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鄉村振興戰略中綠色發展問題的思考

2022-11-23 05:04
鄉村科技 2022年2期
關鍵詞:戰略綠色資源

王 彬

(中共天水市清水縣委黨校,甘肅 天水 741400)

0 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必須解決好“三農”

問題,這不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工作,也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理念,全面加強農村經濟及農業產業建設,縮小城鄉差距,改善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現狀,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必要措施。而在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時,必須充分重視綠色發展的導向作用,只有以綠色發展為導向,才能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戰略。遵循綠色發展理念,建設并推廣綠色生產模式和產業環境,同時針對綠色發展加強相關政策體系建設和完善等,有效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資源和環境問題,從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上,有效促進農村實現綠色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貫徹綠色發展,是全面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核心發展理念的必要路徑,同時對于農村及農業發展,能夠更好地實現資源節約、生態環保、質量安全保障等建設目標,這對優化農業結構、改進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等也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推動我國農業供給側生態轉型的必要措施,對我國農村經濟,甚至是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建設都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當前我國鄉村綠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資源約束不斷縮緊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地區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農業實現了飛速發展,農村城鎮化及工業化建設進程不斷加快,但同時加劇了農村資源緊缺的問題,各種相關要素條件對于農村經濟發展的約束性也越來越明顯[1]。

首先,在農業發展建設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這就造成水資源緊缺現象日益嚴重。同時,在應用水資源的過程中,水資源利用效率偏低,浪費現象較為嚴重。我國人口眾多,因此很多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我國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同時,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平衡,大部分淡水資源集中在長江以南地區,長江以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現象更為嚴重。目前,在我國400多個大型灌溉區中,僅有30%的灌溉區采用了一定的節水措施,大部分灌溉區的灌溉方式較為落后,而且農田灌溉設備嚴重老化失修、配套條件差、標準較低且功能低下,因此水資源浪費現象非常嚴重。

其次,耕地數量銳減,質量大幅度降低,是當前我國農村及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通過實踐調查及資料對比分析,不難發現我國耕地的整體數量呈現出持續縮減趨勢。2016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973.3 m2,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2/5。受到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影響,各地區往往習慣于掠奪式的耕作方式,導致土壤養分大量流失、肥力嚴重下滑。除此之外,污水灌溉、農藥殘留、農業垃圾等因素的交互影響,也導致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耕地質量大幅度下降。此外,亂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盲目開墾破壞生態環境等問題,都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經濟及農業產業的綠色和可持續發展[2]。

1.2 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第一,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農村建設的支持力度,使得農業工業化、農村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但隨著工業化及城鎮化大幅發展,城市污染物及工業“三廢”的擴散范圍越來越大,對農村水土造成了嚴重污染。特別是鎘、汞、砷等重金屬的排放,對農村土地造成了嚴重的侵蝕,破壞了農村生態平衡。同時,在受到污染的土地上種植農作物,使食用者的身體健康也受到了極為嚴重的影響。目前,工業“三廢”排放量和排放范圍擴大,導致我國農業灌溉用水有30%左右無法達到灌溉標準要求。同時,二氧化硫、煙塵等污染物大幅度增加,使得酸雨頻繁出現,不僅破壞了大氣環境,還嚴重破壞了農村地質生態,對農業生產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3]。

第二,農業面源的內源性污染是伴隨著農村經濟發展而形成的。受這一問題的影響,我國農業資源正面臨著質量驟降、農村環境污染范圍快速擴大的問題,進而滋生各種農產品質量安全隱患。農業面源的內源性污染主要表現為畜禽糞污資源化處理技術落后,大量使用化肥及農藥造成殘留,廢棄農膜回收量小等。這些因素都是導致我國農業面源的內源性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的主要原因[4]。

1.3 資源環境管理體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資源環境管理體制不完善的主要表現包括資源環境管理體系存在漏洞,農村地區綠色發展的激勵效果不明顯,缺少農業綠色標準等。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發展整體較滯后,對于資源環境的管理工作還沒有形成健全的機制。資源環境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甚至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會與其實際發展需求產生嚴重的沖突。這種滯后的農村資源環境管理體制,不僅無法有效遏制農業生態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等問題,同時對鄉村振興戰略及綠色發展理念的實施也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在農村地區發展建設過程中,針對資源環境管理問題,除了政府失靈之外,其市場機制也尚未建立,無法通過市場機制推動農村地區建設環境友好型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

2 鄉村振興戰略中實現綠色發展的主要對策

建設農村經濟,推動農村發展,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點工作內容。特別是受到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城鄉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對社會經濟的和諧發展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對于農村經濟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旨在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城鄉差距,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在這一指導策略下,我國農村經濟及農業產業都取得了深入發展,但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資源環境問題,這對我國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因此,針對當前我國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大力建設農村經濟,同時融合綠色發展理論,使鄉村經濟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要建設手段。由此可見,在鄉村振興戰略中非常有必要融入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這是更好地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使我國農村經濟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

要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有效實現綠色發展,必須實施科學合理的發展措施和對策,具體策略如下。

2.1 落實規劃先行,加大空間改進力度

目前,在我國農村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土地管理秩序紊亂、資源利用率不高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反映出了我國在農村綠色發展建設過程中缺少前瞻性規劃,同時無法有效監督約束農村農業生產活動,進而造成農村農業生產活動不規范,嚴重影響了土地管理秩序的規范和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特別是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農村傳統的居住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城鄉人口雙向流動已逐漸實現常態化[5]。這種形勢下,想要有效推動農村實現綠色發展,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對農村傳統的空間布局形式進行改進和創新,這是在鄉村振興戰略中落實綠色發展的第一要務。以不同區域的發展現狀及人口變動趨勢作為基礎,以全面迎合農業生態系統整體性、生物多元性等客觀規律作為前提,針對農村資源進行整體統籌規劃,從而確保對農村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系統得到科學合理的利用。依據因地制宜原則,從整體層面對農村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實現鄉村地域新布局,打造宜農則農、宜牧則牧的生態化、綠色化新農村。通過以科學規劃為先導,加大農村空間改進力度,從而有效落實農村與城鎮、生態與經濟的均衡發展,透過農業產業布局,依據相關規范標準,從而有效協調農村及農業空間秩序,使農村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構建和諧的農村生產、生活及生態關系,為實現鄉村振興及農村綠色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2 重視綠色產業發展,實現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做好產業經營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中綠色發展的重要基礎。因此,必須積極推動農業轉型升級,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同時持續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照綠色生態理念,建設綠色農業,培育綠色農業企業。要推動綠色產業發展建設,必須從出產地著手,建設生態化的出產地,進而在此基礎上,生產綠色產品。同時,推進產業融合,加強綠色農業發展建設,實現產出高效化,從而構建全新的綠色農業發展局勢[6]。

除此之外,必須根據鄉村振興戰略及綠色發展的要求,針對農村土地制度及集體產權機制進行全面整改。針對承包地,建立完善的“三權分置”制度,從而有效促進資源到資產、資金到股金及農民到股東的轉變,真正將綠色理念貫穿于農業生產活動的全過程。要提高綠色農業產值,使農業實現持續增收致富,必須大力開發綠色農業產業鏈,調動更多的市場力量支持綠色農業發展建設,打造優秀的綠色農業產品品牌,充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自然融合,從而有效提高綠色農業的附加值,吸引更多農民參與綠色農業發展建設,為綠色農業拓寬發展空間,使農民獲得持續增收致富的渠道。

2.3 完善政策體系,推動農村綠色發展

目前,我國農村環境資源管理秩序較為紊亂,這對鄉村振興戰略及綠色發展目標的實現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因此必須加強政策體系建設。政府要提高對綠色發展的關注度,將綠色發展理念與政策進行有機融合,從而有效指導農村、農業實現綠色發展。同時,可集中時間、資源對農村經濟及生態結構進行重新構建,從而制定出更符合鄉村振興戰略需求的政策體系,有效引導農業實現綠色發展。如針對農業綠色發展提供良好的信貸、投資及減稅環境;通過實施科學化、人性化的政策,有效確認產品質量,明確農業生產及加工活動中的責任主體;創新政策體制等,有效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農業綠色發展建設,從而有效盤活農村綠色經濟;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制訂更加精準、完善的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及實施方案,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落實及農村綠色發展,做好政策 保障。

2.4 打破瓶頸,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村綠色發展

農業要實現綠色發展,其核心力量就是科技。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必須加大科技在農村及農業生產建設中的應用,通過科技大幅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建設現代化農業生產模式,從而有效打破當前我國農業發展的瓶頸,進一步推動農業綠色 發展[7]。

科研單位、高校、企業等是科技創新的主體,通過動員這些主體,使之加入農業綠色發展建設,從而有效加快農業綠色發展創新要素及資源的集成,不僅可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應用輔助生態環境修復的共性技術,從而重新構建農業科技資源布局,使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農業綠色發展建設之中,有效提升綠色農業的生產效率,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綠色發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農村經濟和農業產業環境。

3 結語

當前,我國進行社會經濟發展建設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三農”問題,這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必須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同時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其中,實現農業綠色發展,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必須始終遵循生態先行原則,在這一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有效引導農業生態化、綠色化發展,構建生態型農業。通過對山水森田湖系統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統籌,采用科學的治理和建設措施,生產生態產品,增加服務供給,保障農副產品質量安全,減少農村環境污染等,從而全面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及綠色發展,構建可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真正實現鄉村振興,推動社會經濟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戰略綠色資源
精誠合作、戰略共贏,“跑”贏2022!
我給資源分分類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資源回收
做好綠色資源保護和開發
多式聯運發展的戰略與路徑
激活村莊內部治理資源
央視與中移動戰略合作
再造綠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