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 OBE 理念的高校課堂合作學習方法探索與實踐

2022-11-20 13:24車進輝曹健
計算機應用文摘·觸控 2022年19期
關鍵詞:課程目標合作學習

車進輝 曹健

摘要:OBE理念強調畢業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的可追溯性,強調工程能力形成于教學各個過程。課堂合作學習不僅是提高學生課程參與度和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要方法,還是工程教育非技術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為提高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合作學習質量,精準有效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文章提出了兩階段合作學習方法并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實踐結果表明,該方法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OBE;合作學習;課程目標;合作腳本

中圖法分類號:TP3—4文獻標識碼: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 incollege classroom based on OBE concept

CHE Jinhui,CAO Ji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huaUniversity,Jilin,Jilin 132021,China)

Abstract:OBE concept emphasizes the traceability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mphasizes that engineering ability is formed in all teaching processes.Classroom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s the main method to improve students' curriculum participa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to cultivate non-technical ability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in the proc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students'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ccurately and effectively,a two-stag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method is proposed and practiced.The practic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effectively improves students' teamwork ability and achieves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 OB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ourse objectives, collaborative script

1 引言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教育理念是一種以成果為目標導向,以學生為本,采用逆向思維的方式進行課程體系建設的理念,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1]。在工程能力培養中,非技術能力培養主要包括團隊合作溝通、項目管理、工程與社會、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等,是能力培養的一個長期的、貫穿整個教學各個階段的持續過程。

合作學習是將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分成小組,并合作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2]。合作學習能有效促進知識的共同建構,提高學生的協作能力[3]。合作學習與傳統的單向課堂相比有較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學習過程由個體向合作轉變及課堂中教師主導地位的淡化,并且從原有競爭性獎賞教學模式向合作型模式轉變。

國外高校多采用小班上課[4],課堂交互合作難度相對較小。國內高校分班和教學計劃中普遍存在班額大的問題。大班上課給學生間互動合作帶來較大的壓力,教師只能采取傳統的講授方式,無法得到學生準確的學習效果反饋。在課堂合作學習的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本文主要以“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為例,闡述課堂教學過程中兩階段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2 課堂合作學習方法

OBE 理念下的課堂合作學習過程分解成定義和執行兩個階段,課堂合作學習過程的活動圖如圖1所示。

定義階段確定課程目標,先將課程目標分解成合作學習任務,然后將分解后的合作學習任務分配到具體的課次中。執行階段主要包括課前的合作腳本[5]編寫、分組策略選擇以及課中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日志記錄和課后的合作效能評估。合作學習的執行依據大綱中的合作任務要求進行,合作學習的效能評估結果作為教學大綱持續改進的一個重要依據。

2.1 合作學習定義階段

該階段為教學綱領性文件形成過程。依據軟件工程專業2018版培養方案要求,“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共承擔四個畢業要求并與四個課程目標相對應,其中前三個目標是技術目標,目標四為非技術目標。

課程目標4與畢業要求9.1相對應。畢業要求9.1為具有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能夠理解多學科背景下的工程項目團隊中不同角色的定位和責任,能夠勝任個人承擔的角色任務。課程目標4為理解系統開發過程中的業務分析員、系統分析員、架構師、設計員等各種技術角色職責,能協調管理各技術角色完成開發工件的傳遞,并能將技術任務進行分解且合理分工。

在系統分析設計過程中,業務、需求、分析設計等階段都需要多種不同角色參與合作完成技術任務,是橫向合作。從業務到需求、從需求到分析設計,涉及縱向的角色合作完成技術任務,是縱向合作。

“系統分析與設計”課程課堂合計16次課,分別在第5、8、10和15次課設置合作學習任務。其分配結果如表1所列。

第5次合作學習訓練和培養學生對業務過程分析師( BPA)、業務設計師( BD)、業務模型復審員(BMR)等角色認知與合作能力;第8次合作學習主要培養學生對系統分析師( SA)、系統架構師( SArch)、交互設計師(ID)、需求規格描述員(SER)等角色認知與合作能力;第10和15次課主要培養學生對系統架構師、架構復審員(AR)、軟件設計師( SD)、設計復審員(DR)、組件封裝設計師(CD)、數據庫設計師(DD)等角色認知與合作能力。

2.2 合作學習執行階段

該階段是合作學習教學過程的執行階段,主要劃分為編寫合作學習腳本、分組策略選擇、執行、合作日志記錄、合作學習效能分析等。其中,E _BS 和 E _GC 屬于課前任務,由教師完成;E_EX 和 E_LR 為課中任務,由教師和學生在合作學習平臺的支撐下共同完成;E_EA 為課后任務,由教師完成。

2.2.1 編寫合作學習腳本

合作腳本包括角色、任務、任務工件、任務間的約束關系和輸入五個個要素。在課堂環境下進行合作能力的訓練應采用穩定易控的“基于角色的腳本”方式展開合作學習。以第5次課“業務建?!睘槔?,將合作學習劃分為業務過程分析師、業務設計師、業務模型復審員三個角色。

任務是合作學習中應完成的工作,是對整體合作學習目標的分解。任務與角色之間有對應關系,任務之間有約束關系。任務執行過程中會創建相應的任務工件。輸入是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加工和處理的輸入信息。

以軟件18級和軟件19級的課程第5次課“業務建?!睘槔?,任務、角色,任務間關系、任務工件如表2所列。腳本輸入為車管所案例。

2.2.2 分組策略選擇

分組時,小組人數根據合作學習任務的角色劃分情況確定。分組可采用能力分組和座位分組兩類策略。能力分組策略還可采用階梯能力分組和聚簇能力分組方式。階梯能力分組方式是在分組時,將該種能力表現優良、中、及格的學生分到一個組。聚簇分組是將相關能力進行聚類分析,將相同類別的學生分到一個組。座位分組策略是在課堂中根據學生的座位情況,將坐得比較近的學生分到一組。

2.2.3 執行及合作日志記錄

依據課前編寫的合作學習腳本展開課堂合作學習,第5次課合作學習安排在第一小節的后20分鐘進行合作學習,這有利于合作學習部署和總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執行過程中,采用合作學習管理系統對學生的合作學習全過程進行管理。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角色根據合作腳本在規定的時間內與同組其他角色溝通完成本角色的任務,并提交相應的任務工件,直至所有腳本被相應角色執行完成。

2.2.4 合作學習效能分析

每次合作學習課后,通過對合作學習日志數據的分析,獲得學生在課堂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從而進行評價和分析。分析結果作為學生課程目標4的過程性成績項,參與最終達成度的計算。在對合作日志進行分析的過程中,還須對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地分析,并作為教學大綱持續改進的重要依據。

3 OBE 理念下合作學習方法效果評價

合作學習方法在軟件18級和軟件19級進行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 各小組并行合作學習,且不受班額人數限制

雙班授課人數超80人,按4人分組計算,組數達到20組。課堂上采用兩階段合作學習方法,20組合作學習并行推進。從軟件18級和軟件19級合作學習效果來看,90%以上的小組都能順利完成任務,93%的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自己的協作任務。

3.2 采用靈活的分組策略,適應教學目標要求

兩階段合作學習方法中提供二類分組策略,在教學執行的過程中,可以根據需求增加新的分組策略類別。在軟件18級和軟件19級10次有合作學習要求的課中,采用階梯能力分組策略、聚簇能力分組策略和座位分組策略的次數分別是3次、3次、4次。通過對合作學習日志分析,如以角色通過率作為評價指標,階梯能力分組策略的合作學習角色通過率最高,為95%,其次為座位分組策略,為92%,聚簇能力分組策略最低,為90%。若以小組通過率為評價指標,座位分組策略最高,為92%,其次是階梯能力分組策略,為91%,最低為聚簇能力分組,為90%??梢?,根據教學目標不同,可采取不同的分組策略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

3.3 合作學習支撐系統可滿足合作學習流程管理基本要求

以工作流為核心的合作學習支撐系統,不僅能控制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引導角色完成合作學習任務,還能記錄合作學習過程中角色的過程數據。教師端可以對合作學習過程進行可視化及對合作學習效能評價,且按照相應的分析算法進行分析并展示分析結果。

4 總結與展望

本文提出了以 OBE 為目標、兩階段合作學習方法,并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基本上完成了 OBE 課堂合作學習理論和方法的構建。該方法在課堂環境下,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并能有效保證課堂秩序和課堂時間約束。目前,課堂合作學習方法雖然僅用于非技術課程目標的課堂訓練和培養,但是在將來的研究與實踐中可擴展到技術指標的訓練和培養中。

參考文獻:

[1]吳昌林.新工科下人才培養“OBE”模式[ EB/OL].https://www.csdp.edu.cn/article/2768.html.

[2]? Esteves? M ,Micaela? R,Pereira? A.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Higher Education:A Case Study[ C].Costa de Caparica,2018(8):17?24.

[3]? Miguel? ?,ngelHerrera?Pavo.Collaborative? Learning? for Virtual Higher Education [ J ].Learning ,Culture? and? Social Interaction.2021(28):10?14.

[4]劉徑言.高校實行小班化教學的構想與可能途徑[J].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報,2013(4):119?123.

[5] Crook C.CSsCL:The Performance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2022,17(1):1?15.

作者簡介:

車進輝(1971—),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合作學習。

曹?。?984—),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智慧學習(通信作者)。

猜你喜歡
課程目標合作學習
《計算方法》課程的“面向產出”評價改革實踐
國內外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比較與啟示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高中化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分析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推進合作學習激活中職英語教學研究
合作學習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體育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研究
歷史課程目標及其分類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