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貴州省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研究

2022-11-25 14:55莫靜劉瑋
科技資訊 2022年21期
關鍵詞:貴州省文化產業貴州

莫靜 劉瑋

(貴州財經大學 貴州貴陽 550000)

2020 年11 月貴州省最后9 個未摘帽的貧困縣成功摘帽,至此貴州66 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明顯提升?,F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貧攻堅的成果是貴州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點。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是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貴州省一方面要應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挑戰,另一方面要滿足人民對高層次消費的需求,再加之貴州省文化與旅游資源豐富,因此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是貴州省在新經濟常態下轉變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1 產業融合視角下的文化產業融合

產業融合是指通過某種要素的滲透或者產業經濟活動的重組,各產業之間的邊界逐漸模糊或者消融,并在原有的產業邊界上融合發展成一種新業態的過程。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產業融合發展不僅僅只是產業之間的發展趨勢,更是其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歷史的進程里,產業融合經歷了以技術為核心的融合、以管理與市場為核心的融合以及以文化為核心的融合這3個階段[1]?,F階段以文化為核心的融合是產業發展的新趨勢,文化資源的強滲透性、充裕性使文化產業天生就具有高附加值、低污染、輻射性強等一系列優勢。在互聯網盛行的數字化時代,文化得以輕松傳播至各行各業之中,并與各行業中的專業知識相結合,促使該行業不斷涌現出獨具創新的差異化產品,給該行業帶來極大的經濟效益。一般的傳統產業進行融合都是以技術基礎為前提,后通過業務與管理融合、市場的融合來實現彼此之間的完全融合。文化產業融合雖然也要經歷后續幾個方面的融合,但它不以技術基礎為前提,而是以文化創意的滲透為推動力。盡管如此,擁有共同的技術或資源關聯能夠加快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這也是為什么文化產業最早得以與信息產業與旅游產業實現融合的原因[1]。

2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機理與模式

2.1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機理

產業之間的關聯是產業融合的基礎與前提,彼此之間的關聯性越強,各自的資源利用率也就越高,就越容易形成融合[2]。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具有很大、強的關聯性。一方面,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具有交叉的生產要素——文化,旅游六要素行、游、住、食、購、娛中的“娛”就屬于典型文化產業范疇。以特色文化產品與地方人文風俗為主要吸引點的人文旅游也是旅游的基本類型之一。另一方面,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都屬于高層次的產業形態,只有在物質層面得到滿足之后,人們才會產生對文化與旅游的需求。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將民族文化、原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等創造性地融入旅游的6 個要素中,使游客得以在“游山玩水”的過程中“增長知識”與“陶冶情操”。除高度的產業關聯性以外,技術的創新與融合、互聯網以及新媒體的發展、政府的支持都是融合的催化劑。在各因素的推動下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得以在技術、資源、市場、企業等方面實現融合[3]。

2.2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模式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涉及眾多行業與部門,其在融合的模式上也有幾種不同的選擇,主要有滲透型、延伸型以及重組型3種類型。具體敘述如下。

滲透型融合是指兩個產業通過滲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它可以是將文化元素與文化符號融入旅游產品中,各景區推出的具有當地特色的小吃與紀念品就是其例之一,例如將甲秀樓等貴州地理標志刻上當地小吃絲娃娃的面皮上。也可以是將自然風光融入文化產品中,比如游戲《大唐風云》中的虛擬景色以及張藝謀導演的印象系列山水實景演出。

延伸型融合是指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通過價值鏈上經濟活動的功能延伸與互補來打破產業邊界,其結果賦予了原有產業新的附加功能。這種融合方式需要關注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范圍。形式主要體現在文化產業向旅游產業的延伸,例如將文化創意產業園、影視基地、動漫基地、公共圖書館以及藝術美術館等文化實體景點化或者以文化創意主要手段建造不同主體的主題公園,北京798 藝術園與迪斯尼樂園就是其中典例。

重組型融合是指將兩個產業的價值鏈解散,將各自的核心增值環節單獨摘出,然后在共同利益的驅使下重組成新的價值鏈。節慶與會展是該模式的主要表現形式,通過會展與節慶等平臺將文化與旅游資源整合起來進行展示、宣傳、交流以及交易?!俺啥继蔷茣薄扒鄭u啤酒節”等活動就是重組型的典型例子。

3 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3.1 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條件

首先,旅游產業是拉動貴州省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據貴州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 年貴州省全年共計接待游客6.44 億人,旅游總收入共6 642.16 億元,占全省全全年總產值的33.91%。貴州省是一個典型的旅游大省,擁有世界上類型最全、景觀最美的“喀斯特”地貌和保存完整的古人類文化遺址與古生物化石。貴州還是一個民族風情濃郁的省份,據統計其共計有18個世居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獨特的建筑服飾、習俗禮儀、節日慶典以及工藝品。貴州省還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據統計其共計擁有160 多處紅色旅游景點,其中諸如遵義會址、四渡赤水遺址群等景點都是貴州省重點打造的精品旅游景點。此外,以貴州茅臺為代表的國酒文化、夏無酷暑的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也是貴州旅游產發展旺盛的推力。

其次,近年來貴州省的文化產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逐步形成了報刊、廣電、出版、演藝等業態齊備的文化產業格局。據貴州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貴州省共建有190個藝術表演團體,31個藝術表演館,100 個博物館,99 個公共圖書館以及1 702 個群眾藝術館和文化館,并實現了97.76%的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95%的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以及1.21億份的圖書出版量和1 412.30萬份的報刊出版量。另外貴州省的文化企業的數量也在成倍擴大,據貴州省第四次經濟普查的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底貴州省共擁有3.28 萬個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較2013 年末增長230.1%,擁有26.49 名相關從業人員,較2013 年增長102.4%。

最后,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外部推力強盛。一方面,為促使貴州省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局面,貴州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比如:聯合貴州旅游文化創意企業制定了《貴州生態文化旅游創新區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對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進行全面規劃與布局。另一方面,交通是旅游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文化產業的傳播也少不了交通的助推,所以交通條件的改善也是加快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推力之一。近年來,貴州省交通日益發達,不僅縣縣通高速、組組通硬化路,而且還形成了以貴陽為中心,連接貴廣、滬昆、渝貴、成貴等線路的米字交匯型高速鐵路網,以及“一樞紐十支線”的機場布局。

3.2 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現狀

豐富的旅游資源與人文資源給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發展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現階段貴州省文旅融合的發展勢頭強勁。

在文化觀光與旅游產業方面,貴州省以喀斯特地貌與多民族風情為依托打造了6 條文化旅游精品路線,并按各個市的文化特征對其旅游發展進行定位,比如貴陽市定位為“爽爽的貴陽”,發展休閑旅游,并冠之為“避暑之都”之稱;遵義市則以遵義會址、茅臺國酒文化為主要特色,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與“中國酒文化名城”;安順市以黃果樹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為龍頭,以屯堡文化、夜郎文化、亞魯王文化等為亮點,打造“奇秀安順”“中國瀑鄉”;黔東南以少數民族風情為特征打造“千戶苗寨”,等等。

在藝術表演與旅游產業方面,貴州省致力打造“多彩貴州”文化品牌,不斷挖掘貴州民間演藝資源,制作了一系列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演出項目,類如《依依山水情》《神秘夜郎》等民族歌舞表演在大型文化旅游慶典、文化博覽會等平臺上大放異彩,給國內外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多彩貴州風》還曾走出貴州,登上了北京、上海等國內一線城市甚至英、美、俄、韓等外國的舞臺。

在工藝美術與旅游產業方面,作為一個多民族省份,貴州省擁有獨特的民族工藝,例如播娜摩簸箕畫、苗繡、蠟染、銀飾、編藤制品等。在村民精湛手藝的基礎上,推動形成了集一般旅游商品、地域標志性商品以及地方特色產品為一體的民族工藝品體系,在各大旅游村寨推出特色工藝“觀光旅游”與“體驗旅游”,實現特色工藝品的就地銷售,例如安順石頭寨村在石頭建筑觀光的基礎上推出蠟染體驗活動,克度天眼小鎮推出天眼刺繡、天眼編藤等產品的觀光體驗活動。

在文化創意與服務與旅游產業方面,貴州省依托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等資源優勢,不斷推動以文化旅游演藝、影視攝影制作、動漫制作等為主導的文化旅游創意產業園的建立,并將之景點化。不斷推進旅游與攝影、美妝、服裝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的結合,以文化創意產品的展示宣傳旅游特色,例如截止至2021 年已經舉辦14 屆的“多彩貴州·中國原生態國際攝影大展”。再如美妝品牌花西子與貴州千戶苗寨銀飾傳承人一起打造的“苗族印象高定系類彩妝”。

在影視傳媒與旅游產業方面,貴州的自然風光、節慶民俗、手工技藝等豐富的旅游資源近年來頻繁出現在影視作品當中,例如《陳情令》里的甕安下司石林、《無名之輩》里的都勻石橋、《地球最后的夜晚》里的凱里苗寨等。這些影視作品無疑是一部免費的宣傳片,間接向觀眾展示了貴州的特色。除此之外,以宣傳片為載體直接向觀眾展示貴州特色也是影視傳媒與旅游產業結合的典例之一,例如:貴州旅游宣傳片《貴州,中國的綠色走廊》就曾讓貴州出現在CNN 亞洲、歐洲以及美國本土頻道以及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

貴州省文旅融合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其總體發展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4],旅游業宣傳、民族傳統文化的開發、保護與繼承方面與浙江等大省的差距較大。

首先,文化與旅游的融合程度還不高。文化產品的品牌化不夠,旅游產品的文化附加值不高,文化融入只是浮于表面,民族文化活動顯得千篇一律或東拼西湊。其次,過于注重經濟效益。商業化炒作與文藝表演的庸俗化使得傳統文化失真。古寨古鎮里商業氣息嚴重使的得其特有的文化特色被掩蓋于銅臭味之下,從而導致游客的觀感與體驗極差。以青巖古鎮為例,根據相關調查有近5.4%的游客表示對古鎮的體驗感較差[5]。最后,文化元素開發不足,存在“千鎮一面”的現象。景區內文化產品多集中在民族服飾、銀飾以及手工藝品上,這些產品價格高、創意元素少且各大景區的產品差異不大,致使游客購買意向不高。

4 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研究

4.1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建立文化融合發展長效機制

政府是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主導力量,要充分發揮其在產業融合過程中的作用。首先,政府應對旅游演藝、節日慶典、藝術節、音樂節等文化活動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對融合發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企業給予稅收、貸款或直接補貼等方面的支持。其次,完善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保護游客的消費者權益,對不合理行為進行處罰,為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再次,政府應重視文化旅游產業人才的吸引與培養,督促高校構建良好的人才選拔與培養機制,突出對跨產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通過“產、學、研”融合提升人才素質,為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組建高質量人才隊伍[6]。最后,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兩個產業在執行相關政策的時候容易出現溝通困難、效率底下等問題,因此政府可以重設管理機構,從各相關部門中分別選出一部分人才進行重整,對文化旅游項目進行統一管理。

4.2 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堅持創新發展理念

企業是產業融合的主體,其發展質量與創新能力對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加強相關企業的主體地位,打造文化旅游產業龍頭集團。要加大對相關企業的整改力度,將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中競爭力強與可塑性強的企業進行多元業務整合,激勵相關企業進行跨產業集團化發展[7]。其次,企業應該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提升產品附加值,將創新貫穿于文化旅游產品的設計、生產、宣傳、銷售等過程中。并把握好貴陽大數據的發展趨勢,加強與百度旅游、騰訊旅游、攜程等平臺的合作,實現宣傳與營銷的多樣化發展。最后,相關企業應加大對鄉村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挖掘貴州特有的民俗文化將其發展成旅游亮點,采取措施將相關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8]。

4.3 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提升產品與服務的市場競爭能力

加強對文化市場與旅游市場的研究,培養一定數量與質量的消費群體。首先,培養消費者對文化旅游的認知,打破游客“上車休息,下車拍照”的旅游觀念,加大與新舊媒體的合作,拓寬消費者了解貴州文化的渠道,在小紅書、微博等平臺上發布文化旅游攻略,引起用戶體驗貴州風土人情的興趣。其次,對文化旅游市場進行市場規劃與市場細分。設置旅游服務咨詢處,采取問卷形式對游客的喜好與文化背景進行調查,挖掘游客的消費需求變化,有針對性地開發文化旅游產品或文化創意產品。最后,大力提升文化旅游產品與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創新是市場發展的動力,要加大對文化旅游產品與服務的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新。質量是市場發展的保證,要嚴格對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質量進行把關。

5 結語

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結合發展是貴州省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多重因素的推動下,貴州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通過滲透、延伸與重組這3 種模式進行融合,在文化文化觀光、藝術表演、工藝美術等多個方面取得較好的成效。但其總體水平還處于初級階段,仍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共同打造文化旅游產業精品,提高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度。

猜你喜歡
貴州省文化產業貴州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貴州省結核病定點醫院名單
“齊”心“魯”力,助力“多彩”貴州
2019年貴州省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
新時代的貴州值得期待
解讀“萬馬如龍出貴州”
貴州省2017年經濟社會發展圖表
孟津縣文化產業發展調查
財政部下達44.2億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舉辦文化產業沙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