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梁山縣小麥莖基腐病發生特點及防治措施

2022-11-22 19:57吳曉丹
農業工程技術 2022年17期
關鍵詞:麥苗田間秸稈

吳曉丹

(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農業農村局,山東 濟寧 272600)

小麥莖基腐病由多種病原菌引發,是典型的土傳病害。2021年梁山縣小麥播種面積75.5 萬畝,畝產548 kg,小麥莖基腐病呈逐年加重態勢,危害面積逐漸增大。為了保證小麥高產,應了解莖基腐病的發生原因及有效防治措施。

一、小麥莖基腐病發病癥狀與發生特點

1、發病癥狀

小麥莖基腐病可發生在小麥生長全過程,尤其是返青期,小麥生長速度較快,抗病蟲害能力降低,病害發生幾率增加,主要存在以下癥狀:

爛種與死苗。病菌直接侵染小麥種子,使其在萌芽過程中發病腐爛,或發育成麥苗后枯萎。感染莖基腐病后,小麥植株矮小,分蘗減少,基部葉片發黃。拔出麥苗后,發現葉鞘下部出現褐色病變,嚴重時導致根部腐爛,整苗枯死。

莖基部變色。春季溫度升高,小麥生長速度加快,極易誘發莖基腐病。莖基部1~2 節葉鞘與莖稈易受到侵染,嚴重時第3節葉鞘也會因病菌侵染逐漸變為暗褐色。田間濕度較大時,莖稈與莖基部出現紅色霉層,莖基部極易折斷。

枯白穗。未及時治療會導致后期穗部授粉不良,結實率降低,仔粒不育,發病時葉片枯黃、整株死亡,出現枯白穗。早發病的植株沒有籽粒,嚴重降低小麥的產量水平[1]。

2、發生特點

感染莖基腐病后的小麥會出現爛苗、死苗、枯白穗等問題,2021 年防治面積3.2 萬畝,挽回損失1016.11 噸,實際損失112.9 噸。以2021 年梁山縣為例,分析小麥發病特點。

(1)波及范圍大

小麥莖基腐病發生面積3.2 萬畝,易蔓延至周圍種植區域。

(2)發病嚴重

小麥莖基腐病發生程度2 級,其中田間地頭更嚴重,病株率高達80%。

(3)持續時間久

不同于其他病害,小麥莖基腐病從10 月上中旬播種時就開始對麥苗造成持久性危害。

(4)隱蔽性較強

感染莖基腐病后,小麥拔節期與孕穗期才會逐漸出現明顯癥狀,但此時已經錯過較佳防治時間,防治難度增大。

二、小麥莖基腐病發生原因

1、氣候因素

氣候會直接影響小麥感染莖基腐病的發生率。播種后遇陰雨天氣,或抽穗揚花期至成熟期遇干旱天氣,都極易發生莖基腐病。一般秋播陰雨時間超過8 天會加快病菌繁殖速度,大大增加小麥染病幾率。此外,凍害也會造成小麥抗病能力大大降低,出現嚴重枯白穗問題。

2、耕作制度

當前大多種植區域采用玉米—小麥連作模式,小麥與玉米秸稈直接還田,導致部分帶菌根茬留在土壤中,加上未進行深耕,土壤表層細菌積累,莖基腐病發生率逐漸提高。

3、田間管理

播期過早或播種量過大會導致田間隱蔽,提高莖基腐病的發生幾率。土壤濕度與地勢也會影響莖基腐病的發生程度,地勢較低地塊極易積水,田間濕度較高,莖基腐病高發。不易澆灌的干旱區域水肥供應量較低,小麥自身抗性不高,病害易發生。

4、品種抗性

不同類型的小麥品種抗病能力不同,大范圍種植低抗性品種會大大增加小麥莖基腐的防治難度。

5、防治不當

小麥莖基腐病前期及時防治,可有效降低病害的發生幾率。部分種植人員防治意識較差,后期發病嚴重才用藥,不能達到預期防治效果[2]。

三、小麥莖基腐病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1)品種選擇

選擇優質抗病性能較強的種子,應結合當地氣候、播種條件科學選種,如濟麥22、百農207、泰農18 等。

(2)合理輪作

小麥莖基腐病屬于土傳病害,應科學輪作換茬,切斷病菌傳播鏈。重發地塊可與大蒜、圓蔥等輪作,每間隔3 年輪作1 次。

(3)合理控制種植密度

盡量選擇半精量與精量播種方法,播種量控制在每畝10 kg,可為麥苗生長提供良好的光照與通風條件,培育壯苗。同時,保證小麥群體布局合理,改善田間生態環境,強化預防效果。

(4)適當推遲小麥播種期

應在不影響冬前壯苗的基礎上適當延后小麥播種期,以10月14~18 日為宜,深3~4 cm。

(5)精細整地

當前小麥大多旋耕整地,深度不超過15 cm,無法打破犁底層,土壤耕層較淺。應收獲上茬作物后深耕,深度保持在25 cm 以上,之后耙平土地,確保土壤細碎、深厚、平整、足墑,為小麥健壯生長提供適宜條件。粉碎田間秸稈,深耕翻入地下,同時根據秸稈類型與秸稈量,合理施用秸稈腐熟藥劑,確保還田效果。

(6)科學施肥灌溉

應用配方施肥技術,合理搭配無機肥與有機肥,科學施加底肥,增強植株長勢。同時,合理施肥還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提高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抑制病原體滋生。

結合小麥需水規律及時補水。墑情不足時應澆水造墑,保證一播全苗。生長期間避免大水漫灌,保持適宜田間濕度。為避免凍害,入冬前應及時冬灌。

(7)及時清除病株殘株

觀測麥苗生長狀態,發現病株殘株及時拔除,并帶至指定區域集中無害化處理。田間病害嚴重時不得秸稈還田,應通過過腹還田減少細菌數量。為提升小麥的抗病性,可一噴三防,將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微肥等混配后噴霧[3]。

2、化學防治

(1)藥劑拌種

播種前使用3%苯醚甲環唑、2%戊唑醇懸浮劑等拌種,可降低莖基腐病的危害程度。

(2)土壤處理

發病嚴重地塊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殺滅土壤中的細菌。地下害蟲較嚴重地塊,可每畝使用5%二嗪顆粒劑0.8~1.0 kg,與細土20~30 kg 混均后撒施。

(3)藥劑防治

返青期至拔節期每畝施用18.7%丙環唑·喀菌酯懸浮劑50~60 mL,或24%噻主呋酰胺懸浮劑20~ 25 mL,或17%空醚·氟環哩懸乳劑30~40 mL,兌水60~70 kg,順麥壟均勻噴灌小麥根部。噴藥時應交替使用藥劑,以免出現耐藥性。

3、生物防治

小麥莖基腐病由假禾谷鐮刀菌引起,可采用洋蔥伯克氏菌防治?;蚶媚久咕幚砣静⌒←溄斩?,180 天后即可完全清除秸稈上的假禾谷鐮刀菌。

四、結語

小麥莖基腐病直接影響著小麥產業的發展,應了解該病的發生特征,明確發病癥狀,綜合應用農業、化學、生物等防治措施,控制病害發生。

猜你喜歡
麥苗田間秸稈
陜西黃龍:春來好時節 田間農事忙
強降雨過后 田間自救指南來了
紅繡鞋
紅繡鞋
田間地頭有了“新綠”
一份從田間地頭到人民大會堂的報告
秸稈計劃燒除 吉林打算這樣干
給麥苗蓋被子
小雪花與麥苗兒
九臺區秸稈利用取得新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