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詞語教學 培養閱讀能力

2022-11-20 01:59武社林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詞匯量書籍詞語

武社林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江南小學 甘肅 隴南 742500)

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寫作分值占比重,但同時也不能忽略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提高閱讀能力對于小學高年級來說也很重要,不能只依據分值占比的重要性來衡量語文這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的側重點。在小學高年級,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詞匯量,加強學生對于詞匯的理解,提高語言組織能力,也有利于學生的平常寫作,增加閱讀面,拓寬課外知識,對于從未接觸過的事物,書籍是一種很好了解世界的方式。閱讀也能激發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一篇好的文章能引起人們的共鳴,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想,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需要我們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事物有著自己的看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既有的知識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學生在進行閱讀活動時,不僅豐富了自身的知識、拓展了自己的眼界,而且能在閱讀的同時自主的對內容產生思考,提升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的引導學生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安排和設計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活動,推動學生全面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養的進步。

我們發現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缺少自主控制意識、紀律意識的階段,傳統的方式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學生對于閱讀缺乏興趣,閱讀過程中坐不住,難以體會到文章中的含義,一篇文章看過就看過,學生沒有自己的思考,綜合素質沒有得到提高。課外時間學生也沒有拓寬自己的閱讀量,閱讀只停留在平常課本上的文章,對于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對于老師建議的閱讀書目,學生沒有很重視。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學生有了興趣,對于文章有了進一步探索的能力,他們會投入到閱讀的過程,享受閱讀的快樂。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學習生涯的起步階段,這一階段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將會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在基本漢語語言的學習中,基本掌握了日常所需要的詞匯,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語文閱讀題還是存在困難。語文閱讀的理解,首先要知道是一個個詞語組成閱讀文章,這些詞語之間相互有著聯系,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下有著不同的含義,這就需要學生對于詞匯的理解更加全面,結合語境,選擇正確的意義。如果學生對于詞語的含義把握不夠精準,必然會影響學生整體的閱讀效果,無法正確的理解和感受作者想要傳達的文章主旨和思想感情。其次,閱讀不只是詞語的閱讀,要從中感受詞語的美妙,詞語構成的意境,詞語描寫的景色,都是可以通過作家的筆感受到的。小學高年級學生需要基于正確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與作者一同感受。文字最大的魅力就是能讓現實中的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在紙上,讓閱讀者仿佛身臨其境[1]。

1.提高學生的詞匯量,減少生僻字

為了減少學生在閱讀上遇到的困難,老師可以從詞匯下手,有了足夠的詞匯量,學生閱讀時才能更好理解文章意義。古人寫詩有“語不驚人死不休”,對于文章中詞語構詞的思考,都有自己的考慮。所以詩詞中的字詞理解尤為關鍵,好詩往往文字精煉,意義卻不簡單,古人為了詩詞中的一個字都需要推敲好幾遍,王安石在寫“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句詩時,“綠”字一詞推敲了好幾遍,對于前面寫的“到”、“過”、“入”,都不滿意,最后選擇了“綠”這個形容詞做動詞,成為世人傳頌的名句。由此可以看出,詞語的靈活運用對于文章的重要性。有些現代的文章,詞語也有活用的現象,需要學生深入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含義,不能機械地看待漢語詞語的解釋與運用,詞語在對于事物描寫的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好的詞語對于一篇文章來說無異于錦上添花。

每個單獨的詞語與其他詞語之間都有著聯系,需要發揮我們的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在某些地方有相同特征的文字聯系起來,運用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讓描寫更加生動形象,學生在詞匯的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古人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把突降的大雪比喻成梨花,學掛在樹梢,就像春天雪白的梨花開放。雪與梨花之間的聯系就是他們的顏色都是白色的、純潔的、一簇簇的。詩人從中發現聯系,讓詩句更加生動、躍然紙上。每一個詞語都有其精妙之處,體驗其美好,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就如《詩經》里面的詩句一樣,學生學習《詩經》,細品《詩經》中對于女子、景物的描寫,感受古人的世界;使用《詩經》中對于情感的表達,來年的祝愿,體會古人的生活。

2.豐富閱讀內容,認識更多詞語

閱讀需要的詞匯量是龐大的,學生在閱讀過程難免會出現不認識的字詞,但是一個不認識的字詞容易對文章的理解造成偏差,對于學生整篇文章的理解來說會存在困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有困難,就覺得這篇文章很難懂,進而放棄深一步地閱讀??墒菍τ趯W生來說,不能每次遇到困難不去解決或者不去解決問題,要主動出擊。教師在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挑選一些學生日常使用頻率不高的詞語,加深學生對于詞匯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運用到,讓學生有意識地培養出一種探究精神。老師也可以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對于學生碰到不認識詞語的情況,可以指導學生使用字典查閱的方式。

詞語是閱讀的基礎,需要有一定的詞匯儲備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并且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能認識到更多的詞匯。詞匯的學習也不能只滿足課本當中出現的字詞,對于理解具有多種含義的字詞也要放到多種語句下體會其不同的含義,讓學生頭腦中對詞匯產生一個初步的思維導圖[2]。詞語一步步提升,對于閱讀能力的提升是無形又有形的,學生閱讀過程中看見自己熟悉的詞語會想起自己在哪一篇文章中見到過,回憶起上一篇閱讀過的文章,加深印象。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了,漸漸地也能練就一目幾行的能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玩性比較大,閱讀過程需要老師的輔導,潛移默化中讓學生培養出好習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圈出不認識的字詞,在閱讀過后鞏固今天在閱讀中習得的新詞語,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也可以在學生閱讀完作品后,與學生一起討論文章想要表達的含義,文章的意義進一步達到了升華。學生在文章中感悟,結合老師的教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自己的判斷標準。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不只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讀書的機器,讓孩子產生自己的想法,勇于表達。

這些方法都需要學生的持之以恒,老師在這中間監督的作用必不可少,這一階段的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需要外界一定的監督。教師可以設置合理的監督機制,督促學生認真閱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監督和督促作用。老師也不能認為這樣做對于自己來說是一件麻煩的事情,語文的每一個教學過程都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環節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另一環節。在課本詞語教學環節,由于孩子的閱讀量的提升,認識字詞的增多,學生對于課本的理解沒有太大問題,對于這一環節的教學老師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語文另外板塊的教學上,對于作文寫作方面,學生詞匯量的提升,在作文寫作方面運用的詞匯儲備更加豐富,能夠寫出更加優美的語句,文章內容更加充實。老師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側重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和重點,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構造高質量、高效率的優質課堂,對于學生語文的教學更好對癥下藥,更加具有側重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語言運用能力。

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到閱讀中

關于閱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在平常有目的地記錄閱讀過程中的感想[3],在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后,寫出自己的想法,進一步地體會文章,也鍛煉小學高年級的寫作能力。老師也可以深入了解學生,結合每個學生所感興趣的課外書目,提供不一樣的閱讀書籍,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先養成喜歡閱讀的習慣,再讓學生不斷接觸書籍到更大的世界,不斷從書籍中汲取營養。書籍的世界是豐富的,學生從書籍里了解古代,知道現在,想象未來。有一定閱讀技巧的提升自然事半功倍,但是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調整。

閱讀不是兩天打魚三天曬網似的,老師要安排學生的閱讀計劃,有計劃地進行閱讀,完成一定的閱讀目標。每一種書籍內容涉及的詞匯是不同的,接觸到不同的詞匯,對于學生來說要記住的內容就需要很多,對于剛剛開發自己心智的小學高年級來說還有一點困難,教師在安排閱讀目標時要結合實際,也要符合學生自己的興趣,但是對于一些必讀書目還是要做規定。書籍有許多種類,故事性的、科學性的、思考性的等等,教師可以從最簡單的出發,循序漸進,比如閱讀四大名著時,傳統的書籍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講理解有難度,可以從插畫版出發,讓學生先接觸,再隨著年齡增長,安排不同版本的讀本[4]。

我們可以開設閱讀角,在教學樓的一方天地中擺上學生們喜歡閱讀的書籍,讓學生一起看書、一起交流,讓他們給自己的小伙伴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講講為什么會給同學們推薦這本書,加深對書籍的印象,也讓同學們對這本書有一個最初的印象。不只是開設讀書角這個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對于書籍里面的故事進行演繹,描繪出他們心中的主人公是什么樣子的,理解書本中的每一個詞語,讓學生在討論中用起書中出現的詞匯,學生深度了解人物,既能提高學生們的興趣,又能激發學生們的探究精神,促進全面發展。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并且通過交流能夠認真思考閱讀內容,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認知。

4.聽說讀寫,全面安排教學

詞匯需要多次拼讀,多次使用才能牢記于心??陀^世界需要學生自己探索,沒有探索到的世界在學生腦海中是沒有任何存在的,知道是了解的第一步。在閱讀過程學生接觸到了某些詞匯,但由于不經常使用又會被遺忘,有些閱讀除了在心中默讀,還需要被朗讀出來。閱讀,既是看也是讀,書中內容看一遍可能容易忘記,讀一遍更能發現默讀中沒有發現的問題。比如在閱讀方面可以發現一些在默讀過程中沒有被發現的生詞,在閱讀過程中直接被略過,但是讀出來就能發現有些詞語的發音并不確定,這就更能加深印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旁邊可以放置一本字典,對于不認識,不清楚的字可以查閱字典,標上讀音,寫下含義。老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安排一些“說書”部分,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文本,富有激情,深入體會主人公的情感。

在培養學生“說書”方面的能力也要登高自卑,先從學生聽力方便培養學生對于聽書的能力,通過使用一些媒體手段,播放標準、準確又富有感情的朗誦文章[5]。學生對于新出現的事物充滿著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適當改變教學方式,多增加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用現代的一些傳媒手段,合理利用。在聽力能力的培養上,學生的語言感覺得到提升,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對于書中的故事老師也能舉辦演講比賽,學生通過聽力能力的熏陶,對于文章的閱讀有了自己的理解,老師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準備朗誦比賽的過程中,學生對于詞語的把握,更具有自己的表達色彩,深刻體會到詞語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哪些詞語需要語氣的加重,哪些詞語需要飽含著情感……這些都是在自我閱讀過程中難以體悟到的。

結語

閱讀能力的提升不能揠苗助長式,要一步步引導學生,我們最終的目標不是培養學生在應對考試時的閱讀能力,而是讓學生愛上閱讀,喜歡閱讀,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在閱讀中提升自己[6]。在閱讀能力的培養中,要豐富學生的詞匯量,文章不會用我們日常中的口頭語表達,需要我們拓寬我們的知識面,對于閱讀中出現的陌生詞匯,也不用緊張,通過上下文的理解,能明白其中大概意義。詞匯量的上升,對于閱讀能力的提升效果是明顯的,我們要讓學生慢慢積累詞匯,沒有堅固的基礎是很難提升的,詞匯是閱讀過程的基礎,沒有詞匯量,對于文章的理解是困難的。

我們在教學中更加注重詞匯對閱讀的影響,有了足夠的詞匯量,就像建房子打好了一個穩固的地基,上面造房子就簡單了,閱讀也是,詞匯量多了,理解文章自然不用很費力。閱讀古文也是一樣的,現在古代文章很多都取決詞匯儲備的豐富程度。從詞匯入手,語言詞匯量一點點積攢,閱讀能力自然就上去了,對于詞匯有了自己的感悟,閱讀理解再結合上下文就簡單了。從學生的詞匯量開始慢慢提升閱讀能力,用豐富的詞匯量溫養閱讀能力,學生學到實處,不是為了應付學習,終身受益。

猜你喜歡
詞匯量書籍詞語
容易混淆的詞語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國書籍享譽海外
孩子的詞匯量與其嬰兒時期的看護者有關
妙趣橫生的倫敦書籍長椅
找詞語
曹文軒主編的書籍
書籍與少年
Receptive and Productive Vocabulary in Language Teaching
一枚詞語一門靜
帶“HAVE”的表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