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幼小銜接背景下的三位一體生態環境的游戲探析

2022-11-20 01:59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幼小階段幼兒園

董 閩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不管是幼兒園還是小學,在陪伴和引導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都是非常重要的階段,而當一個幼兒要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時候,這意味著角色和身份的轉換,和幼兒園相比,小學無論是在課程難度還是個人要求上都有著更高的標準,如果無法很好地適應,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而游戲教學作為一個銜接方式,可以很好地帶領他們完成這個過渡,下面我們將以生態環境的游戲教學為例來進行探討。

1.生態環境游戲課程在幼小銜接中的作用

1.1 培養學習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認識不僅限于社會環境,還有生態環境,這一課程內容對于培養他們對自然事物和變化的感知力、觀察力和思考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一般情況下,老師們都是通過單方面講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很容易讓好動的幼兒失去興趣,而如果用游戲的形式來設計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其參與到課堂內容當中,完成學習目標。

1.2 緩解心理壓力,調整學習狀態。剛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孩子其實在認知和學習能力上還是很薄弱,加上突然進入到一個自己不熟悉的空間當中,對于他們來說會產生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小學階段突然增加的很多要求和約束會讓他們倍感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繼續沿用游戲教學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幫助他們放松下來,以一個最好的狀態投入到生態環境的學習當中,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

1.3 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課程效果。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幼小階段的教學也逐漸從以往的老師單方面教授模式向學生自主參與模式轉變,而游戲教學是實現這種轉變的一個理想途徑,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收教師輸出的內容,而是像通關一樣,積極主動地通過自己的探索來走入生態環境的課程內容當中,當遇到阻礙的時候,他們需要依靠自己的獨立思考以及團隊的協同合作來共同克服困難,如此,關于生態環境的認知能夠更加緊密地與自身以及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給他們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2.生態環境游戲課程的游戲化

2.1 用游戲創造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幼小階段的學生還處在身心發育的早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傳統的課堂教授對于他們而言效果并不顯著,相比之下,興趣的引導無論在效率還是結果上都有更好的表現,因此,要想讓學生在生態環境課程上獲益,最好的方法還是借助游戲來創造具有吸引力的情境,讓他們能夠自覺產生了解和學習的沖動。

2.2 用游戲建構故事,幫助學生深入學習。在利用游戲情境順利引入之后,還要根據幼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行為特點來設計游戲過程,比如結合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探索欲的心理,可以像設計通關游戲一樣來組織關于生態環境的知識點,再加入一些激勵和獎勵機制,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到課程游戲當中來,或者結合他們喜歡故事性強的內容這一特點,將課程相關的重難點放入一個特別構思的故事當中,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

2.3 用游戲推動實踐,培養學生運用能力。在完成對知識點的初步掌握之后,還要繼續強化學生對這些內容的理解和運用,尤其是對于生態環境這類課程,如果脫離了實踐的層面,很容易就會被學生遺忘,這個時候要是轉而使用書面測試的方式來強行鞏固的話,很容易會讓學生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抵觸,而與真實的生態相結合的實踐活動對于他們來說是最有效的,既學會了運用,也實現了強化理解。

3.當前我國幼小課程銜接方面的現實問題

3.1 課程層面。

3.1.1 難度設置不合理,忽略游戲元素的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實踐的過程當中設定好目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個目標是否科學合理需要仔細思考,尤其是對于幼小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是否適合特定的課程,是否有能力接受特定的內容,這些內容是否有利于其身心發展,都是教學目標設定和課程內容設計的關鍵,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以及社會的期待,一味地增加課程難度,抬高學習目標,超出了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認知能力范圍,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此外,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孩子在這個問題上會遇到更明顯的困難,很多教師忽視了過渡階段的適應時間,沒有考慮到幼兒對新的環境、教學內容以及管理方式有一定的排斥,一開始就采用傳統的單方面授課模式,并給孩子設定了過高的學習目標,同時也忽略了游戲模式的銜接作用,對于已經養成特定認知習慣的孩子來說,會感到十分陌生和突兀,無法投入其中。

3.1.2 對教學差異認識不足,沒有發揮游戲式課程的作用。幼兒園和小學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教學階段,除了銜接時期的一些過渡之外,二者更多的還是教學各個方面的差異,尤其是組織形式上,孩子們在幼兒園的學習大部分都是在各類活動當中完成的,遵循了幼兒的發育特點,也有利于他們的身心成長,而小學會有更嚴格的管理,不管是學習還是日常表現上都更強調紀律。

一般來說,幼兒階段的學習內容并不會有過于復雜的劃分,課程組織上更注重引導和興趣培養,但小學階段則不同,課程的組織會根據不同的學科來嚴格區分,學生常常需要在一天的時間中同時處理多種內容,從課堂時長到內容難度都有明顯的增長,對于剛剛升入小學的孩子來說,適應起來是非常困難的,與此同時,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游戲這一元素的作用,無法借助它來進行課程的組織,只是強行按照小學系統的教學安排來進行授課,忽視了孩子的感受。

3.1.3 教學方式陳舊,缺乏課程游戲化的教學能力。教師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教學,對于最終的學習效果來說非常關鍵,而當前幼小銜接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方式不當,在雙減和五項管理的政策背景下,學校只是程式化地對作業量和上課時間進行了調整,但是卻沒有重視教學方式本身的改革,事實上,游戲式教學在減壓和培養上的作用要顯著得多。

結合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規律來看,如果在從幼兒園升入小學之后還能繼續游戲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學習習慣被迫轉變帶來的不適應問題,而且對于孩子來說接受起來也更加高效和有效,但是很多教師即便對游戲式的教學有一定了解,也無法真正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當中,不能把現有教材當中的知識點和游戲的概念很好地結合起來,最后還是只能回到傳統的單方面授課模式。

3.2 家校層面。

3.2.1 幼兒園和小學之間銜接不夠。幼兒和小學在教育體系上就分屬不同的板塊,區分的依據就是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也正是基于此,二者在教育內容和形式上有不同的側重,幼兒階段的教育更尊重孩子的天性,以游戲活動的方式來引導他們認識周圍的世界和事物,而小學階段開始強調知識的學習,在對內容的系統把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管理上的嚴格也明顯區別于幼兒階段的自由。

在這二者之間還存在一個重要的區分,就是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模式,幼兒階段因為更自由,所以孩子們和周圍的伙伴有更多接觸和交流的機會,但是小學階段的管理會慢慢減少這種關系發展的空間,對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往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3.2.2 家庭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校園的教育之外,家長的角色也是不容忽視的,考慮到自理能力的欠缺,很多家長會對幼兒階段的孩子給予很多的關注和愛護,和幼兒園之間的溝通也更頻繁,但是進入小學階段之后,在心態和行動上會漸漸消極下來,因為覺得老師可以負責處理好各種問題,但實際上,很多孩子會因為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加上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引導,而出現心理問題,甚至影響以后的學習和生活。

4.針對幼小銜接相關問題的建議

4.1 家校層面三位一體。

4.1.1 幼兒園提前為孩子打下基礎。認識到幼兒和小學兩個階段的教育之間的差異,是我們順利完成幼小銜接的第一步,不管是在學習還是日常管理上,教師都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差異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潛在影響,從幼兒階段開始,教師就應該適當地為他們打下一定的基礎,讓孩子對于進入小學有心理準備,結合他們的認知能力,可以設計一些風格活潑的主題活動,用“你準備好上小學了嗎”這樣的問題來引導他們開始了解,此外,在能力培養方面也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比如訓練他們自我管理的意識,有意識地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還可以通過游戲化的方式來鍛煉他們在心態上先適應嚴格管理,提前熟悉類似的環境,避免在升學之后因為過大的落差而產生抵觸和逆反情緒,在心理上形成升學恐懼和壓力應激等問題。

4.1.2 家庭方面積極引導與配合。在幼小銜接的過程當中,家庭當然也是不能缺席的,因為除了學校之外,孩子最信任和最依賴的地方就是家庭,當他們感到缺乏安全感的時候,往往會下意識地尋求來自家庭成員的幫助,而學習的需求又決定了孩子們一定要在這兩個空間當中交替活動,這樣一來就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和家長關于學生的真實狀況會出現信息差,無法全面地了解孩子,尤其是在幼小銜接這樣的時間點上,更是孩子問題集中爆發的時候,所以家長首先必須要重視起來,認識到幼小銜接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及時和老師溝通,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相關活動,了解自身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懂得如何正確地引導孩子更好地適應、學習和成長。

4.1.3 幼兒園和小學深入建立溝通。最后,幼兒園和小學作為幼小銜接的兩端,也要相互配合起來,只是靠其中一方的力量,是很難做到良好銜接的,具體來說,雙方應該加深交流來建立起一個協同合作的機制,結合已有的經驗發展出一套成熟的幼小銜接體系,并將其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當中,比如可以每年都舉辦交流活動,讓本地的幼兒園和小學之間通過參訪形成穩定的聯系,有規律有組織地安排幼兒園學生進入小學校園進行體驗,并結合主題活動來幫助他們加深認識,此外,學校方面也可以就幼小銜接深入開展研究,總結經驗和成果,再舉行交流會來進行分享和討論,讓幼兒園和小學的教師都能培養起這方面的意識和教學能力。

4.2 課程層面。

4.2.1 重視教學的游戲化設計。對于即將升入小學和剛剛升入小學的這部分學生,幼兒園和小學都要在課程設計上加以重視,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其科學性,一定要與學生的認知能力相適應,與他們的身心發展方向相符合,這方面就要強調課程教學的游戲化設計,如果能夠運用好,就能幫助孩子們平穩地度過幼小銜接中的適應階段,在學習效果上也能事半功倍。

比如在幼兒園階段涉及到動手類的活動時,可以適當地從原來的以樂趣為主逐漸轉變為講求一定方法的課程,讓孩子們可以慢慢養成學習的意識,根據年齡的不同,應該逐漸提高課程游戲過程中的要求,而對于升入小學的孩子,也不應該因為要達成特定的學習目標就摒棄掉游戲的元素,可以充分將二者結合起來,幫助他們平穩過渡銜接的同時,也能得到更好的教學成果。

4.2.2 在游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生態環境類的課程可以幫助幼小銜接的孩子培養起一定的學習能力,尤其是在了解如何認知和適應周圍的環境之后,他們能夠很快地形成關于陌生空間的認識模式,而且在與游戲化教學結合之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能夠以一個相對穩定的心態來面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變化,這對于幼小銜接這種特殊時期來說有著很特別的意義。

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嘗試多種不同的視角來進行內容的游戲化,但要注意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興趣點,又要能夠與生態環境課程的相關知識點之間融合充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出一個足夠生動的情境來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并在很短的時間里掌握到重要的知識點,同時又能調動起自身的主動性,在自主的觀察和思考當中完成學習能力的培養,還能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4.2.3 讓游戲和學習相輔相成。在傳統的教育體系當中,游戲被認為和學習是完全相對立的,放在幼兒園階段還能理解,但是一旦進入到小學,這些看起來不那么正式的方法就很難得到學校和社會的認同了,但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片面的觀點,事實上大部分富有創造性的研究和發現都或多或少與游戲的元素是相關的,教師應該從觀念轉變開始,認識到游戲和學習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并深入了解二者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將其應用到教學當中,以生態環境的課程為例,教學的目標其實一般都是通過考試的形式來完成檢驗的,但是書面所反映出來的成果其實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游戲化元素的參與,幼小銜接階段的孩子是很難真正理解和吸收這些內容的,只有借助游戲作為橋梁,才能強化他們的記憶,深化他們的理解,還可以通過適當的設計來鍛煉其思考和應用能力,最后的效果一定要比傳統模式更好。

5.結語

綜上,在幼小銜接這一關鍵的教育過渡時期,需要充分認識到各個主體的角色,明確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盡到的責任,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家庭,都要積極發揮自己的作用,來幫助孩子完成適應,同時要強調課程游戲化的價值,將這一元素貫穿在幼小銜接的全過程當中,正如在進行生態環境教學時一樣,讓他們可以用游戲的方式接觸新的空間以及這個空間當中的事物,培養起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打下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幼小階段幼兒園
名師成長的四個階段
突破鄉鎮地區幼小銜接的瓶頸
做好幼小銜接,共促幼兒發展
假期之后,你想成為誰?
在學前教育階段,提前搶跑,只能跑得快一時,卻跑不快一生。
苦惱的“幼小銜接”
甜蜜歡顏
愛“上”幼兒園
不同的階段 不同的方法
想念幼兒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