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高科技農業發展背景下的農業科技博覽園

2022-11-25 17:52楊舒博任夢婷文馨曼
河北農機 2022年3期
關鍵詞:博覽園園區植物

楊舒博 任夢婷 文馨曼

1、廣州華立學院 2、廣東省科學院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3、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1 背景

1.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塑造城鄉融合發展新優勢

鄉村振興戰略已經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出,《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中明確了廣東要實施鄉村振興的任務,把實施鄉村振興作為發展的基礎。而且《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已經提出要推進更高水平的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河源市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連線連片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構建鄉村治理體系,促進農業生產規?;?、產業化,統籌城鄉融合發展,聯農帶農,增加農業經濟效益和個人收入,切實解決當地居民就地就業問題[3]。

1.2 利用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的機遇,探索農業創新發展

《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4 號)提出到 2025 年,布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河源市是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典型示范區,已將優質糧油、特色水果、安全蔬菜、花卉苗木、古方藥材和生態養殖作為六大主導產業,形成了“一縣數品、一鎮一品”的區域特色格局,初步構建了多品種、多層次的丘陵山地農業體系;工業以農產品加工和制造業為主,服務業分布較散,且處于初級階段,生產性服務業以政府工程及合作科研為主,旅游業主要圍繞農業和休閑度假,規模較小。河源市可以利用已有的農業資源優勢,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科技化的發展;引進科研人才和農業高科技企業,完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體系,推進產學研要素集聚以及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4]。

1.3 推進生態建設,增強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理念和重點任務,要堅持走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河源一直以“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為發展理念,全力將河源打造成“廣東綠谷”。對于農業來說,生態性也是農業發展中必不可少的關注點,農業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人類的生存和文明進程都會受到農業發展環境的影響。所以,生態農業是實現鄉村復興、城鄉統籌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理念[5]。

通過堅持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提升山水林田自然風貌,強化資源保護節約利用,完善綠色交通市政設施,推進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使河源成為全省綠色發展的示范區。

基于生態發展理論、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的發展戰略,河源市通過已有的農業優勢,發展高科技農業,打造農業科技博覽園,通過普及農耕知識、宣傳高科技農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戶外教育等一系列活動項目,不僅可以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還可以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教育的場地,帶動當地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

2 未來農業

農業科技博覽園通過光伏能源智能化、高科技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展現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

光伏電池板散布在農業科技博覽園各處,收集到的能源不僅供溫室使用,還承擔起整個園區的能源使用量,包括園區用電、自動灌溉系統和植物種植所需溫度調控等,甚至園區內產生的能源能夠輸送到當地發電站。

植物工廠是一種高投入、高技術、精裝備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體系,是一種可以使農業生產從自然生態的影響中脫離出來,融合了生物技術、工程技術和系統管理的體系。光伏能源和植物工廠內部的系統結構緊密結合在一起,可以實現工廠自給自足的發展。通過融合光伏溫室的設計,實現集中收集和使用分散化的能源和植物工廠一體化。透光和不透光的兩種光伏電池板在每座溫室大棚的頂部都有配備,溫室的能源通過光伏系統產生,使大棚內的植物形成生長幾乎不受自然條件制約的省力型生產方式。在光伏大棚中,蔬菜生長環境可實現高精度控制。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強度、時間都可以利用自動化、半自動化的設備對其進行自動調控,使植物的生長速度加快;而且通過立體栽培技術和一年四季不間斷生產,也大大提高了植物的產量。除了植物的生長周期縮短外,植物的品質也可以通過營養液栽培技術來實現大幅度提高。通過配置輸送營養液,滿足不同植物在不同階段的生長需求,做到“種植科技化”。植物工廠利用自然太陽光和人工光源互補實現農作物生產季節可控,并且所有人工光源都是通過自然太陽光轉化而來的,做到了“能源綠色化”。植物在植物工廠里通過采取有機生產方式,真正做到“產品健康化”,讓游客在欣賞到不同的植物外也可以了解到光伏—植物工廠,了解實現綠色能源、植物育秧一體化的現代農業光伏產業,并且從植物的生長中感受到生命值源源不絕,永生不斷。

隨著以中藥為主體的東方醫藥熱潮正在興起,而南藥作為具有五千年遺留的文化瑰寶,是熱帶北界以南氣候濕潤的結晶,南藥的種植也是農業科技博覽園的特色之一,體現了國內外提倡的“回歸自然”理念。南藥的種類繁多,在園區中主要種植板藍根、含笑、藿香、金櫻子、佩蘭、桃金娘、益母草、朱瑾、三七等不同功能的南藥,南藥的種植不僅可以宣傳傳統文化,給人以觀賞性,還可以上升為經濟優勢、產業化優勢。園區主要分為梯田種植園、山地種植園、平原種植園,其將現代化的種植技術與綠色旅游、生態休閑、養生保健相結合。南藥種植和加工基地遵循不同藥材的生長規律和能量需求,采用全新一代的農光互補技術,做到智能補光、補水及調節溫度等。LED 植物照明作為一種主要的工具,在生產過程中用于光環境的調控,根據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滿足其每一個發育階段的每日的光需量。這樣既可以保證產量,又可以代替目前使用的傳統熒光燈,起到節省成本的作用,生產出更安全、更營養、更優質的藥材,真正實現“智慧光伏,科技農業”。而且南藥的種植也體現了現代高科技農業的種植特點——智能化、科技化、機械化,讓游客在觀光的同時認識到南藥的種類以及它們的功效,進一步了解本地的傳統文化,還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現代農業知識,起到科普宣傳的作用。

3 變化的大地肌理

具有當地特色的梯田農業與木棧道、景觀建筑小品、水景、魚塘等元素結合在一起,呈現出不一樣的大地肌理,給人以不同的感受。

根據地形變化打造的階梯式大棚農業景觀,內部分為植物展示區、農耕文化展示區、餐飲區、休閑娛樂區等,種植有龜背竹、綠蘿、發財樹、一品紅等植物。溫室大棚是用輕鋼結構建造的,易移動、建造和拆卸。臺地式區域利用場地高差的現狀,配以植物圍合,采用跌級布置打造親水區域,體現了“順山、順水、順勢”的理念,秉著“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將自然資源與農業科技博覽園的建設相結合,呈現出自然之美。而且通過結合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內容,提供一流的配套服務,為人民創造富裕的精神財富。

園區中的別墅建筑依山崗走勢而列,結合客家建筑“天圓地方”“天人合一”的特點,代表著光明、幸福、美滿。夜晚伴隨著深藍色的夜空和一輪明月,可以看到梯田中的燈光秀展示區,LED 燈作為主要的光源,不僅可以成為植物生產過程中光環境調控的主要工具,還平衡了產量、品質與能耗的關系,節省了能源和成本,也給游客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在橙、白、藍、紅等的燈光中,通過分布在梯田中不同的位置,燈光相互錯落,成為一道風景線。

4 未來生活

在延綿不絕的大地肌理中突出與周邊環境的對比,園中的活動和高科技農業的應用都昭示著一種未知的力量,也彰顯著未來的生活方式。

在物質自動化生產的場地中,建筑構筑物例如冥想區被安放在主要游覽路徑的關鍵節點上,在延綿不絕的農業景觀、大地景觀肌理中形成與周邊環境的反差對比。例如幽靜中的鬧區、稻田中的餐廳、梯田中的魚塘等特色農業景觀,這些簡潔的形體不僅回應地表的幾何形態,承擔游覽休憩節點的功能,還能夠讓人們靜下心來回歸到自然之中,回歸到田園之中,昭示著一種未知的力量——追求自我的力量。

而且這種追求自我、追求未知的力量也體現在場景體驗、叢林探險、山地運動等一系列戶外活動中。例如在體驗式的場景中,讓游客在體驗使用犁、耙、風車、礱等客家傳統農業生產工具中進一步了解客家的傳統農耕文化,體驗的方式也增強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讓青少年主動探索未知的事物;青少年在戶外運動探索的過程中,可以認識更多的植物,如一串紅、虎皮蘭、黃金葉、茉莉花等草本地被植物,讓孩子們有更多機會走出課堂,接觸更多的人文和自然環境,寓教于樂;而且在探險中遇到困難時青少年可以互幫互助,培養青少年獨立的意識,這也是在認知自我,發現自我。

農業科技博覽園體現著悠閑、健康、高科技自動化的生活方式。例如:古香古色的餐廳可以體驗“窗外看山風生閣,樓廊近水春滿壺”的愜意生活,博覽園里種植黃花風鈴木(3~4 月開花,花色鮮黃)、金蒲桃(花期11 月到次年2 月,花色有黃綠色、黃色、金黃色)、美蕊花(花期 8~9 月,花色深紅色)、桃花(花期在 3 月,花色有粉色、紅色、白色)、櫻花(花期3 月,花色有白色、粉紅色)、玉堂春(花期在 4~5 月,花色有白、紅、紫、黃色)等花期不同的植物,游客透過窗外可以看到豐富多變的景色。游客在奇趣采摘園、陽光草坪、多彩農田、農產品展銷中心等不同區域可以體驗養生修性、旅游觀光、滑草、采摘等活動,感受到田園悠閑的生活方式;園區中通過利用特定的地形、地貌開展康養,主要以中醫——食療為主,依托南藥和農作物種植基地,郁郁蔥蔥的花園和種植區不僅為園區的居民和游客提供食物,而且大量的植物也可以改善空氣質量。園區內的多款養生菜肴營養豐富、可口美味,已成為中國南藥養生膳食的代表,這些都體現了發展現代農業所帶來的健康生活方式;高科技農業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健康生活的理念和未來自動化的生活方式,例如:用高科技覆蓋傳統耕作技術,通過摻入堆肥,自動化農耕機器、無人機播種、多樣化的農作物和最少的耕作來強調健康的土壤,讓農作物更健康;在園區內也可以看到現代高科技農業的發展——衛星監控著各種數據,通過顯示器管理農田,無人機播種,自動筑梗機筑梗等,顯示著未來農業邁向更無人化的生產環境。

5 結論

通過未來農業、變化的大地肌理、未來生活三個方面打造現代農業科技博覽園,充分考慮到了地域文化內涵,使用本地特有的文化形式作為設計要素,體現了文化的傳承[6]。園區中的文化展示節點展示了傳統的客家農耕生活,讓游客了解到從古至今農業的變化發展;展現未來農業發展的趨勢、光伏能源智能化、高科技農業機械化的景觀設計,也起到了普及農業知識、宣傳高科技農業的作用。園區通過結合地形塑造特有的梯田式景觀,與木棧道、稻田、魚塘等元素結合起來,形成了不同的大地肌理,讓游客有不同的游覽體驗。園區中的不同活動區,形成體驗式的場景、探索未知的過程、未來農業的生產環境,都彰顯了追求自我、追求未知力量的未來生活方式。農業科技博覽園立足于現代高科技農業的發展,形成集研究示范高科技農業、教育娛樂、養生修性、休閑度假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園。

猜你喜歡
博覽園園區植物
淺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博覽園設計問題及解決策略
蘇通園區:激蕩開放潮 十年再出發
國內首座古民居博覽園已初具規模
園區的開放樣本
從園區化到國際化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植物罷工啦?
園區開發Ⅱ個股表現
植物也瘋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