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跑線”的內卷: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

2022-11-21 02:41鄂翌婷楊建科
中國青年研究 2022年8期
關鍵詞:新生代起跑線媽媽

□ 鄂翌婷 楊建科 張 駿

一、問題的提出

傳統觀念中成為母親意味著女性必須重新規劃自己的事業與人生。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加劇,教育的不均衡發展,市場力量的滲透,母親在養育方面的職責不斷加碼并呈現出一種“經紀人”的特征[1],對與孩子教育相關的問題大包大攬。相比父親的角色,母親作為育兒主體在子女撫育的事務上擁有最主要的決策權,并且形成獨有的群體心理性情緒,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教育焦慮。具體來說,就是對子女教育結果的過分擔心由此而形成的各類焦慮情緒和行為的統稱。對多數的中國家庭而言,母親在家庭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是文化資本再生產的直接監督者,是教育焦慮的主要群體。20世紀90年代美國女性社會學家莎倫·海斯(Sharon Hays)提出了“密集母職”概念,認為密集母職就是一套性別模范,母親應當花費大量的精力與金錢用于孩子的培養,一切以子女的發展為中心。密集母職的踐行給女性帶來了雙重壓力,不僅體現在職場上,也表現在家庭教育撫養上。

競爭性的教育引發密集母職實踐使得育兒主體產生深度焦慮。聚焦在教育領域,這種教育焦慮體現了因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所產生的緊張、不安、憂慮、煩惱等復雜情緒狀態[2],這種社會性的群體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入學焦慮、升學焦慮和擇校焦慮[3]。此外,不同類型的群體性焦慮具有一定的社會傳染性,能夠感染周邊的人。傳統社會分工“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延伸到子女教育上,就是父親“賺錢養家”,母親則負責統籌孩子的撫養和教育。對于新生代的媽媽們來說,她們的教育焦慮跨度更長,從孩子未來初、高中階段下沉到當下孩子的幼兒園甚至是托班的學前階段。此外,新生代母親的成長過程經歷了經濟的高速增長、獨生子女政策、教育擴招、互聯網興起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在其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影響著她們的生存機遇,又形塑了其獨特的價值觀念。隨著教育競爭逐漸下沉,她們對于教育的介入也在全線延長,早在孩子的學齡前階段就已開始規劃布局。從社會化的理論視角來看,學齡前兒童的發展是實現從“生物人”到“社會人”過渡的、漸進發展的過程。學齡前的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自然而然成為人生的第一道“起跑線”。

隨著新生代媽媽進入生育期,子女的擇校、就醫、升學以及就業等問題導致育兒成本不斷攀升,其生育觀念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盡管國家鼓勵生育的政策不斷出臺,多數身為獨生子女的新生代媽媽普遍存在“想生但不敢生”的糾結心理。究其根源,對子女教育的焦慮是影響其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有效地緩解該群體的焦慮,成為關系未來人口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本文重點關注中國城市“新生代”媽媽,選擇了“85后”的年輕媽媽群體。通過個案研究的方法,探究當下新生代母親教育焦慮的社會成因,并嘗試對這一現象產生的社會后果進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半結構式訪談的方法,采用滾雪球的方式選取28名訪談對象進行研究。根據研究主題,確定訪談對象包括職場媽媽、全職媽媽、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幼兒園班主任老師,年齡為27~36歲,訪談形式為一對一訪談,人均訪談時間為30分鐘至40分鐘。訪談的主要題目包括“教育培訓機構通過哪些方式吸引顧客?”“您認為自己是否對孩子的教育感到擔心和焦慮?您覺得對孩子的教育焦慮體現在哪里,比如考慮購買學區房,上輔導班,交擇校費?目前給孩子上了哪些輔導班或者興趣班?花費多少?對家庭日常開支有無影響?”等問題,圍繞新生代母親教育焦慮的社會因素進行深入訪談。本研究選擇2歲至7歲孩子的母親,因為這個年齡范圍的孩子均為學齡前狀態,全部訪談資料經受訪人同意全程錄音并逐一做了轉錄。

三、起跑線內卷的表征及其影響

國內學者陳堅最早將內卷化作為分析框架解讀我國農村教育現狀,認為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在功能發揮、目標定位、改革方式及觀念文化層面的內卷化傾向十分明顯[4]。教育內卷化的總體表現為教育強度過大、教育競爭激烈、教育過度等問題,具體表征為學生在學校教育和課外輔導間奔波,家長同樣為學區房、輔導費疲于奔命[5]。家長們通過“精耕細作”的養育方式擠占了孩子個體成長的空間和時間,這種內卷化的發展路徑強調個體努力的重要性。但由于絕大部分的家庭沒有掌握資源,只能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而被動尋找自身發展的機遇。當某個家庭在微觀上的社會地位被宏觀的社會結構所支配時,個體向上流動的路徑被卷入高強度的競爭,且被迫服從已有的社會安排,水漲船高,進而陷入無盡的內卷。

起跑線的內卷擴大了家庭的教育消費支出,還加重了家長們的教育焦慮。根據《2017年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的數據,中國家庭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年支出的50%以上,其中學齡前的教育消費占家庭年收入的26.39%,有89.92%的孩子上過輔導班。孩子在學齡前的課外教育以興趣愛好為主,且興趣班多集中在體能、藝術、語言等方面[6]。有學者通過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女性焦慮的比例顯著高于男性[7]。2018年9月,《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家長的教育綜合焦慮指數達到67%,整體處于比較焦慮的狀態[8]。尤其在孩子幼兒階段,不少家長甚至為了爭取幼兒園學位通宵排隊,每當辦學質量較高的公辦學校電腦搖號派位,搖到號的家長感覺自己比中了彩票更興奮。

起跑線的內卷加重了新生代媽媽的母職實踐強度,弱化了女性的職業追求。家庭分工和母親的角色使得新生代媽媽成為孩子具體任務責無旁貸的規劃者和監督者、實施者。盡管父親也主動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但是母親在各類教育場域中處于總指揮的地位。在學校教育中,關注孩子的成績;在家庭教育中,輔導作業和主動尋求各類課外活動;在校外培訓機構中,對比哪個興趣班更合適自己的孩子。這些忙碌身影的背后無不暗示著新生代媽媽群體的教育焦慮已超過了其他社會群體。受訪中的不少媽媽表示,為了子女的撫養而不得不放棄自己職業發展前途,全身心地傾注于孩子的教育。

我老公是L房地產公司財務總監,特別忙,我們兩邊的父母也幫不上忙,娃就沒人帶。我從2015年開始懷孕的時候就把工作辭了回去全職帶娃,都6年沒上過班了,說實話現在真讓我再回去上班我也挺不習慣的。(訪談對象18)我現在周末的作息基本都是跟著我兒子一起,早上送他去學英語,下午去體能。我已經很久不去美容院做護理或者跟我閨蜜約飯約下午茶了。(訪談對象22)

我一直是跟婆婆在一起住的,我父母還都沒退休,然后我女兒不到三歲的時候,我又意外懷了老二,我那時候就把工作辭了,要不我婆婆太累,一個人管倆。其實我還挺懷念上班那時候的,雖然累是累了些,但每天還在跟別人交流,現在感覺自己都跟社會脫節了,每天跟個陀螺一樣,根本停不下來。(訪談對象27)

起跑線的內卷不僅使得孩子們的空閑時間被各類教培機構的課程排滿,也使得新生代媽媽的時間與課程安排同步化。各類課外教育、興趣活動填充到孩子們學校教育的時間之外。除了每天的正常學校教育時間,孩子們的空閑時間都被各類的線上或者線下學習擠占,孩子們的日??臻g固定在學校、家庭、輔導機構或者線上輔導的電腦前。新生代媽媽們和其孩子的時空安排實現了高度的重合。

我現在給孩子報了三個班,英語、畫畫和小主持人。英語是一周兩次,畫畫和小主持人是一周一次,有時周內還要上一次。幼兒園五點放學以后我就帶她在附近隨便吃點兒東西就趕快去上課了。(訪談對象15)

我娃現在是這樣,鋼琴每周一次,周六上午十點,一次一個半小時,然后英語是一周兩次,周三和周六晚上七點各一次,主持人是一周一次,周二晚上,美術是周天下午四點,基本上周末的話就周天有個半天時間放松。(訪談對象28)

四、教育焦慮的社會機制分析

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催生了不同社會群體的教育焦慮,但是新生代媽媽所承擔的教育焦慮已深深嵌入其日常的母職實踐中。當下國內中產階層普遍存在“輸不起”的心態,是其不斷增加家庭教育投資的內在動力。對于中產階層而言,專業知識堆砌起來的壁壘并不堅固,除了投資教育,他們不斷給孩子壓力,試圖讓孩子們走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以外,似乎別無他途[9]。要理解這焦慮背后的社會機制,就需要從階層再生產的角度去思考其中的邏輯。國內中產階層的興起離不開中國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教育市場化吸引了各類資本全方位助力教育市場的競爭,中產階層的脆弱性使得他們尤為重視子代的教育消費。維系中產階級地位或者不滑坡是父代對子代的最大教育期望,新生代媽媽從孩子一出生便對其寄托了厚望,她們對科學話語下的養育方式的推崇和在各類媽媽社群的交往互動,加重了原本的焦慮。

1.資本擴張:線上擴張與線下強化

伴隨著全球教育市場化改革的浪潮,市場作為一個強大的驅動力也推動了我國教育改革在市場經濟道路上前行。計劃經濟時代,所有的教育產品都由國家統一提供和分配。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吸納民間資本投入創辦各類補習班或者培訓機構,成為政府解決教育供應總量不足的一個重要手段。改革開放初期更多是以校內補課和家教為主。2002年12月28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標志著以往以個體輔導、辦班為主轉變為以機構辦學為主,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獲得合法化的支持[10]。教育規模的擴大伴隨著優質教育產品供給的不足,越來越多的國內外資本青睞教育市場,使得在國家正規教育體系之外衍生出了一個龐大的課外機構培訓市場,市場和競爭原則成為該體系的主要行動邏輯。

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影響下,教育部提出的“停課不停學”政策進一步加快了各類資本注入在線教育行業的步伐,推動培訓機構在線上“跑馬圈地”,促成了線上各類課程的極速擴張。有數據顯示,2020年僅在線教育的課外輔導機構就投入上百億元用于市場營銷[11]?!拔覀児究偛吭诒本?,全國的一二線城市基本上都有我們的校區,這幾年的業績都做得不錯,公司今年準備上市……來我們這里報班的基本上都是媽媽,打電話向前臺咨詢的也是媽媽居多。去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我們推出了很多線上課程,優惠力度也比較大,比如滿3000元返1000元錢的券,下次買課可以直接抵,還有9塊9限時秒殺原價1999元的課程,那個賣的特別好?!保ㄔL談對象1)線上培訓機構通過提供各類課程,甚至免費體驗課,以及其強大的師資和課程宣傳效果等吸引了大批家長購買線上體驗課。除此之外,各類培訓機構有意無意地讓家長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廣而告之,由于朋友圈和微信群具有強人際關系的特點,使得廣告有著強烈的示范效應。此外,借助大數據識別算法在朋友圈或者手機APP精準推送優惠課程信息,進行“靶向”營銷。

在數字化時代,教培機構將原有的線下教育服務同步至線上,提供差異化的產品供給和制造超前需求的雙向策略吸引新生代媽媽。從教育產品供給上,突出自身的特色產品?!斑@么說吧,讓家長選擇我們其實就是個心理戰,分析我們的優勢,我們能給人家帶來什么,能給孩子帶來哪方面的提高,我們的銷售都是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培訓的。其實大部分到我們這兒咨詢課程的也都是媽媽,你得說服人家對吧,其實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特點,像我們家主打的就是師資,我們老師平均從業時間都在5年左右而且我們的課程也是體系化的,按照孩子各階段發展不同的特點定制的?!保ㄔL談對象2)在制造超前需求上,涵蓋了當下所有熱門的教育項目,從培養興趣和開發智力為主,到幼小銜接,再到小升初等學習課程?!艾F在的小學一年級拼音教得特別快,英語也是,如果現在一點兒都不學,到了一年級,孩子真的會跟不上,到了那時候再補,家長和孩子都痛苦?!保ㄔL談對象2)

各類培訓機構將新生代媽媽視為目標消費群體,以數字化精準定位的營銷手段逐級加碼并放大她們的教育焦慮。整個社會的焦慮心態是機構開展營銷活動的心理基礎[12]。隨著市場改革的深入,女性消費者構成了巨大的潛在市場,而妻子、母親等多重身份決定了其購買意見的重要性以及掌握著家庭教育產品的選擇權與決策權?!拔医o孩子報了舞蹈班,也不是為了讓孩子真學出什么,主要是培養興趣,我娃的班都是我報的,我老公就負責掏錢?!保ㄔL談對象3)“我給我孩子報了樂高,上課就是堆堆積木,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等過些階段就給孩子報教編程的課程?!保ㄔL談對象4)這兩個訪談案例表明,在子女的教育培訓消費市場上,新生代媽媽比起其他家庭成員有著更多的話語權。對培訓機構人員和新生代媽媽們的訪談都凸顯了這一事實:培訓機構的營銷策略正是迎合了新生代媽媽們消費的情感心理,促使媽媽們通過不停地購買教育產品來緩解自己對子代教育的焦慮。

2.中產地位:維持階層的再生產及“不滑坡”

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和全社會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如何能讓自己的子女維持現有的階層地位,避免向下層社會流動或地位不滑坡成為新生代媽媽的頭等大事。多數新生代媽媽通過自身的努力晉升為城市中層階級的經歷讓她們更為關注子代的教育。訪談中有不少來自農村的新生代媽媽,通過高等教育實現階層的代際跨越并在大城市定居?!拔依霞沂荢縣的,我和我老公是高中同學,都是從我們那個縣城的中學考出來的,我老公他爸媽都是農村的。當年我出來上學的時候心里想的就是以后一定要留在城市,畢竟這里的教育醫療啥的都好,尤其是孩子的教育,你說我們那縣城中學再好,一年就考出那么幾個大學生,所以我倆剛結婚買房那時候其實挺艱難的,因為收入都不高,但我倆就一心要留在城市,你說咱自己苦一點兒是為了啥,還不都是為了娃么,娃學習好了以后就省好多心,也算給我們省錢了?!保ㄔL談對象25)通過教育改變自身命運的經歷讓她們對子代懷有較高的教育期望?!拔椰F在給我娃上的是私立幼兒園,他們幼兒園是雙語幼兒園,說實話一個月托管費也不便宜。但我就希望我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后考大學,比我跟他爸強?!保ㄔL談對象14)即使是從小生活在城市的新生代媽媽,訪談中也不時流露出目前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條件比她們所處的年代要好得多,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的教育水平要超越父輩。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教育分流提前至初中階段加劇了新生代媽媽對孩子未來社會地位獲得的焦慮。2021年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強調進一步鞏固中等職業教育的基礎性地位,保持高中階段教育職普比大體相當[13]。教育分流的提前及“職普比”的變化,使升學的“獨木橋”從高考下沉至中考,母親們的教育焦慮也全面前移至小升初乃至幼升小。高等教育的擴張推動大學的錄取率逐年升高,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隨之增加,但獲得優質高等教育機會的階層差距日益凸顯,直接影響個人能否獲得向上層社會流動的機會。

在中國現有的教育環境下,職技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分野不僅僅是功能性的分工,更是能力和地位的區隔[14],職業教育被廣泛“污名化”,職業教育的學生通常與“差生”畫等號?!拔覂鹤蝇F在在深圳上學,按深圳現在的政策應該只有30%的孩子能上高中,壓力太大了。我們對孩子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她能上高中就行,就算考不了好大學后面也會好辦很多?!保ㄔL談對象21)“你說咱上學那時候,覺得好好學習就是為了高考考個好大學,到了咱娃這時候可好,直接五比五,一半兒的娃都得上職業院校去,這不是比高考還殘酷嗎!娃考不上高中就得乖乖地上職業中學去,復讀的機會都不給你,以后的人生軌跡都不一樣了啊?!保ㄔL談對象26)在當下的勞動力市場中,文憑仍然是重要的“敲門磚”,而與文憑直接掛鉤的就是畢業院校的差異。社會上普遍偏重高中與大學教育,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存在偏差,為避免子女分流到職技學校,新生代媽媽們紛紛未雨綢繆,與升學相關的一切都盡早規劃,焦慮的情緒從子女的學前教育階段開始便如影隨形。

算上鋼琴、游泳、主持、英語,我娃現在每年在外面上課的費用大概不到8萬塊錢的樣子,鋼琴是比較貴的,因為我們找的是音樂學院的專業老師,一對一上課。反正孩子在外面上輔導班的開銷確實不小。(訪談對象16)

我和我老公都沒上大學,我一個月下來不到4000塊,好的時候也就4000多塊吧,到不了5000塊。我老公他在庫房,我倆一個月拿的差不多,都是個4000來塊錢,平時爺爺奶奶幫我們帶孩子再貼補一些?,F在就讓他去學了個籃球和英語,英語課才報名,不是什么大的品牌,那個N和E我們也看了,確實不便宜,一年都一萬多塊錢,我們報的這個還相對比較便宜,一年大概就是6000來塊錢。(訪談對象11)

競爭性的教育機制強化了階層地位的代際傳遞效應,子代社會地位滑坡的擔憂轉移到新生代媽媽們之間的攀比。如果說“拼爹”更多指的是拼財富和社會關系,那么“拼媽”意味著媽媽們不僅要承擔起對子女的照顧,更要成為“導師型媽媽”“全能型媽媽”,進而幫助子女在激烈的教育競爭中獲得優勢?!捌磱尅背蔀殡A層流動的競爭。幼兒園作為孩子跨入社會生活的第一步,在媽媽們的眼里更是“學歷競賽”的起點?!吧虾玫男W就要上好的幼兒園,上好的小學就是為了上好的初中”,強調孩子們拿到更高的文憑,成為媽媽們的共識??铝炙乖凇段膽{社會》一書中認為優勢社會群體通過獲得文憑的手段,將不同的職業類別做了劃分,認為文憑不僅是一個人知識水平的衡量,更是凸顯個人社會地位的憑證。也就是說,與焦慮交織在一起的是不斷固化的社會分層樣態。家長們一方面擔心孩子能否保持像自身一樣不變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是考慮持續的向上社會流動、實現階層跨越的可能性。

3.科學話語下的養育方式:教育焦慮的催化劑

科學話語下的養育方式催化了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F代養育的具體內容正在朝著精細化的方向延伸,對兒童成長需求的建構貫穿了孩子孕育、養育的整個階段??茖W話語下的養育方式,在城市社會的年輕父母中得到推廣并流行,成為家長、學校、專家和市場全方位參與的系統性工程[15]。以“年糕媽媽”“媽媽幫”等專業育兒應用軟件為例,幼兒教育領域的主流話語從撫養和教育過程中都在強調媽媽的重要性。新生代媽媽受科學話語的養育觀熏陶,更為注重孩子成長的高質量陪伴,凸顯了與父母輩養育觀的差異。傳統的養育觀更多強調村落共育,自然散養的養育方式,工業化過程帶來的家庭和工作場所的分離,也使得父親更多成為家庭的供養者,而母親成為家庭教育的掌舵人。

自然散養的養育方式更多地讓位于以科學名義指導下以兒童為中心的全方位養育方式。新生代媽媽們開始注重養育的全過程,更加依賴專家的育兒話語指導?!拔覒言械臅r候把國內和國外經典的育兒書基本上都看了,尤其是美國那個《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她那個全套我都看了,還有幾個公眾號里面有付費的那種課我也買了,我覺得人家說的還是挺有道理的。那些育兒方法我現在回想,確實感覺比上一輩帶孩子科學多了,你比方說孩子哭了,人家那個書上就說這是孩子有需求的表現,你得第一時間滿足他,這樣才能建立起你們之間親密的感情,孩子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你說過去吧,好像也沒講究這些,孩子就連滾帶爬地長大了,哭了好像也不怎么哄,就讓娃一邊兒哭去,哭完了再說?!保ㄔL談對象24)由于新生代媽媽普遍缺乏育兒的實操經驗,更多依賴同輩群體的日常交流互動和科學育兒的話語體系,在各類教育機構和媒體宣傳下,媽媽們接收了大量的碎片化科學育兒知識,反而陷入選擇困難,片面的信息認知加劇了個體的焦慮。

代際養育觀的沖突同樣助推了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隨著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逐漸退出兒童托育體系,兒童哺育繼而回歸家庭。在城市中的雙薪核心家庭中,母親肩負著職場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對于仍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來說,隔代撫養成為家庭中的主要撫育策略,由祖輩承擔起日常撫育職責。在代際合作育兒的模式下,兩個世代的生命歷程同時卷入撫育兒童的人生事務中,增加了養育兒童實踐過程的代際互動的復雜性[16]。一項在線數據調查顯示,在中國平均有50%的家庭由老人幫忙照顧第三代,而在北京、上海等生活成本高的超大型城市,這一比例達到了70%至80%[17]?!拔移牌牌綍r幫我們帶孩子,現在她上小班了,我希望孩子能學個啥,就算是興趣愛好也行,我婆婆就覺得孩子還這么小,這么早就給她學這學那,壓得太緊沒必要。我覺得孩子玩兒歸玩兒,但也不能天天在小區里面瘋跑吧,適當地可以給她報個興趣班什么的。但因為孩子一出生我就一直跟婆婆他們一起住,別的我也不好說太多。畢竟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他們幫我們帶孩子也很辛苦,不想因為這個跟婆婆起沖突?!保ㄔL談對象23)當科學的育兒方式與祖輩“散養式”的傳統育兒方式相沖突時,媽媽們普遍會產生對孩子未來教育發展的擔憂和不確定感。

4.社群互動:教育焦慮的助推手

線上的社群互動放大了群體成員的教育焦慮。隨著網絡社會的到來,線上社群交往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個體在社交網絡中呈現的信息,會自發地同他人進行比較。有調查顯示,人們不斷地訪問社交媒體,并沒有帶來更多的愉悅和輕松,反而增加了壓力和焦慮[18]。微信群作為當下嵌入個體生活最深刻、最廣泛的虛擬社群,是群體心態建構和傳播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力量[19]?!拔椰F在手機里加了三四個教育孩子的群,有的是公眾號文末推薦的,有的是朋友拉我進去的,我自己有時候也很糾結,看著別人在里面討論自己家孩子如何如何或者曬孩子今天彈琴明天讀英語的,你比如說,我孩子班的家長群里,就有那么幾個媽媽,幾乎每天都曬她孩子算的100以內加減法啊、還有寫的字啊什么的,我自己其實很不喜歡這種曬,但又覺得吧,中班了至少得會個20以內加減法,所以有時候人就很矛盾,明知道看了會多想,但還會時不時地刷一刷群里的消息,看看人家今天又發啥了?!保ㄔL談者9)“媽媽群”成為彼此交換信息、獲得育兒支持的重要途徑,也是焦慮情緒相互感染、放大的場域,是社會比較的場所。

網絡社群的社會比較使得個體傾向于高估他人的正面經歷,突出他人的優勢,從而引發自我的情感壓力,產生“相對剝奪感”等負面情緒。這種社會情緒在當前數字化媒體時代更容易相互濡染,嵌入微信群的日常溝通就會通過個體經驗和情感的分享得以強化?!拔冶緛砀杏X沒那么焦慮,但群里會有代入感,一進群你看到的都是讓人很焦慮的內容,每天都會有一些很焦慮的討論內容,比如誰家孩子今天打卡英語閱讀,想想自己家孩子連培訓班也不愿意去,這種氛圍讓我很矛盾,既害怕漏掉一些信息,但是看見了自己難免不去想,就是很糾結?!保ㄔL談對象10)線上的社會比較使得新生代媽媽對子女的學前教育層層加碼,“你追我趕”的各類教育投資導致了學前教育領域的“劇場效應”。

與線上交往類似,線下互動引發的社會比較在焦慮感染上也扮演了相同的效果。哈貝馬斯將交往行為當作主體通過主觀的溝通所實現的互動,在這一過程中情感始終伴隨著人們的交往活動[20]?!吧钍澜纭弊鳛橐环N意識塑造機制和場域,深刻地形塑著新生代媽媽們的價值理念和育兒行為。在交流各自的育兒經驗時,受訪者普遍有“別人孩子去學的我們也可以去試試”“別人有的,我家孩子也要有”的心理,通過讓自己家的孩子努力,有朝一日也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我女兒和她們班涵涵是好朋友,那個孩子性格就比較外向。從小也是能歌善舞的,她媽媽就給她報了小小主持班。在她們幼兒園的各種活動中她都有上臺表演。我孩子就很內向、話少。每次兩個孩子玩兒在一起,我就想著要不要給我家孩子也報一個少兒主持班,我們就擔心她如果一直這樣會不會以后到了小學就不合群,沒什么朋友跟她玩兒。(訪談對象12)

我給我女兒報了畫畫和英語,后面還想再報一個幼小銜接,原本覺得孩子的負擔夠重了,但跟別的媽媽一交流就會發現,人家孩子一上大班就已經開始學了。這樣下來你自己就會想,人家娃都在學,就你家孩子啥都不學,你說你自己是不是就會感覺到有點壓力。(訪談對象20)

日常交往中的互動進一步加劇了已有的焦慮情緒。在情緒感染的循環過程中,個體情緒影響到他人的情緒和行為,并且影響過程可以在多人間交互產生并不斷增強[21]。雖然在訪談中也有母親堅持不送孩子去培訓班,但大多以妥協告終。在交往互動過程中,分散的個體力量難以與群體抗衡,導致的后果就是媽媽們與這個壓迫自己的“生活世界”共謀了。

五、總結和討論

教育焦慮的普遍性意味著各個階層都存在,但是相比其他群體來說,新生代媽媽群體所面臨的教育焦慮程度更深、范圍更廣、期限更長,從學齡前教育到未來的高考??梢哉f教育焦慮從子女呱呱墜地那一刻便產生了,在如影隨形地伴隨著每一位新生代媽媽之外,也傳遞給了下一代,同時也在社會層面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1.母職實踐:被規訓的媽媽

??略趯嗔椭R的關系闡釋中提出“規訓”一詞,作為一種生產性權利,規訓用以說明通過精確的計算與控制達到對人的組織與生產。個體既是規訓的生產者,又是規訓的犧牲者。青年女性在成為母親之后,自身便承載了一套獨特的社會角色與性別規范,通過一系列的母職實踐對其進行自我規訓與行為約束。從社會角色看,相比起男性,女性在成為母親后便被賦予了承擔更多孩子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在家庭本位的傳統文化影響下,媽媽們不僅要養好孩子,更要教育好孩子。社會和家庭在性別社會化這一過程中作為“文化霸權”強化了女性作為母親的職責。對于全職新生代媽媽來說,她們不僅要承擔來自職場的壓力,同時要更多地承擔來自家庭中子女撫育的工作。這一規訓通過母職在子女教育過程中得以強化,新生代媽媽在已有的性別規范下參與,維護了男性為主導的家庭地位和社會格局。

新生代媽媽一方面受到傳統社會分工角色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到現代女性獨立平等價值觀的沖擊。女性在母職實踐的規訓下無私奉獻著,不自覺地維護了既有的兩性分工格局,維系或強化了性別不平等的再生產。無論是在家全職或是“職場女性—母親”雙重角色的新生代媽媽,都在家庭和事業的付出中透支了個體的時間和精力,女性的自我價值被逐漸弱化或消解,全職媽媽們如果因為子女而放棄發展前途,那么兒女教育的失敗則會增強母親的負罪感。類似的,肩負雙重角色的新生代媽媽如果不能很好地平衡子女的學業和自己的事業,也會引發內心的沖突。這兩種情況都將教育焦慮作為母職的特定符號貫穿于其個體認知和實踐中,并將其不斷內化成為母職實踐的自我道德和責任感,對女性的主體性造成了擠壓。

2.被規劃的童年:生活時空的僵化

新生代母親的教育焦慮不僅強化了已有母職實踐中的規訓,而且也使得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童年被過早地規劃。根據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理論,個體的一生每個階段都有其相應的任務,即個體要將處于發展過程中內心活動和階段性任務結合起來,從而建構個人的命運。學齡前教育作為一項特殊的教育事業,其教育對象獨特的生命特性決定了它有別于任何其他階段的教育。校外的教育培訓市場建構出的教育時空和學校教育時空彼此交織在一起,將本屬于孩子的快樂童年被一張張課表填滿,媽媽們帶領孩子疲憊奔走于各種補習班之間。新生代媽媽的教育焦慮打破了兒童成長進程中的規律性、次序性與自主性,子女從出生就被迫面對各種階段錯位的學習壓力,壓抑了自由和玩樂的天性。在強調以人為本的今天,回歸教育的本真,就是要從根本上釋放孩子的天性,把教育活動看作人的自我價值實現,而不是整齊劃一的工具。媽媽們要為子女留一些選擇空間和成長空間,將子女的身心健康、能力培養、素養培育等作為家庭教育的重點,不要把自己未能實現的教育期望轉移到子女身上。

真正的教育是呼喚人的回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教育應當促使每個人全面發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的發展”[22]。人類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其中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支配社會生產活動的時間從農業時間轉化為工業時間。工業時間的內在邏輯是對工業生產活動進行精密控制,這種對時間的精準把控反過來也要求工業社會的時間也遵循相應的邏輯。作為工業化產物的教育時間,將教育活動“制度化”“精細化”。教育活動本質上是對受教育者的時空加以建構和規劃的過程。學齡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開端,是人一生中的關鍵教育階段,但是競爭教育的前移,使得很多父母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在后續的教育中能夠擁有更大優勢,便會要求幼兒提前接受高階段的學習內容。起跑線的內卷打破了子女成長歷程中的發展規律性,讓孩子的生活時間和各類教育時間高度重合在一起。

3.階層不平等:隱秘的再生產

在改革開放初期,教育作為影響社會地位獲得的主要自致性因素,是底層群體向上層社會流動和促進社會平等的重要機制。近十年來,這種情況發生了劇變,各階層內部的教育競爭變得白熱化,同時也擴大了不同社會階層之間教育不平等的程度[2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這種不平衡和不充分體現在教育領域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社會經濟地位高的家庭發揮階層優勢,尋求優勢教育資源并加大各類教育投入,擴大了教育結果的不平等[24],維系了精英階層的再生產。對于城市的學齡前兒童來說,作為孩子教育主要承擔者和決策者的母親竭盡所能,為孩子提供一切可以獲得的資源:一方面著重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某一特長,另一方面以升學為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以語數外為核心的學科知識“提前充電”。由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使得家庭擁有的資源不一,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也存在明顯差異。這就可能導致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女在學齡前階段便輸在了“起跑線”上。

這種不平等的再生產更多地是通過家庭教育隱秘地實現,而非大家所熟知的學校場域。拉魯在《不平等的童年》中就指出美國社會中的不平等在家庭教育中是通過父母的社會經濟地位得以實現的[25]。國內階層不平等再生產在教育焦慮的驅動下不斷強化,家庭成為了教育的主要競爭場域。無論是家庭的日?;?,還是興趣班的決策與參與,都具有明顯的階層差異。優勢階層的父母通過經濟和時間資源、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微觀的過程進行角逐,積極地參與和投入子女的學習,助力其在學校和家庭教育取得不俗的成績并最終通過高考的選拔機制進入精英大學。這一循環將導致低社會流動性、代際地位再生產的加劇,并增大階層固化或社會兩極分化的風險[26]?!?/p>

猜你喜歡
新生代起跑線媽媽
新生代大學生發展的特征、矛盾與對策
文學批評新生代專欄·劉詩宇
丁程鑫 偶像新生代 演員請就位
品讀
五行真經(9)
網紅要逆天!開啟新生代創業之道
鳥媽媽
我的媽媽是個寶
不會看鐘的媽媽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起跑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