀代表,上海虹橋T1航站樓擁有獨特的“綠色基因”。其水蓄冷系統的部署與應用每年能夠節約電力費用達300 萬元。航站樓通過對自然采光和通風節能的充分利用,在日照充足的情況下關閉部分大空間照明,降低航站樓區域照明能耗20%以上。航站樓設有300余個可開啟側窗和8 個大型通風塔,在春秋季,運行單位設置并驗證了6 種不同開啟模式,覆蓋了不同氣候條件,無須開啟新風系統也能讓旅客在樓內感受清新空氣。

從建筑本身到建造方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除了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也是碳減排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工作取得了良好進展。例如,提升農村地區熱源清潔化改造和建筑能效,推動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節能改造,推廣國家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統計、審計和公示,探索采用市場化方式實施高耗能公共建筑節能改造,為推動建筑領域減碳、城鄉建設方式綠色低碳轉型起到了積極作用。

建筑不僅節能還可“造能”

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作為能源消耗者,建筑也能轉變為能源的生產者,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出更多貢獻。

“目前,我們的建筑僅僅是能源消費者,如果通過推動建筑可再生能源規?;瘧?,就可以轉變角色,使建筑業主既能消費又能生產能源,不但大大助推節能降碳,也可滿足居住者用能需求,讓老百姓得到實惠。部分農村建筑正在推行的光伏發電項目就是例子,這些建筑既要用能也可以發電,需求側和供給側雙向發力?!敝袊ㄖ澞軈f會會長武涌如是說。

胡建輝介紹,到2025 年國家要求公共建筑屋頂中的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光伏發電成為建筑領域“造能”的重要動能。

“為了延長使用壽命,避免屋頂生銹問題,減少屋頂維修費用,光伏一體化建筑會設置完整的屋頂排水系統。與傳統光伏板傾斜式安裝模式不同,光伏板平鋪屋面大大提高了屋頂可利用面積,也讓建筑物的外部結構看起來更加美觀?!苯鹜呒瘓F——上海愛瓦微能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盧克介紹,節省投資、使用壽命長、可靠性強的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不僅是建筑領域的優秀實踐,將來也可成為分布式光伏的一大主流。

認清形勢綠色建筑發展任重道遠

用能增長,既有建筑改造提升工作量巨大

當前,綠色低碳建筑在既有建筑總量占比仍非主流,需要節能改造的建筑比比皆是。中國建筑節能協會楊西偉指出,由于新建建筑中少部分是零能耗建筑,仍然存在新增能耗,如果要實現2030 年碳達峰,就必須對部分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降低能耗。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1 年底,我國城鎮化率為64.7%,仍處于城鎮化中期的后半段,且在新型城鎮化的帶動下,未來城鎮化水平仍將保持相對較快的增長速度。隨之而來的是用能需求的增長,如南方采暖措施的改善、農村電力普及率的提高和人們對室內環境更高的需求等,均造成較大的用能壓力,給綠色建筑尤其是進入低碳節能改造階段的建筑帶來考驗。

同時,大部分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主要集中在江蘇、廣東、山東、上海、天津、河北、浙江等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中西部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相對較少。地區分布不平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建筑的發展普及。

立法滯后,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長效機制尚未形成

上位法作為位階較高的法律,其效力對相關行業的約束和引導力更強。當前在建筑行業地位較高的《建筑法》和《城鄉規劃法》對綠色建筑鮮有提及,且行政法規缺少對綠色建筑相關內容要求,推動綠色建筑發展主要工作依據較少,難以有效統籌協調各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影響了相關政策的落地。同時,對于綠色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缺乏相應的質量監管,也導致綠色建筑的質量難以保障。

“當前,綠色建筑的發展仍需政府部門大力推動,但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并沒有得到有效發揮,企業參與綠色建筑發展的主觀意識不強,推進綠色建筑市場化發展的機制還沒有全面形成?!蹦车禺a公司工程管理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另外,由于大眾認識缺失、宣傳不夠,以消費者為主體的綠色建筑市場環境尚未形成,這在主觀上也影響了綠色建筑的推廣普及?!?/p>

成本制約,缺乏市場化金融支持

雖然綠色建筑投入產出比高于傳統建筑,但綠色建筑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一般具有隔熱性能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在前期建造環節,往往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導致企業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增加,因此綠色建筑發展的市場動力不足。

在這種情況下,財政資金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目前綠色金融對于綠色建筑領域才剛剛起步,各金融機構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包括支持綠色建筑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證券化產品、綠色建筑保險產品試點、綠色建筑主題的基金等還在探索階段,且金融品種較少。廣州市城市規劃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黃鼎曦在《人民日報》撰文建議,積極完善綠色金融支持綠色建筑政策,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激發建設綠色建筑的積極性。

鼎新革故推動綠色建筑蓬勃發展

科技創新賦能綠色建筑

科學技術的創新給各行各業的發展都帶來巨大的動力,建筑行業也不例外。建筑發展要走綠色低碳之路,就要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志強所說:“碳中和發展,要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同時,在新時代生態文明背景下,以科技動力策源,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地方特點的智能碳中和道路?!?/p>

當前,互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為一體的智能技術正融入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綠色建筑朝著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發展已是必然趨勢。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復雜的建筑系統進行數字化的直觀呈現,在此基礎上通過數據化分析、合理性分析、預測等,可以打造出更為舒適、高效、低能耗的建筑環境。

同時,可生物降解材料、3D打印、智能家居系統、電致變色玻璃、預制和模塊化結構等的技術突破都為綠色建筑帶來了新的發展動能。以智能家居系統為例,越來越多的建筑物使用智能設備來幫助節省能源。智能恒溫器可以提高供熱通風與空氣調節系統的效率,從而減少碳足跡,構建綠色智能的建筑綜合體。

完善相關制度,加強政府引導和人才培養

目前綠色建筑相關政策雖多有出臺,但相關制度還應進一步完善,加強政府對建筑業的引導作用必不可少。

“聚焦綠色建筑產業增鏈補鏈工作,強化政策投放的精準性和可持續性。培育和扶持綠色建筑服務業,加強人才培訓,建立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制度,推行綠色建筑檢測、評價認證制度。著重開展適宜性關鍵技術研發,完善綠色建筑標準技術支撐體系?!敝袊|檢協會碳中和綠色發展專委會副理事長樊志指出。

注重示范效應,形成全面市場布局

深入推進示范工程、試點項目、產業園區,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與路徑,對于綠色建筑的發展至關重要。

有效利用綠色建筑企業的示范標桿作用,大力支持綠色建筑龍頭企業與標桿企業的有序發展,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綠色建筑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是打開綠色建筑市場格局的關鍵。坐落于湖北省的綠色建筑集中示范區——武漢CBD,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引導下,施工運營各環節開展創新實踐,成立專班實現“全流程監控”、借助“大數據”評估施工質量,示范引領了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的“江漢標準”。

“江漢標準”的實現成為綠色建筑示范效應的一個縮影,在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引下,未來更多國家城市建設標準與區域實際相結合的成功經驗將為綠色建筑市場化、可持續的推廣進程添磚加瓦?!?/p>

猜你喜歡
綠色建筑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國企發展如何提高“質感”——以陜汽黨建引領發展為例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再造綠色
想象虛無一反建筑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