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本《字寶》中的活俚語 (入聲)

2022-11-22 22:18鄧文寬
敦煌學輯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寫本讀音方言

鄧文寬

(首都師范大學 歷史學院,北京 100089)

本篇所論是《字寶》的入聲部分。

2.“又濕浥 (原注:殗邑)”。這是P.3906寫本原文。而P.2717寫本作“又濕浥(原注:一劫反)”。一般來說,寫本“又”字是緊隨上文而言的。而其前讀音作“一劫反”的條目在P.2717是“腌肉 (原注:一劫反)”。論者釋“腌”下一字為“肉”。愚意以為,據其兩條同為“一劫反”,知此“肉”字應為“邑”字之訛,當讀作“腌邑一劫反”。如此一來,此條位置在前,“又濕浥一劫反”緊隨其后,使用“又”字就非常合理了。不過文字仍有訛誤。本條“殗邑”二字均有錯誤?!皻嚒弊帧稘h語大字典》有三音和三義:一音yè,“微病貌”;一音yàn,義為“污濁”;一音yān,義指“死亡”②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年,第584頁。,與本條均無關系。而“腌”字《漢語大字典》音yān,釋義為“用鹽浸漬肉?!墩f文·肉部》:‘腌,漬肉也?!雹坌熘惺嬷骶帯稘h語大字典》,第874-875頁。寫本此處正是其義。故當?!皻嚒睘椤半纭?。換言之,P.2717作“腌”是?!耙亍碑斒恰皼拧钡耐艚枳?。合起來說,本條原注“殗邑”是“腌浥”之誤。綜合兩條,上條當作“腌浥一劫反”,此條當作“濕浥一劫反”,反切音是用來注“浥”字的。這個“浥”字,《漢語大字典》音yì,釋義有“濕潤”,“浸;沾”①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682頁。。再看“濕”字,《漢語大字典》一音tà,指古水名;一音shī,“同‘溼’”②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743頁。。而“溼”字指“沾水;含水多”③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713頁。。有趣的是,稷山方言“濕”字音tà,意思卻指“沾水”、“含水多”。比如,一個人干活出汗多了,衣服被汗水浸濕,便被說成是“衣裳都濕濕了”(現代漢語“濕”作“溻”)?!半纭弊钟迷谑裁吹胤侥?最常見的是,嬰兒尿濕了雙腿內側,大人不知道,發現后便說:“沒有及時換屎 (尿)布,娃腿都腌了?!庇捎凇皼拧庇袧駶櫤徒?、沾之意,作者將它放在“濕”“腌”二字之后也是允當的。

6.“動扤扤 (原注:五骨反)”?!皰N”字《漢語大字典》音wù,釋義為“動;搖動”“騷動”“姓”①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768頁。?!皰N扤”是一個形容動作的詞匯,寫本“扤扤”前原寫一“動”字正是說明。它是形容跳著腳蹦高的樣子。稷山話說:“(那)人太不講理。根本不聽我說話,扤扤地蹦著高高罵哩!”其讀音與寫本反切音正相同。

7.“揎捋 (原注:宣,勒末反)”?!稗铩弊帧稘h語大字典》音xuān,釋義為“捋起袖子露出手臂”②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808頁。?!稗邸弊帧稘h語大字典》有二音和二義:一音luō,其義之一是“用手握住向一邊滑動”;一音lǚ,釋義為“用手指順著抹過去”③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792頁。。稷山方言音lǚ,但其義卻是“用手握住向一邊滑動”。如說:“把柳條上的葉子捋下來?!薄八燮鹦渥右蛉说臉幼??!庇纱丝芍?方言里“揎”、“捋”二字意思相近,這也正是編者將它們放在一起的原因。

8.“白醭出 (原注:莫卜反)”?!磅场弊帧稘h語大字典》音bú,釋義為“酒、醋或他物因腐敗或受潮后表面所生的白霉?!队衿び喜俊?‘醭,醋生白?!雹苄熘惺嬷骶帯稘h語大字典》,第1498頁。稷山方言音pú,是由于b、p不分所導致。民間最常見者,是夏天麥面饃上長出的白醭。上世紀中葉,農村沒有冰箱,農家一次蒸出的饃饃較多,又無法冷藏,暑天天氣悶熱,表面就會生出一層白醭。此刻要趕快加熱 (餾)一次,否則就無法食用了。

9.“煮煠 (原注:士甲反)”?!盁ぁ弊帧稘h語大字典》音zhá,釋義為:“食物放入油或湯中,一沸而出稱煠?!雹菪熘惺嬷骶帯稘h語大字典》,第927頁?!盁ぁ弊逐⑸椒窖砸鬰hā,義亦為“煮”,水煮或油炸均可。水煮者,最常見的是“煠豬食”,即水煮豬飼料;油炸者,稱黃米面炸糕為“油煠糕”者是。

10.“手搤握 (原注:【音】厄)”?!皳~”字《漢語大字典》音è,釋義為“同‘扼’?!墩f文·手部》:搤,捉也?!雹扌熘惺嬷骶帯稘h語大字典》,第813頁?!缎伦昼R》:“搤 (小字注:正,與革反,持也,握也,提也。謂握其頸也)?!别⑸椒窖砸袅x俱同。最常見者是殺豬宰羊時,有人提示說:“你得先用手使勁搤 (音在ɑ、e之間,扼)住它的脖子,才能動刀子?!薄缎伦昼R》注文“握其頸也”所言正是這一情景。

11.“心憋起 (原注:必列反)”。諸家均未將“起”字校正。由于唐五代西北方音有“止攝和虞 (魚)攝混同互通”的特征,從而“起”與“去”混用在英藏敦煌本《六祖壇經》中多次出現,已被我校正。而“去”與“屈”同音,“起”與“屈”自然也就同音,故本條應當校正作“心憋屈”方是?!氨锴币辉~不僅在稷山,就是在今日的全國許多地方都是能夠經常聽到的?!稘h語大詞典》釋義為“氣悶難受”①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1年,第7冊,第698頁。。從寫本首字“心”亦可知它是講心情的,“氣悶難受”正是不愉快的心緒。

12.“手捩物 (原注:憐羯反)”。此從P.2717釋文。P.3906作“手捩物 (音)”。這兩個寫本分別用反切音和直注音標音,雖然有別,但都是正確的?!稗妗弊帧稘h語大字典》有二音和二義:一音liè,釋義有“扭轉”,“回旋;轉動”;一音lì,釋義為“琵琶的撥子”;“栓;關鍵”②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801頁。。而“”字《漢語大字典》音lì③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78頁。。稷山方言這兩種讀音都存在。說liè時,意思也是“扭轉”、“回旋”。比如,農家剛剛割下的麥子,需要打成捆再運往場院。要打捆,就需用“約”(音yāo,即繩子)。于是就地取材,用青麥稈“捩 (音liè)約”,再用來捆麥子?!稗婕s”時自然要使勁“扭轉”青麥稈。上山打柴也一樣,拾到或砍下的柴是分散的,只有成捆才能用擔子去挑,于是也要用灌木叢的枝條“捩約”?!稗妗弊值牧硪灰糇x作lì,方言里也存在,但不是《漢語大字典》所說的那些意思。它是捆綁東西時“使勁拉緊繩子”的意思。舊時農家用馬車或牛車拉東西,先要裝車,東西放好后又要用繩子捆扎。要捆結實,就要“使勁捩 (音lì)”;或提示別人:“你再捩一下!多使點勁!!”由于“捩物”必須用手,所以原寫本前加了“手”字進行提示。

14.“兒頭毣毣 (原注:【音木】)”?!皻弧弊忠裟?;《方言》卷十三:“毣,好也?!惫弊?“毣毣,小好貌也,音木?!别⑸椒窖砸袅x俱同。鄉間最常見的是,婦女一邊用手撫摸別家小孩的頭,一邊說:“這娃頭發多好呀,毣毣的?!?/p>

19.“人齘齒 (原注:戛)”?!褒^”字《漢語大字典》音xiè,義指“牙齒相摩切”,或“牙齒摩切發出聲響”⑤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1987頁。。寫本直注音當讀作gā,與稷山方音正相一致。如說:“(那)人睡著覺牙摩得厲害,響得齘齘的?!?/p>

20.“奯眼 (原注:豁)”?!皧_”字《漢語大字典》音huò,釋義為“孔竅大”⑥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231頁。?!皧_”既與“眼”相搭,則知它是說“眼孔大”。稷山話說:“老李眼窩奯的,跟牛眼似的?!笨梢娖淞x。

24.“僰面 (原注:仆)”?!皟k”字《漢語大字典》音bó,其義主要是指古代西南少數民族之一的僰人,另義是“丁壯貌”、“丑”、“姓”⑥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91頁。。但寫本此字下接一個“面”字,應當另有所指。就我所知,“僰面”是一個方言語詞。晉陜之人以面食為主,無論是搟面條,抑或是做蒸饃,揉面時為了防止面團與案板粘在一起,先要在案板上撒一些干面粉,此即“僰面”。稷山方言此字音pū,與寫本直注音正相一致。而我原籍是京郊順義的老妻搟餃子皮時總是稱此干面粉為“僰僰面”,讀音卻是bó。這也說明,稷山的“僰 (pū)面”和北京的“僰 (bó)僰面”讀音雖別,卻是指同一種東西,即上面所說為防粘連而在案板上撒的干面粉。

25.“齊矗矗 (原注:所六反)”?!按!弊帧稘h語大字典》義即“齊;齊平”⑦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28頁。。稷山方言有此語,如說:“人家五個兒子站在那里齊矗矗,跟槍桿似的?!?/p>

26.“口囁嚅 (原注:而葉反,下儒)”?!皣恕弊帧稘h語大字典》音niè,義即“【囁嚅】,多言;竊竊私語?!雹傩熘惺嬷骶帯稘h語大字典》,第297頁?!班椤弊帧稘h語大字典》音rú,義為“【囁嚅】,竊竊私語貌?!雹谛熘惺嬷骶帯稘h語大字典》,第293頁。稷山方言此二字亦作一個詞連用,音義俱同。如說:“你倆避著我,囁嚅啥哩?”

28.“鑊作 (原注:侯郭反)”?!拌Z”字《漢語大字典》音huò,與寫本反切音相同;釋義則為“【爟鑊】,火盛時火苗閃爍的樣子”,或“熱”④徐中舒主編《漢語大字典》,第939頁。。但就我所知,它卻是一個方言詞,帶有貶義,是批評某人正在做的事情不該做,或做得不好才說的話。稷山話說:“你鑊作啥 (音shē,ɑ、e不分)呢?”意思是說:“你胡弄 (或曰胡整)啥呢?”可知,“鑊作”就是在做事情,但被認為本不該做或做得不好。

猜你喜歡
寫本讀音方言
伏俊璉著《敦煌文學寫本研究》出版
寫本和寫本學
字詞篇
從《泊船瓜洲》中“間”字的讀音說開去
哪些方言有利于經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滲透
試析陜西方言中的[]與大同方言中的
敦煌詩歌寫本原生態及文本功能析論
有一個講方言很重的老師是種什么體驗?
一節尷尬的語文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