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股骨頭置換和全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圍手術期血紅蛋白的變化分析

2022-11-21 08:35劉含陳妍妍
中國社區醫師 2022年29期
關鍵詞:髖臼股骨頸股骨頭

劉含 陳妍妍

252200 東阿縣中醫院,山東聊城

股骨頸骨折是常見的髖部骨折,目前我國股骨頸骨折的發生率占全身骨折的3.6%,占髖部骨折的48%~54%[1],老年人尤其多見,其多為低能量損傷所致[2],如跌倒等。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具有多種危險因素,如合并內科疾病(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骨質條件差(骨質疏松、骨量減少),有摔倒傾向(神經性疾病、退化性肌張力降低、肌肉減少癥、維生素D 缺乏),營養不良等。對于老年患者來說,入院48 h內接受手術治療可減輕疼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縮短住院時間。髖關節置換可在短時間內減輕患者疼痛感,利于關節功能恢復,提升生活狀態,是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首選方法,目前常用的手術方式包括全髖關節置換和人工股骨頭置換。髖關節置換術需要對髖關節周圍的軟組織進行切割,并實行截骨措施,會發生大出血現象。相關資料顯示,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其隱性失血量一般為975 mL[3]。本研究分析采用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血紅蛋白(HGB)的變化情況,從而為臨床手術方式的選擇提供依據。

資料與方法

選取東阿縣中醫院2019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79 例,按照手術方式分為人工股骨頭置換組和全髖關節置換組。人工股骨頭置換組45 例,男23 例,女22 例;年齡65~80 歲,平均(72.35±3.42)歲。全髖關節置換組34 例,男18 例,女16例;年齡65~81歲,平均(72.52±3.31)歲。

納入標準:①年齡≥65 歲。②符合股骨頸骨折診斷標準。③符合手術適應證。④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①伴有免疫缺陷、肝、腎及其他血液系統疾病。②具有慢性感染、凝血功能障礙以及心腦血管疾病者。③圍手術期輸血者。

方法:①術前檢查和準備:兩組患者入院后記錄臨床資料,詢問病史,進行下肢血管超聲檢查、體格檢查和下肢深靜脈血栓評分,檢測D二聚體水平,圍手術期應用低分子量肝素鈉進行藥物抗凝治療。術前健側應用空氣壓力泵進行機械抗凝,術后雙下肢即可進行機械抗凝。既往合并心、肺疾病或腦血管疾病者,首先應積極處理相關疾病,使其達到穩定水平后,無手術禁忌證方可進行手術。②術中處理:兩組患者均選擇后外側切口,手術由相同的醫師執行,實施硬膜外麻醉,具體方法如下。a.人工股骨頭置換組:患者保持健側臥位,待麻醉藥物起效后,在患側髖關節后側行切口,切斷闊筋膜張肌、臀中肌及臀小肌,T 形切開關節囊,取出股骨頭并測量大小,清理圓韌帶。在小轉子上方1.5 cm處進行截骨,擴髓腔直到骨皮質部位。維持前傾角角度將人工股骨柄插入,安裝雙極人工股骨頭,進行被動髖關節活動,如屈曲、內收、外展、外旋等不會出現脫位和碰撞情況后關閉切口。b.全髖關節置換組:患者保持健側臥位,在麻醉藥物起效后,對手術部位進行消毒,并對切口部位做好標記。在髖關節外后側實施入路,將皮膚、皮下組織逐層切開,筋膜剝離,切開關節囊,使移位的股骨頸充分暴露,在小轉子上方1.5 cm部位截取股骨頸,取出股骨頭,清理髖臼內圓韌帶及盂唇,髖臼挫至松質骨出血,根據髖臼試模確定髖臼外杯,安裝髖臼外杯及內襯,清理干凈股骨頸的骨殘余并進行修整,擴髓腔直到骨皮質部位。維持前傾角角度,將人工股骨柄準確插入,雙極人工股骨頭安裝后,對髖關節進行被動活動,如內收、屈曲、外展、外旋等,均未出現脫位和碰撞情況后關閉切口。③術后處理:兩組患者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24 h,給予低分子量肝素鈉、空氣壓力泵等進行治療,避免深靜脈血栓發生,密切觀察切口,依照其滲出、愈合情況決定換藥次數。術后第1 d、3 d、6 d進行血常規檢查。繼續對原有慢性疾病進行治療,常規口服雙氯酚酸鈉緩釋膠囊止痛,75 mg/d,疼痛較重者配合靜脈鎮痛。術后第1 次換藥后行髖關節X 線片檢查,觀察內植物情況。術后1~2 d即可坐起,健側翻身夾枕,患側保持外展,避免髖關節屈曲>90°,術后2~3 d 在助行器輔助下下床活動。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與術后1 d、3 d、6 d的HGB水平變化情況。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HGB 水平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 d、3 d、6 d 的HGB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HGB水平比較(±s,g/L)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HGB水平比較(±s,g/L)

組別n術前術后1 d術后3 d術后6 d人工股骨頭置換組45117.76±14.69110.04±14.82104.59±15.16106.98±16.36全髖關節置換組34122.71±14.93107.21±13.53101.50±14.41104.35±14.84 t-1.6790.2270.4760.575 P 0.1030.8220.6370.569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HGB 水平下降程度比較:兩組患者HGB水平均于第3天達到最低值,且兩組術后1 d、3 d、6 d 的HGB 水平下降幅度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HGB水平下降程度比較(±s,g/L)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HGB水平下降程度比較(±s,g/L)

組別n術后1 d術后3 d術后6 d人工股骨頭置換組458.30±7.8213.93±7.5912.00±9.21全髖關節置換組3415.50±10.4321.21±11.2818.35±10.91 t-2.658-2.805-2.952 P 0.0120.0080.006

討 論

股骨頸骨折為老年人髖部骨折的常見疾病,骨質疏松是老年患者在低能量損傷下導致骨折發生的主要原因,表現為髖關節疼痛、不能正常行走,長時間臥床休息可能發生肢體靜脈血栓、泌尿系統以及肺部感染等癥狀,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因此對手術耐受的老年患者需盡早進行手術治療。髖關節置換手術是老年股骨頸骨折的主要治療方式,屬于功能重建性手術。人工股骨頭置換和全髖關節置換各有特點,有研究表明全髖和半髖關節置換均可應用于創傷性股骨頸骨折的治療中,全髖關節置換其關節功能恢復效果明顯比半髖關節置換更優[4]。失血是髖關節置換圍手術期最常見的并發癥,髖部骨折手術后貧血發生率為84.6%~88.5%[5]。如果患者在術后發生貧血,可導致嚴重后果,貧血是引發患者死亡的因素[6-7],同時還會增加手術部位感染概率[8]。HGB 檢測是進行失血量評價最直接和簡便的方式,但HGB 在圍手術期常受患者有效血容量的影響,因而動態評價更有助于對失血量的正確評估。所以對髖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的HGB 水平進行監測,可以有效預防貧血的發生,同時給予有效糾正,能保證圍手術期患者安全。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采用全髖關節置換術相較于人工股骨頭置換術的HGB 下降幅度更大,所以在圍手術期不僅要觀察HGB 水平,更需要觀察其下降幅度。

猜你喜歡
髖臼股骨頸股骨頭
舒適護理在股骨頸骨折護理中的應用
人工髖關節翻修術中髖臼骨缺損的重建方法
股骨頭壞死的中醫治療
易于誤診為股骨頭壞死的股骨頭內病變的鑒別診斷
改良髖臼橫韌帶定位法植入髖臼假體的準確性研究
髖關節翻修術Gross型髖臼骨缺損重建的研究進展
多孔鉭杯及鉭金屬墊塊在Paprosky Ⅲ、Ⅳ型髖臼缺損翻修中的應用研究
老年人股骨頸骨折的治療與處理
不同粗細通道髓芯減壓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的療效比較
8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核磁共振診治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