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江蘇河蟹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2022年應對策略

2022-11-24 22:33付龍龍潘建林
科學養魚 2022年4期
關鍵詞:親本河蟹規格

付龍龍,潘建林

[江蘇省現代農業(河蟹)產業技術體系,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江蘇 南京 210017]

河蟹作為江蘇省漁業產業中最具特色與影響力的主導支柱產業,為解決全省農業農村就業創業、農漁業轉型提效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特色優勢富民產業之一。全省河蟹養殖總面積約400 萬畝,年產商品蟹約35 萬噸,年產值逾300億元,年產量與產值約占全國總數的50%,是全國養殖面積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優質河蟹主產區。近年來,全省河蟹產業發展總體保持穩定,產業鏈繼續鞏固拓展。隨著綠色健康養殖理念與政策的推行,河蟹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然而,全省河蟹產業發展也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

一、2021年河蟹種苗規?;庇闆r

江蘇沿海灘涂是全國河蟹種苗(大眼幼體)規?;庇娣e最大、最重要的核心主產區。江蘇蟹苗年繁育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90%,主要集中在射陽縣、如東縣、東臺市等沿海區域,其中射陽縣蟹苗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70%。種苗繁育作為全省河蟹產業鏈的最上游,備受矚目和關注。

自2018 年以來,利用特大規格河蟹親本(雌蟹250 克/只、雄蟹350 克/只以上)進行規?;庇殉蔀樾袠I內的主流方向,因其市場需求旺盛、售價較高、利潤空間較大,短時間內在行業內“蔚然成風”,但風險與問題也隨之而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2021 年全省蟹苗繁育過剩2019 與2020 年連續兩年,江蘇沿海灘涂蟹苗繁育總體情況較好,年繁育量穩定在80 萬千克左右,蟹苗繁育經營主體盈利率(面)維持在較高水平。因蟹苗繁育門檻較低,加之連續盈利面影響及其他行業轉型升級壓力,部分從事其他水產行業的經營主體加入到河蟹育苗行業,同時部分現有育苗主體不斷增加育苗規模與面積,導致2021年全省蟹苗繁育過剩,后期銷售被嚴重擠壓,最終導致“無市無價”。

2.以“大”論“優質親蟹”成為行業內的價值導向一時間,河蟹親本規格“越大越好”成為主導方向,導致無序引種現象突出(部分模式通過采取降低蟹種放養密度的方式以提高成蟹養殖規格,而這部分規格較大的親蟹在遺傳學方面可能并非優勢群體),科學育種理論與技術體系缺乏,在良種選育方面存在隱患。

3.胚胎先天發育不良或成為重大隱患河蟹親本外觀規格越大,若營養積累不夠或性腺發育不良,越容易導致抱卵量較少,營養供給不足易導致胚胎先天發育不良,還可能導致蟹苗質量下降。在實際繁育生產過程中,抱卵量不足在特大規格河蟹親本中占一定比例。此外,隨著河蟹親本規格加大,抱卵蟹越冬成活率呈現顯著下降趨勢,這無疑加大了育苗生產成本與風險,同時也增加了諸多變數。

二、2021年河蟹養殖病害情況

相比2020年再次暴發的“水癟子”病及后期批量化損蟹問題,2021 年全省河蟹養殖病害問題主要集中在后期育肥階段,主要表現為雄蟹品質欠佳,部分蟹出現“水癟子”初期癥狀,鰓絲紊亂,內部腐臭,脫水后死亡率較高。以上問題主要與后期商品蟹育肥期氣溫持續較高有關。河蟹規格越大,溶氧與營養需求越旺盛,育肥難度也越大,因此,雄蟹往往比雌蟹更易遭受病害侵襲。

河蟹作為典型的洄游性水生甲殼動物,水溫變化是其開啟生殖洄游的“按鈕”。每當晚秋季節、水溫連續下降后,河蟹攝食旺盛并將肝胰腺儲存的營養物質轉化至性腺,以促使性腺生殖細胞快速發育。2021 年長時間的“秋老虎”現象打破了固有的平衡,較高的水溫未能按時按下生殖洄游的“按鈕”,加之部分養殖池塘水質調控與管理缺失以及營養積累不足等問題,導致雄蟹營養積累與轉化受阻。

三、2021年河蟹市場行情走勢分析

2021 年,江蘇河蟹市場行情呈現典型的“直線下坡”趨勢。自2021年中秋節、國慶節達到市場售價最高點以后,商品蟹批發價格一路走低,至12月處于最低點且銷售不暢,這與2020年后期商品蟹價格“逆市上揚”形成鮮明對比。

分析原因如下:①相比2020年出現的異常極端天氣(長江中下游地區超長梅雨季+夏季高溫),2021 年天氣總體情況較好,2021 年全省商品蟹產量較2020年有明顯提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供需關系是影響商品流通與銷售價格的主導因素。供大于求是2021年全省商品蟹面臨的最大挑戰。②2021 年9-10 月“秋老虎”強勢上線,氣溫連續居高不下,對商品蟹育肥極為不利,尤其是大規格與特大規格商品蟹不夠成熟、品質欠佳,導致“兩節”期間江蘇河蟹主產區未能大量出貨,由此導致后期大量商品蟹擠壓且觀望心態嚴重,隨著時間推移,最終導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③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等因素影響,餐飲等服務業消費疲軟,消費力下降也是導致商品蟹消費流通不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河蟹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業浮躁癥”與急功近利現象突出自全省河蟹主產區開始盛行利用特大規格河蟹親本繁(培)育的苗種進行成蟹養殖開始,急功近利現象愈演愈烈。一定程度上,河蟹親本規格與后代養成規格呈正相關趨勢。但河蟹養殖規格的增大需要更高的投入和更為精細的管理作為支撐,即更高的溶氧、更豐富的營養和更嚴苛的水質條件。換言之,利用特大規格河蟹親本苗種養殖成蟹的難度陡然提升,投入、技術與管理的不匹配可能是導致成蟹回捕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2.過分追求良種,忽視良法配套由于部分河蟹苗種缺乏科學系統選育,即并非真正意義上的良種。優質蟹種是河蟹養殖獲得高產高效的基礎條件之一,但絕不是有了良種就能“高枕無憂”。良種對于河蟹養殖固然重要,但并非主導要素。技術與管理的貢獻率在河蟹養殖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傲挤N”須與“良法”銜接配套,缺一不可。此外,水產養殖的首要核心因素是溶氧問題。河蟹養殖池塘溶氧的主要來源是浮游藻類與水草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以及來自自然風浪和機械增氧機的物理增氧。對于規格較大的河蟹,溶氧需求量更加旺盛,一旦溶氧不足,河蟹養殖將難以獲得高產高效。

3.一齡蟹種培育過度追求高產、高效,導致抗逆性下降河蟹作為高抱卵量、繁殖性能極強的低等水生動物,在生態學范疇屬于典型的r對策者。從生物進化角度分析,繁殖性能越強的生物,其后代死亡淘汰率越高。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部分蟹種培育單位(基地)為追求高產、高效,通過采取超常規技術手段(包括過量增氧、濫用化學性底改、深水培育模式等),蟹種畝均產量往往顯著高于正常培育模式。近年來,蟹種培育畝均產量同比持續上升,這對于優質抗逆蟹種的篩選極為不利。高產、高效培育模式下的一齡蟹種并不等于優質苗種,相反還可能導致其抗逆性下降、回捕率降低。

4.盲目追求大規格商品蟹,忽略大眾消費需求從近十年來河蟹市場行情分析,中小規格商品蟹市場銷售價格相對穩定且銷售暢通,以家庭為單位的大眾消費需求旺盛。相反,大規格商品蟹價格波動較為劇烈,特大規格商品蟹更加明顯,有時還會出現“有價無市”流通受阻的問題,這無疑加大了生產和流通的風險。

5.盲目擴大養殖規模,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論是一齡蟹種培育,還是成蟹養殖,部分新型經營主體或養殖戶通過自身努力,在小規模養殖池塘連續獲得較高收益后,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以追求利益最大化。河蟹作為精細化管理突出的養殖品種,家庭式或中小規模養殖池塘管理顯著區別于企業化管理運營模式,這對企業負責人的專業技術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資金投入能力、抵御風險能力及運營管理能力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規模持續擴大,風險系數也隨之加大。

五、2022年河蟹養殖相關建議

1.節本合理降低生產投入成本,減少不必要開支。在一齡蟹種選擇與放養階段,建議絕大部分養殖戶理性選擇親本規格。親本規格合理區間為雌蟹150~250 克/只、雄蟹200~350 克/只。親本規格相對統一是提高成蟹養殖回捕率的重要主導因素之一。在實際養殖過程中,應根據不同養殖模式與放養密度合理選擇親本規格。親本規格與蟹種放養密度應遵循“負相關”原則,即放養密度越高、親本規格越??;放養密度越低、親本規格越大。在水質調控與病害防控方面,建議采取自行擴培有益菌類和藻類的方式降低投入品成本。在餌料投喂方面,建議增加優質配合飼料的投喂量,減少冰凍野雜魚的投喂。

2.減損河蟹養殖全程涉及的技術風險因子較多,尤其在關鍵環節、時間節點要充分做好應對策略,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在技術層面,河蟹池塘養殖技術及風險點主要包括清塘消毒、水草栽種與管護、蟹種放養消毒、青苔防控、早春肥水、梅雨季應對策略、水質調控、水體增氧、餌料配比與投喂、有毒有害物質(硫化氫、氨氮、亞硝酸鹽、玉米黃曲霉毒素等)防控、高溫期間應對策略、強對流天氣應對策略、商品蟹育肥及越冬暫養等。

3.增效效益是河蟹養殖的“硬道理”,不論采取何種養殖模式,應著重注意投入與產出比,降低養殖風險。廣大新型經營主體與養殖戶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可通過采取雌雄分養提前上市模式、多品種合理混(套)養模式、蝦蟹輪養模式等,或通過品牌建設、改變營銷策略,或涉足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提高產品附加值,最大限度地提高單位產值,增加養殖收益。

猜你喜歡
親本河蟹規格
河蟹池塘高效混養新模式探析
C龍
大權在握
近3成苗企難以維持!規格越大越虧,2022如何讓泥鰍賺錢?
甘蔗常用親本的田間自然耐寒性測定及評價
北方地區湖泊河蟹養殖技術探討
多親本群體在作物育種中的應用(2020.7.6 萊肯生物)
1982—2011年江蘇大麥育成品種親本分析
徹底撐握8大關鍵詞 看懂規格買液晶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