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物流英語三教改革的探索*

2022-11-27 05:52顏天明王貴斌
物流工程與管理 2022年9期
關鍵詞:物流院校高職

□ 顏天明,王貴斌

(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舟山 316021)

1 產教融合與“三教”改革

2019年1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總體發展指明了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建設健全現代化市場經濟管理體系和加快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需要,著力培養一批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成為當前高職院校的重要改革任務。高職院校,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類型定位,自從改革開放以來,走出了一條“彰顯高職特色”的教學改革之路,教師、教材、教法的改革(以下統稱為“三教”改革),仍然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理論和實踐研究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在“三教”改革中,教師回答“誰來教”,教材回答“教什么”、教法回答“如何教”。三者之間形成一個有機的閉環,其中教師是關鍵,教材是基礎,教法是途徑?!叭獭笔墙虒W建設的基本內容, “三教”改革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與人才培養的質量密切相關,是學校深化內涵建設的切入點。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本質特色,高職院?!叭獭备母镫x不開產教融合。高職院校雙師雙語能力提升、教材等資源庫開發、教法模式及方法改革都需要產教融合。

2 高職院校物流英語課程“三教”現狀

2.1 雙師型師資不足、專業發展還不系統

第一, 人才引進渠道單一, 教師缺乏企業工作實踐經歷。以我國高職院校物流英語教師隊伍為例,他們大多數是在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后,以招聘的方式進入高職院校,雖然具有一定的語言功底或專業知識背景,但他們都缺乏在物流企業的實踐經驗,專業實踐創新能力明顯不足。根據相關的研究發現,“目前,高職院校在職教師中,從高校本科畢業后直接調入任教的教師在教授專業教學基礎課和相關專業課程的教師中大約占70%以上,在專業實踐教學課程的教師中大約占62%以上,而上述兩類教師中從企業直接調入的分別大約占10%和23%左右[1]?!?教師缺乏企業經驗和實踐教學工作經歷,導致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明顯脫節或不足。

第二,職業院校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制度不完善,教師專業發展還不太系統和完善。高職院校和全國本科高校的職業教師資格認定基本上差不多,包含理論考試和試講。目前的認定方式沒有充分考慮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特點,不利于高職教師的發展。高職院校教師應該具備哪些能力及實現這些能力的方式,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好的頂層設計。加上部分教師每天忙于或疲于上課,并不知道該怎么改進或提高,這都會影響教師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發展,對培養高技能型人才非常不利。據在線調查,高職院校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不夠,課程思政意識不強、能力偏弱,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2.2 新形態活頁式教材等資源匱乏

第一,教材部分內容陳舊過時、更新速度慢,存在“復制粘貼”和“拼湊”現象,有些教材的部分內容一直沒有更新變化,未能全面準確反映我國物流行業的新特點和新變化,有些高職院校采用的物流英語教材,要么和本科院校所采用的一樣,要么是本科院校教材的一個壓縮餅干,沒有考慮到使用對象的理論基礎和認知水平,教材基本缺少與職業道德精神、專業服務精神、工匠創造精神等有關的內容。另外,在課程思政的大背景下,目前的教材還存在忽視思政元素的挖掘和缺乏有思政元素的案例和教學資源等問題。

第二,教材仍以紙質教材為主,結構單一、形式枯燥,特別是缺乏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材[2]。以目前出版的《物流英語》教材為例,由于編者的專業特點和研究方向,編寫理念還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為主,缺乏英語能力的系統設計,語言的訓練也多以題庫和翻譯為主。教材相關的配套資源如錄音、課件、案例、動畫、微課等嚴重缺乏,以教材內容為主的學習軟件、學習平臺也是寥寥無幾,很難滿足“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新形態活頁式教材嚴重缺乏。

第三,教材的編寫缺少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教材的編寫沒有以真實典型生產線為項目、典型生產工作點為任務或案例,仍然是以知識體系為主,教材從具體教學內容規劃、編寫、審核到選用等的整個過程缺少行業和企業專家的參與,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缺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沒有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不能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撐。

2.3 教學方法傳統單一

第一、 課堂上采用“滿堂式”和“填鴨式”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的物流英語教師大多是本科生和研究生,這些專業教師不是來自于普通師范類專業院校,他們對各種教學法不是很熟悉,也缺少深入研究,實踐性和動手操作能力不強,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學情情況缺少深入分析,導致他們的課堂模式主要沿襲了自己作為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在學習期間任課老師的傳統講課教學模式,課堂上主要采用“滿堂式”和“填鴨式”的方式教學,師生之間課堂人際互動能力不強,他們傾向于采用閱讀和翻譯的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相對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

第二、教育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強。

在“互聯網+”的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和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但是,根據在線教育調查結果,發現高職院校體育教師在提高教育資源信息數據技術綜合應用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學校教育資源信息數據技術處理能力不夠,不能對學校文本、圖片、動畫等教育資源信息進行簡單的編輯加工和優化處理;二是主動應變能力相對不強,一旦遇到在線體育教學的信息技術發生故障等各種突發事件就束手無策;三是在線體育教學課堂設計工作能力嚴重不足,極端缺乏充分使用現代互聯網在線教學信息平臺技術來組織設計新型在線教學課堂的能力[3]。

3 基于產教融合的物流英語課程“三教”改革路徑

3.1 引進培養相結合,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是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對提高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奥毥?0條”明確指出“雙師型”教師是指同時具備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從 2019 年起,職業院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 3 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2020 年起基本不再從應屆畢業生中招聘。高職院校一方面要落實“職教20條”對師資招聘的要求,完善企業高層次人才的引進機制,吸引有經驗的物流、航運、貨代、電子商務的管理者參與學校的教學改革、課題研究、社會服務等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大校內教師的培養力度,鼓勵教師通過赴相關物流企業參加技能培訓、頂崗掛職、做訪問工程師項目等形式,豐富自己的實踐經歷,緊跟專業技術的發展前沿。高職院校要成立物流英語校企合作課程團隊,解決高職物流英語教師實踐能力不強的問題。通過產教融合,聘請企業行業專家來校做兼職教師,通過課程標準研討、課程開發、教學改革、形成一支“英語教師+專業教師”“校內教師+企業導師”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3.2 以有效課堂認證為抓手,強化教師“五課五技”素養

有效的課堂就是在教學活動結束后, 通過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 學生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標[4]。 開展有效課堂認證有利于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有利于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有利于提高教風和學風。不管是“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深入推進,還是“五育并舉”人才培養體系的落地見效,都離不開有效課堂教學。高職院校的育人水平如何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密切相關,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是與教師實施的有效課堂密不可分的,因此需要強化教師的“五課五技”素養。所謂“五課”就是備課、上課、說課、聽課和評課。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上課是教學過程的呈現,說課是呈現對某門課程的理解,聽課是觀察真實的課堂行為,評課是反思不足加強改進的行為。所謂“五技”就是主講課程、建設資源、自編教材、主持課題、發表論文。教師通過主講一門課程、建設好這門課程的資源庫、自編一本該課程的教材、主持一個教改課題、發表教學改革論文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改革與實踐能力。五課五技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學校要定期組織和開展以“五課五技”為主題的教研活動,真正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促進教師教學研究水平的提高。

3.3 加大新形態教材開發力度,確保教材及時更新

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以移動終端為主的學習方式逐漸受到了大學生的歡迎和追捧。高職學生課程基礎不牢,個體學習存在差異,航海類課程抽象難懂都需要加大對新形態活頁式教材的開發。新形態教材的特點應該是網絡化、多形態和一體化。所謂配套網絡化學習是通過開發具有網絡相關的配套學習網站或軟件APP,提供配套紙質學習材料資源庫,不斷更新和優化擴展各種內容學習來源以滿足廣大學習者的不同需求;所謂多形態,就是多種形態,既要有配套紙質學習材料,又要有配套的各種電子學習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動畫、微課等各種可視化學習資源;所謂一體化,即通過打通不同形態的學習資源和各種學習服務終端,為學習者提供線上和線下一體化學習。物流英語教材的開發可結合物流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采取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方法來設計教學內容。以課程物流英語為例,開發的新形態教材既有紙質版,又有網站或APP,學生學完理論知識后可以直接掃碼觀看相關的實操視頻,鞏固知識點的時候可進行微課視頻學習和做相關的小測試等,還可以了解最新的前沿技術介紹等。新形態的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多種選擇方式,使學生的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校企合作開發的教材不僅能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還能考慮到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本學科專業、行業企業發展與用人要求。

3.4 加快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推進教學方法改革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職業教育”的教學發展需求也非常旺盛,需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更多符合現代職業教育需求的信息技術,將其融入教學內容,輔助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推進高校網絡教育學習信息空間規范建設和普遍推廣應用。一是充分利用各種開放課程建設平臺及APP軟件,比如說超星學習通、云課堂、雨課堂等,加大課程網絡資源庫的建設,形成界面友好、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可視化課程教學資源,運用混合教學模式,加強線上線下學習的有機融合。二是利用虛擬現實或增強現實技術,在航海教學領域開發了相關的模擬器和桌面系統,教師可以借助實操模擬器、桌面系統等進行物流英語教學改革,比如教學設計中設置某項任務,將學生分組,通過合作的方式來完成。借助網絡資源和桌面模擬器開展混合教學及虛擬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極大地豐富了物流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

高職院校物流英語課程“三教”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立竿見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只有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體系建設,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推進有效課堂認證,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加大新形態活頁教材開發,確保教育教學內容及時更新;加快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進程,推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物流英語課程“三教”改革才能落地見效。

猜你喜歡
物流院校高職
中高職教育銜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評《中高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有效銜接研究與實踐》
物流線上的毒品追蹤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韓國智慧物流,為了物流產業的革新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高職教育動畫人才培養研究
關于高職院校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一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