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問題研究
——基于儒家倫理文化視角

2022-11-26 05:33楊軍鳳張洪江
關鍵詞:儒家倫理原則

楊軍鳳,張洪江

(錦州醫科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2)

目前,克隆技術、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基因工程、器官移植等生命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人們對自然和人類對自身的控制能力,促進了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同時,它對社會文化價值觀、社會秩序、倫理觀念和法律控制也產生了重大影響和挑戰。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在生命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有意識地把握中國本土儒家倫理文化來構建適合生命科學技術發展的倫理價值觀,有效規范生命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促進生命科學技術的最大效益,避免生命科學技術被濫用??鬃硬⒎侵皇且粋€哲學思辨家,而是一個致力于解決人類現實問題的思想家,如何保證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延續人類的文明,解決現實問題,這是孔子主要思考的。事實上,當代倫理學已經打破了當前國家的整個理論體系,也就是說,很難將傳統與現代分開,因為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是持續的,特別是影響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思想。因此,儒家倫理文化對當代生命倫理技術問題的介入是不可或缺和不可避免的。

一、構建適用于儒家文化下的倫理規范之原因

儒家思想是中華民族最有價值和影響力的知識體系,主要集中在《易傳》《孝經》《論語》《孟子》《春秋繁露》等儒家經典中。儒家倫理文化所滲透的德性論本質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崇尚仁的原則、崇尚以義導利的指導、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強調人的倫理價值。[1]圍繞這些哲學精髓,使得人類基因編輯技術規范始終在不斷優化發展之中。西方現已商定的促進福祉、透明度、謹慎注意、科學誠信、尊重人格、公平和跨國合作七個人類基因組編輯監管的總體原則[2]并不適用于我國。比徹姆和丘卓斯試圖在某種程度上改變生命倫理學的問題,盡管他們認為在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共同的道德”,但他們否認人類社會存在根本的道德差異,也否認不同文化之間存在深刻的道德差異。他們把問題集中在極具爭議的案例上,他們的原則不是某些“共同道德”的原則,而是產生于自由的后傳統世界觀中的特殊道德,在這種世界觀中,他們衍生出了四項原則,并試圖用他們的“四原則”來解決所有相關的問題,這種世界觀為他們提供了判斷和信念。然而,他們對生命倫理學整體框架的整個研究方法恰恰與現代西方自由主義的個人權利和個人自主倫理相吻合。[3]對于儒家來說,要通過正視現實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中的方方面面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方案。

此外,儒家倫理思想是堅持德性與規則的統一。從儒家德性論證中找出能夠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提供清楚的、適合現代世界的、內外一致的理論指導。由于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給人類未來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或者可怕后果,人們必須植根于儒家倫理思想,創建一種新的觀念或精神基礎。從儒家倫理思想來分析探討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倫理問題,這不僅僅是對傳統核心價值的繼承,更是對于傳統儒家倫理思想基于現代背景下的發展與創新,而且也有利于緩和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倫理問題。

二、從儒家倫理視角審視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倫理問題

筆者通過對仁德的透徹體會,從儒家傳統的豐富理論中獲得一些具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從儒家倫理的仁愛原則、強調適度原則、注重人倫價值、主張以義導利、誠信原則五個角度出發對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問題進行分析。

1.回歸仁愛原則:審視基因編輯技術中是否改造“人”的問題。儒家認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要促進人類福祉,也就是支持生命倫理學中提及的有利和無害原則,必須不偏不倚地遵守。無論其遺傳質量如何,所有人均有同等的道德價值?!叭省笔强鬃蛹捌淙寮覀惱硭枷氲闹匾獌热莺椭饕獦酥?,也是其道德理論體系的根本原則?!叭省钡乃枷胍恢睘闅v代儒家學者所重視,并成為儒家道德理論乃至整個思想學說的核心。因為“仁”與“不仁”只是人的行為表現方式,不能說是人的本質。[4]因為“仁”的現象小人也有,只是表現的程度不同而已。這句話主要強調的是“仁”的外在道德表現,而沒有否定“仁”是人性的特殊之處。因此,儒家才直接把“仁”界定為人的本質。

孔子的倫理思想都是圍繞“仁”而展開的,以人為本是孔子仁學的基本精神。雖然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涉及復雜的倫理問題,但其研究與應用都圍繞人,如果要站在儒家倫理的視角對其進行審視,必須回歸“人”這一核心概念。而且在儒家倫理的視角中,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是密不可分的。在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尊重規律的儒家生命倫理文化背景下,儒家主張用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為有缺陷的、未出生的基因個體治療或預防疾病,但不支持在違背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增強、制造超級基因或個體。儒家認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要促進人類福祉,消除傷害他人的情況,幫助殘疾人,它是對行為的消極禁止,必須不偏不倚地遵守。這符合儒家文化的“仁愛”“惻隱之心”的原則。

2.強調適度原則:審視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治療與增強。道德層面的中庸強調人們行為中的“應該”與自覺,倫理層面的中庸所強調的則是中庸的外在性、客觀性及其對于人道與天道的根源性和普適性。前者注重德性,后者注重倫理規范。[5]在倫理規范層面,“中庸”有三層含義:一是“度”,即做事有節制、有度??鬃诱f:“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就是把握兩個極端,選擇適度的方式和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合理的局面。二是“時勢”,意思是君子是中庸的。因為君子每時每刻都要做到中庸,即順應時代,與時俱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三是“和”,意思是和諧與中和?!吨杏埂分v“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敝挥羞_到天地萬物各在其位,一切才能平穩,萬物得以和諧自生。該中庸思想與亞里士多德的“中道”德性觀有異曲同工之處,都強調“過猶”與“不及”的中間,這對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儒家認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倫理原則應順應其技術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優化,但適用該技術的最佳領域僅限于治療與預防這個度。

3.注重人倫價值:審視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個體尊嚴與代際正義問題。儒家認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公眾參與的問題是以家庭開始再到社會,儒家在個體尊嚴、身體完整性以及知情同意方面父權主義意味較強。[6]第一,個體尊嚴的規定。家庭本位思想通過囊括一個核心家庭所包括的父子、夫婦、母子、兄弟等血親關系,形成了中華文化的日用倫常準則和信念。儒家倫理的實踐是一個邏輯過程,從個體生命到群體生命再到萬物生命[7]。即從個體生命的維持機制來尋找國家的、社會的治理模式,也就是常說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彼?,在傳統儒家倫理文化中,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家庭。這從本質上說明,儒家所推崇的愛是有等差的,是有層次感的。道德的發展階段是存在先后關系的,人們首先愛自己的家人、朋友然后才是整個人類。[8]對于傳統儒家而言,儒家的代際正義是在家庭構架之下的層層遞進的代際正義。[9]因此,儒家認為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公眾參與問題也是要從家庭開始再到社會。

第二,身體完整性的保護?!缎⒔洝酚性?“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弊优纳眢w毛發皮膚是父母給的,并不是子女私有的。子女必須珍惜它、愛護它,保持身體完整性是行孝盡孝的開始,基于身體完整性的前提上才能揚名后世。因此,對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儒家的態度是不支持改變基因構造的,而且受試者也并不具有違法行為。即使基因改造能夠制造超級人類,儒家也是不認同去損害身體的完整性的。但另一方面,人類基因的代際性質決定了個體基因的編輯不是由個體自己做出的決定,而是由他們的父母控制。這意味著被編輯的個體不僅失去了對自己基因的控制,即作為自然人的基本尊嚴和權利,而且還承擔著基因編輯技術帶來的未知后果。

第三,知情同意權的實施。父權制、極權主義文化根源于儒家文化,在社會上同意家長制仍然是相當普遍的文化,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出于對人格的尊重和對待主體的調節中,家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家庭中父權又扮演著掌握大局的人,所以涉及知情同意時應特別關注弱勢群體。囚犯、貧困家庭、長期受歧視社區、婦女群體、低教育程度群體、殘疾人等邊緣群體都是弱勢群體。因此,在實施生命倫理學的知情同意原則時,應注意家長式儒家文化的局限性。[10]

4.主張以義導利:審視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個人利益與社會公正問題?;蚓庉嫾夹g中個人與社會公正的矛盾問題,在儒家思想中對應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第一,義利觀的核心??鬃又赋鲎非罄媸侨酥拘?,“富與貴,人之所欲也?!闭J為君王在處理國政時應把解決人民的物質生活放在首位,他說:“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而要“因民之利而利之”。荀子也認為個人私欲的客觀存在,指出“義與利者,人之所兩有也。雖堯舜不能去民之利,雖桀紂不能去民之好義?!倍偈嬉舱J為義與利相互依存的關系:“天之生人也,使人生義與利。利以養其體,義也養其心。心不得義不能樂,體不得利不能安?!比寮壹蟪烧咄醴蛑舱f:“出利入害,人用不生”指出沒有物質利益人就會陷入危害,不能充分發揮人的作用??梢钥闯?,在儒家看來,義與利的關系才是義利觀的核心所在。

第二,義與利的關系之內涵。義與利的關系包含兩個內涵。一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基本模式是家庭與國家的融合。家庭是國家建立的基礎,而國家實際上是家庭的擴張。儒家思想強調一種整體精神,家庭和國家的利益成為最高的義,個人必須為這種義負責,壓抑自己的私欲。儒家強調個人利益對集體利益的絕對服從,這與歷代統治者的思想無疑是一致的。二是物質利益與道德原則的關系。在儒家倫理思想中,“居仁由義”可視為道德的理想狀態。儒家思想中有各種各樣的道德原則和規范。個人在追求物質利益時不應違反義,而應受到正義的制約,孟子說“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便是此意。

第三,個人利益的正確引導。在義與利關系上儒家重義強調要義為“好義”,行義要行“義以為上”之事。在這里儒家講的“義”指的是符合群體的整體利益要求。所講的“利”則主要是指個人的私利。儒家認為人們在行為的價值選擇上應該重公義、輕私利,但儒家并不主張在實際生活中排除任何個人欲求而只是將其放在價值序列的較輕、較次地位上。反對膨脹個人私利、個性欲求去侵害社會整體利益和共性要求。德性的培養可以引導人去做為社會服務的事,而有序的社會會引導人們以符合德性有利于他人的方式去追求利益。也就是說,個人可以追求個人利益,但前提是處于正當的目的和手段。[11]應該說,將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個人利益與共同需求相統一的義利價值觀是合理的、有價值的。[12]總之,個人利益能夠通過“仁”的正確引導成為有益之物。

第四,群體利益的協調保障。由于基因編輯技術的成本和醫療資源的分配,我們不得不考慮它會導致少數人對多數人的壓迫,從而導致社會不公,更嚴重的是優生學的原因。因此,相關科研人員在臨床應用時應在符合社會利益的基礎上去追求個人利益。儒家并不反對追求個人利益,但追求利益的目的和手段是要符合德性的。因此,要考慮基因編輯技術對未來人們的影響以及發生偏離目標的事件,從而污染后代或整個人類基因庫。儒家倫理原則支持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應該在不傷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滿足自己的個體利益,這是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的。

5.遵循誠信原則:審視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問題。第一,研究者與被試者要誠實相待。儒家的誠信原則要求在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和實驗中,研究者和被試者之間要誠實對待,不能互相欺騙?;蚓庉嫾夹g的研究者和受試者的關系較接近五倫中的“朋友”,而處理朋友之間的關系的倫理原則是“信”?!墩撜Z·述而》中記載:“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毙匣问柙疲骸按苏掠浛鬃有薪桃源怂氖聻橄纫病?,“中心無隱謂之忠,人言不欺謂之信?!薄靶拧本褪窃谂c他人相處中,不能用言語欺騙對方,以誠相待。又載:“子路曰:‘愿聞子之志?!釉唬骸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保ā墩撜Z·公冶長》) “朋友信之”是孔子的一個人生志向。朱熹說:“朋友信于我,則我之為信必無不盡”。此說是將誠信理解為“朋友信任我”,而我之所以能夠獲得朋友的信任,是因為我已經對朋友做到了對事情的無欺騙。以上兩種說法都可以?!芭笥雅c之以信”是說道德主體對待朋友要遵循誠信原則;“朋友信于我”則是指在道德主體應遵守誠信原則的基礎上,而朋友需將其效果反饋給道德主體。與“信”相應,儒家亦言“誠”?!罢\”“信”的含義互通,皆為真實、不欺騙。然而,當涉及到實際的倫理問題分析時,誠實和信任可以一起考慮而不強迫區分。儒家的誠信原則要求在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和實驗中,受試者應如實告知研究人員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健康狀況,研究人員應如實告知受試者將要開展的基因編輯技術的實驗計劃和相關風險,實驗在征得受試者的信任和同意后才能進行。

第二,研究者與被試者要修身修德。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中研究者應修身修德,利于保持研究者與受試者兩個道德主體之間的良好關系。儒家倫理強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人人親其親”。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即要求人們替別人著想,同情幫助以及關愛人。這是一種非??少F的道德精神。人類的“仁”精神作為一種積極健康的道德信念,在人類文明進步的漫長歷史中,對協調人際關系、緩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與穩定具有積極的作用。中國傳統的“仁”理念要求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關愛,與他人交朋友,加強天地關系。與萬物為友,和諧共處。在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利益沖突、經濟競爭等必然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系。但在儒家文化中,只有有德之人和有能力的人才能勝任公眾職位,通過科舉制篩選一些深諳儒家經典德性論的人,才能保證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

猜你喜歡
儒家倫理原則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從“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則
《白噪音》中后現代聲景的死亡倫理思考
黨支部的工作原則是什么?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劉濤《音調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來關于孔子的論爭·序》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學
華語科幻電影中的“倫理性”想象
從“以直報怨”到“以德報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論儒家的仁與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