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治理及其原則

2022-11-26 12:01
關鍵詞:倫理群體基因

李 健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 桂林 541006)

20 世紀以來人類在生物醫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技術突破,使人類認識自身及改造自身的能力顯著增強,尤其是基因編輯技術的出現,對人類在生命科學領域進行科學研究及技術應用的能力進行了強化,并使越來越多的生命科技在人類社會進行應用成為可能,尤其是在疾病治療及生命改善等方面的應用,為當下人類個體生命狀態及未來群體生命狀態的改善提供了手段,但也在倫理及社會等方面引發了一系列風險。

一、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及社會風險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倫理及社會風險主要是技術在臨床應用上相對不成熟的現狀及技術應用后對社會安全與主流倫理觀念造成沖擊所導致的,具體表現為人類權利沖突風險、人類基因池安全風險、人類社會公平風險及人類群體結構變動風險。

1.人類權利沖突風險。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人類權利風險主要表現在生殖細胞基因編輯過程中,選擇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繁衍后代的父母生育權與其子女健康權乃至生命權的沖突。生育權是人類最為重要的權利之一,尤其是從群體意義上而言,生育權的使用是人類作為一個群體得以延續的必要條件,對整個人類文明的存續與發展都起著重要作用,體現著人類群體對自身的生產權利,并在權利使用的過程中,具體表現為生育的自由選擇權,即人類有基于自身理性且不受外在因素影響的選擇生育或選擇不生育的自由,基于對生育權保護也即對人類群體延續的要求,若存在通過其他醫療技術無法輔助生育,有且只有基因編輯技術能夠幫助其實現生育權的使用,從個人生育權自由以及人類群體延續的角度出發,使用基因編輯技術輔助生殖是必要的,但從個人角度出發,保障人類生存及發展最基礎的權利為生命權以及健康權。而在基因編輯技術臨床操作過程中,通過對生殖細胞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以實現嬰兒特定遺傳性狀的選擇,且因人類基因的復雜性及操作過程中存在脫靶風險與嵌合風險,對特定遺傳性狀選擇的目標存在無法實現的情況,并在一定程度上因技術自身具有非完全確定性特征,存在致病的遺傳性狀表達風險,即在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輔助生殖的過程中,父母是否有權利在具有不確定風險的情況下對后代的遺傳性狀進行選擇,也即人類作為群體存在所必須尊重的生育權與決定個體存在的生命權及決定個體存在生命質量的健康權之間存在沖突,也是作為后代生存及生存質量衡量標準的生命權及健康權與作為群體延續必須尊重的生育權何為第一性權利以及在兩項權利使用過程中存在沖突。

2.人類基因池安全風險。人類基因多樣性是人類進化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在適應環境變化基礎上通過自然選擇進行生物進化的結果,是以基因多樣性為基礎的環境適應性能夠發揮作用的必要前提,即多樣基因的完備與基因自然適應機理運行的穩定性,這種尚未被人類完全探究清楚的復雜機理是以生物自然選擇為基礎的,而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對基因進行改造的路徑則與之相反。其是通過特定的酶作用于特定位點以實現特定堿基的替換、刪除與插入,以人為操作改變由基因所決定的遺傳性狀表達,即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的干預以人工選擇代替自然選擇。此人為干預自然選擇的技術應用必然對人類基因池的安全造成威脅,其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類基因池污染風險?;虺匚廴撅L險主要存在于人類基因編輯技術輔助生殖及遺傳疾病基因治療的過程中,技術操作有一定機率出現脫靶或嵌入的風險,由此導致致病基因出現,并基于生殖細胞遺傳性特征,致病基因通過生物繁殖在該家族乃至更大的群體中通過血緣遺傳的方式傳遞,基于現代社會人類婚姻構成復雜性特征,將導致致病基因在極大范圍內擴散,以至對人類基因池造成污染。二是人類基因多樣性喪失風險。以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科技在技術應用過程中,技術手段在基因領域的應用使得在基因傳遞中,人工選擇實現了對部分群體自然選擇的替換,必然導致被替換群體生物自然選擇運行機理被人為干預,其基因多樣性被破壞,基于基因多樣性的生物多元環境適應性同時存在失效風險。三是多樣化基因疾病出現風險,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疾病治療及輔助生殖領域的應用,因具體基因編輯過程中所選定位點的特定性及人類基因構成堿基的復雜性,脫靶風險及嵌合風險出現的位置與由此出現的遺傳性狀乃至可遺傳的基因疾病都不盡相同,也因此產生了復雜多樣的可遺傳性基因疾病。

3.人類社會公平風險?;蚓庉嫾夹g的研究與應用對人類社會的現有相對公平狀態造成一定沖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人類平等享有的技術進步福利權利將處于非公平狀態,主要體現在生命增強的基因編輯中,即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對現有生命體尤其是人的自然生命體征進行增強,如壽命或體能等方面的增強,同時基于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的成本及稀缺性,對技術進步所帶來的人類福利享受順序必然由人類群體自身所擁有資源的數量來決定,由此導致的結果即人類不能平等享有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用以改善生命狀態的權利;二是基因編輯技術的使用尤其是在輔助生殖領域的使用必然導致人類社會非相同群體間非絕對公平狀態加劇,以占有資源的數量作為優先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及使用更優質基因以實現后代優秀遺傳性狀表達,后代外貌或智商乃至成年后獲取社會資源的能力將更多由自身基因的質量決定,教育在人類社會公平中起到的調節器作用將會進一步削弱,高資源占有人群延續性得到加強,且不同社會階層間的差距進一步加大,社會階層有進一步固化的風險,社會形成以資源占有量為基礎并以優秀基因占有量為表現的雙重階層固化結構,社會不平等狀態加??;三是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將導致人類生存質量不平等加劇,人類生存質量衡量的主要指標為健康和壽命,當前醫療水平下,不同人類群體間的生存質量差距較小,而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為人類生存狀態的改善提供了有效的路徑,人類能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實現改善自身健康狀況及延長壽命的目標,但技術應用必然以現有資源占有量為基礎,即現有高資源占有人群必然能以最快的速度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善自身基因,同時也能以其自身資源為代價使用更好的基因用以生命狀態的改善,以達到身體健康及壽命延長的目的,當下以資源占有量為基礎的社會階層結構必將隨之改變,不同社會群體間的差距將以壽命作為劃分標準,即不同群體及階層間生存質量不平等的狀態將會加劇。

4.人類群體結構變動風險。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將對當下人類社會的群體結構造成沖擊,其沖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當下群體乃至階層結構的改變?;蚓庉嫾夹g的應用,將改變人類社會階層劃分的標準,從以資源占有量為標準的階層區分轉變為以優質基因占有量為標準的階層區分,同時轉變后的社會階層壁壘固化程度更高,基因將成為人類社會衡量一切價值最重要的標準之一,社會不同階層的躍升變得更加困難,即依賴天賦智商及教育共同作用的資源占有能力提升更加困難,天賦智商相較于后天努力而言將在人類成長過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由此,不同階層間的流動性將呈現下降趨勢,社會階層結構與以往相比出現極大的轉變。二是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社會尤其是在輔助生殖領域的應用。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對自身及后代基因進行優化的群體與未曾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改造基因的群體在天然上存在區別,基因優化人群在智商及健康乃至壽命等方面存在相對優勢,人類社會也將由此依據是否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對自身基因進行優化為尺度分為兩個群體,即未使用基因編輯技術群體與基因優化群體,基因優化群體依據自身的基因優勢在資源占有的競爭中取得優勢,而資源占有的爭奪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單個個體的爭奪,而是表現為群體性競爭。為更大程度地獲取及保持資源占有的競爭優勢,使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基因優化的個人組成群體是必然選擇,原社會群體分化成為必然,新的基因優化群體也將在社會中占據重要位置,同時隨著技術進一步發展,基因技術也必然走向普及,人類社會隨之改變,新的基因優化群體不斷壯大,未使用基因編輯群體規模及影響力存在被削弱的可能。

二、人類基因編輯技術治理的基本原則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在為人類提供改造及優化自身工具的同時,基于技術應用領域復雜的倫理現狀,其研究與應用必然對人類社會及其倫理原則造成沖擊,并導致一定的倫理及社會風險,為此通過倫理治理的方式對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進行規制是實現技術與人類社會共同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技術的倫理治理也以其基本治理原則作為核心。

1.人類利益至上原則。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應遵循人類利益至上的原則,即在技術研究及應用過程中以人類利益作為考量標準,人類利益是技術研究是否進行及技術應用是否可行的標準。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及應用的根本目標是為人類社會謀福祉,基本要求是為人類疾病治療水平及生存質量提升服務,由此基因編輯技術在不同領域的研究及應用所衡量的人類利益也需進一步分為單個個人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而對其進行保護可具體使用兩種衡量準則,一是單個個人合理利益理應得到維護原則。在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過程中,有且只有該技術能對個人生存質量進行改善,尤其是在疾病治療領域,若只有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方能實現患者疾病的治愈或生存狀態的改善,那么基因編輯技術在該疾病上的應用應被支持;二是人類共同利益至上原則。若基因編輯技術能夠對單個個體生命生存質量進行改善,技術本身存在脫靶及嵌合乃至可遺傳風險,且該風險能夠通過人類繁衍對全人類基因安全造成威脅,那么應遵循全人類共同利益至上原則,單個個人利益應服從全人類共同利益,也即基因編輯技術在此類情況下的應用不應被支持。

2.研究及應用分立原則。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應遵循研究及應用的分立原則,基因編輯技術在研究及應用過程中存在一定脫靶及嵌合風險,為規避其風險,避免基因編輯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即應用,必然要求對技術的研究及應用進行分立,具體操作過程如下:一是技術研究及應用倫理審查分立?;蚓庉嫾夹g的研究與應用分別采用不同的倫理審查標準,技術研究的倫理審查標準應綜合考量技術創新與安全原則,并保證技術的研究符合人類社會主流倫理觀念,而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倫理審查原則應建立在安全性考量基礎上,并以社會主流倫理觀念作為衡量的重要準則。二是技術研究及應用過程分立。以技術成熟程度及技術操作風險概率為標準對技術應用進行嚴格限制,其最基本的區分標準為時間,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應不斷推進,以實現技術本身的發展,而技術的應用應允許存在相對滯后性,以時間為尺度考量技術成熟程度與風險概率,以保證臨床應用的基因編輯技術具有完全成熟的特征,其操作失誤風險可控,在出現操作風險時能夠通過相關技術對該風險進行控制,滿足以上條件的基因編輯技術方能被允許進行應用。

3.基因編輯具體領域區分原則。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應遵循具體領域區分原則,即基于基因編輯細胞的差異性,對不同細胞的基因編輯選用不同的原則:一是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禁止原則。生殖領域基因編輯具有遺傳性特征,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將伴隨人類繁衍遺傳到基因編輯者的后代,在人類基因池及社會結構等方面都存在重大風險,因此,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尤其是應用應該禁止在生殖領域進行,在進行倫理審查過程中禁止生殖領域的基因編輯研究及應用。二是體細胞基因編輯非嚴格禁止原則。即對體細胞基因編輯進行區分,若使用基因編輯技術對體細胞進行操作是基于疾病治療,且該基因編輯不具備遺傳風險,在對操作風險進行合理管控的前提下,體細胞基因編輯應被支持。三是增強型基因編輯禁止原則。即對基因編輯所要實現的目的進行探究,像人體增強這類影響人類社會公平目的的基因編輯研究與應用應被禁止。

4.法律規制原則。人類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應遵循法律規制原則,即通過法律法規的方式對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進行技術治理。其治理路徑為兩個方面:一是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社會的研究與應用應以當下的法律法規為準則,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應在法律框架之內開展,并保證技術研究與應用所產生的結果合乎法律及道德;二是基因編輯領域立法前瞻性原則,即國家相關部門在制定法律時應根據技術發展趨勢,綜合考量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對人類社會的積極與消極影響,趨利避害。在發揮基因編輯技術作用的同時,規避存在的風險,以達到技術治理的目的,實現基因編輯技術創新與人類社會發展的雙重目標。

基因編輯技術在為人類提供疾病治療及生存狀態改善工具的同時也引發一定倫理及社會風險,對人類社會現存的主流倫理觀念及社會群體造成沖擊,存在人類權利沖突、人類社會公平失衡、人類基因池安全及人類群體結構變動風險,為此,通過人類利益至上、研究與應用分立、基因編輯具體領域區分及法規規制原則對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社會的研究與應用進行技術倫理治理,將能降低乃至規避基因編輯技術所導致的倫理及社會風險,實現技術進步與人類社會協同發展的目標?!?/p>

猜你喜歡
倫理群體基因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白噪音》中后現代聲景的死亡倫理思考
哪些群體容易“返貧”——受災戶、遇困戶、邊緣戶
關愛地球,學生成主流群體
認清虧欠問題——對參與近期香港暴亂的青年群體之我見
修改基因吉兇未卜
“群體失語”需要警惕——“為官不言”也是腐敗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基因事件
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