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優化作業設計實踐研究*

2022-11-20 01:59黎繼星黃范蘭
讀與寫 2022年35期
關鍵詞:作業英語設計

黎繼星 黃范蘭

(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在妙鎮中心小學 廣西 上思 535513)

引言

課后作業的布置是幫助學生完成對既有知識成果的鞏固和應用的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實現知識和技能消化與深度理解的第一道工序。中小學英語雖然在教學內容上以字母、常見單詞和短句、句式為主,難度和知識容量都比較??;但是由于絕大多數三年級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英語科目,且日常生活環境中鮮有其他能夠實現英語應用的條件和資源,因此也難免會感到一定的學習困難。若要進一步扭轉這一局面,中小學英語教師除了要繼續集中精力做好課堂教學外,還有將一部分資源投入到作業設計和布置環節,力求讓學生能夠通過完成作業來獲得更多地理解知識、運用技能并形成正確英語學習習慣的機會,進而為其后續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根據筆者有關教學經驗分析,中小學英語作業的高質設計大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注重對差異性教學思維的有機體現

1.1 拓展對學生學情信息的搜集渠道。學生的基本學情是決定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須要得到高度的重視和充分的尊重。中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開展這一工作時有意識地拓展相應的渠道,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對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深入調查。信息調查的范圍要以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為主,但同時也不要忽視對學生的性格、趣味取向以及日常生活狀態的了解,以便能夠使教師掌握最為豐富和真實的學生信息,從而為課后作業的高質量設計和動態調整提供詳細的參考。

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來觀察學生們的答題情況和面部表情來了解學生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程度;通過對學生課堂小測中不同題型、難度和考查方向的題目的作答和失分情況,判斷出學生的整體學習效果與短板分布;再通過課下與學生的自然交談,掌握學生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常規居家作息等等,這些學情信息是教師布置作業的關鍵環節,也是保證作業質量的關鍵一環。

1.2 體現作業設計的分層針對性。在完成對學生學情的多方位搜集之后,中小學英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特別是既有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這三點要素,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檔位,并針對不同檔位的學生設計在內容和形式上有著不同側重的課后作業,以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練習指導。當然,這項工作的開展必須要具備長期性和動態性,教師要時刻根據學生的具體表現對其所處檔位進行靈活調整,以確保分層針對策略效果的跟進式取得。

例如對于《Hello》這一起始課程的作業設計,針對具有一定英語學習基礎或者學習條件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讓這些學生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動漫角色,利用本課中的單詞和句式模仿課文撰寫一篇簡短的英語場景對話;而對于基礎較差或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教師則可將作者的訓練重點放在鞏固學生對“Hello”、“Fine”以及“How are you”等課內詞匯和短句的記憶成果方面。

1.3 按照“因人而異”的原則開展作業評價工作。教師對作業的評價也是作業布置環節的一個重要子環節,學生可以從教師的作業評價中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板,同時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提升指導建議。在開展這一項工作時,中小學英語教師一樣要秉持“因人而異”的原則,在不影響基本教學要求的前提下,對于處于不同檔位的學生在評價標準和側重上也要有所區分:對低檔位的學生以發現優點、鼓勵進步為主,評價用語也要體現出較強的激勵性;對于中高檔位的學生則要以查漏補缺為主,評價用語應更多地集中在對具體問題的指明和建議提供上。

比如同樣是一篇看圖寫話的作業,如果學生的“底子”較差,那么教師在給予評價時應首先強調學生作業中的亮點,如“Nice handwriting”、“This sentence is very good”,等等;而對于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教師要以指出不足為評價的主要內容,如“Pay attention to your handwriting”或者“This letter should be capital”,等等。

2.注重對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和趣味化體現

2.1 提升開放式作業的比重。雖然中小學的英語要以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為主要目標,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一學段的英語作業只能是機械的“抄抄寫寫”。中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整體情況提升開放式作業的比重,讓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利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自由發揮,鼓勵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和真實的情感,從而讓學生真正體會到英語學習的實用價值和樂趣,優化學生的作業體驗。

例如對于《My friends》這一課的課后作業設計,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本課的單詞和句式,給自己最好的朋友寫一句話,內容可以是祝福性話語,也可以是表達感激或友誼的句子,如“Thankyou,my best friend”或“It is good to meet you”,等等;或者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自己想象當中最完美的朋友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如“has long hair”、“very tall”或者“has blue eyes”,等等。

2.2 注重對多種表現形式的融合。中小學學生的詞匯儲備畢竟比較有限,因此可以用來設計作業內容的材料也不是很豐富。針對這一問題,英語教師可以借助學生們可以執行且頗有興趣的多種表現形式來設計課后作業,讓學生能夠通過其他方式強化對課堂學習成果的表達和應用效力,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完《On the farm》這一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通過簡筆畫的方式,畫出一幅自己想象中的“farm”的樣子,并為其中的一些內容用英語單詞做標注,比如圖畫中所存在的“sheep”、“dog”和“tree”等;如果學生的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試著畫出一幅連環畫,表現出一段發生在“farm”中的故事;為進一步強化鍛煉效果,教師可以將學生們的作品統一收集起來并選出若干幅質量較好的展示在本班教室里,讓受到展示的學生感受到極強的榮譽感。

2.3 引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中小學的學生雖然還沒有非常豐富的社會閱歷,但是他們對于自己生活“圈子”中的人、事、物卻抱有更強的觀察欲和好奇心。中小學英語教師要深刻認識并有效利用這一點,在設計課后作業時,應在其中體現出更多的生活化元素,讓學生在做作業時感受到更強的親切感和熟悉感,同時也可讓學生利用既有的生活經驗來進一步降低作業的難度,從而全面優化學生的作業質量和練習效果。

例如對于《In class》這一課的課后作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根據課內的單詞和句式,為班中的一名同學寫一段描述性的話語,并在下一堂課上在全班面前朗讀出來,讓其他學生猜一猜自己寫的是誰。教師也可以將這項作業轉化為一場小小的競猜游戲,并對描寫最生動或猜出正確答案次數最多的同學進行表揚和獎勵。

3.注重對回顧式和綜合性作業的設計

3.1 強化對前端知識和技能內容的反映。正如筆者在前文當中所提到的,課后作業的一大作用就是鞏固學生的既有學習成果。這種鞏固的作用維度并不一定局限在對應的課時當中,同樣可以體現在對更大范圍知識內容的強化中?;谶@一認識,中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在完成一定階段的教學任務后,布置給學生一些具有更大考查范圍和應用維度的綜合性作業,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作業對近一階段的知識和技能做一次整體回顧,以防“漸學漸忘”問題的出現,也可為教師的復習教學提供有效地幫助。

比如在完成三年級下冊中《We are twins!》這一部分的講解后,教師可以結合三年級上冊中同樣涉及到“家人”這一要素的《My family》單元設計回顧性作業,讓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一組雙胞胎照片寫一段描述性的話語,找出并介紹照片中雙胞胎之間的不同點,并要將《My family》中的單詞和句式有效運用在描述過程中。

3.2 適度體現對多模塊知識點的綜合考查。中小學的英語知識點數量并不是很多,但由于這一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素養同樣正處于上升期,因此學生也難免會在學習當中出現“顧此失彼”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英語教師要在作業當中體現出一定的綜合知識模塊運用成分,引導學生利用涉及多個課時乃至多個單元的知識和技能共同完成一項作業,通過這種方法幫助學生疏通單元和課時之間的知識鏈條,使學生能夠在運用既有學習成果時表現得更加輕松、自如。

例如在完成《Colour》《Would you like a pie》以及《Happy New Year》這三個部分的教學后,教師可以布置一項簡單的英語寫話作業,要求學生在作業中必須同時運用到關于顏色和節日的單詞以及“Would you like a ……”的句式,并可鼓勵學生試著在作業中表述一段具有情節性的故事內容。

3.3 建立錯題整理和還原模式。中小學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種種錯誤,這些錯誤本身就是教師用來完善作業設計和教學策略的寶貴資源。中小學英語教師要在每次批改完作業后,將學生們當中普遍存在的錯題統一收集起來,根據題型、難度和考查方向等標準加以分析,總結出學生們的共性學習弱項和短板;同時也要要求學生將每次作業中出現的紕漏記錄在錯題本上形成自我完善檔案。而在后續的作業設計中,教師也要有意識地將學生們容易出錯的題型還原出來,讓學生得到有效的二次練習。

比如對于《What time is it?》這一課的作業,很多學生在使用“a quarter to ……”、“half pass ……”等比較特殊的表示時間的句式時會存在較多的問題,那么教師就要在后續的復習作業中,多設計幾道要求學生以特殊形式回答時間提問的題目,并要在課堂講解中對這些知識點做更為細致的講解。

4.注重對實踐性作業的設計

4.1 利用課后作業鼓勵學生表現自我。中小學生有著在他人面前表現自己的訴求,希望通過這一舉動獲得來自他人的肯定。中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心理,在完成一些具有一定趣味性和情節性的課程教學后,布置給學生一些綜合表演性的任務作業,讓學生自由結組,利用課中的知識點來編寫一部小劇本,并在下一堂課上將自己設計的英文小劇表演出來,從而提供給學生一個更好地表現自我的機會。

譬如在完成《A magic book》這一部分的教學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試著綜合這一部分與前面學到的內容,圍繞“A magic experience”的主題試著排演一出簡單的舞臺劇,將自己想象中的“magic world”呈現給全體師生。

4.2 利用課后作業引導學生解決簡單問題。學習的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英語學習自然也不應當例外。中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鼓勵學生利用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試著去發現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并嘗試著依靠自己或小組的力量去解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對英語知識的實用性將形成更為清晰的認知和感受,同時還可以在發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例如對于《Where is the bird?》這一課的課后實踐作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結組的形式來開展:由一名學生將某件物品藏在小區中的某個地點,而后通過給予搭檔提示的方式引導其找到這件物品,如“beside the tallest tree”或“at the hotest palce here ”等等,而后兩人轉換角色繼續進行活動。如果學生具備足夠的基礎和條件,教師甚至可以鼓勵學生們在互相提供的信息中摻雜一些干擾元素,讓活動的執行難度和鍛煉效果再次提升。

4.3 利用課后作業幫助學生優化口語表達。英語的教學發展應當具備“聽、說、讀、寫、譯”的五重維度,這在課后作業的設計上也應有所體現。中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作業時,同樣要將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作為一項重要目標,多安排學生進行一些利用英語進行人際交流或自我表達的活動,使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實現多維優化。

比如對于《Look at me》這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試著寫一篇介紹自己的自述話語,而后將這些內容背下來,試著在父母的面前復述出來;或者當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較好時,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不事先打稿,直接利用課內短語和單詞,在父母、鄰居面前用英語介紹一下自己。

除了以上幾方面主要策略外,中小學英語教師也要重視起對自身英語作業設計思維的動態調整,多從優秀的案例以及有關教學經驗著作中吸取靈感,為這一方面工作效果的持續優化注入源源不竭的活水。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以致用”是教育工作者普遍認可的教學準則,而高質量的作業設計便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應用知識、踐行技能的良好平臺。中小學英語教師要真正將對作業的有效設計和靈活布置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看待,充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課程內容、方向踐行差異性思維,在作業的形式上體現出更強的多樣化和趣味性,注重對回顧式和綜合性作業的設計,同時還要重視對實踐性任務的有機引入,通過這些手段來完成課后作業的多維向發展。只有這樣,中小學生才能真正從作業中獲得良好的知識鞏固成果和技能運用契機,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升也才能得到更加牢靠的基礎與保障。

猜你喜歡
作業英語設計
BUBA臺燈設計
瞞天過?!律O計萌到家
有種設計叫而專
作業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設計之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